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用于加工工件尤其是实心原材料块制造的航空零件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加工工件尤其是实心原材料块制造的航空零件的装置。
背景技术:
本质上来讲,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需要进行如下加工的任何给定工业领域内, 例如,需要钻孔或类似开口或沿加工工件或类似制造物件所提供的横向表面或壁的 连接线进行切割。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特别应用于航空构造的部门,这些部门需要在工件的内 腔中布置各种形状和大小的排水和/或连通孔,这些工件用加固的构件或肋并靠近 对应底壁的位置加工得到。
在航空部门和诸如铁路运输的工业部门中,典型的情况是牵涉到明显复杂性的 中空结构,通常带有一个或多个底壁和多个横向的加固构件,由于湿度、温度和其 它因素的变化,容易在中空空间内形成冷凝,因此必须从结构中排水。
因此,所述类型的结构需要装备有多个邻近于对应底壁钻透加固构件的排水孔。
然而,由于毗邻表面之间的倾角所提供的空间原则上受到限制,所以在这些构 件连接到底壁上的加固壁或肋中布置孔有着明显的困难。
通常地,允许在加固构件之间进行排水和连通的孔和/或开口由装配工手工地 钻出,他们能直接地和无困难地到达靠近底壁的区域。
尽管目前采用的靠近上述结构底壁形成排水孔的方法是合用的,但本申请人发 现如此的加工程序并不是没有缺点,在许多方面的确还可改进,主要方面是加工孔 所需的时间、相关的加工成本,以及进行该工作所需的精度水平等。
事实上,如果孔必须以高的精度一个接一个地钻出的话,那么详细设计装配工 钻出所述排水孔的实践细节涉及到时间和资源方面很大的花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相关的各种问题。
尤其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装置,其靠近对应底壁加工出通过 工件或复杂结构的加固构件和/或肋的排水孔,而无需装配工进行任何手工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另一 目的是提供一种装置,其可将上述排水孔加工到规定的尺寸和 参数。
本实用新型还有另一 目的是降低加工上述类型工件中排水孔所带来的成本。 上述目的基本上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如下的装置中得到实现,即一种用于加工 工件、尤其是加工由原材料实心块制造的航空零件的装置,所述工件具有底壁和至 少一个横向于所述底壁的加固壁,所述装置包括工具头,所述工具头装备有至少
一个传动部件,所述传动部件可围绕对应的纵向轴线被转动地驱动,所述传动部件 具有可转动地连接到机器驱动器的第一部分和位于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对的所述传 动部件一端的第二部分;至少一个工具,所述工具可围绕其纵向轴线与所述传动部 件同步转动,所述工具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传动部件的所述第二部分并能刺穿所述 横向加固壁,其中,所述工具的所述纵向轴线横向于所述传动部件的所述纵向轴线 延伸,以使所述横向加固壁能够邻近于所述底壁被刺穿。
现将借助于附图,根据实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加工工件的装置的第一实施例,视图为前视 图,局部为截面图,并显示为接近工件的步骤过程中;
图2示出图1装置的另一前视图,局部为截面图,并显示为接合工件的步骤过 程中;
图3示出图1装置的另一前视图,局部为截面图,并显示为伴随接合工件步骤 的补偿运动过程中;
图4示出图1至3装置的前视图,局部为截面图,并显示为侧向地平移而加工 排水孔的步骤过程中;
图5是如图1至4的装置的示意侧视图6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加工工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例,视图为前视 图,局部为截面图,并显示为接近工件的步骤过程中;
图7示出图6装置的另一前视图,局部为截面图,并显示为接合工件的步骤过 程中;图8示出图6和7装置的另一前视图,局部为截面图,并显示为伴随接合工件 步骤的补偿运动过程中;
图9示出图6至8装置的前视图,局部为截面图,并显示为侧向地平移而加工 排水孔的步骤过程中;
图10是如图6至9的装置的示意侧视图11示出配装到如图1至IO装置的工具的另一替代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附图标记1整体表示用于加工工件的装置,尤其是,用于加工实心 原材料块制成的航空零件的装置。
事实上,附图中所示装置l设计用于复杂特性的工件2和/或结构,例如,飞 机的部件或列车的部件,它们具有一个或多个底壁3和至少一个横向加固壁4。
在航空部件的情形中,具体来说,通过直接从高质量原材料实心块切割材料来 加工工件2,该工件2呈装备有多个横向加固壁和/或肋4的中空结构。通常地, 在如此中空结构组装之后,常会发生冷凝水,冷凝水趋于形成在内部,因此必须予 以排水。为此目的,在邻近对应底壁3的位置处,钻出成组的孔5贯穿横向加固壁 4,这样,冷凝水可朝向预定的排水点流出。
为了加工上述排水孔5,装置1包括工具头6,工具头包括至少一个传动部件 7,传动部件7由第一部分7a和第二部分7b组成,第一部分7a借助于连接器8可 转动地连接到加工工具(未示出)的驱动器上,该加工工具最好是熟悉类型的数控多 轴单元,第二部分7b位于离第一部分7a的头的相对端处。传动部件7可围绕对应 的纵向轴线X转动,并被加工工具驱动,加工工具在第一部分7a内诱发运动,其 后在第二部分7b内同样地诱发运动。
