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泡封口机的烧结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泡封口机的烧结装置,包括位置调节管、位置调节杆、轴承、燃气管和烧结嘴,所述两根位置调节杆的一端分别插接在位置调节管的两端,所述位置调节杆的另一端与固定在操作台上方的轴承相连,且位置调节杆与轴承连接处设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轴向的一半套设在位置调节杆外侧,另一半套设在轴承外侧,限位圈上设有调节螺杆,通过松紧调节螺杆来调节烧结嘴的位置,两根位置调节杆中部分别通过燃气管连接到位于操作台中部的烧结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烧结嘴的位置更加灵活、调节更加方便,使得封口效果更好,生产的灯泡质量更高。
【专利说明】一种灯泡封口机的烧结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泡封口机,尤其涉及一种灯泡封口机的烧结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发光强度检测标准灯是用来体现和传递发光强度单位(坎德拉Cd)的量值,是光辐射测量中的重要标准器具。发光强度检测标准灯一般由白炽灯或卤钨灯制作,为了使灯丝成为发光强度检测标准灯唯一的发光体,该种灯对灯泡封口机的要求较高。目前典型的灯泡封口机的烧结嘴位置一般固定在操作台上不可调节,这使得灯泡的放置与拿去都及其不方便,且当对不同尺寸的灯泡进行烧结时,由于烧结嘴的位置固定不变,会使得封口不牢固或封口处被燃烧过度,影响后续加工。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位置更加灵活、调节更加方便的灯泡封口机的烧结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灯泡封口机的烧结装置,包括位置调节管、位置调节杆、轴承、燃气管和烧结嘴,所述两根位置调节杆的一端分别插接在位置调节管的两端,所述位置调节杆的另一端与固定在操作台上方的轴承相连,且位置调节杆与轴承连接处设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轴向的一半套设在位置调节杆外侧,另一半套设在轴承外侧,限位圈上设有调节螺杆,通过松紧调节螺杆来调节烧结嘴的位置,两根位置调节杆中部分别通过燃气管连接到位于操作台中部的烧结嘴。
[000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位置调节管的外壁两端均设有三个调节孔,位置调节杆的外壁一端的相应位置也设有三个调节孔,调节孔内插设有调节螺杆。通过位置调节管和位置调节杆上的调节孔的交错对齐,再插入调节螺杆,便能调节烧结嘴的位置。进一步增强烧结嘴水平位置的灵活性。
[0007]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采用调节管和调节杆相配合,实现了烧结嘴在水平方向上位置的调节,且调节杆的一端与轴承相连,并在轴承处设有限位圈,实现了烧结嘴的上下翻转调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烧结嘴的位置更加灵活、调节更加方便,使得封口效果更好,生产的灯泡质量更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0010]如图1所示的一种灯泡封口机的烧结装置,包括位置调节管24、位置调节杆23、轴承26、燃气管22和烧结嘴21,所述两根位置调节杆23的一端分别插接在位置调节管24的两端,所述位置调节杆23的另一端与固定在操作台12上方的轴承26相连,且位置调节杆23与轴承26连接处设有限位圈28,所述限位圈28轴向的一半套设在位置调节杆23外侧,另一半套设在轴承26外侧,限位圈28上设有调节螺杆,通过松紧调节螺杆来调节烧结嘴21的位置,两根位置调节杆23中部分别通过燃气管22连接到位于操作台中部的烧结嘴21。所述位置调节管24的外壁两端均设有三个调节孔25,位置调节杆23的外壁一端的相应位置也设有三个调节孔25,调节孔25内插设有调节螺杆。
【权利要求】
1.一种灯泡封口机的烧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置调节管(24)、位置调节杆(23)、轴承(26)、燃气管(22)和烧结嘴(21),所述两根位置调节杆(23)的一端分别插接在位置调节管(24)的两端,所述位置调节杆(23)的另一端与固定在操作台(12)上方的轴承(26)相连,且位置调节杆(23)与轴承(26)连接处设有限位圈(28),所述限位圈(28)轴向的一半套设在位置调节杆(23)外侧,另一半套设在轴承(26)外侧,限位圈(28)上设有调节螺杆,通过松紧调节螺杆来调节烧结嘴(21)的位置,两根位置调节杆(23)中部分别通过燃气管(22)连接到位于操作台中部的烧结嘴(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灯泡封口机的烧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管(24)的外壁两端均设有三个调节孔(25),位置调节杆(23)的外壁一端的相应位置也设有三个调节孔(25 ),调节孔(25 )内插设有调节螺杆。
【文档编号】H01K3/26GK203674170SQ201320894683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詹云翔 申请人:詹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