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卧式螺旋活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6551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超级卧式螺旋活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轧制机组设备,具体地说,它是在大口径钢管轧制机组生产线中,储存一定量带钢的流动库——俗称活套,以保证机组正常连续生产的一种超级卧式螺旋活套。
技术背景目前,随着国内外的大口径钢管轧制工业的向前发展,将带钢供应、辊压、焊接等工序组合成机械化的流水线,藉以实现质量好,产量高的目的,但是在带钢输送工序环节上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尤其是板厚大规格带钢的供应工序输送的机械化,至今尚不完善;曾有一种坑式活套,它是在地下挖10多米深的地坑,在地坑内布有输送带钢的输送线,其输送线是从上至下,又从下至上的多次折返,类似蛇行弯曲线路,这样一来,不仅安装困难,成本高,同时带钢也受到由于输送带间隔过近的影响,会造成带钢板的弯曲应变大,有损带钢的内部组织,而影响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而提供不仅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独特,保证产品质量,而且具有便于安装,操作、使用十分方便的一种超级卧式螺旋活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超级卧式螺旋活套,特征在于其结构主要由入口的高度补偿装置,入口带钢导向装置,水平夹角为22.5°、45°、67.5°的入口扭转辊,入口主夹送辊,螺旋辊装置,中心升降装置,驱动装置,出口主夹送辊,出口夹送支承辊,水平夹角为67.5°、45°、22.5°的出口扭转辊组成,在一车间的地面上,装有一圆形支架,在圆形支架的一侧为带钢入口线,在圆形支架的另一侧为带纲出口线,带钢入口线与带纲出口线的间距为90°,沿入口至出口方向,自入口线端开始依序装入口高度补偿装置,入口带钢导向装置,水平夹角为22.5°、45°、67.5°的入口扭转辊,入口主夹送辊,螺旋辊装置,中心升降装置,驱动装置,出口主夹送辊,出口夹送支承辊,水平夹角为67.5°、45°、22.5°的出口扭转辊,出口的高度补偿装置。
所述的高度补偿装置,分出、入口高度补偿装置,其中入口的高度补偿装置用于将带钢提升至入口扭转器位置;出口的高度补偿装置用于将带钢提升至成形机组位置;其每一高度补偿装置由支架、减速电机、导向平辊、导向立辊组成,在支架顶部两侧对称装相互平行的导向平辊,在两导向平辊之间的支架顶部居中位置装由减速电机的导向立辊。
所述的水平夹角为22.5°、45°、67.5°的入口扭转辊,是指其中的导向平辊分别与水平面成22.5°水平夹角的入口扭转辊,与水平成45°水平夹角的入口扭转辊,与水平成67.5°水平夹角的入口扭转辊,在入口线上,从小角度向大角度依序排列安装,每一入口扭转辊分别由支架、导向平辊、减速电机、丝杠、导向立辊组成,在支架顶部两侧对称在装与水平面成水平夹角的导向平辊,在两导向平辊间的上部装由减速电机驱动的丝杠,丝杠与导向立辊相接,将水平进入活套的带钢依序从22.5°、45°、67.5°的角度逐步扭转到90°,使带钢垂直进入活套。
所述的入口主夹送辊,安装在入口线垂直于圆形支架的直径处,它由电机、减速箱、夹送架、液压缸推动的夹送辊组成,与带钢直立进入位置相对应,在圆形支架上连接夹送架,在夹送架的顶部装由电机带动减速箱驱动的一夹送辊,在夹送架的底部装由电机带动减速箱驱动的另一夹送辊,实现两夹送辊反向转动来驱动带钢向前移动,液压缸推动的夹送辊夹紧带钢,然后,电机带动夹送辊,将带钢送入到活套本体中。
所述的螺旋辊机构,其数量为16台,以螺旋形运动轨迹均布在圆形支架的圆周上,每一台螺旋辊机构由辊架、螺旋辊、侧导向辊、液压推动辊、边导向辊组成,在辊架一侧装螺旋辊,在辊架另一侧装液压推动辊,在螺旋辊与液压推动辊之间装侧导向辊,于螺旋辊上方装边导向辊,且其中仅有四台装有液压推动辊,在圆周上每隔90°装有一台液压推动辊,将夹送辊送入的带钢沿螺旋辊所围成的螺旋线送入活套底辊上,螺旋辊使带钢走一条正弦曲线,它们的为置和角度使带钢处于自然的状态,不致产生边缘拉伸。
