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向锻造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1265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径向锻造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径向锻造机构。
技术背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径向锻造机构有两种第一种是曲柄连杆机构(有的径 向锻机把连杆变为双滑块),这种机构是把数组曲柄连杆机构作径向布置并在 中心连一大齿轮以驱动连杆的偏心套来同步调节锤头位置,这种机构另件多、 尺寸大、精度要求高,锻击时曲柄与轴瓦摩擦损失多致使这机构的总效率小于 65%。为解决以上问题欧洲的径向锻机公司在机架上径向安装了数组油缸,把 锤头直接连接在油缸的活塞杆上而对工件作同步锻打,这就是本文所述的第二 种径向锻造机构,然而这种机构因油缸的动作难于保持同步而锻不出合格另件, 所以这种锻机没有被普遍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结构的径向锻造机构,能克服第一种径向 锻造机构的尺寸大、成本高、效率低的缺点,也能克服第二种径向锻造机构的 各锤头在锻打时难于同步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机架与上锤杆之间装有楔形板,楔形 板通过滚柱分别与机架承压面及上锤杆承压斜面滚动接触、机架承压面与机架 固定连接、上锤杆承压斜面与上锤杆固定连接、楔形板与同步环固定连接,锻 造油缸与机架固定连接、锻造油缸活塞杆与同步环固定连接,上锤杆及下锤杆 与机架滑动连接、锤杆楔板与控制油缸活塞杆滑动连接、锤杆楔板与上锤杆及 下Wf楔面接触、所有的控制油缸活塞杆与机架滑动连接并与同歩圈固定连接、 控制袖缸与机架闺定连接、在机架与卞锤杆之间装有弹簧;机架承压而、上滚柱、楔形板、下滚柱、上锤杆、锤杆楔板、弹簧、下锤杆、锤头、控制油缸O 控制油缸活塞杆等十一种构件的数量可以是两组或数组,锻造油缸、锻造油缸 活塞杆、等两种构件的数量可以是一组或数组。本实用新型的楔形压板通过上滚柱及下滚柱分别与机架承压面及上锤杆承 压斜面滚动接触、在锻击时仅为滚动摩擦而没有曲柄连杆式径向锻造机构的滑动摩擦,总传动效率可达95%以上,比曲柄连杆式径向锻造机构的总传动效率 提高了 30%。本实用新型的零件总数仅为曲柄连杆式径向锻造机构的40%并且尺寸小, 所以总成本要降低50%。本实用新型的楔形压板及各锻造油缸活塞杆与同步 环固定连接,控制油缸活塞杆与同步圈固定连接,在锻打时能确保各锤头对工 件同步锻打,没有像靠油缸直接锻打的径向锻造机构的由于油泄漏及阀流i误 差导致的锤头不同步现象。因此,本实用新型成本低,外形尺寸小,锤头运动 严格同步、总传动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下面结合图1详细说明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具体结构细节及工作情况。具有后进油口 [4]及前进油口[3]的锻造油缸m与机架[5p定连接、锻造袖 缸活塞杆[2]与同步环[i9]固定连接;楔形板[7]与同步环[19個定连接、楔形板 [7]通过上滚柱[6]及下滚柱〖8]分别与机架承压齒[21]及上锤杆承压斜面[20滚动 接触,机架承压面21]与机架[5]固定连接、上锤杆承压斜面PS0]与上锤杆[9
