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聚晶金刚石拉丝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聚晶金刚石拉丝,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拉丝的模具,特别是一种聚晶金刚石拉^t具。
技术背景目前,国内外参考文献,最前沿的聚晶金刚石拉丝才錄,由于其用料絲构有诸多铁吝、,J吏才,L的入口区、润滑区、压缩区、定径区、安全角、出口区等技錄求錄不能满足要求,反映为不能高速4雄,^^破裂m^率高,拉出线材质量差,特别A^L^线材的干拉,^L不能满M多^^1客户的要求, 需^f于ik^所 M。拉^4Mi立伸^ft金属线材的重妻工具,作为线才才生产企业,^^^fM本, 获得稳定长时间的拉拔,精确的尺寸,较好的表面质量,没有高质量的拉丝才M 是难以实现的。近年来,聚晶金刚石拉丝模正以其高强度、高耐磨性以及优良的 性价比等特点^iM^受到拉丝行业的青睐,^f錄材fr""定的剝牛下,期L型结 构又是拉丝才莫质量的关键因素,因为不同的4i^条f牛需要有不同的孔型结构与其 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負^J^^r的寿命,创造大的经济M。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种聚晶金刚石拉 丝才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聚晶金刚石4^^M,包括碳素工具钢外套、石膽*、石M^r环、 聚晶金刚石,*#棘于本实用新型的外^it用碳素工具钢,A入口区、B润滑区区域^i^M^r材料;在碳素工具钢外套与聚晶金刚石的中部设有石M^^环;石赠*、石膽^r环、与碳素工具钢外套紧密连接;聚晶金 刚石^^樣*环的内向;在C压缩区、D定径区、E^角区域设有聚晶 金刚石或立方氮^^M。外#^肯^"才镇更大予应力的碳素工具钢,如45#、 50#等,及大的提高模 具的抗裂性能,《妙'J了物美价廉;加大了的石M^r环,使才錄抗裂能力更强, 由于聚晶金刚石或立方氮^^^H"厚度不够,我们加装了硬质合金,使模具的入 口区,及部分润滑区^^t妙中,这#^吏得才錄的* ^合理,在^J I中, 能够满足各厂家的^^1要求,在干拉;USL^线材时的高质量应用成功,使我国的 才M产业fa寻了新的i^艮,可广泛4,广^^j。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吾'J^1M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M用区域示意图图中l碳素工具钢外套、2石膽M、 3石M^r环、4聚晶金刚石、A入 口区、B润滑区、C压缩区、D定径区、Ea角、F出口区將实施方式如图所示,^^素工具钢外套1与聚晶金刚石4的中部设有石M^^环3; 石M合金2、硬质^r环3、与碳素工具钢外套1紧密连接;聚晶金刚石4在硬 质合金环3的内向;在医缩区C、定径区D、 #角E区域设有聚晶金刚石4或 立方氮4,^#。碳素工具钢外套1选用負^H莫具更大予应力的碳素工具钢,如45#、 50#等, 及大的提高才錄的抗裂性能,^^'J了物美价廉;加大了的石M^r环3,使才錄 抗裂能力更强,由于聚晶金刚石4或立方氮/f橋WF厚度不够,我们加装了硬质* 2,使才錄的入口区A,及部分润滑区B 2中,这4科吏得才錄的补#^:更合理,在^^)中,負fe够满足各厂家的^^]要求,在干拉;^RL^线材时 的高质量应用成功,使我国的4fe^产Jk^得了新的必艮。如图2所示,入口区A的作用是:fe^r属线材引入4勤L^储存润滑区B;润滑 区B是引^^r属线材iiA^缩区C部分的区域;压缩区C是才勤L最重要的部分, 金属线^tU^il个区域内完雖缩进行塑性变形,使线材直径由粗变细;定径 区D是才M孑L^尺寸的控制部分,金属线材通iiii一区域可得到最终尺寸;^ 角E ;l文径区D与出口区F之间的交角部分;i经出口区F是为了保"iiUi缩区C ^t芯厚度的中心部分,使模芯具有最好的拗长强度。
权利要求1. 一种聚晶金刚石拉丝模具,包括碳素工具钢外套(1)、硬质合金(2)、硬质合金环(3)、聚晶金刚石(4),其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外套选用碳素工具钢,入口区A、润滑区B区域使用硬质合金材料;在碳素工具钢外套(1)与聚晶金刚石(4)的中部设有硬质合金环(3);硬质合金(2)、硬质合金环(3)与碳素工具钢外套(1)紧密连接;聚晶金刚石(4)在硬质合金环(3)的内向;在压缩区C、定径区D、安全角E区域设有聚晶金刚石(4)。
专利摘要一种聚晶金刚石拉丝模具,包括碳素工具钢外套、硬质合金、硬质合金环、聚晶金刚石,其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外套选用碳素工具钢;A入口区、B润滑区区域使用硬质合金材料;在碳素工具钢外套与聚晶金刚石的中部设有硬质合金环;硬质合金、硬质合金环、与碳素工具钢外套紧密连接;聚晶金刚石在硬质合金环的内向;在C压缩区、D定径区、E安全角区域设有聚晶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坯料。在使用中,能够满足各厂家的使用要求,在干拉大规格线材时的高质量应用成功,使我国的模具产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可广泛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B21C3/02GK201105290SQ20072018160
公开日2008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17日
发明者张振乾 申请人:张振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