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光导体结构的机动车照明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68289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具有光导体结构的机动车照明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提出一种具有光导体结构的机动车照明装置,光导体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光导体,两个光导体中的每个都包括具有第一横截面的耦合臂、具有第二横截面的光导体区域以及过渡区域,该过渡区域位于耦合臂和光导体区域之间。两个光导体中的每个的耦合臂各自包括第一顶靠面,且两个光导体中的每个的过渡区域各自包括第二顶靠面。第一顶靠面和第二顶靠面这样形成,使其中一个光导体的耦合臂各自嵌入另一个光导体的过渡区域中。两个耦合臂中的每个在各个耦合臂的顶靠各个其他光导体的过渡区域的部段上包括在耦合臂的背侧上朝耦合臂前侧转向的转向元件。
【专利说明】具有光导体结构的机动车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光导体结构的机动车照明装置,该光导体结构具有前侧、与该前侧相对且具有光转向元件的背侧以及连接该前侧和背侧的侧面,且该结构设置为在光导体结构的纵向上引导在侧面和前侧上经历全内反射的光,且使在其光转向元件上反射的光通过其前侧离开。
[0002]从DE102005029363A1中已知一种这样的机动车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0003]已知的机动车照明装置的光导体形成为照明环。照明环的直径为光导体的横截面尺寸的多倍。其纵向延伸相对于其横向延伸是一样大的。就此而言其为纵向延伸的光导体。使用透镜作为转向元件,该透镜这样陡峭地在前侧上引导光,使其在到达时不在那经历全内反射,而是从环中离开。该环并不实现为不间断的圈,而是具有两个端部,它们相交大致成直角且在此互相穿透。通过两个端部的端侧实现光的耦合。其缺点是,通过该构造不能实现封闭且照亮的轮廓。
[0004]原则上能够使用构造上封闭的环,将光径向耦合到该环中且通过设置在环中的转向器将光转向到期望的切线圆周方向上。这能够例如通过与径向成45°角设置的反射镜元件来实现。但在此出现了以下缺点,即可明显看出在耦合时出现的转向。因此凭借该结构同样无法实现封闭、环形照亮的外观。
[0005]从DE20206829U1种已知一种灯,其包括具有圆盘形基本形状的光导体。在圆盘表面的中央设置有转向器,其使光源的光径向向外转向,该光源设置在圆盘表面中央之前的中心且在圆盘表面的方向上发射光线。在外围上,在圆盘中集成有另外的、围绕该圆盘的转向器,其使在那出现的光通过圆盘表面离开。该灯具有以下缺点,即圆盘的内部区域必须可用于径向向外转向的光的光程,从而在该内部区域中不能设置其他光功能的组件。因此以及不能实现例如日间行车灯环围绕前照灯四周延伸这一结构。


【发明内容】

[0006]在此背景下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避免或至少减弱所述缺点的上述类型的灯。本发明应特别地允许实现环形的灯,在其内部区域中提供了用于其他光功能组件的空间且提供了越过封闭轮廓的均匀照亮的外观。
[0007]该任务通过权利要求I的特征来达成。按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特征在于,光导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光导体以及第二光导体,其中两个光导体中的每个都包括具有第一横截面的耦合臂、具有第二横截面的光导体区域以及过渡区域,该过渡区域位于耦合臂和光导体区域之间且在该过渡区域中该横截面连续且单调地从第一横截面增大到第二横截面,其中两个光导体中的每个的耦合臂各自包括第一顶靠面,且两个光导体中的每个的过渡区域各自包括第二顶靠面,且其中第一顶靠面和第二顶靠面这样形成,使其中一个光导体的耦合臂各自嵌入另一个光导体的过渡区域中,其中一个光导体的过渡区域的第二顶靠面贴靠在另一个光导体的耦合臂的第一顶靠面上,且两个耦合臂中的每个都在各个耦合臂的顶靠在各个另一光导体的过渡区域的部段上包括在耦合臂的背侧上朝耦合臂前侧转向的转向元件。
