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07507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0002]图1为一公知背光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背光模块100具有一背板102及限位于背板102内的光源104和扩散板106,且至少一光学膜片108设置于扩散板106上。因公知背光模块100的扩散板106为具一定厚度的板状实体结构,故无法满足目前背光模块要求更轻薄化的需求。
[0003]中国台湾专利公开第TW201024809A号揭露一种扩散板,包含出光面、入光面、多条主线状凸部及多条次线状凸部。入光面与出光面是相对配置,且通过主线状凸部及次线状凸部的混合使用,可提高光扩散能力。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TWI410713号揭露一种液晶显示器,包含背光模块及显示面板。背光模块具有反射板、光源、增亮扩散膜、相位延迟膜及偏光板。增亮扩散膜包含胆固醇液晶膜及透光性光学层,透光性光学层包含透光微粒以及透光树脂材料,透光树脂材料包括高分子网状交联产物或是热硬化型树脂的交联产物。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具轻薄化特性的背光模块。
[0005]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0006]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含一背板、至少一光源及一网状扩散结构。背板包含一底板以及多个侧壁,侧壁连接至底板并与底板围成一容置空间,且光源设置于容置空间内。网状扩散结构设置于容置空间上方且包含多条透明网线,透明网线交织形成多个网格,且网状扩散结构于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网线分布密度。
[0007]在一实施例中,网状扩散结构固定于背板的侧壁,且一反射片可设置于容置空间内且位于光源与背板之间。
[0008]在一实施例中,网状扩散结构的网线分布密度可由四周往中心增大,且位于不同区域的网格可具有不同的间距。其中网格间距可由四周往中心减小。
[0009]在一实施例中,透明网线的材质可为塑料,且光源可为发光二极管灯条。
[0010]通过上述实施例的设计,使用网线交织成的网状扩散结构,可减少材料使用量满足背光模块轻薄化的需求且可简化制程,且因网状扩散结构于不同区域可设定不同的网线分布密度或网格间距,故易于调整网状扩散结构的局部扩光能力且可进一步提高出光均匀性。
[0011]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一公知背光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网状扩散结构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网状扩散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附图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0017]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一种背光模块10包含一背板12、至少一光源14、及一网状扩散结构16。背板12包含一底板12a以及多个侧壁12b (图2中仅示出一个侧壁12b),且多个侧壁12b连接至底板12a并与底板12a围成一容置空间P。光源14设置于容置空间P内,且网状扩散结构16设置于容置空间P的上方。光源14例如可为发光二极管灯条。至少一光学膜片22 (例如增亮片)可设置于网状扩散结构16上,且一反射片18可设置于容置空间P内且位于光源14与背板12之间以提高光利用效率。光源14发出的向上出射的光线可通过网状扩散结构16及光学膜片22。如图3所示,网状扩散结构16可包含多条透明网线161,透明网线161交织形成多个网格162,利用各条网线161对入射光的偏折作用可使整体获得光扩散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网状扩散结构16的不同区域的网格间距或网线密度,可以对不同位置的光线进行补偿和平衡,从而实现均匀的光扩散效果,举例而言,如图3所示,若中心较四周的入射光量较强时,网状扩散结构16的网线分布密度可由四周往中心增大、或网格间距可由四周往中心减少,以获得均匀的光扩散效果。当然,网线分布方式并不限定,可依据光源分布进行疏密变化的调整。在另一实施例中,若多个光源14的分布为靠近四个角落位置处的光能量较强,如图4所示,网状扩散结构16a的四个角落位置的虚线圈围区域可增加网线分布密度或减少网格间距,通过透明网线161对光线的全反射、折射等作用,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从而减少图4中的虚线圈围区域的出光量,实现画面出光均匀的效果。
[0018]在一实施例中,网状扩散结构16例如可固定于背板12的侧壁12b,且网状扩散结构16 (透明网线161)的材质例如可为塑料但不限定。
[0019]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通过上述实施例的设计,使用网线交织成的网状扩散结构,可减少材料使用量满足背光模块轻薄化的需求且可简化制程,且因网状扩散结构于不同区域可设定不同的网线分布密度或网格间距,故易于调整网状扩散结构的局部扩光能力且可进一步提高出光均匀性。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皆仍属于本发明专利覆盖的范围。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实现本发明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和发明名称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
[0021]符号说明
[0022]10背光模块
[0023]12背板
[0024]12a底板
[0025]12b侧壁
[0026]14光源
[0027]16、16a 网状扩散结构
[0028]161网线
[0029]162网格
[0030]18反射片
[0031]22光学膜片
[0032]100背光模块
[0033]102背板
[0034]104光源
[0035]106扩散板
[0036]108光学膜片
[0037]P容置空间。
【主权项】
1.一种背光模块,包含一背板、至少一光源以及一网状扩散结构,其中 所述背板包含一底板以及多个侧壁,所述这些侧壁连接至所述底板并与所述底板围成一容置空间, 所述至少一光源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所述网状扩散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上方,所述网状扩散结构包含多条透明网线,所述这些透明网线交织形成多个网格,且所述网状扩散结构于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网线分布密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扩散结构固定于所述背板的所述这些侧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扩散结构的网线分布密度由四周往中心增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位于不同区域的所述这些网格具有不同的间距。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这些网格间距由四周往中心减少。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这些透明网线的材质为塑料。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反射片,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位于所述光源与所述背板之间。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发光二极管灯条。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块,其包含一背板、至少一光源及一网状扩散结构。背板包含一底板及连接至底板的多个侧壁,且侧壁与底板围成一容置空间。网状扩散结构设置于容置空间上方且包含多条透明网线,透明网线交织形成多个网格,且网状扩散结构于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网线分布密度。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块可减少材料使用量满足背光模块轻薄化的需求且可简化制程。
【IPC分类】F21V5/00, G02F1/13357, G02B5/02
【公开号】CN105570830
【申请号】CN201410548722
【发明人】刘绍凤
【申请人】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