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50834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为该显示面板提供背光,该背光模组包括光学元件、用于固定该光学元件的第一框架及用于承载该光学元件与该第一框架的第二框架,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表面及位于该显示表面相反一侧的背面,该第一框架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侧壁,该第二框架包括用于承载的底板。该第一框架的侧壁包括顶面、与顶面相对的底面及贯穿该顶面与底面的第一锁固孔,该底板包括第二锁固孔,该背光模组还包括锁固件,该锁固件穿过该第一锁固孔及该第二锁固孔将该第一框架与该第二框架锁固,该显示面板的背面粘接固定于该第一框架的侧壁的顶面。该显示装置边框较窄。
【专利说明】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显示装置,如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包括显示面板、为该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的背光模组、及将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固定的上框与下框。背光模组一般包括胶框,该胶框除了固定该背光模组中的各种光学元件外,其还承载并收容该显示面板,该上框与该下框将该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收容于其间并且二者卡扣配合以将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予以固定。然而,由于显示面板收容于胶框内,该上述显示装置的模组宽度至少包含了显示面板本身的宽度及胶框侧壁的宽度,再加上上框与下框的侧壁宽度,使得该显示装置的边框宽度较大,难于符合目前显示装置边框日益窄化的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边框较宽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边框较窄的显示装置。
[0004]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为该显示面板提供背光,该背光模组包括光学元件、用于固定该光学元件的第一框架及用于承载该光学元件与该第一框架的第二框架,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表面及位于该显示表面相反一侧的背面,该第一框架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侧壁,该第二框架包括用于承载的底板。该第一框架的侧壁包括顶面、与顶面相对的底面及贯穿该顶面与底面的第一锁固孔,该底板包括第二锁固孔,该背光模组还包括锁固件,该锁固件穿过该第一锁固孔及该第二锁固孔将该第一框架与该第二框架锁固,该显示面板的背面粘接固定于该第一框架的侧壁的顶面。
[0005]本发明显示装置中,由于显示面板的背面粘接固定于该第一框架的侧壁的顶面,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胶框收容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本发明显示装置的边框宽度由于不包括胶框的侧壁宽度而明显变小,使得该显示装置更符合目前显示装置边框日益缩小的发展趋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发明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0007]图2是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0008]图3是图2沿线II1-1II的剖面示意图。
[0009]图4是图1所示显示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第一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5是本发明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0011]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显示装置10、20 显示面板 11、21 背光模组12、22
第一框架13、23
第二框架14、24
光学元件15
锁固件16、26
胶体17、27
螺帽18
侧壁130、230、142、242
延伸部132
顶面134、234
底面136
第一锁固孔 138 沉头部138a
锁固部138b
第一侧壁130a
第二侧壁130b
底板140
第二锁固孔 148 螺栓160
头部162
杆部164
显示表面110
背面112、212
侧面114
彩色滤光片基板116 薄膜晶体管基板118 第一凹陷部 146 第二凹陷部 136a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2]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图1是本发明显示装置10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10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3是图2沿线II1-1II的剖面示意图。该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面板11、及为该显示面板11提供背光的背光模组12。
[0013]该背光模组12包括光学兀件15、用于固定该光学兀件的第一框架13、用于承载该光学元件15与第一框架13的第二框架14、及用于锁固该第一框架13与该第二框架14的锁固件16。该光学元件15可以包括光源(图未示)、导光板及光学膜片等。优选地,该第一框架13为胶框,该第二框架14可以为背板。
[0014]该第一框架13包括四个首尾相连的侧壁130,该四个侧壁130围成一个中空的矩形框体,该光学兀件15位于该框体内。该第一框架13还包括自该侧壁130内侧向该第一框架13内部延伸的延伸部132,该延伸部132下方可以放置光源,进而该延伸部132可以避免光从该延伸部132的位置泄露。
[0015]该第一框架13的侧壁130包括顶面134、与顶面134相对的底面136及贯穿该顶面134与底面136的第一锁固孔138。该第一锁固孔138的延伸方向基本垂直于该顶面134。具体地,该第一锁固孔138包括邻近该显示面板11的沉头部138a及与该沉头部138a连通的锁固部138b,该沉头部138a的孔径大于锁固部138b的孔径。
[0016]本实施方式中,每个侧壁130包括多个贯穿该顶面134与底面136的第一锁固孔138,优选地,相邻的两个侧壁130的多个第一锁固孔138的分布密度不同,相对的两个侧壁130的第一锁固孔138的分布密度相同。具体地,定义该相邻的两个侧壁130为第一侧壁130a与第二侧壁130b,该第一侧壁130a的长度大于该第二侧壁130b的长度,该第一侧壁130a的多个第一锁固孔138的分布密度大于该第二侧壁130b的多个第一锁固孔138的分布密度。进一步地,该第一侧壁130a的多个第一锁固孔138设置于同一条直线上且任意相邻两个第一锁固孔138的间距相同,该第二侧壁130b的多个第一锁固孔138设置于同一条直线上且且相邻两个第一锁固孔138的间距相同,该第一侧壁130a的两个相邻第一锁固孔138的间距小于该第二侧壁130b的两个相邻第一锁固孔138的间距。其中,较长的该第一侧壁130a的第一锁固孔的分布密度较大,可以提高较长的该第一侧壁130a的强度,增加该第一框架13的固持稳定性。