[0008]该特征允许光通过耦合臂的用作光进入面的端侧实现毫无问题的耦合,以及允许两个光导体组合成对于观察者看来是连续的结构,该结构同样实现了封闭的环形,在环形中央能够设置其他组件、特别是其他光功能的组件。
[0009]通过使两个光导体中的每个都包括具有第一横截面的耦合臂、具有第二横截面的光导体区域以及过渡区域,该过渡区域位于耦合臂和光导体区域之间且在该过渡区域中该横截面连续且单调地从第一横截面增大到第二横截面,在过渡区域中使进入过渡区域的光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束集。这通过几何形状来产生。与从耦合臂进入过渡区域中的光相比,从过渡区域转入相邻光导体区域中的光的开口角度较小。
[0010]这改善了光导体区域中的光传输。通过使其中一个光导体的耦合臂各自嵌入另一个光导体的过渡区域中,产生了对于观察者来说连续结构的期望印象,其中一个光导体的过渡区域的第二顶靠面顶靠在另一个光导体的耦合臂的第一顶靠面上。
[0011]通过使两个耦合臂中的每个在各个耦合臂的顶靠在各个其他光导体的过渡区域的部段上包括在耦合臂的背侧上朝耦合臂前侧转向的转向元件,在以下区域中进行光退耦,在该区域中光导体彼此贴靠且光在该区域中耦合。由此产生了期望的均匀外观,这在现有技术中凭借径向耦合是无法达到的。
[0012]一个优选构造的特征在于,光导体结构具有封闭的环形。
[0013]同样优选地,每个耦合臂凭借其光导体构成一体的且因此是材料锁合的连续单元。由此可在光导体中获得更高的光耦合效率。
[0014]同样优选地,顶靠面分别在横截面扩大的方向中成拱形,其中过渡区域的顶靠面分别下凹成拱形且耦合臂的顶靠面分别上凸成拱形。通过拱形的该类型可使在耦合臂中传播的光均匀地且损失较小地转向到光导体方向中。
[0015]进一步优选地,第一横截面是第二横截面的一半大。通过该特征可在对称分布到两个耦合臂上时获得最大的耦合横截面。
[0016]同样优选地,这样顶靠面仅以这样的程度触碰,即它们通过表面的最大部分以最小的气隙彼此隔开地延伸。通过该气隙能够使那儿不期望的光学接触最小化,光通过该光学接触能够从一个光导体不期望地转入其他的光导体中。
[0017]进一步优选地,在过渡区域中彼此顶靠的光导体的转向元件的宽度在该处相加成一个宽度,该宽度相当于设置在过渡区域之外的转向元件的宽度,或者在过渡区域中彼此顶靠的光导体的转向元件的宽度在该处相加成一个宽度,该宽度大于设置在过渡区域之外的转向元件的宽度。
[0018]该相加的宽度为一个设计参数,通过该设计参数影响在那退耦的光量。该相加的宽度越大,则越多的光在那退耦。该构造允许这样来调节亮度,使过渡区域各自如相邻光导体区域一样亮地被照亮。
[0019]还优选的是,一个光导体的耦合臂与各另一个光导体的光导体区域围成角度,该角度分别通过光导体区域以及耦合臂的引导线来限定。
[0020]另一优选的构造方案的特征在于,该角度随着一个光导体的耦合臂与另一个光导体的光导体区域越来越靠近而持续减小,直到其减小到O,因此耦合臂的引导线平行于光导体区域的引导线延伸。因此,光在一定程度上在优选的传输方向上欧和,这有助于实现均匀的外观。
[0021]同样优选地,耦合臂的第一横截面在此在各自所属的光导体的横截面中完全消失。这产生了良好的耦合效率以及光导体结构的良好外观,因为例如避免了干扰性的台阶。
[0022]进一步优选地,两个半横截面(其中的一个属于过渡区域且另一个属于耦合臂)在引导线具有平行走向的地方互补成整个横截面。作为期望的结果,由束集的光照亮该整个横截面,这对于光导体结构中光束的进一步传输以及进一步处理是有利的。
