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动态会聚装置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及使用它的彩色显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264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动态会聚装置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及使用它的彩色显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阴极射线管的显示系统,特别涉及包括有配置在阴极射线管颈部上的电磁线圈的会聚装置的阴极射线管显示系统。
配置有一列式电子枪和产生枕形水平偏转磁场和桶形垂直偏转磁场的偏转T系统的已知的阴极射线管,能够在整个荧光屏上会聚三束电子束并已被用于各种彩色显示系统。
在用彩色阴极射线管显示图像场合,为了对电子枪发射的三束电子束(相应于三种颜色)的静态会聚产生作用,通常将会聚校正装置配置在颈部。
为获得进一步的会聚作用,使用动态会聚装置以由配置在偏转系统一端的多个电磁线圈产生校正磁场从而会聚红、绿和蓝三束电子束。
当设计用于批量生产的标准化阴极射线管显示系统不需要动态会聚装置而在光栅所有点上对三束电子束进行基本会聚时,提供带动态会聚装置的标准化阴极射线管显示系统来形成一种高性能阴极射线管显示系统,在显示系统中共同使用的基本阴极射线管部分,使经济地生产显示系统成为可能。但是,这造成了在高性能的阴极射线管显示系统中对偏转系统的性能产生负作用的问题。动态会聚装置使偏转系统所产生的磁场变形并降低偏转系统的性能。尤其是,由于当动态会聚装置和电子束之间的距离较大时,动态会聚装置的电磁线圈的磁场必然会加强,因而加强的电磁线圈的磁场对偏转系统所产生的磁场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且偏转电流的增加扩大了驱动电路。
已提出了各种会聚校正装置,近年来,已披露软支座型的会聚校正装置,例如日本特许公开平6-223746。在这种会聚校正装置中,多个印刷螺旋线圈形成于一软支座的两个表面上,并通过在软支座上所设置的开口相互电连接;这种软支座环绕彩色阴极射线管的颈部一或两圈。
在具有上述构形的会聚校正装置中,各无铁芯型的多个印刷螺旋线圈以能与彩色阴极射线管的颈部紧密接触的方式设置。这对校正线圈提供了较大的设计自由度和高灵敏度。
可是,在日本特许公开平6-223746中所披露的上述会聚校正装置中,具有多个形成于一软支座的两个表面上的印刷螺旋线圈的软支座环绕彩色阴极射线管的颈部一或两圈,由于在绕颈部的环绕软支座上的其它导体或绝缘部件的偶然接触,而损害露出的印刷螺旋线圈是很可怕的。尤其是,当软支座环绕彩色阴极射线管的颈部两圈时,其露出的印刷线圈可能相互接触。为克服这种问题,在上述会聚校正装置中,通常在软支座的一个表面和/或另一相对的表面上设置电绝缘层,以防止印刷线圈与其它部件接触。
在日本特许公开平6-223746所披露的会聚校正装置中,由于在软支座环绕彩色阴极射线管的颈部时,电绝缘膜也环绕以重叠在软支座上,因而存在由于电绝缘膜的厚度而增加会聚校正装置的厚度的缺点;并且由于要求附加电绝缘膜的环绕操作而要求软支座环绕彩色阴极射线管的颈部,因而需在装配会聚校正装置中增加额外的劳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济的、高性能的阴极射线管显示系统,在该阴极射线管显示系统中,配置的动态会聚装置并不对偏转系统的性能产生负作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降低了环绕彩色阴极射线管颈部的部分厚度,并简化了装配的动态会聚校正装置的彩色阴极射线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会聚装置,在该装置中,由在非磁性绝缘体上所支承的圆筒状层叠螺旋线圈导线所构成的无铁芯电磁线圈安装成与偏转系统分开地环绕阴极射线管颈部外缘,从而由无铁芯电磁线圈所产生的四极磁场、六极磁场放两极磁场施加给红、绿和蓝电子束,以进行会聚凋节和纯度调节。
由于环绕颈部的无铁芯电磁线圈无铁芯,因而,它能更接近于电子束,并用较弱磁场就可控制电子束,该弱磁场对偏转系统所产生的磁场产生的负作用很小。因此,通过对作为基本部件来设计成并不要求动态会聚装置的标准化阴极射线管显示系统设置动态会聚装置,可经济在获得高性能的阴极射线管显示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包括配置在彩色阴极射线管颈部上的会聚校正装置,该会聚校正装置包括由绝缘材料构成的两同轴的圆筒形层状夹持器部件;并且,具有产生甚至多极的磁场的多组印刷线圈的线圈部件包含在软膜中并插入两层夹持器部件的内外层之间,其特征在于,多组印刷线圈以相互绝缘的方式层叠于软膜中并在各组中相邻的印刷线圈在所说软膜中相互电连接。
关于上述构形,是由插入两同轴的圆筒形层状夹持器部件的内外层之间的线圈部件构成,使产生甚至多极磁场的多组印刷线圈以相互绝缘的方式层叠于软膜上。这有利于减小软膜本身的厚度。与已知的与电绝缘膜分离的一起环绕的会聚校正装置的软支座相比,可环绕在彩色阴极射线管的颈部上的该实施例的软膜具有足够减小的厚度。
并且,在这种构形中,所有印刷线圈都包含在软膜中,因而可防止与其它部分接触。与已知的软线圈不同,其优点是不必使电绝缘膜同软膜一起环绕,消除了装配会聚校正装置的额外工作。会聚校正装置的又一个优点是仅通过将其插入两层夹具部件之间,就可以简便和精确地将作为线圈部件的软膜定位于两层夹具部件之间。
附图构成说明书的整体部分,结合该附图进行阅读,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代表相同的零部件,其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阴极射线管显示系统的侧视图;图2是示于图1中的第一实施例的会聚装置的透视分解图;图3是沿图2的线所作的剖面图;图4A、4B是第一实施例中产生四极磁场的无铁芯电磁线圈的展开图;图4A-1是图4A无铁芯电磁线圈的剖面图;图4C、4D是第一实施例中产生六极磁场的无铁芯电磁线圈的展开图;图4E是第一实施例中产生两极磁场的无铁芯电磁线圈的展开图;图5A、5B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的四极磁场和它们施加给电子束的力之间的关系;图5C、5D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的六极磁场和它们施加给电子束的力之间的关系;5E、5F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的两极磁场和它们施加给电子束的力之间关系图6A-6C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会聚装置的图;其中图6A是产生六极磁场的无铁芯电磁线圈的展开图;图6B是装配无铁芯电磁线圈的夹持器的透视图;和图6C是装配有会聚装置的偏转系统的透视图7是将会聚校正电流供给产生四极磁场的无铁芯电磁线圈和产生六极磁场的无铁芯电磁线圈的会聚校正电路图;图8是表示会聚误差图形和校正会聚误差的会聚校正电流之间关系的图表。
