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钻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被切削材料形成加工孔的开孑L加工的钻头,特别涉 及适于对由铝等a性材料构成的被切削材料形成加工孔的钻头。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上述钻头,公知有下述所谓双刃钻头,即在绕轴线旋转的 钻头主体的顶端侧上形成刃尖部,在该刃尖部的外周上形成向后端侧延伸 的一对切屑排出槽,在这些切屑排出槽的朝向钻头旋转方向前方侧的壁面 与刃尖部的顶端后隙面的交叉棱线部处形成切刃。
一般而言,在il样的双刃钻头的钻头主体上,例如专利文献l、 2所示, 从其后端面朝向顶端穿设一对的切削油剂的供给孔,这一对供给孔分别在
刃尖部的顶端后隙面附近开口。即,切削油剂的供给孔以相对于一个切刃 具有一个开口部的方式在顶端后隙面附近开口。
在这样的钻头中,为了防止切屑附着在切刃上,需要增大供给孔的截 面积以及开口部的开口面积以增大切削油剂的供给量。但是,若增大供给 孔的截面积,则钻头主体切去的部分增多,钻头主体的刚性降低而有在开 孔加工时发生振动或折损的危险。特别地,若供给孔的开口部在顶端后隙 面附近开口较大,则切刃的强度和刚性都降低,有发生切刃的崩损的可能。 因此,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有一种钻头,对一个切刃设置至少具有两 个以上开口部的供给孔。该构成的钻头,在两个以上的开口部彼此之间形 成肋状的加强部,防止加大开口部的开口面积时钻头主体以及切刃的强度、 刚小生的降j氐。
(专利文献1)实开昭62-61411号乂〉才艮
(专利文献2 )特开平9-136206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5-1082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3所述的钻头中,垂直于轴线的截面上的供给孔的 位置没有特别限定,在一部分的供给孔设置在接近切屑排出槽的部分上、 或接近钻头主体的轴线而设置时,即便对一个切刃形成两个以上供给孔的 开口部而形成肋状的加强部,钻头主体的刚性也显著下降,在开孔加工时
产生振动,无法进行高精度的加工,并且存在由于切削阻力而使钻头主体 折损或切刃崩损的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头,不会降低 钻头主体以及切刃的强度/刚性,并且能够增加切削油剂向切刃以及加工孔 的供给量而良好地进行切削加工。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钻头,在设置于绕轴线旋转的钻 头主体的顶端侧的刃尖部的外周上,形成朝向后端侧延伸的切屑排出槽, 在该切屑排出槽的朝向钻头旋转方向前方侧的壁面与上述刃尖部的顶端后 隙面的交叉棱线部处形成切刃,并且,在上述刃尖部的顶端侧形成修磨部, 所述修磨部包括与上述切刃的内周端侧相连的第1修磨面、和与上述顶端 后隙面的钻头旋转方向后方侧相连的第二修磨面,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钻 头主体上,从钻头主体后端侧向顶端侧延伸的多个切削油供给孔设置为, 在与上述轴线垂直的截面中,位于从上述轴线向被上述切屑排出槽分隔的 上述钻头主体的外周面的周向中央部延伸的基准线上,以位于径向最外侧 的切削油供给孔作为第一切削油供给孔,以位于径向最内侧的切削油供给 孔作为第二切削油供给孔,这些多个切削油供给孔在上述顶端后隙面与笫 二修磨面的交叉棱线部附近开口 ,相对于一个上述切刃设置两个以上的上 述切削油供给孔的开口部。
在该构成的钻头中,由于在钻头主体上,多个切削油供给孔设置为, 在与上迷轴线垂直的截面中位于从上迷轴线向4皮上迷切屑排出槽分隔的上 述钻头主体的外周面的周向中央部延伸的基准线上,且这些切削油供给孔 在上述顶端后隙面与第二4务磨面的交叉棱线部附近开口 ,相对于一个切刃 设置至少两个以上的开口部,所以这些切削油供给孔以及开口部设置在远 离切屑排出槽的位置,可确保钻头主体以及切刃的强度/刚性。
因此,可控制开孔加工时的振动而进行高精度的加工,并且可防止由 于切削阻力导致的钻头主体的折损或切刃的崩损。