[0023]同样优选地,光导体结构的两个光导体的顶靠面彼此相切地延伸。由此避免了不期望的较大气隙。
[0024]同样优选地,用作光输出侧的前侧上凸成拱形。这改善了外观,因为穿过光导体结构可见的转向元件(其设置在背向观察者的背侧上)对于观察者来说看起来比实际更宽。
[0025]进一步优选地,光导体结构包括横截面几何形状,其中通过光导体结构的材料和其前侧的弯曲获得的透镜作用、光转向元件的宽度以及在光转向元件之外还剩余的侧面宽度在该方向中这样彼此配合,使得穿过前侧仅可看到光转向元件,但侧面不再可见。
[0026]从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得出其他优点。
[0027]应理解,上述以及下面还要描述的特征不仅可在各个给出的组合中应用,还可以在其他组合中或单独地应用,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以下说明书中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在附图中分别表示相同的元件。其中分别以示意图的形式示出:
[0029]图I以机动车照明装置为形式的本发明的【技术领域】,该机动车照明装置具有包括两个光导体的光导体结构;
[0030]图2以透视图和示意图示出图I中光导体的部分;
[0031]图3包括本发明特征的光导体结构;
[0032]图4a_4b图3中的用于光耦合的区域的放大截面;
[0033]图5在包括本发明特征的光导体结构的中心耦合区域中的光导体结构的优选横截面;以及
[0034]图6打开光源时图3中光导体结构的外观。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图I详细地示出了具有光导体结构12的机动车照明装置10,该光导体结构包括两个光导体12. I和12. 2。至少两个光导体以相互补充的布局构成的结构已经是本发明的特征。此外,图I示出光模块14以及具有方向x、y和z的空间坐标系统。照明装置10为满足信号功能的灯和/或满足照明功能的前照灯。
[0036]在图示的构造中,光模块14为前照灯光模块,其提供近光灯和/或远光灯。在机动车照明装置的其他构造中,也能够取消光模块14或满足信号光功能。信号光功能的例子例如为轮廓光功能、日间行车光功能、闪光灯功能和刹车灯功能。光导体结构12也可用来产生雾灯分布,来作为偏号灯功能的替换或补充。
[0037]由于纵向延伸且在此封闭的环形光导体结构12适合满足通常的信号光功能,所以本发明并不限于在前照灯中使用,而是还可在尾灯或车头灯中使用。
[0038]因此照明装置10在此根据构造是机动车的任意灯。空间方向X说明照明装置10的主发光方向。如果照明装置10用作前照灯,则方向X相当于行驶方向。当尾灯作为照明装置10时,贝U方向X与行驶方向相反。空间方向y平行于机动车的横轴,且空间方向z平行于机动车的立轴。
[0039]图2以透视图强烈示意性地示出光导体结构12的一部分。考虑到图2中示出的特征,该部分属于两个光导体中的哪个并不重要。光导体结构12包括前侧16、背侧18以及连接该前侧16和背侧18的侧面20、22。背侧18包括光转向元件24,其例如具有图示的透镜形状且在背侧18中实现为凹槽或在背侧18上实现为凸起。
[0040]光导体结构12通过其形状和光学材料特性这样设置,使得在纵向26上引导在其内部传播的光(该光在其侧面20、22和其前侧16上经历全内反射)且使得在其光转向元件24上反射的光通过其前侧16离开。因此前侧16特别地用作光导体结构12的光输出面。
[0041]为了清楚起见,在图2中仅示出两个光转向元件24。但脱离该简化的图示,实际的光导体结构12应包括多个这样的光转向元件24,其以预定方式分布(特别是规则分布)在背侧18中。该说明应脱离在图中仅示意性示出的光导体形状而适用于所有实施例。
[0042]在优选的构造中,光导体结构12具有环形,其中由环封闭的表面位于y-ζ平面中且因此垂直于发光方向X。这相应于图I。但至少两个光导体不必互补成封闭环。