固定连接;上锤杆[9]与下锤杆[16]与机架[5]滑动连接、锤杆楔板[10]与上锤杆 [9]及下锤杆[16]楔面接触,锤杆楔板[10]与控制油缸活塞杆[12]滑动连接、控 制油缸活塞杆[12]与机架[5]滑动连接并与同步圈[17]固定连接、具有后进油誉 [14]及前进油管[13]的控制油缸[15]与机架[5]固定连接在机架[5]与下锤杆"6
之间装有弹簧[ll];锤头[18]与下锤杆[16]固定连接;机架承庄面[21]、上滚柱 [6〗、楔形板[7]、下滚柱[8]、上锤杆[9]、锤杆楔板[IO]、弹簧[ll]、下锤杆[16]、 锤头[18]、控制油缸[15]、控制油缸活塞杆[12]等十一种构件的数量可以是两 组或数组,锻造油缸[l]、锻造油缸活塞杆[2]两种构件的数量可以是一组或数 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运动如下本实用新型有四种工作运动 一是各锤头作同步锻打运动,二是各锤头作 同步回程运动,三是各锤头下始点向近锻造机构中心同步调整,四是各锤头下 始点向远离锻造机构中心同步调整。当高压油(图中未画出)通过锻造油缸[1]的后进油口[4]进入锻造油缸[1] 时锻造油缸活塞杆[2]向前运动,由于活塞杆[2]及楔形板[7]分别与同步环[19J固定连接所以各楔形板[7]也同时同步向前运动,由于楔形板[7]与下滚柱[8]的 接触面是一个和上锤杆[9]不垂直的斜面,而上锤杆[9]又与机架[5]滑动连接, 所以在各楔形板[7]向前运动的同时,上锤杆[9]也同时向本锻造机构中心同步 运动,由于下锤杆[16]与机架[5]滑动连接并由于在锻造油缸[l]进油时控制油fcC [15]的油不进不出、锤杆楔板[10]又与控制油缸活塞杆[12]滑动连接,所以上 锤杆[9]向本锻造机构中心同步运动的同时也带动锤杆楔板[10]及下锤杆[16] 向本锻造机构中心同步运动并压縮了弹簧[ll],由于锤头[18]与下锤杆[16]固 定连接,所以各锤头[18]也同时向本锻造机构中心同步运动,这就形成了后 进油口[4]进油时本实用新型各缍头[18]的同步锻打运动。当高压油通过锻造油缸[1]的前进油口[3]进入锻造油缸[1]时锻造油缸活塞 杆[2]向后运动,由于活塞杆[2]及楔形板[7]分别与同步环[19]固定连接所以各 楔形板[7]也同时同步向后运动,由于楔形板[7]与下滚柱[8]的接触面是一个和 上锤杆[9]不垂直的斜面,所以在各楔形板[7]同步向后运动同时在楔形板[7]与 下滚柱[8]之间可能形成间隙,但是由于下锤杆[16]与机架[5]之间有被压縮了 弹簧[ll],又由于上锤杆[9]、下锤杆[16]都与机架[5]滑动连接,并由于在锻 造油缸[1]进油时控制油缸[15]的油不进不出,锤杆楔板[10]又与控制油缸活塞 杆[12]滑动连接,所以被压縮的弹簧[11]会把下锤杆[16]、锤杆楔板[IO]、上 锤杆[9]、上锤杆承压斜面[20]和下滚柱[8]等向楔形板[7]方向推动一个距离, 所以在楔形板[7]与下滚柱[8]之间不能产生间隙,因锤头[18]与下锤杆[16]固定 连接,所以在弹簧[11]作用下,下锤杆[16]远离本锻造机构中心同步向外运动的同时也带动锤头[18]远离本锻造机构中心同步向外运动同一个距离,这就形成 了前进油口[3]进油时本实用新型各锤头[18]的同步回程运动。当高压油通过控制油缸[15]的后进油管[14]进入控制油缸[15]时控制油缸活 塞杆[12]向前运动,因所有的控制油缸活塞杆[U]与同步圈[17]固定连接,所以 所有的控制油缸活寨杆[U]同步向前移动;又因当控制油缸["]进油时锻造油 缸m的油不进不出,所以此时上锤杆[9]的位置固定,在所有的控制油缸活塞杆[12]同步向前移动后与控制油缸活塞杆[12]滑动连接的锤杆楔板[10]也同时同步向前移动,这时所有的下锤杆[16]在锤杆楔板[10]的斜面的作用下同时同步向近 本径向锻造机构中心移动一个距离,并压縮弹簧[ll],因锤头[18]与下锤杆[16] 固定连接,所以所有的锤头[18]也同时同步向本径向锻造机构中心移动同一个 距离,这就形成了后进油管[14]进油时本实用新型各锤头[18]下始点位置的近锻 造机构中心同步调整运动。