此外,在像对由铝等延展性材料构成的被切削材料实施开孔加工时那 样被切削材料容易熔接于切刃的情况下,能够以通过细点对容易发生炫接 的切刃部分进行排出切削油剂的方式对一对切刃配置至少两个以上的开口 部。
进而,由于这些开口部在顶端后隙面与第二《务磨面的交叉棱线部上开 口,所以切削油剂容易向钻头旋转方向后方侧流动,能够对位于钻头旋转 方向后方侧的切刃高效地供给切削油剂。
此外,由于位于径向内侧的第二切削油供给孔的扭转小,所以容易向 钻头中心附近供给切削油剂,能够可靠地向被切削材料供给切削油剂而良 好地进行切削加工。
在此,在垂直于上述轴线的截面中,将通过被上述切屑排出槽分隔的 上述钻头主体的外周面的钻头旋转方向前方端以及上述轴线的直线、与上
逸基准线所成的角度设为F,将通itJi述钻头主体的外周面的钻头旋转方向 后方端以^Lh述轴线的直线、与上逸基准线所成的角度设为R, F与R之比 F/R可设定在0. 8 < F/R < 1. 3的范围内。
此时,多个切削油供给孔所处的基准线可靠地位于切屑排出槽彼此之 间的周向中央部,确保切削油供给孔与切屑排出槽的间隔而可靠防止钻头 主体的强度/刚性的降低。
此外,相对于上述钻头主体的外径D,从上述轴线到上述第一切削油 供给孔的中心的距离rl可设定在0. 295 x D<rl < 0. 35 x D的范围内。
此时,可确保钻头主体的外周面与第一切削油供给孔之间的间隔,能 够可靠地防止钻头主体的强度/刚性的降低,并且在钻头主体径向内侧可确 保设置第二切削油供给孔的空间。
此外,相对于上述钻头主体的外径D,从上述轴线到上述第二切削油 供给孔的中心的距离r2可设定在0.125 x D< r2 < 0.175 x D的范围内。
此时,可确保第二切削油供给孔与轴线之间的间隔,并且可确保与位 于径向外侧的第一切削油供给孔之间的间隔,能够可靠地防止钻头主体的 强度/刚性的降低。
进而,相对于上述钻头主体的外径D,上述钻头主体的芯厚C可设定 在0.2xD《(X0. 35xD的范围内,可将上述第二切削油供给孔设置成比上 述切屑排出槽的槽底部还靠径向外側。
此时,连结切屑排出槽的槽底部而成的以上述轴线为中心的圆的直径, 即所谓芯厚C为C > 0. 2 x D,所以可确保钻头主体的刚性。此外,由于C < 0. 35 x D且第二切削油供给孔形成为比上迷切屑排出槽的槽底部更靠径向外 侧,所以可确保第二切削油供给孔与切屑排出槽的槽底部之间的间隔而可 靠地防止钻头主体的强度/刚性的降低。
此夕卜,相对于上述钻头主体的外径D,上述第一切削油供给孔的内径dl 可设定在0.09xD<;dl<0.14xD的范围内,上述第二切削油供给孔的内径 d2可设定在0. 04 x D < d2 < 0. 08 x D的范围内。
此时,由于dl>0. 09xD, d2>0. 04xD,所以能够通itil些第一、第 二切削油供给孔而可靠地排出切削油剂。此外,由于dl < 0.14 x D、 d2 < 0. 08 xD,所以可减少钻头主体被切去的部分,能够可靠地防止钻头主体的强度 /刚性的降低。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钻头,能够增加切削油剂向切刃以及加工孔 的供给量而进行良好的切削加工,不会降低钻头主体以及切刃的强度/刚 性。
图l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钻头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X方向的视图。 图3是图l的Y-Y剖视图' 图4是图1的Z方向的视图。
附图标记i兌明
10…钻头主体、11…刃尖部、12…顶端后隙面、15…修磨部、16…修 磨切刃、17…笫一修磨面、18…第二修磨面、20…切屑排出槽、21…朝向 钻头旋转方向前方侧的壁面、22…槽底部、23…朝向钻头旋转方向后方侧 的壁面、30…切削油供给孔、30A…第一切削油供给孔、30B…第二切削油 供给孔、31…开口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钻头。从图1到图3表示本发 明的实施方式的钻头。
本实施方式的钻头,在对由铝构成的被切削材料进行开孔加工时使用。 该钻头的钻头主体10由超硬合金等的^材料构成,如图1所示,呈以轴 线O为中心的大致圆柱状,钻头主体10后端侧(图1中上侧)部分作为由 工作机械等的主轴把持的柄部,并且以钻头主体10顶端侧(图1中下侧) 作为刃尖部ll。