[0043]虚线箭头26表示光导体结构12的纵向,其也能够理解为引导线。引导线26能够理解为光导体结构12的横截表面的重心的轨迹。在此横截表面分别意味着,其表面法线平行于光导体结构12的纵向延伸。
[0044]为了说明,将脱离图2作为例子观察到的光导体,其具有长圆柱体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横截面为圆型表面。表面重心为形状上的中心,且引导线为圆柱体轴。
[0045]在纵向延伸的光导体的情况下,在其内传播的光的主传播方向基本上跟随光导体的引导方向。
[0046]图2中引导线26的弯曲走向表明光导体结构12的弯曲走向。这样的走向是优选的,因为过窄的半径且特别是棱角(如其在图I中所示)会导致同样不期望的光退耦。就此而言,图I仅理解为示意性的概况图示。
[0047]图3示出包括实际半径的光导体结构。图3a示出前视图,图3b示出俯视图。
[0048]在图3中不出的光导体结构12包括第一光导体12. I和第二光导体12. 2。两个光导体通过气隙30 (其在光导体的顶靠面之间的结构中产生)彼此光学分离。两个光导体中的每个都包括至少一个耦合臂32、34。在图3中示出的构造包括用于两个光导体中的每个的各两个耦合臂。两个环内部的耦合臂32属于第一光导体12. 1,两个环外部的耦合臂34属于第二光导体12. 2。
[0049]各个环内部的耦合臂32和环外部的耦合臂34彼此相切地经过且因此彼此非平行地对齐。光35在该成对构成的f禹合臂中以相对的传播方向f禹合。光来自于光源36,该光源设置在耦合臂的远侧端部上且光通过耦合臂的端面耦合到耦合臂中。光源36优选为由半导体光源、其电路板和其冷却体组成的组件。
[0050]每个耦合臂凭借其光导体构成一体的且因此是材料锁合的连续单元,从而耦合到耦合臂中的光35在所属的光导体中传播和分布,直到其到达设置在背侧18上的转向元件24上,接着通过光导体的前侧16离开。
[0051]图3b在俯视图中示出光导体结构12,其具有前侧16且具有面对前侧且包括光转向元件24的背侧18。前侧和背侧通过侧面22彼此连接。
[0052]图4a_4b示出图3中的用于光耦合的区域的放大截面。图4a_4b详细示出光导体结构12,其包括第一光导体12. I和第二光导体12. 2。第一光导体包括具有第一横截面q的耦合臂32、具有第二横截面Q的光导体区域38以及过渡区域40。过渡区域40位于耦合臂32和光导体区域38之间。
[0053]第二光导体12. 2包括具有第一横截面q的稱合臂34、具有第二横截面Q的光导体区域42以及过渡区域44。过渡区域44位于耦合臂34和光导体区域42之间。
[0054]对于两个过渡区域40,44适用的是,过渡区域40,44的横截面在各个光传播方向上连续且单调地从第一横截面q增大到第二横截面Q。第一横截面q优选为第二横截面Q的一半大。
[0055]第一光导体12. I的耦合臂32包括第一顶靠面46,第二光导体34的过渡区域44包括第二顶靠面48。第二光导体12. 2的稱合臂34包括第一顶靠面50,第一光导体32的过渡区域40包括第二顶靠面52。在彼此相邻的顶靠面之间分别形成有结合图3提及的气隙。
[0056]第一顶靠面和第二顶靠面这样形成,使其中一个光导体的耦合臂各自嵌入另一个光导体的过渡区域中。在此一个光导体的过渡区域的第二顶靠面顶靠在另一个光导体的耦合臂的第一顶靠面上。
[0057]图4b示出,两个耦合臂32、34中的每个在各个耦合臂32,34的顶靠在各个其他光导体的过渡区域上的部段中包括在耦合臂的背侧上朝耦合臂前侧转向的转向元件24。图4b示出前视图。由于透明性,可穿过光导体看到转向元件24。
[0058]在过渡区域中彼此顶靠的光导体的转向元件能够在此相加成一个宽度,该宽度相当于设置在过渡区域之外的转向元件的宽度。这在图4b的左侧部分中示出。
[0059]可替换的是,在过渡区域中彼此顶靠的光导体的转向元件相加成一个宽度,该宽度大于设置在过渡区域之外的转向元件的宽度。这在图4b的右侧部分中示出。
[0060]该相加的宽度为一个设计参数,通过该设计参数影响在那退耦的光量。该相加的宽度越大,则越多的光在那退耦。优选地,该宽度分别为这样大,使过渡区域分别如相邻光导体区域一样亮地被照亮。