所述的中心升降装置,装于圆形支架的中心,它由液压缸、导向板、支座组成,在圆形支架底部中心垂直装液压缸,沿液压缸顶面边缘上,以辐条状排列均布8个与水平面成15°倾斜角的导向板,每一导向板的一端铰接在液压缸顶面边缘上,导向板的另一端导向板的支座上,支座连接在圆形支架上,机组正常生产时,带钢圈从外圈向内圈转移,提升装置将带钢提升,脱开转动的主动辊,避免空摩擦。
所述的驱动装置,主要用来驱动带钢圈的转动,它们由11个底部主动辊和5个底部被动辊构成,与主夹送辊位置一致,在圆形支架底部一侧均布5个底部被动辊,在圆形支架底部的另一侧均布11个底部主动辊,底部主、被动辊由中心向外呈辐条状放射,并与水平面成30°倾斜角,所述的底部主动辊由交流变频电机、减速器、辊子组成,通过交流变频电机、减速器驱动辊子转动,机组正常生产时,可调整电机的转速使带钢圈的转动动速度与机组同步。
所述的出口主夹送辊,与所述的入口主夹送辊的结构相同,但它装在与圆形支架与外圆周相切的出口线始端,它用于将带钢带从活套本体拉出送至出口扭转辊上。
所述的出口夹送支承辊,由支架、导向立辊组成,在支架上装导向立辊,它是用于当带钢从活套拉出时,对带钢起导向作用。
所述的水平夹角为67.5°、45°、22.5°的出口扭转辊,其结构与水平夹角为22.5°、45°、67.5°的入口扭转辊相同,但安装的排列秩序是继出口主夹送辊后,依序从大角度向小角度排列安装在出口线上,它用来将活套中拉出的竖直的带钢经扭转辊进入成形机组。
这样一来,带钢就可通过本实用新型非常方便地进入下一工序的成形机组;由于本实用新型可以为大壁厚大管径的成形机组来连续供应带钢的大型活套,所以就命名为超级卧式螺旋活套。综以上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不仅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独特,保证产品质量,而且具有便于安装,操作、使用十分方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共有八幅附图,其中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附图3是图1的B向视图。
附图4是图1的I-I视图,即扭转辊3的放大图。
附图5是图1的II-II视图,即螺旋辊5的放大图。
附图6是图5的侧视图。
附图7是图1的III-III视图,即中心升降装置6的放大图。
附图8是图7的俯视图。
图中1、高度补偿装置,2、带钢导向装置,3、入口扭转辊,4、入口主夹送辊,5、螺旋辊机构,6、中心升降装置,7、主动辊,8、被动辊,9、出口主夹送辊,10、出口扭转辊,11、出口夹送支承辊,12、圆形支架,13、支架,14、导向平辊,15、导向立辊,16、减速电机,17、支架,18、导向平辊,19、减速电机,20、丝杠,21、导向立辊,22、电机,23、减速箱,24、夹送架,25、夹送辊,26、辊架,27、螺旋辊,28、导向辊,29、液压推动夹送辊,30、边导向辊,31、液压缸,32、导向板,33、支座,34、支架,35、导向立辊。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由入口的高度补偿装置1,入口带钢导向装置2,水平夹角为22.5°、45°、67.5°的入口扭转辊3,入口主夹送辊4,螺旋辊机构5,中心升降装置6,驱动装置,出口主夹送辊9,出口夹送支承辊11,水平夹角为67.5°、45°、22.5°的出口扭转辊10组成,在一车间的地面上,装有一圆形支架12,在圆形支架12的一侧为带钢入口线,在圆形支架12的另一侧为带钢出口线,带钢入口线与带钢出口线的间距为90°,沿入口至出口方向,自入口线端开始依序装由支架13、减速电机16、导向平辊14、导向立辊15组成入口的高度补偿装置1,入口带钢导向装置2;由支架17、导向平辊18、减速电机19、丝杠20、导向立辊21组成的如图4所示的水平夹角为22.5°、45°、67.5°的入口扭转辊3;由电机22、减速箱23、