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用于装配线上的新型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位机构,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自动化装配线加工工位二次定位的新型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装配线上的很多工位为实现自动装配,要求被加工工件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生产线上的物流输送装置通常定位精度较低,不能满足自动化作业的需要,因此就需要定位机构来实现精确定位。现有的定位机构由定位托架支撑油缸组成,当载有工件的托盘运动到需精确定位的工位时,位于托盘底部的油缸推动定位托架将托盘顶起实现精确定位。通常用于被加工工件和托盘与加工工位之间有一定的定位精度且位于物流输送轨道的下方同时需要将托盘顶起实现精确定位的场合,虽然定位精确度高,但这种定位方式不适合位置精度较低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位置精度较低情况的装配生产线的新型定位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由升降汽缸、升降导向杆、二维平动机构、定位头支杆、定位头、定位孔座、托盘组成,其中升降汽缸一端通过连接板挂在钢结构上,另一端安装在二维平动机构上,升降导向杆位于升降汽缸与二维平动机构之间,二维平动机构为导轨结构,其下方设连接板,连接板通过定位头支杆与定位孔座上的定位孔相配合,定位孔座安装在托盘上;所述定位头支杆的自由端设有定位头;所述定位头具有圆锥形或V型端头结构,与带有圆锥形凹槽或十字V型定位孔的定位孔座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本实用新型定位头支杆的自由端设有定位头,定位头具有圆锥形或V型端头结构,与带有圆锥形凹槽或十字V型定位孔的定位孔座相配合,使在原位置精度较低情况下可实现准确定位,进而可实现自动化操作,适用于自动化装配线加工工位二次定位。
2.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形式简单、运行可靠、造价低等特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带有定位孔座的托盘的俯视图。
图4为图1另一个实施例带有定位孔座的托盘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升降汽缸1、升降导向杆2、二维平动机构3、定位头支杆4、定位头5、定位孔座6、托盘7组成,其中升降汽缸1一端通过连接板挂在钢结构上,另一端安装在二维平动机构3上,升降导向杆2位于升降汽缸1与二维平动机构3之间,二维平动机构3为导轨结构,其下方设连接板8,连接板8通过定位头支杆4与定位孔座6相配合,定位头支杆4的自由端设有定位头5,定位头5具有圆锥形端头结构,与带有圆锥形凹槽定位孔的定位孔座6相配合,定位孔座6安装在托盘7上。
其工作过程如下载有被加工工件的托盘7用小车9运送到需精确定位的加工工位后,升降气缸1推动定位机构向下移动,当定位机构的圆锥型定位头5与圆锥型定位孔6孔壁相接触后推动定位机构沿二维平动机构3移动使定位头5与定位孔座6上的定位孔结合,实现精确定位。
实施例2如图4所示,所述定位头支杆4的自由端设有定位头5,定位头5具有V型端头结构,与带有十字V型定位孔的定位孔座6相配合。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装配线上的新型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由升降汽缸(1)、升降导向杆(2)、二维平动机构(3)、定位头支杆(4)、定位头(5)、定位孔座(6)、托盘(7)组成,其中升降汽缸(1)一端通过连接板挂在钢结构上,另一端安装在二维平动机构(3)上,升降导向杆(2)位于升降汽缸(1)与二维平动机构(3)之间,二维平动机构(3)为导轨结构,其下方设连接板(8),连接板(8)通过定位头支杆(4)与定位孔座(6)上的定位孔相配合,定位孔座(6)安装在托盘(7)上;所述定位头支杆(4)的自由端设有定位头(5)。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装配线上的新型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头(5)具有圆锥形或V型端头结构,与带有圆锥形凹槽或十字V型定位孔的定位孔座(6)相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装配线上的新型定位机构。它由升降汽缸、升降导向杆、二维平动机构、定位头支杆、定位头、定位孔座、托盘7组成,其中升降汽缸一端通过连接板挂在钢结构上,另一端安装在二维平动机构上,升降导向杆位于升降汽缸与二维平动机构之间,二维平动机构为导轨结构,其下方设连接板,连接板通过定位头支杆与定位孔座上的定位孔相配合,定位孔座安装在托盘上。本实用新型使在原位置精度较低情况下可实现准确定位,进而可实现自动化操作,适用于自动化装配线加工工位二次定位;具有结构形式简单、运行可靠、造价低等特点。
文档编号B23Q3/18GK2579598SQ0228083
公开日2003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1日
发明者陈书宏, 赵明扬, 房立金, 王洪光, 徐志刚, 李燕, 陈平, 曲艳丽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