[0061]在两个光导体的彼此顶靠的顶靠面之间形成有狭窄的气隙30,从而在顶靠面之间尽可能地不存在光学接触。因此意味着,当从所属光导体的内部观察各个顶靠面时,各个顶靠面为边界面,在该边界面上可能出现全内反射,从而尽可能地没有光转入另一个光导体中。
[0062]因此,耦合到耦合臂的端侧且远侧的端部中的光线在所属的光导体中传播,直到其在光导体的转向元件24中的一个上反射之后通过光导体的前侧退耦。通过使耦合臂和过渡区域在两个光导体的彼此顶靠的区域中包括转向元件,能够在那使光与其他光导体区域中一样地退耦。在一个优选的构造中,一个光导体的耦合臂和另一个光导体的过渡区域的形状和横截面互补成整体横截面,其至少与与过渡区域相邻的光导体的横截面一样大。
[0063]由此能够在一个光导体的过渡区域和另一光导体的与其顶靠的耦合臂的背侧中设置足够多和足够大的转向元件,从而在那使与在相邻的一体的光导体区域中一样多的光退耦。由此可整体上获得非常均匀地照亮的光导体结构的外观,其中光耦合的地点不再由于亮度的非均匀性而引人注目。
[0064]在图4a_4b中示出的两个耦合臂与各个其他光导体的光导体区域围成一角度V、W。该角度V、w分别通过两个光导体中的一个以及两个光导体中的另一个的耦合臂的引导线来限定。光导体结构优选这样构造,使该角度V、w随着一个光导体的耦合臂与另一个光导体的光导体区域越来越靠近而持续减小,直到其减小到0,因此耦合臂的引导线平行于光导体区域的引导线延伸。耦合臂的第一横截面q在此在各自所属光导体的横截面Q中完全消失。
[0065]顶靠面仅以这种程度触碰,即它们通过表面的最大部分以最小的气隙30彼此隔开地延伸。两个一半的横截面(其中的一个属于过渡区域且另一个属于耦合臂)在引导线具有平行走向的地方互补成整个横截面。整个横截面这一概念是指光导体区域的横截面,即指光导体结构的位于过渡区域之外的一体的、连续的横截面。
[0066]在一个优选构造中,耦合基本上垂直于光转向元件24(其在此作为棱镜实现)的边缘,该边缘垂直图I的引导线。
[0067]如果在耦合臂中传播的光的方向上移动截面,则耦合臂的横截面扩大至整个光导体横截面,且过渡区域的各个互补横截面减小,直到其完全消失。在该比例(其中一个光导体的过渡区域的横截面逆着在其内传播的光的方向增大)中,另一个光导体的耦合臂在其具有设置在那的光源的远侧端部上与其相切地朝侧面延伸开来。顶靠面沿着光导体结构的两个光导体的顶靠面之间的间隔处彼此相切地延伸。
[0068]图5示出了在耦合臂和过渡区域的两个彼此顶靠的顶靠面的中心区域中的光导体结构的优选横截面。整个横截面Q划分成两个一样大的半横截面q。两个半横截面之间的切割线限定了位于两个彼此顶靠的顶靠面之间的气隙30的位置,且在椭圆形或圆形前侧16的中央和具有转向元件24的背侧的中央之间延伸。
[0069]用作光输出侧的前侧16在示出的构造中上凸成拱形。由此可获得透镜作用,在牺牲倾斜侧面20,22的可见宽度的情况下,其增加从外穿过前侧16可见的光转向元件24的览度。
[0070]一特别优选的横截面几何形状是,通过光导体12的材料和其前侧12的弯曲获得的透镜作用、光转向元件24的宽度以及在光转向元件之外还剩余的侧面20,22的宽度在该方向中这样彼此配合,使得穿过前侧16仅可看到光转向元件24,但侧面20,22不再可见。
[0071]接着产生在图6中示出的外观,其中穿过前侧可见的转向元件24的宽度通过用作光输出面的前侧16的整个宽度而延伸。可见的光转向元件24在图6中仅在左下部分中示出。但它们在实际中优选在整个前侧16上可见,从而产生期望的均匀外观。通过使转向元件的可见地显现的宽度相当于前侧的宽度,还能改善均匀性。