夹送架24、液压缸推动的夹送辊25组成的入口主夹送辊4;由辊架26、螺旋辊27、侧导向辊28、液压推动辊29、边导向辊30组成的如图5所示的螺旋辊机构5;由液压缸31、导向板32、支座33组成的如图7所示的中心升降装置6,其中沿液压缸31顶面边缘上,以辐条状排列均布8个与水平面成15°倾斜角的导向板32;由11个底部主动辊7和5个底部被动辊8构成驱动装置;由电机22、减速箱23、夹送架24、液压缸推动的夹送辊25组成的出口主夹送辊9,出口夹送支承辊11,由支架17、导向平辊18、减速电机19、丝杠20、导向立辊21组成的如图4所示的水平夹角为22.5°、45°、67.5°的水平夹角为67.5°、45°、22.5°的出口扭转辊3,出口的高度补偿装置,由支架13、减速电机16、导向平辊14、导向立辊15组成的入口的高度补偿装置1,用于将带钢提升至入口扭转器位置;出口的高度补偿装置用于将带钢提升至成形机组位置。
权利要求1.一种超级卧式螺旋活套,特征在于其结构主要由入口的高度补偿装置(1),入口带钢导向装置(2),水平夹角为22.5°、45°、67.5°的入口扭转辊(3),驱动装置,入口主夹送辊(4),螺旋辊装置(5),中心升降装置(6),出口主夹送辊(9),出口夹送支承辊(11),水平夹角为67.5°、45°、22.5°的出口扭转辊(10)组成,在一车间的地面上,装有一圆形支架(12),在圆形支架(12)的一侧为带钢入口线,在圆形支架(12)的另一侧为带纲出口线,带钢入口线与带纲出口线的间距为90°,沿入口至出口方向,自入口线端开始依序装入口高度补偿装置(1),入口带钢导向装置(2),水平夹角为22.5°、45°、67.5°的入口扭转辊(3),入口主夹送辊(4),螺旋辊装置(5),中心升降装置(6),驱动装置,出口主夹送辊(9),出口夹送支承辊(11),水平夹角为67.5°、45°、22.5°的出口扭转辊(10),出口的高度补偿装置(1)。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级卧式螺旋活套,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度补偿装置(1),分出、入口高度补偿装置(1),每一高度补偿装置(1)由支架(13)、减速电机(16)、导向平辊(14)、导向立辊(15)组成,在支架(13)顶部两侧对称装相互平行的导向平辊(14),在两导向平辊(14)之间的支架顶部居中位置装由减速电机的导向立辊(15)。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级卧式螺旋活套,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夹角为22.5°、45°、67.5°的入口扭转辊(3),是指其中的导向平辊(1 8)分别与水平面成22.5°水平夹角的入口扭转辊(3),与水平成45°水平夹角的入口扭转辊(3),与水平成67.5°水平夹角的入口扭转辊(3),在入口线上,从小角度向大角度依序排列安装,每一入口扭转辊(3)分别由支架(17)、导向平辊(18)、减速电机(19)、丝杠(20)、导向立辊(21)组成,在支架(17)顶部两侧对称在装与水平面成水平夹角的导向平辊(18),在两导向平辊(18)之间的上部装由减速电机(19)驱动的丝杠(20),丝杠(20)与导向立辊(21)相接。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级卧式螺旋活套,特征在于所述的入口主夹送辊(4),安装在入口线垂直于圆形支架(12)的直径处,它由电机(22)、减速箱(23)、夹送架(24)、液压缸腿推动的夹送辊(25)组成,与带钢直立进入位置相对应,在圆形支架(12)上连接夹送架(24),在夹送架(24)的顶部装由电机(22)带动减速箱(23)驱动的一夹送辊(25),在夹送架(24)的底部装由电机(22)带动减速箱(23)驱动的另一夹送辊(25),实现两夹送辊(25)反向转动来驱动带钢向前移动。