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灯组以及发光灯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8699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光二极管灯组以及发光灯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灯组以及具有该发光二极管灯组的发光灯泡。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灯组具有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灯泡内。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灯组包括若干个电路板、为该若干个电路板供电的驱动电路组件、用于支撑该若干个电路板的支柱、用于实现该若干个电路板电性连通的两导线、分别设置在该若干个电路板上的多个短引脚LED灯珠;所述两导线的末端均与驱动电路组件电性连接。由于电路板上只采用短引脚LED灯珠的设计,而通过该短引脚LED灯珠只能照亮电路板上方的低层区域,但容易使该电路板上方高层区域形成明显的暗区,从而影响其光照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组,通过采用第一 LED灯珠和第二 LED灯珠的结合设计,可利用第一 LED灯珠照亮电路板上方的高层区域,从而避免电路板上方高层区域形成明显的暗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旨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该发光二极管灯组的发光灯泡。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发光二极管灯组,包括沿高度方向依次排列的至少两个光源组件、分别依次连接在该至少两个光源组件上并用于支撑光源组件的两个支撑导电柱、为该至少两个光源组件供电的驱动电路组件;该两个支撑导电柱的末端均与驱动电路组件电性连接,而该至少两个光源组件通过支撑导电柱实现电性连通;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电路板、电性连接在电路板上并绕电路板中心线圆周间隔排列的若干个第一 LED灯珠、电性连接在电路板上并绕电路板中心线圆周间隔排列的若干个第二 LED灯珠;所述第一 LED灯珠引脚的长度大于第二LED灯珠引脚的长度;而第一 LED灯珠的发光体与电路板的距离,大于第二 LED灯珠的发光体与电路板的距离;该若干个第一LED灯珠和第二LED灯珠的引脚均倾斜设置在电路板上。所述第一 LED灯珠和第二 LED灯珠的顶端均朝远离电路板中心线的方向倾斜。位于同一电路板上的若干个第二 LED灯珠引脚的倾斜角度相同,位于同一电路板上的若干个第一 LED灯珠引脚的倾斜角度相同。该发光二极管灯组包括沿高度方向依次排列的两个光源组件;位于上层光源组件上的第一 LED灯珠圆周排列轨迹的半径,小于该光源组件的第二 LED灯珠圆周排列轨迹的半径。位于下层光源组件上的第一 LED灯珠圆周排列轨迹的半径,大于该光源组件的第二 LED灯珠圆周排列轨迹的半径。位于下层光源组件上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 LED灯珠之间设置有一间隙区域,该光源组件的第一 LED灯珠的数量与间隙区域的数量相匹配,并一一对应。该至少两个光源组件的电路板相互平行;且该至少两个光源组件的电路板的中心线重合。该发光二极管灯组还包括一安装座,所述驱动电路组件位于该安装座内。为实现上述目的二,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发光灯泡,包括上述的发光二极管灯组。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第一 LED灯珠和第二 LED灯珠的结合设计,可利用第二 LED灯珠照亮电路板上方的低层区域,并利用第一 LED灯珠照亮电路板上方的高层区域,从而避免电路板上方高层区域形成明显的暗区;而且,支撑导电柱既能实现该至少两个光源组件电性连通,又能起到支撑的作用,因此,无需另外增设其他的支撑部件,可起到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灯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光灯泡的剖视图;其中,1、支撑导电柱;2、光源组件;21、电路板;22、第一 LED灯珠;23、第二 LED灯珠;3、驱动电路组件;4、透明灯壳;5、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思路。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灯组,包括沿高度方向依次排列的至少两个光源组件2、分别依次连接在该至少两个光源组件2上并用于支撑光源组件2的两个支撑导电柱1、为该至少两个光源组件2供电的驱动电路组件3 ;该两个支撑导电柱I的末端均与驱动电路组件3电性连接,而该至少两个光源组件2通过支撑导电柱I实现电性连通;所述光源组件2包括电路板21、电性连接在电路板21上并绕电路板21中心线圆周间隔排列的若干个第一 LED灯珠22、电性连接在电路板21上并绕电路板21中心线圆周间隔排列的若干个第二 LED灯珠23 ;所述第一 LED灯珠22引脚的长度大于第二 LED灯珠23引脚的长度,以使第一 LED灯珠22的发光体与电路板21的距离,大于第二 LED灯珠23的发光体与电路板21的距离;该若干个第一 LED灯珠22和第二 LED灯珠23的引脚均倾斜设置在电路板21上。具体的,所述第一 LED灯珠22和第二 LED灯珠23的顶端均朝远离电路板21中心线的方向倾斜,以使发光二极管灯组的光线倾斜向外360度全向照射。因此,在使用时,可利用第二 LED灯珠23照亮电路板21上方的低层区域,利用第一 LED灯珠22上照亮电路板21上方的高层区域,从而确保电路板21上方低层区域和高层区域的亮度,进而避免低层区域或高层区域形成明显的暗区;而且,同一组光源组件2上的第一 LED灯珠22和第二LED灯珠23连接在同一个电路板21,能最大限度减少电路板21的数量,可达到节省材料的目的;此外,第一 LED灯珠22和第二 LED灯珠23的结合设计,还可提高其美观性,增添其装饰、美观效果。