图9A-9E是示于图4A-4E的无铁芯电磁线圈的改进的展开图;图10A-10C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会聚校正装置的图;其中图10A是会聚校正装置的透视分解图;图10B是沿图10A中的X(b)-X(b)线所作的剖面图;和图10C是沿图10A中的X(c)-X(c)线所作的剖面图;图10D是改进的第三实施例的透视分解图;图11A-11C是用于示于图10A-10D的会聚校正装置的线圈部件排列例的展开图;图12A-12F是表示示于图11A-11C的线圈部件的印刷线圈的角度关系的图;图13是表示相邻印刷线圈和相互连接印刷线圈的连线的剖面图;和图14是产生两极磁场的线圈基本部分的局部剖切的透视图。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阴极射线管显示系统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是该实施例基本构成部分的会聚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沿图2中的线III-III所作的剖面图;图4A~4E是无铁芯的电磁线圈的展开图;图4A-1是图4A无铁芯的电磁线圈的剖面图;图5A~5F都是表示无铁芯电磁线圈所产生的磁场与其加给电子束的力之间的关系曲线。
如图1所示,在阴极射线管显示系统中的真空玻璃外壳通常包括三部分带有在其内表面上显示图像的荧光屏的屏盘部分1;锥体部分2和容纳一列式电子枪(未示出)的颈部3。屏盘部分1包括在透明玻壳内表面上敷有三原色荧光剂(红、绿、蓝)的荧光屏(未示出)和与荧光屏分开设置的选色极(例如荫罩,未示出),其中在从一列式电子枪发射的三电子束的轰击下,三原色荧光剂发光。包括垂直偏转线圈和水平偏转线圈的自会聚偏转系统4安装在绕在颈部3与锥体部分2的相接处附近,以沿水平和垂直方向偏转从电子枪所发射的电子束(未示出)。并且,在颈部3上与偏转系统4相分离地设置自会聚装置5,在锥体部分2内配置有磁屏蔽(未示出)。
如图2、3所示,会聚装置5包括用于产生四极磁场的无铁芯电磁线圈22、23,用于产生六极磁场的无铁芯电磁线圈24、25,和用于产生两组二极磁场的无铁芯电磁线圈26,使它们层叠在无磁性的圆筒状树脂夹具10的内表面,该夹具10具有直接地基本上靠近地绕在颈部3的外表面的最内部线圈或具有插在最内部线圈与颈部3外表面之间的树脂支座(未示出),以尽可能靠近电子束通道地设置会聚装置5。由多根线圈导线形成各无铁芯电磁线圈,线圈导线为螺旋状缠绕的磁性材料线或通过印刷形成的螺旋线,并排列在树脂膜的支架上。
两极磁铁14、垫圈15a、四极磁铁16、垫圈15b和六极磁铁17设置在圆筒状夹具10的外表面上,并通过固定环11、18将其固定在之上。四极磁铁16和六极磁铁17用于调整所谓的静态会聚(三根电子束的会聚),四极磁铁16包括一对并列设置的磁环16a、16b,六极磁铁17包括一对并列设置的磁环17a、17b。通过相对旋转成对磁环的位置来调整所产生的磁场强度,通过选择的成对磁环的旋转位置来调整所产生的磁场的方向。两极磁铁14用于调整色纯度,它包括一对并列设置的磁环14a和14b。通过相对旋转成对磁环的位置来调整所产生的磁场强度,通过旋转整体的成对磁环位置来调整所产生的磁场方向。用紧固带19将一体地形成在夹具10端部的指状部12紧固在颈部3外表面周围。
图4A~4E分别是无铁芯电磁线圈22、23、24、25和26的展开图。
图4A、4B分别示出用于产生四极磁场的无铁芯电磁线圈22、23。图4A中,这样构形无铁芯电磁线圈22,使方形螺旋线圈导线22a~22d设置在无磁性树脂支承膜22e上,各个线圈导线22a~22d的中心处于环绕颈部3外表面、相应于Y轴为Q=0、90°、180°和270°的四个相等间隔的位置上连接端22f、22g分别连在线圈导线22a、22d上。图4A-1是示于图4A的无铁芯电磁线圈22的剖面图。在无铁芯电磁线圈22中,线圈导线22a、22c产生一极性的磁场同时线圈导线22b、22d产生另一极性的磁场,从而产生示于图5A中的四极磁场。
线圈22的尺寸例如下外尺寸为106×25×0.135(mm3);各线圈导线由尺寸为20×22(mm2)的十匝螺旋线、厚35μm的铜簿层207形成。支承膜22e由厚25μm的聚酰亚胺膜构成。图4A-1中,参考标号206代表粘合剂,参考标号208代表树脂膜。
参见图4B,无铁芯电磁线圈23,构形成使方形螺旋线圈导线23a~23d设置在非磁性树脂支承膜23e上,各个线圈导线23a-23d的中心位于Q=45°,135°,225°和315°的位置,连接端23f、23g分别连到线圈导线23a、23d上。在无铁芯电磁线圈23中,线圈导线23a、23c产生一极性的磁场,同时线圈导线23b、23d产生另一极性磁场,从而形成如图5B所示的四极磁场。
图5A、5B中的空心箭头代表上述四极磁场施加给中心在管轴Z上成一列式水平排列的红(R)、绿(G)和蓝(B)电子束的力。无铁芯电磁线圈22产生的四极磁场使侧边电子束R、B沿相反的垂直方向(y轴)移动,同时无铁芯电磁线圈23产生的四极磁场使侧边电子束R、B沿相对的水平方向(X轴)移动。
图4C、4D分别示出用于产生六极磁场的无铁芯电磁线圈24、25。无铁芯电磁线圈24构成为使方形螺旋线圈导线24a~24f置于非磁性树脂支承膜24g上,使各线圈导线24a-24f的中心分别位于环绕颈部3外表面Q=0.60,120.180,240和300°有相同间隔的六个位置处,使连接端24h、24i分别接至线圈导线24a、24f上。在无铁芯电磁线圈24中,线圈导线24a、24c、24e产生一极性的磁场,同时线圈导线24b、24d、24f产生另一极性的磁场,从而形成图5C所示的六极磁场。
类似地,无铁芯电磁线圈25。构形成使方形螺旋线圈导线25a~25f置于非磁性树脂支承膜25g上,各线圈导线25a-25f的中心位于绕在颈部3外表面、Q=30°、90°、150°、210°、270°和330°的六个相同间隔位置处,连接端25h、25i分别接至线圈导线25a、25f上。在无铁芯电磁线圈25中,线圈导线25a、25c、25e产生一极性的磁场、同时线圈导线25b、25d、25f产生另一极性的磁场,从而形成图5D所示的六极磁场。
图5C、5D中的空心箭头代表上述六极磁场施加给三根电子束的力。无铁芯电磁线圈24产生的六极磁场使侧边电子束在相同的水平方向(x轴)上移动,同时无铁芯电磁线圈25产生的六极磁场使侧边电子束在相同的垂直方向(y轴)上移动。
当与电子束的水平和垂直偏转同步调制的校正电流加给连接端22f、22g、23f、23g、24h、24i、25h和25i时,产生四极磁场的无铁芯电磁线圈22、23和产生六极磁场的无铁芯电磁玫圈24、25分别产生上述四极磁场和六极磁场,移动侧边电子束R、B,以在整个荧光屏上校正会聚误差,从而再现高质量的图象。
图7示出了将会聚电流加给产生四极磁场的无铁芯电磁线圈22、23和产生六极磁场的无铁芯电磁线圈24、25的会聚校正电路,图8示出典型的会聚误差图形和校正会聚误差的会聚校正电流波形。
图7中,参考标号100、200分别代表水平和垂直偏转线圈;103是波形发生器;C.T.是变流器;101A~101C是乘法器;102A~102D是加法器;104A~104D是电压-电流转换器。
图8中,参考标号R、G和B分别代表红、绿和蓝电子束在荧光屏上产生的光栅图形;1H、1V分别是一水平扫描周期和一垂直扫描周期。
通过C.T.将水平偏转线圈100中流动的周期1H的锯齿波形偏转电流转变为电压波形,然后将周期1H的锯齿电压波形输入乘法器101C,以在其输出端获得周期1H的抛物线电压波形。另一方面,将在垂直偏转线圈200中流动的周期1V的锯齿波形的偏转电流转换为电压波形之后,将其输入波形发生器103,以在其输出端获得已将周期1H的锯齿电压波形分离为正、负部分的电压波形。
任一周期1H的抛物线波形电压、周期1H的锯齿波形电压、周期1V的抛物线波形电压、周期1V的锯齿波形电压、或周期1V的锯齿电压波形的正或负部分的电压,作为校正电压加给加法器102A~102D的输入端,加法器102A~102D连在将校正电流供给产生四极磁场的无铁芯电磁线圈22、23和产生六极磁场的无铁芯电磁线圈24、25的电压-电流转换器的正接线端。根据荧光屏上的光聚图形调整各校正电压的幅度,以调整供给各无铁芯电磁线圈23、24、25和26的校正电流波形。图8示出了典型的光聚图形和校正光聚的校正电流波形。如图8中"a″栏所示,为了将R、B的垂直线会聚于G的垂直线上,因而将1H的抛物线电流供给产生四极磁场(所产生的磁场示于图5B)的无铁芯电磁线圈23,以在荧光屏的右侧和左侧处产生使电子束R、B沿相对方向移向电子束G的力。如图8中"b″栏所示,为了校正在荧光屏四角处的从G垂直线向内弯曲的R、B垂直线的失聚图形,将附加有1H抛物线波形的1V锯齿波形的校正电流供给产生六极磁场(所产生的磁场示于图5C)的无铁芯电磁线圈24,以在荧光屏四角处产生将电子束R、B移向电子束G的力。如图8中的c″、d″栏所示,为了在荧光屏的顶部和底部将电子束R、B会聚于电子束G上,将附加有1H的抛物线波形的1V锯齿波形的校正电流供给产生四极磁场(所产生的波形示于图5A)的无铁芯电磁线圈24和产生六极磁场(所产生的磁场示于图5D)的无铁芯电磁线圈25中的每一个。并且,虽然失聚图形并不限于图8中所示的这些,但通过最佳地调整各校正电流幅度能基本上正确地校正任何失聚,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再现图像。
