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镜模组及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54530发布日期:2025-02-06 17:31阅读: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镜模组及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灯具,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透镜模组及灯具。


背景技术:

1、吸顶灯已作为家居照明的重要产品。目前常用的吸顶灯通常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光源板、设于光源板上的透镜模组、以及盖设透镜模组的灯罩。其中,透镜模组作为吸顶灯的核心部件,将led灯珠产生的led光源进行配光。

2、现有技术中,透镜模组通常采用两种方式配光,一种是仅采用呈圆周排布的多个单透镜,该种透镜模组适配灯罩时,灯罩表面光色均匀,但在适配高度较高的灯罩时,灯罩表面照度偏低;另一种是仅采用呈环形的管状透镜,该种透镜模组适配灯罩时,灯罩表面照度高,但存在灯罩表面光色不均匀的问题,尤其是当透镜模组和光源板为环形结构时,透镜模组的中间镂空,不能放置led灯珠,导致透镜模组的中间镂空区域的出光量少,造成灯罩中间部位有暗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镜模组及灯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管状透镜配光导致灯具中间部位有暗区、发光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透镜模组,包括环形结构的透镜罩,以及成型于所述透镜罩的下表面且向下凸出的第一环形透镜;

3、所述第一环形透镜具有容纳发光单元的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内壁形成第一入光面;所述第一环形透镜的外表面形成第一出光面;

4、所述第一入光面包括第一内入光面和第一外入光面,所述第一内入光面朝向所述透镜罩的中间部位,所述第一外入光面朝向所述透镜罩的外缘部位;其中,以所述发光单元的光轴为基准,所述第一内入光面与所述第一外入光面的第一入光交点偏离所述光轴,且所述第一入光交点位于所述光轴与所述第一外入光面之间。

5、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以所述光轴为基准,所述光轴至所述第一出光面的内边沿的距离大于所述光轴至所述第一出光面的外边沿的距离。

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镜模组还包括成型于所述透镜罩的下表面且向下凸出的第二环形透镜,所述第二环形透镜位于所述第一环形透镜的径向外围;

7、所述第二环形透镜具有容纳所述发光单元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内壁形成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二入光面以所述光轴为基准呈对称设置;

8、所述第二环形透镜的外表面形成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二出光面以所述光轴为基准呈对称设置。

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镜模组还包括成型于所述透镜罩的下表面且向下凸出的第二环形透镜,所述第二环形透镜位于所述第一环形透镜的径向外围;

10、所述第二环形透镜具有容纳所述发光单元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内壁形成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二环形透镜的外表面形成第二出光面;

11、所述第二入光面包括第二内入光面和第二外入光面,所述第二内入光面朝向所述透镜罩的中间部位,所述第二外入光面朝向所述透镜罩的外缘部位;其中,以所述光轴为基准,所述第二内入光面与所述第二外入光面的第二入光交点偏离所述光轴,且所述第二入光交点位于所述光轴与所述第二外入光面之间。

12、一些实施例中,以所述光轴为基准,所述光轴至所述第二出光面的内边沿的距离大于所述光轴至所述第二出光面的外边沿的距离。

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镜罩的下表面还成型有多个补偿透镜,多个所述补偿透镜位于所述第一环形透镜与所述第二环形透镜之间。

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透镜包括多段沿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子透镜,所述第二环形透镜包括多段沿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子透镜;

15、所述第二子透镜与所述第一子透镜在径向上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二子透镜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子透镜的端部之间具有所述补偿透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镜模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透镜模组,在透镜罩上成型第一环形透镜,第一环形透镜环绕透镜罩,因此第一环形透镜具有朝向透镜罩的中间部位的第一内入光面和朝向透镜罩的外缘部位的第一外入光面,由于第一内入光面与第一外入光面的第一入光交点偏离发光单元的光轴,且第一入光交点位于光轴与第一外入光面之间,也就是说,发光单元偏向第一内入光面,第一内入光面接收的光线量大,更多的光线通过第一内入光面、第一出光面照向透镜罩的中间部位,从而避免灯具的中间部位出现暗区,保证灯具整体出光均匀。

17、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

18、基板;

19、光源板,为环形结构,固定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光源板上设有多个发光单元;以及

20、上述的透镜模组,罩设在所述光源板的下方。

21、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透镜罩的内圈边沿和外圈边沿分别设有多个卡勾,所述卡勾与所述光源板的上表面抵接。

22、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板上设有向下凸出的环形凸台,所述光源板及所述透镜罩固定在所述环形凸台上;

23、所述灯具还包括驱动盒,所述驱动盒固定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且位于所述环形凸台的环形内腔中。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具,由于采用了上述的透镜模组,可避免灯具的中间和过渡部位出现暗区,能够达到更大的出光角度,保证灯具整体发光均匀。



技术特征:

1.一种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结构的透镜罩(1),以及成型于所述透镜罩(1)的下表面且向下凸出的第一环形透镜(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光轴(611)为基准,所述光轴(611)至所述第一出光面(23)的内边沿的距离大于所述光轴(611)至所述第一出光面(23)的外边沿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模组还包括成型于所述透镜罩(1)的下表面且向下凸出的第二环形透镜(3),所述第二环形透镜(3)位于所述第一环形透镜(2)的径向外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模组还包括成型于所述透镜罩(1)的下表面且向下凸出的第二环形透镜(3),所述第二环形透镜(3)位于所述第一环形透镜(2)的径向外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光轴(611)为基准,所述光轴(611)至所述第二出光面(33)的内边沿的距离大于所述光轴(611)至所述第二出光面(33)的外边沿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罩(1)的下表面还成型有多个补偿透镜(4),多个所述补偿透镜(4)位于所述第一环形透镜(2)与所述第二环形透镜(3)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透镜(2)包括多段沿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子透镜(24),所述第二环形透镜(3)包括多段沿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子透镜(34);

8.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罩(1)的内圈边沿和外圈边沿分别设有多个卡勾(11),所述卡勾(11)与所述光源板(6)的上表面抵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5)上设有向下凸出的环形凸台(51),所述光源板(6)及所述透镜罩(1)固定在所述环形凸台(51)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透镜模组及灯具,属于灯具技术领域,包括环形结构的透镜罩,以及成型于透镜罩的下表面且向下凸出的第一环形透镜;第一环形透镜具有容纳发光单元的第一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的内壁形成第一入光面;第一环形透镜的外表面形成第一出光面;第一入光面包括第一内入光面和第一外入光面,第一内入光面朝向透镜罩的中间部位,第一外入光面朝向透镜罩的外缘部位;以发光单元的光轴为基准,第一内入光面与第一外入光面的第一入光交点偏离光轴,且第一入光交点位于光轴与第一外入光面之间。本技术提供的透镜模组,发光单元偏向第一内入光面,第一内入光面接收的光线量大,从而避免灯具的中间部位出现暗区。

技术研发人员:陈艺伟,孙福成,余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517
技术公布日:2025/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