在刃尖部11的外周上,随着从顶端后隙面12向轴线0方向的后端侧 而以一定扭转角向钻头旋转方向T后方侧扭转的一对切屑排出槽20、 20相 对于轴线0而180°旋转对称地形成。该切屑排出槽20具有朝向钻头旋转 方向T前方侧的壁面21、朝向钻头主体10径向外侧的槽底部22、朝向钻 头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壁面23,
切屑排出槽20,如图3所示,在垂直于轴线O的截面中,以轴线O为 中心的周向宽度M与切屑排出槽20以外的钻头主体10的周向宽度L大致 相同,M/L设定在0.9《M/L《1.2的范围内,
此外,在这些切屑排出槽20、 20的朝向钻头旋转方向T前方侧的壁面 21、 21与顶端后隙面12的交叉棱线部处分别形成切刃13、 13。
在此,切屑排出槽20的朝向钻头旋转方向T前方侧的壁面21的顶端 侧部分,由向钻头旋转方向T后方侧凹陷的凹曲面和与该凹曲面的外周端 相连并向钻头旋转方向T前方侧突出的凸曲面构成,由此,形成在朝向钻 头旋转方向T前方侧的壁面21与顶端后隙面12的交叉棱线部处的切刃13 呈向钻头旋转方向T后方侧凹陷的凹曲线状,在外周端部分处为向钻头旋 转方向T前方侧突出的凸曲线状,切刃13从轴线0的方向顶端侧看呈平緩 地弯曲的S字形。
此外,刃尖部11的顶端后隙面12,如图2所示,通过与切屑排出槽20、 20交叉,切刃13、 13形成为由形成在钻头旋转方向T前方侧的棱线部的笫 一后隙面12A、 12A、和与这些第一后隙面12A、 12A的钻头旋转方向T后方 侧相连的第二后隙面12B、 12B构成的多级面状,在切刃13、 13上,形成 随着朝向钻头旋转方向T后方侧而逐渐多亂fe变大的退刀槽。另外,在本 实施方式中,第一后隙面12A所成的后角设定在5。 ~15°的范围内,第二 后隙面12B所成的后角设定在20。 ~30。的范围内。
进而,该顶端后隙面12以随着朝向钻头主体10径向外侧而逐渐朝向 刃尖部ll的后端侧的方式倾斜,在切刃13、 13上形成既定的顶端角。
此外,在刃尖部ll顶端上,将切屑排出槽20的槽底部22以及朝向钻 头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壁面23与顶端后隙面12 (第一后隙面12A以及第二 后隙面12B)的交叉棱线部分,随着与轴线0交叉朝向刃尖部11的后端侧 而向切屑排出槽20的内侧切去,由此,形成与切刃13的内周端側相连并 且到达刃背部25的〗务磨部15。
因此,切刃13的内周端侧,形成在该修二磨部15与第一后隙面12A的
交叉棱线部上而成为朝向轴线0而直线状地應伸的修磨切刃16。从钻头主 体10的顶端侧看,修磨切刃16与切刃13的外周端部分所成的以轴线0为 中心的交叉角ot设定在20。 <ot<30°的范围内。
在该修磨部15中,与切屑排出槽20的槽底部22交叉而与修磨切刃16 相连的部分成为朝向钻头旋转方向T前方侧而沿轴线0方向延伸的平面状 的第一修磨面17。
此外,在修磨部15中,与切屑排出槽20的朝向钻头旋转方向T后方 侧的壁面U相交而与第二后隙面12B相连的部分,形成朝向钻头旋转方向 T后方侧而延伸到刃背部25并且随着朝向钻头旋转方向T后方侧而朝向轴 线O方向的后端侧地倾斜的平面状的第二修磨面18。
修磨部l5,构成修磨部15的第一修磨面17和第二修磨面18以钝角 交叉而形成为山谷形,这些第一修磨面17与第二修磨面18的交叉部分从 切屑排出槽20的槽底部22向切刃13的内周端(修磨切刃16的内周端) 即位于顶端后隙面12的中心的轴线0延伸,形成为随着朝向钻头主体径向 内侧而朝向轴线0方向的顶端侧地倾斜的;^底部19。在此,轴线0与谷底 部19所成的角度p设定在40。 <P<50°的范围内。进而,图4所示的第 一修磨面17与第二修磨面18的交叉角,即所谓的修磨部15的开角5设定 在115° < 5 <125°的范围内。
此外,第二修磨面18与第二后隙面12B的交叉棱线部配置为朝向刃背 部25的周向中央部分延伸。
刃尖部11的除了一对的切屑排出槽20、 20的外周面,即该钻头的刃 背部25,在垂直于轴线0的截面上,如图2所示,包括与切屑排出槽20的 朝向钻头旋转方向T前方侧的壁面21的外周侧棱线部交叉而呈以轴线0为 中心的大致圆弧状的边缘部26、和与该边缘部26的钻头旋转方向T后方侧 相连并成为具有比作为边^^部26的圆弧小一些的外径的以轴线0为中心的 大致圓弧状的二次倒角面27, 二次倒角面27的钻头旋转方向T后方端,即 切屑排出槽20的朝向钻头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壁面的外周端部分成为横倾 部28。
