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板及照明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53815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光板及照明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导光板,包含一入光面、一间隔于该入光面的出光面、二分别由该出光面的两相反侧往该入光面的方向倾斜相向延伸的连接面、二分别位于该入光面与该二连接面之交界的第一连接边,及二连接该二第一连接边之两端的第二连接边。定义θT为该导光板的全反射角,θ为该二连接面的延伸夹角,L为该入光面与出光面之间的距离,A为每一第二连接边的长度,而θ<θT,且L>(A/2)/(tanθT)。透过该导光板的参数设计,让光源所散发的光线通过该导光板即可让光场的范围缩小,达到集中光线的作用。本发明亦提供一种使用该导光板的照明装置。
【专利说明】一种导光板及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光学组件及光学模块,特别是指一种导光板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于一般的展场中,若是需要对于长形或大型的展示区域进行照明,通常会同时使用长形的日光灯,或使用多盏圆灯,以使光线充足,然而使用日光灯容易有光线过于分散而亮度不足的问题,而使用多盏灯具又容易有部分区域照明范围重叠而部分区域亮度不足的问题,且多盏灯具的设置亦会造成成本增加。
[0003]参阅图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W02012/145293公开案揭露一种照明装置1,包含一导光板11、一设置于该导光板11之入光侧的发光源12,及一设置于该导光板11之出光侧的收敛组件13(banding reduction element),该发光源12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发光二极管121。透过该导光板11的设置,将所述发光二极管121之点光源所散发的光线均匀化之后,再让光线经过该收敛组件13,就能达到如图2所示,让位于下方之照射范围缩小以达到集中光线的作用。然而,上述设计需另外设置该收敛组件13,无法精简组件数量及制作程序。

【发明内容】

[0004]因此,本发明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种不需额外的光学组件即可产生较为集中之光场的导光板。
[0005]于是本发明导光板,包含一入光面、一间隔于该入光面的出光面、二分别由该出光面的两相反侧往该入光面的方向倾斜相向延伸的连接面、二分别位于该入光面与该二连接面之交界的第一连接边,及二连接该二第一连接边之两端的第二连接边,且该出光面的面积大于该入光面的面积。其中,定义θτ为该导光板的全反射角,Θ为该二连接面的延伸夹角,L为该入光面与出光面之间的距离,A为每一第二连接边的长度,而θ < θτ,且L>(A/2)/ (tan θτ)。
[0006]本发明之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配合前述导光板使用的照明装置。
[0007]于是本发明照明装置,包含一光源,及一用以接收该光源之光线的导光板。该导光板包含一入光面、一间隔于该入光面的出光面、二分别由该出光面的两相反侧往该入光面的方向倾斜相向延伸的连接面、二分别位于该入光面与该二连接面之交界的第一连接边,及二连接该二第一连接边之两端的第二连接边,且该出光面的面积大于该入光面的面积。其中,定义θτ为该导光板的全反射角,Θ为该二连接面的延伸夹角,L为该入光面与出光面之间的距离,A为每一第二连接边的长度,而θ < θτ,且L> (A/2) / (tan0T)。
[0008]本发明之功效在于:透过该导光板的参数设计,让该光源所散发的光线通过该导光板后,不需再另外设置收敛组件,即可让光场的范围缩小,达到集中光线的作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09]本发明之其它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0010]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W02012/145293公开案所揭露的一照明装置;
[0011]图2是一侧视图,说明该照明装置的使用态样;
[0012]图3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发明照明装置之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光源及一导光板;
[0013]图4是一侧视图,辅助说明图3,为了便于说明于图中省略该光源未绘出;及
[0014]图5是一侧视图,说明该导光板的另一种形态。
[0015]其中,图1至图5中:
[0016]2――照明装置224――第一连接边
[0017]21——光源225——第二连接边
[0018]211——发光二极管226——倾斜段
[0019]22——导光板227——平直段
[0020]221——入光面A——长度