图4E示出产生两极磁场的无铁芯电磁线圈26。构形无铁芯电磁线圈26,使方形螺旋线圈导线26a、26c置于无磁树脂支承膜26e上,各个线圈导线26a、26c中心位于绕在颈部3上、Q=0和180°的两相等间隔位置处,以产生如图5E所示的两极磁场,方形螺旋线圈导线26b、26c也置于Q=90°和270°两处的支承膜26e上,以产生如图5F所示的两极磁场。无铁芯电磁线圈26的线圈导线26a、26c产生的两极磁场沿水平方向移动三根电子束R、G、B,同时无铁芯电磁线圈26的线圈导线26b、26d产生的两极磁场沿垂直方向移动三根电子束R、G、B。通过两组连接端26f~26i将校正电流供给无铁芯电磁线圈26,产生两极磁场。通过两极磁场调整三根电子束R、G、B的移动,以在整个荧光屏上获得色纯度,从而得到高质量的再现图像。此外,可以设计会聚装置5以调整从外部供给无铁芯电磁线圈26的校正电流,这样在因图像显示系统移动而改变地磁施加给电子束的力、从而降低色纯度的情况下,可以重新调整供给无铁芯电磁线圈26的校正电流。
会聚装置5并不一定要包括所有产生四极磁场的无铁芯电磁线圈22、23,产生六相磁场的无铁芯电磁线圈24、25,和产生两极磁场的无铁芯电磁线圈26来沿x方向和y方向校正三根电子束;根据所要求的特性它可以包括适当的校正线圈。
图6A~6C示出本发明会聚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其中,图6A是产生四极磁场的无铁芯电磁线圈的展开图;图6B是装配示于图6A的无铁芯电磁线圈的夹持器的透视图;和图6C是偏转系统的透视图。在这些图中,用相同的参考标记代表相应于第一实施例中的部分,并省略对其重复说明。
如图6A所示,产生四极磁场的无铁芯电磁线圈22的非磁性支承膜22e的上边缘(在偏转系统侧边缘)有形成于Q=60°、180°、300°的角度处的定位槽22h、22i、22j。另一方面,与定位槽22h、22i、22j啮合的定位销钉10a、10b、10c配置在夹具10内表面上Q=60°、180°、300°的角度处,以这种方式,使定位销钉沿轴向延伸。偏转系统4配置有使垂直偏转线圈4e与水平偏转线圈(未示出)分隔的绝缘隔离器4a。隔离器4a具有在角度Q=60°、180°、300°处的插孔4b、4c、4d。夹具10的定位销钉10a、10b、10c分别插入插孔4b、4c、4d,以相对于偏转系统4确定夹具10的相对角度。
当夹具10装配到颈部3上时,通过将定位销钉10a、10b、10c插入隔离器4a的插孔4b、4c、4d使会聚装置5成角度地定位。通过将形成于支承膜22e上缘的定位槽22h、22i、22j分别与夹具10的定位销钉10a、10b、10c啮合,用于产生四极磁场的装有无铁芯电磁线圈22的线圈导线22a~22d的非磁性支承膜22e以预定的旋转角度被安装在夹具上。因此,通过按上述有关旋转位置在非磁性支承膜22e上设置线圈导线22a~22d就可以进行准确的会聚调整。在第一实施例(参见图4B~4E)中所述的其它无铁芯电磁线圈23、24、25、26也可按上述相同的方式来定位。
在无铁芯电磁线圈22~26中,由缠绕的磁性材料线形成的线圈导线可以用通过印刷方法等制备的印刷线圈(导电薄层图形)来替代。并且,通过用线圈导线构成的一个连续膜缠绕多层能够有效地构成各电磁线圈。
在上述实施例中,无铁芯电磁线圈22~26中的每一个都在颈部3上绕一圈,但是,为增加线圈所产生的磁场强度,可以在颈部3上缠绕2圈或3圈。图9A~9E是在颈部3上各缠绕两圈的线圈的展开图。
类似于图4A、4B,图9A、9B示出产生四极磁场、分别增加螺旋线圈导线22a′~22d′和23a′~23d′的无铁芯电磁线圈22、23。
类似于图4C、4D,图9C、9D示出产生六极磁场、分别增加有螺旋线圈导线24a′~24f′和25a′~25f′的无铁芯电磁线圈24、25。
类似于图4E,图9E示出产生两极磁场、分别增加有线圈导线26a′~26d′的无铁芯电磁线圈26。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会聚装置的第三实施例。
图10A~10C示出用于示于图1的彩色阴极射线管的会聚校正装置5的构形,其中图10A是会聚校正装置的透视分解图;图10B是沿图1中X(b)-X(b)线所取的剖面图;图10C是沿图1中装配的会聚校正装置的X(c)-X(c)线所取的剖面图。
图10A~10C中,参考标号106代表由轴向排列的两绝缘圆筒层组成的两层夹具部件;106A是夹具部件106的凸缘;107是包括多个在软膜上的印刷线圈的线圈部件;14是两极磁环;16是四极磁环;17是六极磁环;111是垫圈;112是固定环;19是紧固带。
在其一端具有凸缘106A的两层夹具部件106具有由内层和外层沿剖面构成的两层结构,并在内层与外层之间的空间含有缠绕的线圈部件107。固定环112、一对两极磁环114、垫圈111、一对四极磁环16,垫圈111、一对六极磁环117和固定环112以这种顺序插入两层夹具部件106外层的外表面四周,接着嵌入紧固带19,紧固螺纹固定环112,使所有的磁环以半刚性状态放在两层夹具部件106外层的外表面的周围,从而形成会聚装置5。
示于图10A~10C的两层夹持器部件106构成为使内外层相互成一整体;然而,也可构成如图10D所示的结构,即外夹具206A和内夹具206B相互分离地形成,内夹持器206B可拆卸地插入外夹具部件206A中。在这种情况下,线圈部件107绕内夹具206B的外表面固定。
图11A~11C是用于图10A~10C所示会聚校正装置5的线圈部件例的展开图,其中图11A示出产生四极磁场的线圈部件;图11b示出产生六极磁场的线圈部件;图11C示出产生两极磁场的线圈部件。
图11A~11C中,参考标号114代表产生四极磁场的线圈部件;114A是产生四极磁场的第一线圈单元;114B是产生四极磁场的第二线圈单元;115A是产生六极磁场的第一线圈单元;115B是产生六极磁场的第二线圈单元;116是产生两极磁场的线圈部件;116A是产生两极磁场的第一线圈单元;116B是产生两极磁场的第二线圈单元;117A、117B、117C、117D是在产生四极磁场的第一线圈单元114A中所含的印刷线圈;118A、118B、118C、118D是在产生四极磁场的第二线圈单元114B中所含的印刷线圈;119A、119B、119C、119D、119E、119F是在产生六极磁场的第一线圈单元115A中所含的印刷线圈;120A、120B、120C、120D、120E、120F是在产生六极磁场的第二线圈单元115B中所含的印刷线圈;121A、121B是在产生两极磁场的第一线圈单元116A中所含的印刷线圈;122A、122B是在产生两极磁场的第二线圈单元116B中所含的印刷线圈;123是连接相互相邻的印刷线圈的导线;124A、124B是产生四极磁场的第一线圈单元114A的连接端;125A、125B是产生四极磁场的第二线圈单元114B的连接端;126A、126B是产生六极磁场的第一线圈单元115A的连接端;127A、127B是产生六极磁场的第二线圈单元115B的连接端;128A、128B是产生二极磁场的第一线圈单元116A的连接端;129A、129B是产生二极磁场的第二线圈单元116B的连接端。
产生四极磁场的线圈部件114包括含产生四极磁场的印刷线圈117A~117D的第一线圈单元114A和含产生四极磁场的印刷线圈118A~118D的第二线圈单元114B,它们层叠于一软膜上。产生六极磁场的线圈部件115包括层叠于一软膜上的含产生六极磁场的印刷线圈119A~119F的第一线圈单元115A和含产生六极磁场的印刷线圈120A~120F的第二线圈单元115B。产生两极磁场的线圈部件116包括层叠于一软膜上的含产生两极磁场的印刷线圈121A和121B的第一线圈单元116A和含产生两极磁场的印刷线圈122A和122B的第二线圈单元116B。