而支撑导电柱I既能实现该至少两个光源组件2电性连通,又能起到支撑的作用,因此,无需另外增设其他的支撑部件,可起到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的目的。该至少两个光源组件2的电路板21相互平行;且该至少两个光源组件2的电路板21的中心线重合。位于同一电路板21上的若干个第二 LED灯珠23引脚的倾斜角度相同,位于同一电路板21上的若干个第一 LED灯珠22引脚的倾斜角度相同。优选的,该发光二极管灯组包括沿高度方向依次排列的两个光源组件2。位于上层光源组件2的第一 LED灯珠22圆周排列轨迹的半径,小于该光源组件2的第二 LED灯珠23圆周排列轨迹的半径。位于下层光源组件2上的第一 LED灯珠22圆周排列轨迹的半径,大于该光源组件2的第二 LED灯珠23圆周排列轨迹的半径,其中,位于下层光源组件2上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 LED灯珠23之间设置有间隙区域,该光源组件2的第一 LED灯珠22的数量与间隙区域的数量相匹配,并一一对应。通过进一步合理设置第一 LED灯珠22和第二LED灯珠23的排列方式,可优化发光二极管灯组的亮度,并在点亮第一 LED灯珠22和第二LED灯珠23时,能进一步提高其视觉效果,因此,可用作营造气氛、烘托氛围的用途。当然,所述光源组件2的数量还可依据实际需求,设置为两个以上,但将光源组件2的数量限定为两个,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优方案,其可确保发光二极管灯组光照亮度的同时,还能有效控制成本。而为了便于驱动电路组件3的安装,该发光二极管灯组还包括一安装座,所述驱动电路组件3位于该安装座内。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发光灯泡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上述的发光二极管灯组、透明灯壳4、灯座5。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组位于透明灯壳4与灯座5之间形成的容纳空腔内。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发光二极管灯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高度方向依次排列的至少两个光源组件、分别依次连接在该至少两个光源组件上并用于支撑光源组件的两个支撑导电柱、为该至少两个光源组件供电的驱动电路组件;该两个支撑导电柱的末端均与驱动电路组件电性连接,而该至少两个光源组件通过支撑导电柱实现电性连通;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电路板、电性连接在电路板上并绕电路板中心线圆周间隔排列的若干个第一 LED灯珠、电性连接在电路板上并绕电路板中心线圆周间隔排列的若干个第二 LED灯珠;所述第一 LED灯珠引脚的长度大于第二 LED灯珠引脚的长度;而第一 LED灯珠的发光体与电路板的距离,大于第二 LED灯珠的发光体与电路板的距离;该若干个第一 LED灯珠和第二 LED灯珠的引脚均倾斜设置在电路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ED灯珠和第二 LED灯珠的顶端均朝远离电路板中心线的方向倾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组,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电路板上的若干个第二 LED灯珠引脚的倾斜角度相同,位于同一电路板上的若干个第一 LED灯珠引脚的倾斜角度相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组,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二极管灯组包括沿高度方向依次排列的两个光源组件;位于上层光源组件上的第一 LED灯珠圆周排列轨迹的半径,小于该光源组件的第二 LED灯珠圆周排列轨迹的半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组,其特征在于:位于下层光源组件上的第一LED灯珠圆周排列轨迹的半径, 大于该光源组件的第二 LED灯珠圆周排列轨迹的半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组,其特征在于:位于下层光源组件上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 LED灯珠之间设 置有一间隙区域,该光源组件的第一 LED灯珠的数量与间隙区域的数量相匹配,并--对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两个光源组件的电路板相互平行;且该至少两个光源组件的电路板的中心线重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组,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二极管灯组还包括一安装座,所述驱动电路组件位于该安装座内。
9.发光灯泡,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灯组以及发光灯泡,该发光二极管灯组包括光源组件、支撑导电柱、驱动电路组件;该两个支撑导电柱的末端均与驱动电路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电路板、若干个第一LED灯珠、若干个第二LED灯珠;所述第一LED灯珠引脚的长度大于第二LED灯珠引脚的长度;而第一LED灯珠的发光体与电路板的距离,大于第二LED灯珠的发光体与电路板的距离;该若干个第一LED灯珠和第二LED灯珠的引脚均倾斜设置在电路板上。通过采用第一LED灯珠和第二LED灯珠的结合设计,可避免电路板上方高层区域形成明显的暗区;而且,支撑导电柱既能实现该至少两个光源组件电性连通,又能起到支撑的作用,可起到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的目的。
文档编号F21S2/00GK202972711SQ201220741590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8日
发明者李敏 申请人:李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