[0021]222----出光面L----距离
[0022]223——连接面Θ——延伸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参阅图3,本发明照明装置2之较佳实施例,包含一光源21,及一用以接收该光源21之光线的导光板22。于本实施例中,该光源21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发光二极管211,但不以此为限。
[0024]参阅图3、4,为了便于说明于图4中省略该光源未绘出,该导光板22包含一入光面221、一间隔于该入光面221的出光面222、二分别由该出光面222的两相反侧往该入光面221的方向倾斜相向延伸的连接面223、二分别位于该入光面221与该二连接面223之交界的第一连接边224,及二连接该二第一连接边224之两端的第二连接边225,且该出光面222的面积大于该入光面221的面积。
[0025]其中,该入光面221与该出光面222为平行,且每一连接面223具有一连接于该出光面222的倾斜段226,及一连接该倾斜段226与入光面221的平直段227,该二连接面223的平直段227是互相平行,定义Θ为该二连接面223的延伸夹角,θτ为该导光板22的全反射角,L为该入光面221与出光面222之间的距离,A为每一第二连接边225的长度,而θ < θτ,且L> (A/2) / (tan0T)。Θ与L皆是用来控制出光角度(angle of beam)的参数。当该光源21所散发的光线由该导光板22的入光面221进入后,光线会于该二连接面223之间持续进行全反射,而由该出光面222出光。
[0026]本发明利用两种不同的材质制作该导光板22,一种为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另一种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进行试验后获得如下页表一所载之试验结果。
[0027]由于该导光板22的参数条件需符合θ < θτ,且L> (A/2) / (tan θτ),而由第
(I)、(2)组之试验结果来看,即使两组皆符合L> (A/2) / (tan θ τ)的条件(30mm>2.2mm),但第(2)组在未符合Θ < 01的条件下(Θ为45°大于全反射角42.16° ),其出光角度为120°,无法缩小出光角度以呈现集光的效果。而第(I)组同时符合θ < θτ的条件(Θ为18°小于全反射角42.16° ),其出光角度为30°,而能呈现集光的效果。再由第(3)、(4)组之试验结果来看,由于两组皆未符合L> (A/2)/ (tan θ τ)的条件(2mm < 2.2mm),因此即使第(3)组符合θ < θ τ的条件,其出光角度仍然无法呈现集光的效果。而第(5)~(8)组数据亦得到相同的试验结果。由此可知,该导光板22必须同时符合Θ < 0T&L> (A/2)/ (tan θτ)两个参数条件,才能达到集光的效果。
[0028]表一
[0029]
【权利要求】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入光面; 一出光面,间隔于该入光面,且该出光面的面积大于该入光面的面积; 二分别由该出光面的两相反侧往该入光面的方向倾斜相向延伸的连接面; 二分别位于该入光面与该二连接面之交界的第一连接边;及 二连接该二第一连接边之两端的第二连接边; 其中,定义Θ T为该导光板的全反射角,Θ为该二连接面的延伸夹角,L为该入光面与出光面之间的距离,A为每一第二连接边的长度,而Θ < 01,且1^(4/2)/&&11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入光面与该出光面为平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每一连接面具有一连接于该出光面的倾斜段,及一连接该倾斜段与入光面的平直段,该二连接面的平直段是互相平行。
4.一种照明装置,包含:一光源,及一用以接收该光源之光线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包括: 一入光面; 一出光面,间隔于该入光面,且该出光面的面积大于该入光面的面积; 二分别由该出光面的两相反侧往该入光面的方向倾斜相向延伸的连接面; 二分别位于该入光面与该二连·接面之交界的第一连接边;及 二连接该二第一连接边之两端的第二连接边; 其中,定义Θ为该二连接面的延伸夹角,θτ为该导光板的全反射角,L为该入光面与出光面之间的距离,A为每一第二连接边的长度,而Θ < 01,且1^(4/2)/&&110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与出光面为平行。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每一连接面具有一连接于该出光面的倾斜段,及一连接该倾斜段与入光面的平直段,该二连接面的平直段是互相平行。
【文档编号】F21Y101/02GK103591552SQ201310216223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3日
【发明者】陈蔚轩, 戴永辉, 吴俊毅 申请人: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