下面将描述绕在彩色阴极射线管颈部上的会聚校正装置5的装配。首先,假定在彩色阴极射线管屏盘部分1上的垂直方向为0°,从该处顺时钟方向转的角度记为Q°。如图12A所示,产生四极磁场的第一线圈单元114A构形成使印刷线圈117A、117B、117C、117D分别在Q=0、90°、180°、270°的角度处固定。如图12B所示,产生四极磁场的第二线圈单元114B构形成使印刷线圈118A、118B、118C、118D分别在Q=45°、135°、225°、315°的角度处固定。如图12C所示,产生六极磁场的第一线圈单元115A构形成使印刷线圈119A、119B、119C、119D、119E、119F分别固定于Q=0、60°、120°、180°、240°、300°的角度位置上。如图12D所示,产生六极磁场的第二线圈单元115B构形成使印刷线圈120A、120B、120C、120D、120E、120F分别固定于Q=30°、90°、150°、210°、330°的角度位置上。如图12E所示, 产生两极磁场的第一线圈单元116A构形成使印刷线圈121A、121B分别固定于Q=0、180°的角度位置上。如图12F所示,产生两极磁场的第二线圈单元构形成使印刷线圈122A、122B分别固定于Q=90°、270°的角度位置上。
在产生四极磁场的第一和第二线圈单元114A、114B、产生六极磁场的第一和第二线圈单元115A、115B、产生两极磁场的第一和第二线圈单元116A、116B中,通过软膜上的各导线123使相邻的印刷线圈相互连接。参见图11A,产生四极磁场的第一线圈单元114A包括接至印刷线圈117A一端的连接端124A和接至印刷线圈117D一端的连接端124B;同时,产生四极磁场的第二线圈单元114B包括接至印刷线圈118A一端的连接端125A和接至印刷线圈118D一端的连接端125B。参见图11b,产生六极磁场的第一线圈单元115A包括接至印刷线圈119A一端的连接端126A和接至印刷线圈119下一端的连接端126B;同时,产生六极磁场的第二线圈单元115B包括接至印刷线圈120A一端的连接端127A和接至印刷线圈120F一端的连接端127B。参见图11C,产生两极磁场的第一线圈单元116A包括接至印刷线圈121A一端的连接端128A和接至印刷线圈121B一端的连接端128B;同时产生两极磁场的第二线圈单元116B包括接至印刷线圈122A一端的连接端129A和接至印刷线圈122B一端的连接端129B。
下面描述使用具有上述构形的会聚校正装置5的会聚校正。
按如下方式设置嵌入两层夹持部件106外层的外表面四周的磁环;调整一对四极磁环16之间和一对六极磁环17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来获得预定的磁场强度,并调整一对四极磁环16和一对六极磁环17的总旋转角度来获得所产生磁场的预定方向,从而实现红、绿、蓝三电子束的静态会聚;调整一对两极磁环14之间的旋转角度来获得预定磁场强度,并调整一对两极磁环16的总旋转角度来获得所产生磁场的预定方向,从而保证色纯度。在调整一对四极磁环16、一对六极磁环17和一对两极磁环14之后,通过紧固固定环112可将磁环固定在特定调整状态。
如图10C所示,线圈部件114构成为产生四极磁场的缠绕软膜的线圈部件115构成为产生六极磁场的缠绕软膜和线圈部件116形成为产生两极磁场的缠绕软膜,并依序插入两层夹持部件106的内层和外层之间。
排列产生四极磁场的线圈部件114,使产生四极磁场的第一线圈单元114A的印刷线圈117A~117D设置于图12A所示的角度位置上,同时使产生四极磁场的第二线圈单元114B的印刷线圈118A~118D设置于图12B所示的角度位置上。在这种状态下,通过连接端124A和124B将与B、G、R三电子束的水平和垂直偏转同步调制的校正电流供给第一线圈单元114A,产生如图5A所示的磁场,以沿垂直方向向上移动左侧电子束B(蓝色)和沿垂直方向向下移动右侧电子束R(红色)。类似地,通过连接端125A和125B将与B、G、R三电子束的水平和垂直偏转同步调制的校正电流供给第二线圈单元114B,产生如图5B所示的磁场,使左侧电子束B(蓝色)和右侧电子束A(红色)移向中心电子束G(绿色),即分别沿正和负X轴移动。
排列产生六极磁场的线圈部件115,使产生六极磁场的第一线圈单元的印刷线圈119A~119F设置于图12C所示的角度位置上,同时使产生六极磁场的第二线圈单元的印刷线圈120A~120F设置于图12D所示的角度位置上。在这种状态下,通过连接端126A~126B将与B、G、R三电子束的水平和垂直偏转同步调制的校正电流供给第一线圈单元115A,就能产生如图5C所示的磁场,以使左侧电子束B(蓝色)移向中心电子束G(绿色),即沿水平方向向右移动,使右侧电子束R(红色)远离中心电子束G(绿色)移动,即沿水平方向向右移动。类似地,通过连接端127A~127B将与B、G、R三电子束的水平和垂直偏转同步调制的校正电流供给第二线圈单元115B,就能产生如图5D所示的磁场,以使左侧电子束B(蓝色)和右侧电子束R(红色)沿垂直方向向下移动。通过产生四极磁场的线圈部件114和产生六极磁场的线圈部件115使左侧电子束B(蓝色)和右侧电子束R(红色)产生的这种移动在整个荧光屏上消除了会聚误差,从而提供高质量的显示图像。
排列产生两极磁场的线圈部件116,使产生两极磁场的第一线圈单元116A的印刷线圈121A、121B设置于图12E所示的角度位置,同时使产生两极磁场的第二线圈单元116B的印刷线圈122A、122B设置于图12F所示的角度位置。在这种状态下,通过连接端128A和128B将校正电流供给第一线图单元116A,产生图5E所示的磁场,以使左侧电子束B(蓝色)、中心电子束G(绿色)和右侧电子束R(红色)沿水平方向向左移动。类似地,通过连接端129A和129B将校正电流供给第二线圈单元116B,产生如图5F所示的磁场,以使左侧电子束B(蓝色)、中心电子束G(绿色)和右侧电子束R(红色)沿垂直方向向上移动。通过产生两极磁场的线圈部件116使左侧电子束B(蓝色)、中心电子束G(绿色)和右侧电子束R(红色)产生的这种移动,在整个荧光屏上保证了色纯度并因此提供高质量的显示图像。通过调整供给产生两极磁场的线圈部件116的校正电流,可简单地修正色纯度的降低。
图13是表示印刷线圈和连接相互相邻印刷线圈的连接导线的一排列实例的剖面图。
参见图13,参考标号130A、130D、130C代表设置于上层的印刷螺旋线圈;131A、131B代表设置于下层的印刷螺旋线圈。此外,用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与图11A~11C中部分相应的部分。
印刷线圈130A、130B、130C置于一软膜200的上层,印刷线圈131A、131B置于同一软膜200的下层。通过连线123,印刷线圈130A与相邻的印刷线圈130B相连,通过连线123,印刷线圈130B与相邻的印刷线圈130C相连。通过连线123印刷线圈131A与相邻的印刷线圈131B相连。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3所示,连线123设置于软膜200上的低于印刷线圈130A、130D、130C、131A、131D、的位置之处;因此,膜状的线圈部件基本上具有两层印刷线圈和两层连线的四层结构。
按照这种结构,以这种方式在一软膜上可层叠多组印刷线圈(例如130A~130C的一组;131A、131B的另一组),以便相互绝缘,并通过连线123可使各组(例如一组中的印刷线圈130A和130B、130B和130C;另一组中的印刷线圈131A和131B)中相邻的印刷线圈相互电连接。