此外,这些边缘部26和二次倒角面27,与切屑排出槽20相同,形成 为随着从与顶端后隙面12交叉的部分向轴线0方向的后端侧而向钻头旋转 方向T后方侧扭转。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将连结边^部26的钻头旋转方向T前方端和轴线0的直线、与连结边缘部26的钻头旋转方向T后方端和轴线0的直线所 成的角度y设定在5。 <y<15。的范围内。
而且,在钻头主体10上,从轴线O方向的后端侧朝向顶端侧延伸且与 轴线0垂直的截面呈大致圆形的多个切削油供给孔30,形成为避开切屑排 出槽20、 20并且呈与切屑排出槽20、 20的##对应的螺旋状。这样的切 削油供给孔30,可通itxt例如超硬合金制的钻头主体10的烧结前的成形体 利用模具进行挤出冲压而形成。
这些多个切削油剂供给孔30,与该轴线0垂直的截面中所成的圓的中 心配置在该垂直于轴线0的截面中从该轴线0向钻头主体10的外周面的周 向中央部延伸的基准线S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位于钻头主体径向外 侧的一对第一切削油供给孔30A、 30A、和位于钻头主体径向内側的一对第 二切削油供给孔30B、 30B,钻头主体10 —共穿设四个切削油供给孔30。 此外, 一对的第一切削油供给孔30A、 30A和一对的第二切削油供给孔30B、 30B分别以轴线0为中心而180°旋转对称地配置。
在此,以通过^L切屑排出槽20分隔的钻头主体10的外周面(刃背部 25 )的钻头旋转方向T前方端(边缘部26的钻头旋转方向T前方側)以及 轴线0的直线、与基准线S所成的角度为F,以通过钻头主体10的外周面 (刃背部25)的钻头旋转方向后方端(二次倒角面27的钻头旋转方向T后 方端)以及上述轴线的直线、与基准线S所成的角度为R, F/R设定在0. 8 《F/R《1.3的范围内,本实施方式中F/R为1。
这些多个切削油供给孔30通过在顶端后隙面12的第二后隙面12B和 第二修磨面18的交叉棱线部附近开口而对一个切刃13设置两个切削油供 给孔30A、 30B的开口部31A、 31B'
从轴线0到第一切削油供给孔30A的中心的距离rl设定为0. 295 x D <rl<;0. 35xD的范围内'
同样,从轴线O到第二切削油供给孔30B的中心的距离r2设定为0.125 xD^r2^0.175xD的范围内。
此外,连结切屑排出槽20的槽底部22彼此而形成的以轴线0为中心 的圆的直径即钻头主体10的芯厚C设定在0.2xD<C<0. 35xD的范围内, 第二切削油供给孔30B配置成比该芯厚C还靠钻头主体10的径向外侧。
进而,第一切削油供给孔30A的内径dl相对于钻头主体10的外径D 设定在0. 09 x D < dl < 0.14 x D的范围内,第二切削油供给孔30B的内径d2
设定在0. 04 x D < d2 < 0. 08 x D的范围内。
如上所述地构成的钻头,形成在钻头10的后端的柄部被工作机械的主 轴把持,绕轴线0旋转,并且向轴线0方向顶端侧送出,推向被切削材料 而在被切削材料上形成既定内径的加工孔。该切削加工时,从工作机械供 给来的切削油剂通过钻头主体10上所设置的第一、第二切削油供给孔30A、 30B而从开口部31A、 31B排出,进行切刃13或加工孔的润滑以及冷却,并 且将由切刃13产生的切屑推出到切屑排出槽20内而排出。
在该构成的钻头中,在钻头主体10上以在垂直于轴线0的截面中位于 从轴线0向被切屑排出槽20分隔的钻头主体10的外周面(刃背部25 )的 周向中央部延伸的基准线S上的方式设置第一、第二切削油供给孔30A、 30B,这些第一、第二切削油供给孔30A、 30B在笫二后隙面12B与第二修 磨面18的交叉棱线部附近开口 ,由此对一个切刃13设置两个开口部31A、 31B,所以,第一、第二切削油供给孔30A、 30B以及这些的开口部31A、 31B 配置在远离切屑排出槽20的部位,可确保钻头主体10以及切刃13的刚性 /强度。
因此,可抑制开孔加工时的钻头主体10的振动,可尺寸精度良好地进 行加工。进而,可防止由于切削阻力导致的钻头主体10的折损或切刃13 的崩损,可延长钻头的寿命。