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级卧式螺旋活套,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辊机构(5),其数量为16台,以螺旋形运动轨迹均布在圆形支架(12)的圆周上,每一台螺旋辊机构(5)由辊架(26)、螺旋辊(27)、侧导向辊(28)、液压推动辊(29)、边导向辊(30)组成,在辊架(26)一侧装螺旋辊(27),在辊架(26)另一侧装液压推动辊(29),在螺旋辊(27)与液压缸推动辊(29)之间装侧导向辊(28),于螺旋辊(27)上方装边导向辊(30),且其中仅有四台装有液压推动辊(29),在圆周上每隔90°装有一台液压推动辊(29)。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级卧式螺旋活套,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升降装置(6),装于圆形支架(12)的中心,它由液压缸(31)、导向板(32)、支座(33)组成,在圆形支架(12)底部中心垂直装液压缸(31),沿液压缸(31)顶面边缘上,以辐条状排列均布8个与水平面成15°倾斜角的导向板(32),每一导向板(32)的一端铰接在液压缸(31)顶面边缘上,导向板(32)的另一端导向板(32)的支座(33)上,支座(33)连接在圆形支架(12)上。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级卧式螺旋活套,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由11个底部主动辊(7)和5个底部被动辊(8)构成,与主夹送辊(4)位置一致,在圆形支架(12)底部一侧均布5个底部被动辊(8),在圆形支架(12)底部的另一侧均布11个底部主动辊(7),底部主、被动辊(7)、(8)由中心向外呈辐条状放射,并与水平面成30°倾斜角,所述的底部主动辊(7)由交流变频电机、减速器、辊子组成,通过交流变频电机、减速器驱动辊子转动。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级卧式螺旋活套,特征在于所述的出口主夹送辊(9),与所述的入口主夹送辊(4)的结构相同,但它装在与圆形支架(12)外圆周相切的出口线始端。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级卧式螺旋活套,特征在于所述的出口夹送支承辊(11),由支架(34)、导向立辊(35)组成,在支架(34)上装导向立辊(35)。
10.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级卧式螺旋活套,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夹角为67.5°、45°、22.5°的出口扭转辊(10),其结构与水平夹角为22.5°、45°、67.5°的入口扭转辊(3)相同,但安装的排列秩序是继出口主夹送辊(9)后,依序从大角度向小角度排列安装在出口线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级卧式螺旋活套,特征是在车间地面上,装圆形支架,圆形支架的一侧为带钢入口线,圆形支架的另一侧为带纲出口线,带钢入口线与带纲出口线的间距为90°,沿入口至出口方向,自入口线端开始依序装入口高度补偿装置,入口带钢导向装置,由支架、导向平辊、减速电机、丝杠、导向立辊组成的水平夹角为22.5°、45°、67.5°的入口扭转辊,入口主夹送辊,螺旋辊装置,中心升降装置,驱动装置,出口主夹送辊,出口夹送支承辊,水平夹角为67.5°、45°、22.5°的出口扭转辊,出口的高度补偿装置,本实用新型不仅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独特,保证产品质量,且具有便于安装,操作、使用方便等优点。
文档编号B21B41/00GK2910396SQ20062009088
公开日2007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5日
发明者郎兆魁, 孙士国, 刘兰兰, 杨晓光, 任朝锐 申请人:大连三高应用技术发展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