参见图13,用粘合剂141将各印刷线圈130A、130D、130C(厚度18μm的铜薄层)粘合在基底膜140A(厚度25μm的聚酰亚胺)的上表面,并通过粘合剂141将各连线123(厚度18μm的铜薄层)粘合在基底膜140A的下表面。例如,经由通孔142借助于铜涂层143(厚度18μm),将印刷线圈130A和130B电连接至连线123。用粘合剂144,使聚酰亚胺145A覆盖基底膜140A的上表面层(厚度25μm),同时用粘合剂144将聚酰亚胺膜145B覆盖在基底膜140A的下表面。
另一方面,通过粘合剂141,下层上的各印刷线圈131A、131B的下表面(厚度18μm的铜薄层)粘合到基底膜140B(厚度25μm的聚酰亚胺)的上表面上,并通过粘合剂141,连线123(厚度18μm的铜薄层)粘合在基底膜140B的下表面上。例如,经由通孔142,借助于铜涂层143(厚度18μm)印刷线圈131A和131B与连线123电连接。用粘合剂144,将基底膜140B的上表面还粘合在以上的聚酰亚胺膜145B,同时,用粘合剂144,将聚酰亚胺膜145C覆盖在基底膜140B的下表面上。
另外,在图13所示构形中,通过在聚酰亚胺膜140A下表面和在聚酰亚胺膜140B上表面制备公用的粘合剂层144可省去膜145B。
图14是产生两极磁场的第一线圈单元116A的基本部分的局部剖切透视图,以更详细地示出相邻印刷线圈和连线在其上的排列实例。参见图14,用粘合剂141将印刷线圈121A、121B(厚18μm的铜薄层)粘合在聚酰亚胺底膜140(厚25μm)上表面上;同时用粘合剂141将连接123(厚18μm的铜薄层)设置在基底膜140的下表面上。经由通孔142,通过铜涂敷层143(厚18μm),印刷线圈121A、121B与连线123电连接。用粘合剂144,用聚酰亚胺膜145覆盖(厚25μm),印刷线圈121A、121B同时用粘合剂144,用聚酰亚胺膜146覆盖连线123。形成连接印刷线圈121A一端的连接端128A。
示于图14的排列例仅具有产生两极磁场的第一线圈单元116A的一层;然而如图13所示,产生两极磁场的第二线圈单元116B可层叠于其上,并且,例如产生四极磁场和六极磁场的线圈单元114A、114B、115A、115B也可类似地层叠于上。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会聚校正装置5具有这样的特征,即插入两同轴圆筒形层状夹持器部件106的内外层之间的线圈部件107构成使产生具有甚至多极的磁场的多组印刷线圈以相互绝缘的方式层叠在软膜上。这有利于减小软膜本身的厚度。例如,与电绝缘膜一起缠绕的已知软支座相比可缠绕在彩色阴极射线管的颈部3上具有的足够减小的厚度的软膜。
在该实施例中的会聚校正装置5具有另一特征,即所有印刷线圈都包含在软膜上,从而它们不会与其它部件的接触。其优点是电绝缘膜不必与软膜一起环绕,与已知的软线圈不同,并有利于减少装配会聚校正装置5的额外工作。会聚校正装置5的另一优点在于反通过将其插入两层夹持部件106的内外层之间,使线圈部件107可简便地定位于两层夹持部件106中。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会聚校正装置5包括产生四极磁场的线圈部件114、产生六极磁场的线圈部件115和产生两极磁场的线圈部件116的组合,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本发明的会聚校正装置5可包括至少一上述线圈部件,即仅包括产生四极磁场的线圈部件114;仅包括产生六极磁场的线圈部件115;仅包括产生两极磁场的线圈部件116;线圈部件114和115的组合;线圈部件114和116的组合;或线圈部件115和116的组合。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产生四极磁场的第一和第二线圈单元114A、114B,产生六极磁场的第一和第二线圈单元115A、115B和产生两极磁场的第一和第二线圈单元116A、116B的各个组合分别层叠于一软膜上,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产生四极磁场的第一和第二线圈单元114A、114B可以与产生六极磁场的第一和第二线圈单元115A、115B一起层叠于一软膜上;产生四极磁场的第一和第二线圈单元114A、114B可以与产生两极磁场的第一和第二线圈单元116A、116B一起层叠于一软膜上;产生六极磁场的第一和第二线圈单元115A、115B可以与产生两极磁场的第一和第二线圈单元116A、116B一起层叠于一软膜上;或者将所有的线圈单元114A、114B、115A、115D、116A、116B都层叠于一软膜上。
按照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显示系统,是以由圆柱状的层叠非磁性绝缘体所支承的螺旋线圈导线所形成的无铁芯电磁线圈形式,将会聚装置的电磁线圈装配在阴极射线管的颈部上,因此在电磁线圈与电子束之间的距离缩短,从而可使会聚装置工作于较弱磁场下。这有效地减小了对偏转系统所产生的磁场负作用,并有效地减小驱动电路。所以,给标准化而不需任何动态会聚装置的阴极射线管附加一动态会聚装置,就能低成本制成高性能的阴极射线管显示系统,它能使三束电子束基本会聚,用佳化的偏转系统和永磁体使颜色纯正。
权利要求
1一种彩色阴极射线管,包括包括屏盘部分、颈部、和将所说屏盘部分连至所说颈部的锥体部分的真空外壳;在所说屏盘部分的内表面上所形成的荧光屏;与所说屏盘部分中的所说荧光屏分开设置的选色极;含在所说颈部内、用于产生一中心电子束和两侧边电子束并将所说中心和侧边电子束射向所说荧光屏的一列式电子枪;装配在所说颈部和所说锥体部分之间的连接处附近、用于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偏转所说三电子束和自会聚所说三电子束的偏转装置;包括产生可调节的会聚所说三电子束的磁场的永磁体并装配在所说颈部的静态电子束会聚装置;和包括用于产生可调节的在所说荧光屏的边缘部分会聚所说三电子束的磁场的无铁芯电磁线圈、并装配在所说颈部的动态电子束会聚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会聚装置包括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反方向移动所说两侧边电子束的第一电磁线圈装置;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同方向移动所说两侧边电子束的第二电磁线圈装置;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同方向移动所说三根电子束的第三电磁线圈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 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会聚装置包括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反方向移动所说两侧边电子束的第一电磁线圈装置;和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同方向移动所说两侧边电子束的第二电磁线圈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会聚装置包括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同方向移动所说两侧边电子束的第二电磁线圈装置;和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同方向移动所说三根电子束的第三电磁线圈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会聚装置包括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反方向移动所说两侧边电子束的第一电磁线圈装置;和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同方向移动所说三根电子束的第三电磁线圈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会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用于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反方向移动所说两侧边电子束的第一电磁线圈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会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用于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同方向移动所说两侧边电子束的第二电磁线圈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会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用于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同方向移动所说三根电子束的第三电磁线圈装置。