此外,由于对一个切刃13设置两个开口部31A、 31B,所以能够将这 些开口部3U、 31B配置为通过细点对容易发生熔接的切刃13进行排出切 削油剂,从而防止熔接。
进而,由于这些开口部31A、 31B在笫二后隙面12B与第二修磨面l8 的交叉棱线部附近开口,所以切削油剂容易向钻头旋转方向T后方侧流动, 能够对位于钻头旋转方向T后方侧的切刃13高皿供给切削油剂。
此外,由于位于钻头主体10的径向内侧的第二切削油供给孔30B的扭 转小,所以容易向钻头中心附近供给切削油剂,能够可靠地向被切削材料 供给切削油剂而良好地进行切削加工。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轴线O的截面中,以通过被切屑排出槽20 分隔的钻头主体10的外周面(刃背部25)的钻头旋转方向T前方端(边缘 部26的钻头旋转方向T前方侧)以及轴线O的直线与基准线S所成的角度 为F,以通过钻头主体10的外周面(刃背部25 )的钻头旋转方向后方端(二 次倒角面27的钻头旋转方向T后方端)以^Ji述轴线的直线与基准线S所
成的角度为R, F/R设定在0.8<F/R<1. 3的范围内,所以可确保第一、第 二切削油供给孔30A、 30B与切屑排出槽20在周向上的间隔,能够可靠地 防止钻头主体10的强度/刚性的降4氐。
此外,由于从轴线0到第一切削油供给孔30A的中心的距离rl相对于 钻头主体的外径D设定为0. 295 x D < rl < 0. 35 x D的范围内,所以可确保钻 头主体10的外周面与第一切削油供给孔30A的间隔,能够可靠地防止钻头 主体10的强度/刚性的降低,并且可在钻头主体10的径向内側确保设置第 二切削油供给孔30B的空间.
进而,由于从轴线0到第二切削油供给孔30B的中心的距离r2设定为 0.125 x D< r2 < 0.175 x D的范围内,所以可确保第二切削油供给孔30B和 轴线0之间的间隔,并且能够确保与位于径向外侧的第一切削油供给孔30A 的间隔,可靠地防止钻头主体10的强度/刚性的降低。
此外,由于钻头主体10的芯厚C设定在0. 2xD<(X0. 35 xD的范围 内,且第二切削油供给孔30B配置在比该芯厚C还靠钻头主体10的径向外 侧,所以第二切削油供给孔30B与切屑排出槽20的槽底部22之间的间隔 变大,可确保钻头主体10的强度/刚性。
进而,由于第一切削油供给孔30A的内径dl设定在0. 09 x D< dl < 0.14 x D的范围内,笫二切削油供给孔30B的内径d2设定在0. 04 x D < d2 < 0. 08 xD的范围内,所以可通过这些第一、第二切削油供给孔30A、 30B可靠地 排出切削油剂,可良好地进4亍切削加工。此外,由于dl<0.14xD、且d2 < 0. 08 x D,所以可防止不必要地加大钻头主体10中被切去的部分。
另外,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刃13从轴线0的方向顶端侧看呈平緩 地弯曲的S字形,并且与该切刃13相连的第一后隙面12A的后角设定在5 ° ~15°的范围内,且第二后隙面12B的后角i殳定在20。 -30°的范围内, 所以可提高该切刃13的锋利度而高效地对被切削材料进行开孔加工。
此夕卜,由于将连结边缘部26的钻头旋转方向T前方端和轴线0的直线、 与连结边缘部26的钻头旋转方向T后方端和轴线0的直线所成的角度Y设 定在5° <y<15°的范围内,所以可防止边缘部26在加工孔的内周面上 滑动而使钻头主体10的轴线O振动,并且可防止不必要的切削阻力。
进而,修 磬部15,由于从钻头主体10的顶端侧看,修_磨切刃16与切 刃13的外周端部分所成的以轴线0为中心的交叉角oc设定在20。 < oc <30 。的范围内,且作为第一修磨面17以及第二修磨面18的交叉部的谷底部l9
与轴线0所成的角度p设定在40。 <P<50°的范围内,修磨部15的开角 5设定在115。 <5<125°的范围内,所以可提高该钻头的切削性,进行 高精度的开孑L加工。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钻头,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可在 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适宜变更.