[0072]以下补充地阐述了优选构造的一些特征。在一个优选构造中,光导体结构包括第一光导体和第二光导体。光导体结构具有前侧、与前侧相对而置且具有光转向元件的背侧以及连接该前侧和背侧的侧面,且设置为使得在各光导体部段的纵向上引导在侧面和前侧上经历全内反射的光,且使得在其光转向元件上反射的光通过其前侧离开。两个光导体中的每个都包括具有相对较小横截面q的耦合臂、从相对较小的横截面q过渡到相对较大的横截面Q的过渡区域以及具有相对较大横截面Q的光导体区域。每个耦合臂在其背向过渡区域的远侧端部上具有光进入面。两个半导体中的每个的过渡区域和耦合臂各自包括顶靠面,它们这样形成,其中一个光导体的耦合臂各自这样嵌入另一个光导体的过渡区域中,使这些光导体这样设置在光导体结构中,即使其中一个光导体的过渡区域的顶靠面平坦地顶靠在另一个光导体的耦合臂的顶靠面上。两个光导体中的每个显示为各另一个光导体的与耦合臂不同的延续部位。两个耦合臂中的每个在与各另一个光导体的过渡区域顶靠的部段中将光送往转至其前侧的转向元件。过渡区域的顶靠面分别在一方向(横截面在该方向中增大)中成拱形。过渡区域的顶靠面各自上凸成拱形,耦合臂的顶靠面下凹成拱形。耦合臂和过渡区域的顶靠面在一方向中是平坦的,该方向在位于两个光导体的过渡区域之间的横截面中在两个光导体的背侧的中央和前侧的中央之间且垂直于一方向(横截面在该方向中增大)延伸。这在图5中形成笔直延伸的气隙30。光导体这样设置,使光在两个光导体的彼此顶靠的部段(耦合臂、过渡区域)中在两个光导体中的一个中在一方向上传播,该方向与两个半导体中的另一个中的光的传播方向相反。
[0073]如果分别沿着一跟随耦合光的方向的路径观察图4a_4b示出的光导体结构,则四个部分是不同的。光导体结构的第一部段的特征在于,位于第一光导体12. I和第二光导体
12.2的耦合臂34之间的间距在第二光导体12. 2的耦合臂34的主传播方向上更小。
[0074]光导体结构的第二部段的特征在于,其在第二光导体12. 2的耦合臂34的主传播方向上与第一部段相连。在光导体结构的第二部段中,第二光导体12. 2的耦合臂34的横截面是恒定的。第一横截面12. I的横截面在第二光导体12. 2的耦合臂34的主传播方向上减小,直到其根据形状和大小相当于耦合臂34的横截面(其在该部段中是恒定的),从而在这点上提供了用于耦合臂34和光导体臂12. I的一半的该结构的整体横截面。光导体结构的第二部分在那终止,且光导体结构的第三部段开始。
[0075]耦合臂34的朝向第一光导体12. I的边界面50在光导体结构12的第二部段中具有一形状,该形状互补于第一光导体12. I面向该耦合臂34的边界面52。因此这两个边界面形成彼此配合的顶靠面。
[0076]这特别地意味着,用于点对(其中第一点位于两个表面中的第一个中,且第二点位于两个表面中的第二个中,且它们在该结构中彼此相邻地面对面)的两个表面52、54在这些点中包括法线,其中第一点的法线穿过第二点且第二点的法线穿过第一点。
[0077]这些顶靠面在垂直于光的主传播方向的横向方向上是平坦的,并且与之垂直地具有拱起。
[0078]光导体结构的第三部段相当于光导体结构的第二部段,直到第一光导体和第二光导体的特征的互换。
[0079]第四部段与第一部段的区别在于,位于第二光导体12. 2和第一光导体12. I的率禹合臂32之间的间距在第一光导体12. I的耦合臂32的主传播方向上更小。
[0080]耦合臂与其光导体一起构成由材料锁合的连续元件。在部段I至4中,光导体部段没有光学接触地彼此分离地延伸,其中它们在部段2和3中通过在平坦的、点状的或线状的彼此顶靠的顶靠面之间出现的气隙彼此光学分离。
[0081]在部段2和3之间的过渡中,该气隙在光导体结构前侧的中央和背侧的中央之间延伸。位于前侧和背侧之间的间隙在那最大。参见图5。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光导体结构的机动车照明装置,光导体结构具有前侧、与该前侧相对且具有光转向元件的背侧以及连接该前侧和背侧的侧面,且设置为使得在光导体结构的纵向上引导在侧面和前侧上经历全内反射的光,且使得在其光转向元件上反射的光通过其前侧离开,其特征在于,该光导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光导体以及第二光导体,其中两个光导体中的每个都包括具有第一横截面的耦合臂、具有第二横截面的光导体区域以及过渡区域,该过渡区域位于耦合臂和