9一种彩色阴极射线管,包括包括屏盘部分、颈部、和将所说屏盘部分连至所说颈部的锥体部分的真空外壳;在所说屏盘部分的内表面上所形成的荧光屏;与所说屏盘部分中的所说荧光屏分开设置的选色极;含在所说颈部内、用于产生一中心电子束和两侧边电子束并将所说中心和侧边电子束射向所说荧光屏的一列式电子枪;装配在所说颈部和所说锥体部分之间的连接处附近、用于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偏转所说三电子束和自会聚所说三电子束的偏转装置;包括永磁体并装配在所说颈部、用于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反方向移动所说两侧边电子束的第一磁场发生装置;包括永磁体并装配在所说颈部、用于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同方向移动所说两侧边电子束的第二磁场发生装置;包括永磁体并装配在所说颈部、用于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同方向移动所说三根电子束的第三磁场发生装置;包括无铁芯电磁线圈并装配在所说颈部、用于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反方向移动所说两侧边电子束的第一电磁线圈装置;包括无铁芯电磁线圈并装配在所说颈部、用于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同方向移动所说两侧边电子束的第二电磁线圈装置;包括无铁芯电磁线圈并装配在所说颈部、用于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同方向移动所说三根电子束的第三电磁线圈装置。
10一种彩色阴极射线管,包括包括屏盘部分、颈部、和将所说屏盘部分连至所说颈部的锥体部分的真空外壳;在所说屏盘部分的内表面上所形成的荧光屏;与所说屏盘部分中的所说荧光屏分开设置的选色极;含在所说颈部内、用于产生一中心电子束和两侧边电子束并将所说中心和侧边电子束射向所说荧光屏的一列式电子枪;装配在所说颈部和所说锥体部分之间的连接处附近、用于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偏转所说三电子束和自会聚所说三电子束的偏转装置;包括永磁体并装配在所说颈部、用于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反方向移动所说两侧边电子束的第一磁场发生装置;包括永磁体并装配在所说颈部、用于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同方向移动所说两侧边电子束的第二磁场发生装置;包括永磁体并装配在所说颈部、用于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同方向移动所述三侧电子束的第三磁场发生装置包括无铁芯电磁线圈并装配在所说颈部、用于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反方向移动所说两侧边电子束的第一电磁线圈装置;包括无铁芯电磁线圈并装配在所说颈部、用于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同方向移动所说两侧边电子束的第二电磁线圈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无铁芯电磁线圈由无磁性的绝缘体所支承的螺旋线圈导线形成,并所说颈部外表面装配。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装置包括产生四极磁场的第一电磁线圈装置;产生六极磁场的第二电磁线圈装置;产生二极磁场的第三电磁线圈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装置包括产生四极磁场的第一电磁线圈装置;产生六极磁场的第二电磁线圈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装置包括产生六极磁场的第二电磁线圈装置;产生二极磁场的第三电磁线圈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装置包括产生四极磁场的第一电磁线圈装置;产生二极磁场的第三电磁线圈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装置至少包括产生四极磁场的第一电磁线圈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装置至少包括产生六极磁场的第二电磁线圈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装置至少包括产生两极磁场的第三电磁线圈装置。
19一种包括彩色阴极射线管和动态电子束会聚供电电源装置的彩色显示系统,所说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包括包括屏盘部分、颈部、和将所说屏盘部分连至所说颈部的锥体部分的真空外壳;在所说屏盘部分的内表面上所形成的荧光屏;与所说屏盘部分中的所说荧光屏分开设置的选色极;含在所说颈部内、用于产生一中心电子束和两侧边电子束并将所说中心和侧边电子束射向所说荧光屏的一列式电子枪;装配在所说颈部和所说锥体部分之间的连接处附近、用于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偏转所说三电子束和自会聚所说三电子束的偏转装置;包括产生可调节的会聚所说三电子束的磁场的永磁体并装配在所说颈部的静态电子束会聚装置;包括用于产生可调节的在所说荧光屏的边缘部分会聚所说三电子束的磁场的无铁芯电磁线圈、并装配在所说颈部的动态电子束会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会聚供电装置将与所说三根电子束的偏转同步的校正电流供给所说的电子束会聚装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彩色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会聚装置包括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反方向移动所说两侧边电子束的第一电磁线圈装置;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同方向移动所说两侧边电子束的第二电磁线圈装置;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反方向移动所说三束电子束的第三电磁线圈装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彩色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会聚装置包括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反方向移动所说两侧边电子束的第一电磁线圈装置;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同方向移动所说两侧边电子束的第二电磁线圈装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彩色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会聚装置包括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同方向移动所说两侧边电子束的第二电磁线圈装置;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同方向移动所说三束电子束的第三电磁线圈装置。