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模式无人机航行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71985发布日期:2020-11-03 23:21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模式无人机航行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行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模式无人机航行灯。



背景技术:

无人机航行灯是无人机夜航时用以表示自身位置和运动方向,便于互相避让和识别的信号灯,对无人机的飞行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无人机左翼尖装红灯,右翼尖装绿灯,尾翼端装白灯。目前,无人机航行灯大多采用大量的led灯堆积累加作为光源,造成功耗大和光利用率低,且led灯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现有航行灯的形状大多为圆柱形,导致无人机飞行时风阻和风噪大;随着飞行任务多样化使得单模式航行灯无法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双模式无人机航行灯。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双模式无人机航行灯,包括底座、可见光单元、红外光单元和补光单元,所述底座的平面与无人机的轴向平行,底座上靠近一端设有光源固定座,底座上靠近另一端设有电路印制板,光源固定座与电路印制板之间的底座上设有过线孔,光源固定座远离电路印制板的一端安装有可见光单元,可见光单元的安装面与底座平面相垂直,光源固定座靠近电路印制板的一端安装有红外光单元,红外光单元的安装面与底座平面相倾斜且倾斜向靠近电路印制板的一端,可见光单元与红外光单元之间的光源固定座上安装有补光单元,补光单元的安装面与底座平面相平行,电路印制板的上方设有外壳,外壳一端与底座的端部相平齐,外壳另一端延伸至红外光单元的正上方并与光源固定座相接触,外壳上设有红外光灯罩,红外光灯罩与红外光单元相对应,光源固定座上方设有可见光灯罩,可见光灯罩一端与底座的端部相平齐,可见光灯罩另一端与外壳的端部相接触,光源固定座上靠近可见光单元的一端设有遮光板。

优选的,所述可见光单元内设有五颗可见光led灯,五颗可见光led灯等间距分布且与底座平面相平行分布;所述补光单元内设有一颗可见光led灯;所述红外光单元内设有一颗红外led灯。

优选的,所述遮光板有两个,靠近可见光单元的遮光板呈矩形,远离可见光单元的遮光板呈圆弧形,靠近可见光单元的遮光板高度大于远离可见光单元的遮光板高度。

优选的,两个遮光板可以遮挡无人机前方内侧光线角度为10°。

优选的,可见光单元和补光单元的光线照射角度为110°,红外光单元安装面的法线与底座平面的夹角为115°。

优选的,所述外壳呈纺锤形。

优选的,所述过线孔内设有密封胶,保证航行灯内部的洁净度。

优选的,所述可见光灯罩和红外光灯罩均采用聚碳酸酯材料制成,且可见光灯罩和红外光灯罩的表面均镀有丙烯酸聚氨基成膜改性硬膜,增加可见光灯罩和红外光灯罩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可见光灯罩与底座通过3m双面胶固定连接,所述电路印制板与底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可见光单元、补光单元和红外光单元与光源固定座均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路印制板上设有emi滤波模块、浪涌抑制模块和恒流驱动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具有可见光和红外光两种工作模式,遮光板有效遮挡无人机前方内侧大于10°的光线,外壳可以遮挡无人机外侧后方大于110°的光线,使得可见光单元的光线分布满足标准要求,红外光单元的红外光辐射范围设置向无人机外侧后方,保证红外光的隐蔽性;可见光单元设置五颗可见光led灯,降低电能的损耗,同时设置补光单元用于补光,提升光利用率;电路印制板上集成了emi滤波模块、浪涌抑制模块和恒流驱动模块,确保led灯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外壳采用纺锤形设计,与无人机外形的整体设计融为一体,降低无人机飞行时的风阻和风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光角度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模块示意图。