当高压油通过控制油缸[15]的前进油管[13]进入控制油缸[15]时控制油缸活 塞杆[12]向后运动,因所有的控制油缸活塞杆[12]与同步圈[17]固定连接,所以 所有的控制油缸活塞杆[12]同步向后移动;又因当控制油缸[15]进油时锻造油 缸[l]的油不进不出,在所有的控制油缸活塞杆[12]同步向后移动后与控制油缸 活塞杆[12]滑动连接的锤杆楔板[10]也同时同步向后移动,这时锤杆楔板[10]与 下锤杆[16]之间可能形成间隙,但是由于下锤杆[16]与机架[5]之间有被压缩的 弹簧[ll],又由于下锤杆[16]与机架[5]滑动连接、锤头[18]与下锤杆[16]固定 连接,所以所有锤头[18]在被压縮的弹簧[11]的作用下也同时同步向远离锻造 机构中心移动同一段距离,这就形成了前进油管[13]进油时本实用新型的各锤 头[18]下始点位置的远离锻造机构中心同步调整运动。
以上四种运动构成了作为径向锻机的唯一重要部件的径向锻造机构的充 分与必要运动。
权利要求1、一种径向锻造机构,包括机架5、机架承压面21、锻造油缸1、锻造油缸活塞杆2、上锤杆9、下锤杆16、锤头18、弹簧11、控制油缸15、控制油缸活塞杆12;其特征在于在机架承压面21与上锤杆承压斜面20之间有楔形板7,楔形板7通过上滚柱6及下滚柱8分别与机架承压面21及上锤杆承压斜面20滚动接触,机架承压面21与机架5固定连接,上锤杆承压斜面20与上锤杆9固定连接,楔形板7与同步环19固定连接,锻造油缸1与机架5固定连接,锻造油缸活塞杆2与同步环19固定连接,上锤杆9及下锤杆16与机架5滑动连接,锤杆斜板10与控制油缸活塞杆12滑动连接、锤杆斜板10与上锤杆9及下锤杆16斜面接触,控制油缸活塞杆12与机架5滑动连接并与同步圈17固定连接,控制油缸15与机架5固定连接,机架5与下锤杆16之间装有弹簧11,弹簧11可由气缸代替,上滚柱6及下滚柱8可由低摩擦系数材料代替,机架承压面21、上滚柱6、楔形板7、下滚柱8、上锤杆9、锤杆楔板10、弹簧11、下锤杆16、锤头18控制油缸15及控制油缸活塞杆12十一种构件的数量可以是两组或数组,锻造油缸1及锻造油缸活塞杆2两种构件的数量可以是一组或数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径向锻造机构,它改革了现有径向锻机的锻造机构,提供了一种由油缸驱动的能对工件严格同步锻打的新机构。在机架与上锤杆之间装有楔形板,锻造油缸与机架固定连接,锻造油缸活塞杆及楔形板与同步环固定连接,在上、下锤杆之间装有锤杆楔板,锤杆楔板与控制油缸活塞杆滑动连接、控制油缸活塞杆与同步圈固定连接,控制油缸与机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成本低、外形尺寸小、传动效率高、同步性精确,用于锻造管子及台阶轴的径向锻机中能把传统的径向锻机的效率提高30%、外形尺寸缩小两倍,制造成本降低50%。
文档编号B21J7/00GK201214133SQ20072001528
公开日2009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15日
发明者张华隆 申请人:张华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