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95132发布日期:2024-02-22 20:49阅读:14来源:国知局
照明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灯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照明灯具。


背景技术:

1、对于室内环境来说,照明灯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备。照明灯具可安装在建筑结构的天花板或墙面上。目前,照明灯具多采用直发光或者侧发光的结构,发光面暴露在人眼中,会造成眩光危害,长时间暴露在眩光环境中工作学习可能就会导致视力下降,而对老年人来说,因为视网膜的新陈代谢功能下降,眩光造成的伤害很有可能就演变为不可逆的损伤。

2、目前,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灯具存在眩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为解决现有灯光中的眩光问题的照明灯具。

2、一种照明灯具,包括:

3、壳体;壳体包括底座以及承载组件;底座的一端用于固定于安装平面,另一端与承载组件机械连接;

4、发光单元,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和多个第二发光单元;各第一发光单元分别设于底座和承载组件上;各第二发光单元均设于承载组件上;第一发光单元用于朝向第一方向发光;第二发光单元用于朝向第二方向发光;第一方向为承载组件至安装平面的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座包括固定部和连接部;固定部与安装平面贴合,连接部的一端面与固定部机械连接,另一端面与承载组件机械连接;

6、各第一发光单元分别设置于连接部的外表面和承载组件的外顶面;各第二发光单元均设置于承载组件的内侧面。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任一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led灯珠以及第一导光板;

8、第一led灯珠分别设置于连接部的外表面和承载组件的外顶面;第一led灯珠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一导光板向安装平面投射。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单元还包括用于罩住第一led灯珠的第一透镜。

10、第二led灯珠设于第二区域;第二led灯珠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二导光板向第二方向投射。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任一第二发光单元包括第二led灯珠以及第二导光板;

12、第二led灯珠设置于承载组件的内侧面;第二led灯珠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二导光板向第二方向投射。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反光组件和均光组件;

14、反光组件设于承载组件的内顶面;均光板设于第二导光板上。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以及驱动装置;控制器与驱动装置电连接;驱动装置与发光单元电连接。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单元还包括用于罩住第二led灯珠的第二透镜。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信号接收装置;信号接收装置连接控制器。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座开设有容纳空间;控制器以及驱动装置均设置于容纳空间。

19、上述照明灯具的发光单元非直接照射,而是通过向安装平面进行出光,通过漫反射的原理避免强光直射眼光,从而减少眩光。在此基础上设置向下发光的第二发光单元可以有效避免第一发光单元和承载组件之间产生阴影,进一步解决眩光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固定部和连接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安装平面贴合,所述连接部的一端面与所述固定部机械连接,另一端面与所述承载组件机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led灯珠以及第一导光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还包括用于罩住所述第一led灯珠的第一透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第二led灯珠以及第二导光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光组件和均光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还包括用于罩住所述第二led灯珠的第二透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以及驱动装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各所述发光单元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信号接收装置;所述信号接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开设有容纳空间;所述控制器以及所述驱动装置均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照明灯具。其中,照明灯具包括壳体和发光单元:壳体包括底座以及承载组件;壳体;壳体包括底座以及承载组件;底座的一端用于固定于安装平面,另一端与承载组件机械连接;发光单元,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和多个第二发光单元;各第一发光单元分别设于底座和承载组件上;各第二发光单元均设于承载组件上;第一发光单元用于朝向第一方向发光;第二发光单元用于朝向第二方向发光;第一方向为承载组件至安装平面的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第一发光单元通过向安装平面进行出光,通过漫反射的原理避免强光直射眼光,从而减少眩光。设置向下发光的第二发光单元可以有效避免第一发光单元和承载组件产生阴影,进一步解决眩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柏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5
技术公布日:2024/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