其中:1、底座;2、外壳;3、红外光灯罩;4、红外光单元;5、补光单元;6、可见光单元;7、遮光板;8、可见光灯罩;9、光源固定座;10、过线孔;11、电路印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1、可见光单元6、红外光单元4和补光单元5,底座1的平面与无人机的轴向平行。底座1上靠近一端设有光源固定座9,底座1上靠近另一端设有电路印制板11,光源固定座9与电路印制板11之间的底座1上设有过线孔10。过线孔10内设有密封胶。光源固定座9远离电路印制板11的一端安装有可见光单元6,可见光单元6的安装面与底座1平面相垂直。可见光单元6内设有五颗可见光led灯,五颗可见光led灯等间距分布且与底座1平面相平行分布。光源固定座9靠近电路印制板11的一端安装有红外光单元4,红外光单元4的安装面与底座1平面相倾斜且倾斜向靠近电路印制板11的一端。红外光单元4内设有一颗红外led灯。可见光单元6与红外光单元4之间的光源固定座9上安装有补光单元5,补光单元5的安装面与底座1平面相平行。补光单元5内设有一颗可见光led灯。电路印制板11的上方设有外壳2,外壳2一端与底座1的端部相平齐,外壳2另一端延伸至红外光单元4的正上方并与光源固定座9相接触。外壳2呈纺锤形。外壳2上设有红外光灯罩3,红外光灯罩3与红外光单元4相对应。光源固定座9上方设有可见光灯罩8,可见光灯罩8一端与底座1的端部相平齐,可见光灯罩8另一端与外壳2的端部相接触。可见光灯罩8和红外光灯罩3均采用聚碳酸酯材料制成,且可见光灯罩8和红外光灯罩3的表面均镀有丙烯酸聚氨基成膜改性硬膜。光源固定座9上靠近可见光单元6的一端设有遮光板7,遮光板7有两个,靠近可见光单元6的遮光板7呈矩形,远离可见光单元6的遮光板7呈圆弧形,靠近可见光单元6的遮光板7高度大于远离可见光单元6的遮光板7高度。可见光灯罩6与底座1通过3m双面胶固定连接,电路印制板11与底座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可见光单元6、补光单元5和红外光单元4与光源固定座9均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两个遮光板11可以遮挡无人机前方内侧光线角度为10°。可见光单元6和补光单元5的光线照射角度为110°。红外光单元4安装面的法线与底座1平面的夹角为115°。如图4所示,电路印制板11上设有emi滤波模块、浪涌抑制模块和恒流驱动模块。

工作时,可见光和红外光两种工作模式由电路印制板11上的逻辑电路进行控制;当输入电压大于设定电压值时为可见光模式,当输入电压小于设定值时为红外光模式。红外光模式在9米以外通过人们的肉眼无法看到红外光,需要配备红外夜视仪来进行观察。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双模式无人机航行灯,包括底座、可见光单元、红外光单元和补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平面与无人机的轴向平行,底座上靠近一端设有光源固定座,底座上靠近另一端设有电路印制板,光源固定座与电路印制板之间的底座上设有过线孔,光源固定座远离电路印制板的一端安装有可见光单元,可见光单元的安装面与底座平面相垂直,光源固定座靠近电路印制板的一端安装有红外光单元,红外光单元的安装面与底座平面相倾斜且倾斜向靠近电路印制板的一端,可见光单元与红外光单元之间的光源固定座上安装有补光单元,补光单元的安装面与底座平面相平行,电路印制板的上方设有外壳,外壳一端与底座的端部相平齐,外壳另一端延伸至红外光单元的正上方并与光源固定座相接触,外壳上设有红外光灯罩,红外光灯罩与红外光单元相对应,光源固定座上方设有可见光灯罩,可见光灯罩一端与底座的端部相平齐,可见光灯罩另一端与外壳的端部相接触,光源固定座上靠近可见光单元的一端设有遮光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式无人机航行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单元内设有五颗可见光led灯,五颗可见光led灯等间距分布且与底座平面相平行分布;所述补光单元内设有一颗可见光led灯;所述红外光单元内设有一颗红外led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模式无人机航行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有两个,靠近可见光单元的遮光板呈矩形,远离可见光单元的遮光板呈圆弧形,靠近可见光单元的遮光板高度大于远离可见光单元的遮光板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模式无人机航行灯,其特征在于:两个遮光板可以遮挡无人机前方内侧光线角度为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式无人机航行灯,其特征在于:可见光单元和补光单元的光线照射角度为110°,红外光单元安装面的法线与底座平面的夹角为1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式无人机航行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呈纺锤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式无人机航行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孔内设有密封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式无人机航行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灯罩和红外光灯罩均采用聚碳酸酯材料制成,且可见光灯罩和红外光灯罩的表面均镀有丙烯酸聚氨基成膜改性硬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式无人机航行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灯罩与底座通过3m双面胶固定连接,所述电路印制板与底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可见光单元、补光单元和红外光单元与光源固定座均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式无人机航行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印制板上设有emi滤波模块、浪涌抑制模块和恒流驱动模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模式无人机航行灯,涉及航行灯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可见光单元、红外光单元和补光单元,底座上靠近另一端设有电路印制板,可见光单元的安装面与底座平面相垂直,红外光单元的安装面与底座平面相倾斜且倾斜向靠近电路印制板的一端,补光单元的安装面与底座平面相平行,光源固定座上靠近可见光单元的一端设有遮光板。本实用新型具有可见光和红外光两种工作模式;可见光单元设置五颗可见光LED灯,降低电能的损耗,同时设置补光单元用于补光,提升光利用率;电路印制板上集成了EMI滤波模块、浪涌抑制模块和恒流驱动模块,确保LED灯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竞;杨克勤;杨子阳;罗菲;曹玲玲;刘娟;鲁建飞;胡海城;朱春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华夏显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20
技术公布日:2020.11.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