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彩色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会聚装置包括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反方向移动所说两侧边电子束的第一电磁线圈装置;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同方向移动所说三束电子束的第三电磁线圈装置。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彩色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会聚装置至少包括用于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反方向移动所说两侧边电子束的第一电磁线圈装置。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彩色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会聚装置至少包括用于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同方向移动所说两侧边电子束的第二电磁线圈装置。
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彩色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会聚装置至少包括用于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同方向移动所说三束电子束的第三电磁线圈装置。
27 一种包括彩色阴极射线管和动态电子束会聚供电电源装置的彩色显示系统,所说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包括包括屏盘部分、颈部、和将所说屏盘部分连至所说颈部的锥体部分的真空外壳;在所说屏盘部分的内表面上所形成的荧光屏;与所说屏盘部分中的所说荧光屏分开设置的选色极;含在所说颈部内、用于产生一中心电子束和两侧边电子束并将所说中心和侧边电子束射向所说荧光屏的一列式电子枪;装配在所说颈部和所说锥体部分之间的连接处附近、用于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偏转所说三电子束和自会聚所说三电子束的偏转装置;包括永磁体并装配在所说颈部、用于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反方向移动所说两侧边电子束的第一磁场发生装置;包括永磁体并装配在所说颈部、用于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同方向移动所说两侧边电子束的第二磁场发生装置;包括永磁体并装配在所说颈部、用于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同方向移动所述三侧电子束的第三磁场发生装置;包括无铁芯电磁线圈并装配在所说颈部、用于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反方向移动所说两侧边电子束的第一电磁线圈装置;包括无铁芯电磁线圈并装配在所说颈部、用于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同方向移动所说两侧边电子束的第二电磁线圈装置;包括无铁芯电磁线圈并装配在所说颈部、用于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同方向移动所说三束电子束的第三电磁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会聚供电装置将与所说三根电子束的偏转同步的校正电流供给所说的第一电磁线圈装置和所说的第二电磁线圈装置。
28一种彩色显示系统,包括彩色阴极射线管和动态电子束会聚供电电源装置;包括屏盘部分、颈部、和将所说屏盘部分连至所说颈部的锥体部分的真空外壳;在所说屏盘部分的内表面上所形成的荧光屏;与所说屏盘部分中的所说荧光屏分开设置的选色极;含在所说颈部内、用于产生一中心电子束和两侧边电子束并将所说中心和侧边电子束射向所说荧光屏的一列式电子枪;装配在所说颈部和所说锥体部分之间的连接处附近、用于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偏转所说三电子束和自会聚所说三电子束的偏转装置;包括永磁体并装配在所说颈部、用于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反方向移动所说两侧边电子束的第一磁场发生装置;包括永磁体并装配在所说颈部、用于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同方向移动所说两侧边电子束的第二磁场发生装置;包括永磁体并装配在所说颈部、用于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同方向移动所述三个侧电子束的第三磁场发生装置;包括无铁芯电磁线圈并装配在所说颈部、用于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反方向移动所说两侧边电子束的第一电磁线圈装置;包括无铁芯电磁线圈并装配在所说颈部、用于产生可调节的磁场以沿相同方向移动所说两侧边电子束的第二电磁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会聚供电装置将与所说三束电子束的偏转同步的校正电流供给所说的第一电磁线圈装置和所说的第二电磁线圈装置。
29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彩色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无铁芯电磁线圈由无磁性的绝缘体所支承的螺旋线圈导线形成并绕所说颈部外表面装配。
3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彩色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装置包括产生四极磁场的第一电磁线圈装置;产生六极磁场的第二电磁线圈装置;产生二极磁场的第三电磁线圈装置。
3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彩色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装置包括产生四极磁场的第一电磁线圈装置;产生六极磁场的第二电磁线圈装置。
