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眩光射灯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眩光射灯结构,包括LED、底座、散热器和反光杯,所述LED与外置电源电连接,散热器和反光杯通过底座固定,散热器包括散热杯,散热杯的外壁间隔向外凸出形成多个自散热杯顶部延伸至底部的散热鳍片;散热杯内设有一与散热杯一体成型的挡板,挡板自散热杯的顶部向底部延伸而将散热杯内部空间分割成两个腔室;散热杯的顶部设有分别通向所述两个腔室的线孔,端子线穿过所述线孔与LED连接;所述LED包括两个LED模块,分别安装在所述挡板的两个侧面;还包括遮光帽,固定在所述挡板的底部,两个LED模块均位于所述遮光帽的正上方以使两个LED模块直接射向散热杯口的光线能够被遮光帽遮挡。本实用新型具有散热效果好、布线更简单的有益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防眩光射灯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灯,尤其是涉及一种防眩光射灯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LED为点光源发光其体积相对传统CFL和钨丝光源非常小,导致单位面积之上的 光能非常强,人眼直视光源表面后会在人眼视网膜单位面积之上产生超过视网膜能够承受 的光能,以至于产生眩光,损伤视力。
[0003] 为解决LED灯眩光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120144005. 3提出了一种如图1所 示的结构,其将LED灯珠32安装在一个支架上朝上发光,然后通过反光杯4对灯珠32的光 线进行反射,从而避免LED的光线直接照射到人眼。该实用新型专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 眩光的问题,但同时却带来了新的缺陷:1)LED灯的布线更加复杂;2)由于经反光杯反射的 光线大量照射在支架及LED灯珠上,导致LED灯吸收大量的光能,容易过热;3)支架与散热 器的热传导路径长、传导截面积小,散热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布线更简单的防眩光射 灯结构。
[0005]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下述手段予以解决:
[0006] -种防眩光射灯结构,包括:外置电源、端子线、LED、底座、散热器和反光杯,所 述LED通过所述端子线与所述外置电源电连接,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反光杯通过所述底座固 定;
[0007] 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杯,所述散热杯的外壁间隔向外凸出形成多个自散热杯顶部 延伸至底部的散热鳍片;所述散热杯内设有一与散热杯一体成型的挡板,所述挡板自散热 杯的顶部向底部延伸而将散热杯内部空间分割成两个腔室;所述散热杯的顶部设有分别通 向所述两个腔室的线孔,所述端子线穿过所述线孔与LED连接;
[0008] 所述反光杯上设有供所述挡板穿过的通槽,反光杯固定在所述散热杯内时,所述 挡板穿过所述通槽;
[0009] 所述LED包括第一 LED模块和第二LED模块,所述第一 LED模块和第二LED模块 分别安装在所述挡板的两个侧面;
[0010] 防眩光射灯结构还包括遮光帽,所述遮光帽固定在所述挡板的底部,所述第一 LED 模块和第二LED模块均位于所述遮光帽的正上方以使所述第一 LED模块和第二LED模块直 接射向散热杯口的光线能够被遮光帽遮挡。
[0011] 本实用新型的射灯结构的散热杯具有与杯体一体成型的挡板,LED灯分别固定在 挡板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挡板与散热杯接触面积大,导热效果好,而且 光线很少被反射到LED模块上,能够有效避免过热;2)端子线能够从散热器的顶部沿挡板 铺设直接与LED连接,布线简单、线程短;3)挡板自散热杯的顶部向底部延伸而将散热杯内 部空间分割成两个腔室,两个腔室的设计有利于避免挡板导致射灯照射范围内产生阴影。
[0012] 优选地:所述挡板的两个侧面镀有反射膜。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散热器为铝合 金散热器,所述反射膜为金属铝反射膜。本优选方案能够进一步避免经反光杯反射后被挡 板吸收,而导致挡板及LED过热影响产品使用寿命;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光效。
[0013] 优选地:所述遮光帽的表面镀有反射膜。遮光帽的反射膜同样有利于提高光效和 避免过热。
[0014] 优选地:所述遮光帽的上端设有两个下凹的卡口,所述两个卡口的中间个设有一 个固定柱,所述挡板设有两个与所述固定柱位置相对的固定孔,所述卡口的大小使得所述 卡口能够与所述挡板过盈配合,所述固定柱的大小使得所述固定柱能够与所述固定孔过盈 配合,所述遮光帽通过所述所述卡口能够与所述挡板过盈配合以及所述固定柱能够与所述 固定孔过盈配合而安装在所述挡板上。本优选方案具有便于安装且稳固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现有技术的射灯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射灯结构的结构爆炸图;
[0017]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遮光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对照附图并结合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0] 如图2所示,一种种防眩光射灯结构,包括外置电源100、端子线200、LED600、底座 300、散热器400、反光杯500、遮光帽700、螺丝800、连接线900, LED通过端子线200与外置 电源100电连接,散热器400、反光杯500由螺丝800固定在底座上。