光导体区域之间,并且在该过渡区域中该横截面连续且单调地从第一横截面增大到第二横截面,其中两个光导体中的每个的耦合臂各自包括第一顶靠面,且两个光导体中的每个的过渡区域各自包括第二顶靠面,且其中第一顶靠面和第二顶靠面这样形成,使其中一个光导体的耦合臂各自嵌入另一个光导体的过渡区域中,其中一个光导体的过渡区域的第二顶靠面顶靠在另一个光导体的耦合臂的第一顶靠面上,且两个耦合臂中的每个在各个耦合臂的顶靠在各个其他光导体的过渡区域的部段上包括在耦合臂的背侧上朝耦合臂前侧转向的转向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光导体结构(12)具有封闭的环形。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耦合臂与其光导体构成一体的且因此材料锁合的连续单元。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顶靠面分别在横截面扩大的方向中成拱形,其中过渡区域的顶靠面分别下凹成拱形且耦合臂的顶靠面分别上凸成拱形。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横截面(q)为第二横截面(Q)的一半。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顶靠面仅以这样的程度触碰,即它们通过表面的最大部分以最小的气隙(30)彼此隔开地延伸。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过渡区域中彼此顶靠的光导体的转向元件的宽度相加成一个宽度,该宽度相当于设置在过渡区域之外的转向元件的宽度,或者在过渡区域中彼此顶靠的光导体的转向元件的宽度相加成一个宽度,该宽度大于设置在过渡区域之外的转向元件的宽度。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光导体的耦合臂与各另一个光导体的光导体区域围成角度(V、w),该角度分别通过光导体区域以及耦合臂的引导线来限定。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角度(v、w)随着一个光导体的耦合臂与另一个光导体的光导体区域越来越靠近而持续减小,直到其减小到0,因此耦合臂的引导线平行于光导体区域的引导线延伸。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耦合臂的第一横截面(q)在各自所属的光导体的横截面(Q)中完全消失。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半横截面在引导线具有平行走向的地方互补成整个横截面,这两个半横截面中的一个属于过渡区域且另一个属于稱合臂。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光导体结构的两个光导体的顶靠面彼此相切地延伸。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作光输出面的前侧(16)上凸成拱形。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光导体结构具有横截面几何形状,其中通过光导体结构(12)的材料和其前侧的弯曲获得的透镜作用、光转向元件(24)的宽度以及在光转向元件之外还剩余的侧面(20、22)的宽度在该方向中这样彼此配合,使得穿过前侧(16)仅可看到光转向元件(24),且侧面(20、22)不再可见。
【文档编号】F21V8/00GK104154474SQ201410199051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14日
【发明者】M·格鲍尔, A·拉登布格尔 申请人:汽车照明罗伊特林根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