测试电路、手电筒及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3049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测试电路、手电筒及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试电路、手电筒及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做电流互感器(CT,current transformer)极性试验时,都是用两节电池连接导线接在CT回路的一次侧,由于整理线路需要一定时间,做试验的效率不高。而且在连接线路的过程中,电池的极性很容易接反,在此情况下做出的试验结果必定是错误的。此外,在电池极性正确的情况下,导线连接CT回路时也容易出错,从而影响试验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测试电路、手电筒及发光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极性容易接反及导线连接CT时容易出错造成试验结果错误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测试电路,包括发光回路;以及被测回路,与发光回路连接,其中,发光回路包括电源;开关,第一端与电源负极连接;以及二极管,正极与电源正极和被测回路第一端连接,负极与开关的第二端和被测回路的第二端连接。进一步地,被测回路包括电流互感器;电流表,与电流互感器并联。进一步地,电源为干电池。进一步地,二极管为发光二极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手电筒,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发光回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发光回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极性容易接反及导线连接CT 时容易出错的问题。从而保证了试验的正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电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电路原理示意图。[0016]如图1所示,测试电路包括发光回路;以及被测回路,与发光回路连接,其中,发光回路包括电源;开关,第一端与电源负极连接;以及二极管,正极与电源正极和被测回路第一端连接,负极与开关的第二端和被测回路的第二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被测回路包括电流互感器;电流表,与电流互感器并联。电源为干电池。二极管为发光二极管。应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测试电路,在试验过程中,A、B端口与被测回路的一次侧相连,当开关连接时,发光二极管暗表示线路通路。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直接从发光回路的A、B两端引出接线,连接到CT回路的一次侧的两端即可。具体地,可以将A、B两端的接线以红黑接头区分(例如,红色端子为正极,黑色端子为负极),以保证电源正负极不会发生变化。避免了接线错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手电筒,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发光回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发光回路。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能够满足日常管理需求,程序小巧,简单易用;利用手电筒进行改造,成本较低,并且不影响手电筒的功能;使用方便,即插即用,降低了使用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更近一步地,由于电源内部接线固定,引出端口以红黑接头区分,测量时能够保证电源正负极不会发生变化,从而也就不存在接线错误的问题,保证了 CT极性测量试验结论的准确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测试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回路;以及被测回路,与所述发光回路连接, 其中,所述发光回路包括 电源;开关,第一端与所述电源负极连接;以及二极管,正极与所述电源正极和所述被测回路第一端连接,负极与所述开关的第二端和所述被测回路的第二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回路包括 电流互感器;电流表,与所述电流互感器并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干电池。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测试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为发光二极
5.一种手电筒,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回路。
6.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回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试电路,包括发光回路;以及被测回路,与发光回路连接,其中,发光回路包括电源;开关,第一端与电源负极连接;以及二极管,正极与电源正极和被测回路第一端连接,负极与开关的第二端和被测回路的第二端连接。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极性容易接反及导线连接CT时容易出错的问题。从而保证了试验的正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F21V23/04GK202093116SQ201120124529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5日
发明者武晋民 申请人:北京市电力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