例如,顶端角、切刃形状、后隙面的后角、边缘部的宽度等的刃尖部 的形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可考虑被切削材料的材质和切削条件等而适 宜设定。
此外,说明了用超硬合金构成钻头主体的情况,但不限定于此,也可 用高速钢材料等的其他材料构成.进而,也可在刃尖部的表面包覆TiN、 TiCN、 TiAlN等的赠^M。
此外,说明了具有一对切屑排出槽而在该切屑排出槽的顶端形成切刃 的所谓双刃钻头,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为一个刃或三个刃以上的钻头。
进而,说明了设置四个切削油供给孔的情况,但不限定于此,在钻头 的外径大的情况下,也可再增加切削油供给孔。
权利要求
1.一种钻头,在设置于绕轴线旋转的钻头主体的顶端侧的刃尖部的外周上,形成朝向后端侧延伸的切屑排出槽,在该切屑排出槽的朝向钻头旋转方向前方侧的壁面与上述刃尖部的顶端后隙面的交叉棱线部处形成切刃,并且,在上述刃尖部的顶端侧形成修磨部,所述修磨部包括与上述切刃的内周端侧相连的第1修磨面、和与上述顶端后隙面的钻头旋转方向后方侧相连的第二修磨面,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钻头主体上,从钻头主体后端侧向顶端侧延伸的多个切削油供给孔设置为,在与上述轴线垂直的截面中,位于从上述轴线向被上述切屑排出槽分隔的上述钻头主体的外周面的周向中央部延伸的基准线上,以位于径向最外侧的切削油供给孔作为第一切削油供给孔,以位于径向最内侧的切削油供给孔作为第二切削油供给孔,这些多个切削油供给孔在上述顶端后隙面与第二修磨面的交叉棱线部附近开口,相对于一个上述切刃设置两个以上的上述切削油供给孔的开口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头,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上述轴线的截面 中,将通过被上述切屑排出槽分隔的上述钻头主体的外周面的钻头旋转方向前方端以;SJi述轴线的直线、与上述基准线所成的角度设为f,将通itJi 述钻头主体的外周面的钻头旋转方向后方端以及上述轴线的直线、与上述基准线所成的角度设为R, F与R之比F/R设定在0. 8<F/R<1. 3的范围内。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钻头,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上述钻头主体 的外径D,从上述轴线到上述第一切削油供给孔的中心的距离rl设定在 0. 295 x D < rl < 0. 35 x D的范围内。
4. 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钻头,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上 述钻头主体的外径D,从上述轴线到上述第二切削油供给孔的中心的距离r2 设定在0.125 x D < r2 < 0.175 x D的范围内。
5. 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钻头,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上述钻头主体的外径D,上述钻头主体的芯厚C设定在0.2xD《C《0. 35xD的范围内,将上述第二切削油供给孔设置成比上述切屑排出槽的槽底部更 靠径向外侧。
6. 如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钻头,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上 述钻头主体的外径D,上述笫一切削油供给孔的内径dl设定在0. 09 x D< dl<0.14xD的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钻头,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上 述钻头主体的外径D,上述第二切削油供给孔的内径d2设定在0. 04xD<d2 <0. 08xD的范围内。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钻头,能够增加切削油剂向切刃以及加工孔的供给量而进行良好的切削加工,不会降低钻头主体以及切刃的强度/刚性。在钻头主体(10)上,从其后端侧向顶端侧延伸的多个切削油供给孔(30)设置为,在与轴线(O)垂直的截面中,位于从轴线O向被切屑排出槽(20)分隔的钻头主体(10)的外周面的周向中央部延伸的基准线(S)上,以位于径向最外侧的切削油供给孔作为第一切削油供给孔(30A),以位于径向最内侧的切削油供给孔作为第二切削油供给孔(30B),这多个切削油供给孔(30A、30B)在顶端后隙面与第二修磨面的交叉棱线部附近开口,相对于一个切刃设置两个以上的切削油供给孔(30)的开口部。
文档编号B23B51/00GK101195177SQ20071019667
公开日2008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4日
发明者东裕之, 柳田一也, 马渕雅行 申请人: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