[0021]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散热器400包括散热杯410和与散热杯一体成型的挡板 420 ;散热杯410的外壁间隔向外凸出形成多个散热鳍片411,每个散热鳍片均从散热杯410 的顶部延伸至散热杯的底部;挡板420为自散热杯410内壁顶部向底部延伸形成,该挡板 420将散热杯410的内部分割成两个腔室;散热杯410的顶部设有线孔412分别通往两个 腔室,端子线200通过该线孔412进入两个腔室与LED600连接。LED600包括第一 LED模 块和第二LED模块两个LED模块,两个LED模块分别固定在挡板420的两侧,主要朝向反光 杯的侧壁发光。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挡板420的结构对射灯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挡板420与散热杯410需要是一体成型的结构,这样才能够提高导热的效率;其次,挡 板420需要从散热杯410的顶部向底部延伸以足于将散热杯内部分割成两个相对独立的腔 室,否则,会导致射灯的照射区域内会有因挡板产生的阴影,影响照明效果。
[0022] 反光杯500设有通槽510用于在安装时供挡板420穿过,从而使得反光杯500能 够安装在散热杯410内。
[0023] 如图3、4所示,散热器400的挡板420上设有两个固定孔421。遮光帽700的上端 设有两个下凹的卡口 710,两个卡口 710的中间均设有一个固定柱720,固定柱720与挡板 420上的两个固定孔421位置相对;卡口 710的大小设置使得其能够与挡板420过盈配合, 固定柱720的大小设置使得固定柱720与固定孔421过盈配合,从而,遮光帽700通过卡口 710与挡板420过盈配合以及固定柱720与固定孔421过盈配合而安装在挡板420上。当 然,为了进一步稳固,可在安装是在固定柱和卡口上涂敷胶水。
[0024] 本实施例的散热器采用铝合金散热器,为提高光效和降低挡板对光的吸收导致过 热,挡板420表面可镀上一层金属错反射膜,金属错反射膜与错合金材质相近,一方面能够 将大部分照射在挡板上的光线反射出去,另一方面,相近的材质能够提高热传递效率,避免 反射膜降低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基于同样的原理,遮光帽表面也同样可镀上反射膜以提高 光效和避免过热。
[0025]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 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 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防眩光射灯结构,包括:外置电源、端子线、LED、底座、散热器和反光杯,所述 LED通过所述端子线与所述外置电源电连接,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反光杯通过所述底座固定,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杯,所述散热杯的外壁间隔向外凸出形成多个自散热杯顶部延伸 至底部的散热鳍片;所述散热杯内设有一与散热杯一体成型的挡板,所述挡板自散热杯的 顶部向底部延伸而将散热杯内部空间分割成两个腔室;所述散热杯的顶部设有分别通向所 述两个腔室的线孔,所述端子线穿过所述线孔与所述LED连接; 所述反光杯上设有供所述挡板穿过的通槽,反光杯固定在所述散热杯内时,所述挡板 穿过所述通槽; 所述LED包括第一 LED模块和第二LED模块,所述第一 LED模块和第二LED模块分别 安装在所述挡板的两个侧面; 防眩光射灯结构还包括遮光帽,所述遮光帽固定在所述挡板的底部,所述第一 LED模 块和第二LED模块均位于所述遮光帽的正上方以使所述第一 LED模块和第二LED模块直接 射向散热杯口的光线能够被遮光帽遮挡。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射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两个侧面镀有反 射膜。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光射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为铝合金散热器, 所述反射膜为金属铝反射膜。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射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帽的表面镀有反射 膜。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射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帽的上端设有两个 下凹的卡口,所述两个卡口的中间设有一个固定柱,所述挡板设有两个与所述固定柱位置 相对的固定孔,所述卡口的大小使得所述卡口能够与所述挡板过盈配合,所述固定柱的大 小使得所述固定柱能够与所述固定孔过盈配合,所述遮光帽通过所述卡口与所述挡板过盈 配合以及所述固定柱与所述固定孔过盈配合而安装在所述挡板上。
【文档编号】F21V7/22GK203868950SQ201420217024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9日
【发明者】马冬梅 申请人:马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