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照灯的远近光模块用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95700发布日期:2023-05-27 23:55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照灯的远近光模块用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前照灯,尤其是涉及一种前照灯的远近光模块用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1、根据客户需求,在汽车车灯的设计与制造中,以多种功能灯模块组装形成的组合车灯是主要的需求趋势,不仅占用空间少,且功能多样。现有的组合车灯中,通常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位置灯模块、远近光模块与辅助远光模块。远近光模块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热量,目前,这些热量仅通过将远近光模块安装到散热片上来进行散热,散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照灯的远近光模块用散热结构,该远近光模块用散热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散热效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前照灯的远近光模块用散热结构,安装在前照灯的壳体内,并与壳体内的远近光模块对应设置,远近光模块包括远光灯单元与近光灯单元;所述前照灯的远近光模块用散热结构,包括两件散热片、风道单元及散热风扇,一散热片固定在远光灯单元的后端,另一散热片固定在近光灯单元的后端;所述风道单元固定在壳体内,并设置在两件散热片的下方,所述风道单元在其顶端对应每一散热片设有一出风口、在其底端设有一进风口以及在其内形成有连通进风口与每一出风口的送风道;所述散热风扇固设在风道单元的进风口上,供散热风扇对送风道送风,风沿送风道输送,并从两个出风口分别对两件散热片输出。

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送风道在邻近出风口的一端内形成有进风腔,所述进风腔内设有将进风腔的两侧分隔开的隔板,通过隔板在送风道内间隔形成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第一风道连通邻近远光灯单元的出风口与进风口,第二风道连通邻近近光灯单元的出风口与进风口。

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风道单元包括前风道壳与后风道壳,所述前风道壳的后端面凹设有第一风道槽,所述后风道壳的前端面凹设有第二风道槽,供所述前风道壳的后端面与所述后风道壳的前端面抵贴组装后,第一风道槽与第二风道槽连通形成所述送风道。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隔板安装在前风道壳的第一风道槽内,隔板的前端连接在第一风道槽的槽壁上,供前风道壳与后风道壳组装后,隔板的后端穿入到第二风道槽内。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前风道壳与后风道壳的外壁边沿上均间隔地设有若干件连接片,前风道壳上的每一连接片位置与后风道壳的一连接片位置对应,所述连接片上开设有通孔,供螺栓依次穿过前风道壳与后风道壳上的对应的连接片的通孔,将前风道壳固定到后风道壳上后,螺栓的末端与壳体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前风道壳的后端面沿边沿凸设有定位边,供前风道壳的后端面与所述后风道壳的前端面抵贴组装后,定位边抵贴后风道壳的外壁。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出风口呈喇叭状。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前照灯的远近光模块用散热结构通过两件散热片、风道单元及散热风扇之间的配合,在两件散热片分别对远光灯单元与近光灯单元散热的同时,散热风扇以风道单元分别对两件散热片送风输出,提高散热片的散热效率,并实现使用一个散热风扇同时为远近光模组散热,节省成本与空间。



技术特征:

1.一种前照灯的远近光模块用散热结构,安装在前照灯的壳体(101)内,并与壳体(101)内的远近光模块对应设置,远近光模块包括远光灯单元(102)与近光灯单元(103);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照灯的远近光模块用散热结构,包括两件散热片(10)、风道单元(20)及散热风扇(30),一散热片(10)固定在远光灯单元(102)的后端,另一散热片(10)固定在近光灯单元(103)的后端;所述风道单元(20)固定在壳体(101)内,并设置在两件散热片(10)的下方,所述风道单元(20)在其顶端对应每一散热片(10)设有一出风口(201)、在其底端设有一进风口(202)以及在其内形成有连通进风口(202)与每一出风口(201)的送风道;所述散热风扇(30)固设在风道单元(20)的进风口(202)上,供散热风扇(30)对送风道送风,风沿送风道输送,并从两个出风口(201)分别对两件散热片(10)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照灯的远近光模块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道在邻近出风口(201)的一端内形成有进风腔(203),所述进风腔(203)内设有将进风腔(203)的两侧分隔开的隔板(204),通过隔板(204)在送风道内间隔形成第一风道(205)与第二风道(206),第一风道(205)连通邻近远光灯单元(102)的出风口(201)与进风口(202),第二风道(206)连通邻近近光灯单元(103)的出风口(201)与进风口(2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照灯的远近光模块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单元(20)包括前风道壳(21)与后风道壳(22),所述前风道壳(21)的后端面凹设有第一风道槽(211),所述后风道壳(22)的前端面凹设有第二风道槽(221),供所述前风道壳(21)的后端面与所述后风道壳(22)的前端面抵贴组装后,第一风道槽(211)与第二风道槽(221)连通形成所述送风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照灯的远近光模块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04)安装在前风道壳(21)的第一风道槽(211)内,隔板(204)的前端连接在第一风道槽(211)的槽壁上,供前风道壳(21)与后风道壳(22)组装后,隔板(204)的后端穿入到第二风道槽(221)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照灯的远近光模块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道壳(21)与后风道壳(22)的外壁边沿上均间隔地设有若干件连接片(23),前风道壳(21)上的每一连接片(23)位置与后风道壳(22)的一连接片(23)位置对应,所述连接片(23)上开设有通孔(231),供螺栓依次穿过前风道壳(21)与后风道壳(22)上的对应的连接片(23)的通孔(231),将前风道壳(21)固定到后风道壳(22)上后,螺栓的末端与壳体(10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照灯的远近光模块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道壳(21)的后端面沿边沿凸设有定位边(212),供前风道壳(21)的后端面与所述后风道壳(22)的前端面抵贴组装后,定位边(212)抵贴后风道壳(22)的外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照灯的远近光模块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201)呈喇叭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前照灯的远近光模块用散热结构,安装在前照灯的壳体内,并与壳体内的远近光模块对应设置,远近光模块包括远光灯单元与近光灯单元;所述前照灯的远近光模块用散热结构,包括两件散热片、风道单元及散热风扇,一散热片固定在远光灯单元的后端,另一散热片固定在近光灯单元的后端;所述风道单元固定在壳体内,并设置在两件散热片的下方,所述风道单元在其顶端对应每一散热片设有一出风口、在其底端设有一进风口以及在其内形成有连通进风口与每一出风口的送风道;所述散热风扇固设在风道单元的进风口上。本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散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关仲新,高坤,董留成,潘明洋,罗宗明,梁妙玲,范豪杰,张望全,王正伟,苏少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马瑞利汽车照明系统(佛山)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