3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彩色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装置包括产生六极磁场的第二电磁线圈装置;产生二极磁场的第三电磁线圈装置。
3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彩色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装置包括产生四极磁场的第一电磁线圈装置;产生二极磁场的第三电磁线圈装置。
3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彩色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装置至少包括用于产生四极磁场的第一电磁线圈装置。
3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彩色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装置至少包括用于产生六极磁场的第二电磁线圈装置。
3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彩色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装置至少包括用于产生两极磁场的第三电磁线圈装置。
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会聚装置包括多组由无磁性的绝缘体所支承的无铁芯电磁螺旋线圈,所说的无铁芯电磁线圈绕所说颈部外表面以层叠状态装配。
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说的无铁芯电磁线圈设置于所说静态电子束会聚装置和所说颈部之间。
3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螺旋线圈导线由磁性材料丝构成。
4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螺旋线圈导线由在绝缘树脂形成的非磁性膜上的导电薄层构成。
4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螺旋线圈导线以多层形式绕所说的颈部环绕。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相同种类的所说螺旋线圈导线以多层的方式环绕在所说的颈部。
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会聚装置包括与所说偏转装置啮合并用于将所说的动态电子束会聚装置沿绕管轴的旋转方向定位的装置。
4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彩色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会聚装置包括多组由无磁性的绝缘体所支承的无铁芯电磁螺旋线圈,所说的无铁芯电磁线圈绕所说颈部外表面以层叠状态装配。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彩色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说的无铁芯电磁线圈设置于所说静态电子束会聚装置和所说颈部之间。
46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螺旋线圈导线由磁线构成。
4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彩色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螺旋线圈导线由在绝缘树脂形成的非磁性膜上的导电薄层构成。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彩色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螺旋线圈导线以多层形式绕所说的颈部环绕。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彩色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相同种类的所说螺旋线圈导线以多层的方式环绕在所说的颈部。
5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彩色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态电子束会聚装置包括与所说偏转装置啮合并用于将所说的动态电子束会聚装置沿绕管轴的旋转方向定位的装置。
51一种在所说彩色阴极射线管颈部上配置有会聚校正装置的彩色阴极射线管,所说的会聚校正装置包括具有大、小直径、由绝缘材料制成、沿轴向固定并相互重叠的两圆筒状夹具;和包括多个包含在软膜上产生甚至具有多极的磁场的印刷线圈的线圈部件,所说的线圈部件设置于分别具有大、小直径的两圆筒状夹持部件之间;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说的印刷线圈以相互绝缘的方式层叠于所说的软膜上;和相互相邻并具有相同直径的印刷线圈在所说软膜上相互电连接。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分别具有大、 小直径的所说两圆筒状夹持器分离地形成并相互可折卸地固定;静态电子束会聚校正装置绕具有大直径的所说圆筒状夹持器的外表面旋转地装配;和所说线圈部件绕具有小直径的所说圆筒状夹具的外表面固定。
53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产生甚至具有多极的至少一组磁场的多个磁环装配在具有大直径的所说圆筒状夹具上。
54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线圈部件被分为两个或多个各含一些印刷线圈的软膜并以层叠方式设置。
55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线圈部件由含多个产生至少一种两极磁场、四极磁场和六极磁场的印刷线圈的软膜组成。
56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线圈部件被分为两个或多个各含一些印刷线圈的软膜并以层叠方式设置。
57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线圈部件由含多个产生至少一种两极磁场、四极磁场和六极磁场的印刷线圈的软膜组成。
全文摘要
一种彩色阴极射线管,包括一列式电子枪;进行偏转和自会聚的偏转装置;具有产生可调节的、至少在荧光屏的中心部分上会聚三束电子束的磁场的永磁体的静态电子束会聚装置;和具有用于产生可调节的、在所说荧光屏的边缘部分会聚所说三束电子束的磁场的无铁芯电磁线圈的动态电子束会聚装置。动态电子束会聚装置包括形成在非磁性膜上的螺旋线圈导线。
文档编号H01J29/70GK1150699SQ9611220
公开日1997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1996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1995年7月24日
发明者实方宽, 樱井宗一, 吉冈洋, 佐藤佳雄, 佐佐木浩, 马场秀强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