[0017]可以理解,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为便于该第一框架13的制造,该第一框架13的四个侧壁130可以分别射出成型后再拼接于一体。具体地,该四个侧壁130可以通过卡扣件拼接于一体。
[0018]该第二框架14包括底板140及与该底板140连接的侧壁142。该光学元件15及该第一框架13放置于该底板140上。该底板140对应该第一框架13的第一锁固孔138处具有贯穿该底板的第二锁固孔148。该第一锁固孔138、该锁固件16及该第二锁固孔148的数量相等,位置一一对应。其中,该锁固件16穿过该第一锁固孔138及该第二锁固孔148将该第一框架13与该第二框架14锁固在一起。
[0019]具体地,该锁固件16可以为螺栓160,为稳固固定背光模组12,该背光模组12可以进一步包括与该螺栓160配合的螺帽18。本实施方式中,该螺栓160包括头部162及杆部164。该螺栓160的头部162邻近该显示面板11设置,该第一锁固孔138的沉头部138a收容该螺栓160的头部162,并且该螺栓160的头部162的顶面与该第一框架13的侧壁130的顶面134在同一平面上。该螺栓160的杆部164穿过该第一锁固孔138的锁固部138b及该第二锁固孔148并暴露于该第二框架14外,螺帽18位于该底板140远离该第一框架13的一侧且固定于该螺栓160的杆部164上。
[0020]该显示面板11包括显示表面110及位于该显示表面110相反一侧的背面112。该显示面板11的背面112通过胶体17粘接于该第一框架13的侧壁130的顶面134及该螺栓160的头部162的顶面,该显示面板11的侧面114可以与该第二框架14的侧壁142的外表面在同一平面上,使得组装后的显示装置10的侧面是平整的表面。该胶体17可以为中空的矩形框形的双面胶带。其中,可以理解,该显示面板11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色滤光片基板116与薄膜晶体管基板118。[0021]另外,优选地,该底板140包括对应该第一框架13且朝向该第一框架13凹陷的第一凹陷部146,该第二锁固孔148形成于该第一凹陷部146。该第一框架13的侧壁130的底面136对应该第一凹陷部146的部分形成有与该第一凹陷部146形状配合且接触的第二凹陷部136a,使得该第一框架13与该第二框架14可以紧密结合。
[0022]本发明显示装置10中,由于该显示面板11的背面112粘接固定于该第一框架13的侧壁130的顶面134,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胶框收容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本发明显示装置10的边框宽度由于不包括胶框的侧壁宽度而明显变小,使得该显示装置10更符合目前显示装置10边框日益缩小的发展趋势。另外,该显示装置10可以省略掉现有的前框,即该显示面板11前方可以不再覆盖框体,不仅使得该显示装置10更加轻薄,更达到较好的窄边框的视觉效果。
[0023]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显示装置20第二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该显示装置2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的区别仅在于:显示面板21的背面212通过胶体27粘接于第一框架23的侧壁230的顶面234、锁固件26的顶面及第二框架24的侧壁242的顶面,使得背光模组22与显示面板21的结合更紧密,该显示装置20的外观更整洁。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为该显示面板提供背光,该背光模组包括光学元件、用于固定该光学元件的第一框架及用于承载该光学元件与该第一框架的第二框架,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表面及位于该显示表面相反一侧的背面,该第一框架包括侧壁,该第二框架包括用于承载的底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框架的侧壁包括顶面、与顶面相对的底面及贯穿该顶面与底面的第一锁固孔,该底板包括第二锁固孔,该背光模组还包括锁固件,该锁固件穿过该第一锁固孔及该第二锁固孔将该第一框架与该第二框架锁固,该显示面板的背面粘接固定于该第一框架的侧壁的顶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锁固件为螺栓,该螺栓包括头部及杆部,该螺栓的头部邻近该显示面板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锁固孔包括邻近该显示面板的沉头部及与该沉头部连通的锁固部,该沉头部收容该螺栓的头部,该螺栓的杆部贯穿该锁固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螺栓的头部的顶面与该第一框架的侧壁的顶面在同一平面上,该显示面板的背面通过胶体粘接于该第一框架的侧壁的顶面及该螺栓的头部的顶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螺栓的杆部还穿过该底板的第二锁固孔并暴露于该第二框架外,螺帽位于该底板远离该第一框架的一侧且固定于该螺栓的杆部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包括对应该光学元件的主体部及对应该第一框架且朝向该第一框架凹陷的第一凹陷部,该第二锁固孔形成于该第一凹陷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框架的侧壁的底面对应该第一凹陷部的部分形成有与该第一凹陷部形状配合且接触的第二凹陷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框架还包括与该底板连接的侧壁,该显示面板的背面还通过胶体粘接该第二框架的侧壁的顶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的侧面与该第二框架的侧壁的外表面在同一平面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框架包括首尾相连的四个侧壁,每个侧壁包括多个贯穿该顶面与底面的第一锁固孔,其中相邻的两个侧壁的多个第一锁固孔的分布密度不同。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四个侧壁分别射出成型再拼接于一体而形成该第一框架。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的两个侧壁的第一锁固孔的分布密度相同。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义该相邻的两个侧壁为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该第一侧壁的长度大于该第二侧壁的长度,该第一侧壁的多个第一锁固孔的分布密度大于该第二侧壁的多个第一锁固孔的分布密度。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壁的多个第一锁固孔设置于同一条直线上且相邻两个第一锁固孔的间距相同,该第二侧壁的多个第一锁固孔设置于同一条直线上且且相邻两个第一锁固孔的间距相同,该第一侧壁的两个相邻第一锁固孔的间距小于该第二侧壁的两 个相邻第一锁固孔的间距。
【文档编号】F21V21/00GK103792695SQ201210427192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1日
【发明者】熊明春, 李海龙, 邓湘榆 申请人:鑫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深鑫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