图1至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装置1的第一实施例,其中,传动部件7的第二 部分7b也能相对于第一部分7a轴向地运动。具体来说,传动部件7的第一和第二 部分7a和7b彼此可滑动地配合,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 位置中,工具头6沿纵向方向完全延伸,而在第二位置中,工具头6沿该同一方向 完全縮回。
传动部件7的第一部分7a在远离连接器8的一端7c处具有轴向孔9,该轴向 孔可滑动地容纳轴IO,该轴与第二部分7b相关联并平行于纵向轴线X延伸。孔9 和轴10的形状应能使第一部分7a的转动传递到第二部分7b。工具头6包括第一部分6a和第二部分6b,它们操作地与传动部件7的对应部 分7a和7b相连,以支承传动部件7自由地转动。尤其是,每个支承部分6a和6b 在对应的轴承7d和7e中承载着传动部件7的对应部分7a和7b,轴承7d和7e允 许该传动部件7在支承部分6a和6b内转动。
第一支承部分6a可借助于固定附件11紧固到加工工具的对应安装件(未示出) 上,并可转动地偶联到传动部件7的第一部分7a,而第二支承部分6b可操作地偶 联到第一支承部分6a,使它既能转动地承载传动部件7的第二部分7b又能相对于 该第一支承部分6a轴向地滑动。
有利地是,第二支承部分6b借助于导向杆6c(在图1至4中仅示出其中一个) 配合第一支承部分6a,所述导向杆6c刚性地连接到第二支承部分6b并在由第一 支承部分6a所提供的插座6d内滑动,该插座6d平行于传动部件7的纵向轴线X 延伸。杆6c确保两个支承部分6a和6b保持同轴对齐,因此,彼此保持无故障的 滑动连接。此外,第二支承部分6b部分地容纳在第一支承部分6a内,因此,在两 者之间形成伸縮型的偶联。尤其是,靠近轴10的由第二支承部分6b的后端13所 具有的一个周缘的径向表面12齐胸地接触第一支承部分6a的内表面14,最好与 诸如0形环那样插入的密封装置15相连接。
仍参照图1至4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工具头6装备有弹性返回装置16,其 插入和操作在传动部件7的第一部分7a和第二部分7b之间。
尤其是,弹性返回装置16包括至少一个螺旋弹簧17,或较佳地包括多个围绕 和平行于纵向轴线X延伸的螺旋弹簧,它们插入在第一支承部分6a和第二支承部 分6b之间,用来偏置传动部件7的第二部分7b朝向第一位置,SP,工具头6纵向 地完全伸出的那个位置。
每个弹簧17具有第一端17a和第二端17b,第一端17a坐落在由第一支承部 分6a提供的外壳18内,而第二端17b与第一端17a相对,坐落在由第二支承部分 6b提供的外壳19内。
或者,弹性返回装置16可实施为含有空气的相应气体弹簧,例如,直接插入 在第一支承部分6a和第二支承部分6b之间,或容纳在对应气动压杆(未示出)内, 就像螺旋弹簧17那样,介于两个支承部分6a和6b之间。通过改变气体压力来确 定气体弹簧提供的阻力。
传动部件7的第二部分7b终止在锥齿轮20上,该锥齿轮20与附连在工具22 上的另一锥齿轮21啮合,所述工具22较佳地是铣刀23。工具22设计成在至少一个横向加固肋4中加工开口,其起作为排水孔5的作用。
由于由两个锥齿轮20和21形成了锥齿轮传动,这两个锥齿轮相应地与传动部 件7和工具22相关联,所以,只要传动部件7在转动,该工具就将围绕对应的纵 向轴线Y被转动地驱动。
有利地是,工具22的纵向轴线Y横向于传动部件7的纵向轴线X延伸。因此, 工具22能到达靠近底壁3定位的横向加固肋4的区域,排水孔5因此可紧邻底壁 3布置。
在一优选方案中,工具22的纵向轴线Y和传动部件7的纵向轴线X彼此设置
成一钝角。
具体来说,特别地参照图l,该图显示沿着两个纵向轴线X和Y画出的两个 从原点"0"延伸出来的半直线x和y,原点"0"与两个轴线的交点相一致,一 条直线朝向工具头6,而另一条直线朝向工具22,这两条直线x和y和因此由轴线 X和Y所形成的角度大于90。其结果,工具22的轴线将既相对于底壁3又相对于 工件2的横向加固肋4倾斜地延伸。
工具头6利用连接到电子控制单元(未示出)的驱动装置(同样未示出)相对于工 件2运动。尤其是,工具头6能相对于笛卡尔坐标系运动,因此,能朝向和远离工 件2的底壁3平移,或平行于底壁所占据的平面平移,以使工具22(具体来说,铣 刀23)可被操纵到要求的位置内。
有利地是,该装置1包括能探测工件2所具有的底壁3位置的装置24,当工 具头6接近切割位置时,该装置将开始操作。具体来说,探测装置24与工具头6 这样地相关联它确保工具22可定位在离工件2的底壁3某一预定距离处,由此, 保证排水孔5布置在要求位置的对应加固肋4内。
在一优选方案中,探测装置24包括至少一个探头元件25,其与远离传动部件 7的第一部分7a的工具头6相关联并从其中突出出来。较佳地是,该探测装置24 包括两个如此的探头元件25,它们最好是相同的,且与最远离第一支承部分6a的 端部处的第二支承部分6b相关联并彼此平行地布置,每个各在工具22的一侧上。
每个探头元件25具有至少一个定位边缘26,其设计成直接搁置在工件2的底 壁3上,因此工具22保持处于离壁3规定的距离处。换句话说,每个探头元件25 起作工件2的底壁3和工具头6(因此工具22)之间定位件的功能。
参照图1至5所示装置的第一实施例,每个探头元件25基本上是板状的外貌, 具有大致正方形的轮廓,借助于对应的螺纹紧固件元件27固定到工具头6。螺纹紧固件元件27还用作为调整每个探头元件25相对于工具头6位置的装置,因此, 起作距离选择的装置,该距离是工具22(因此排水孔5)与工件2的底壁3分开的距 离。
每个探头元件25和工具头6之间的连接类型应使单一的元件25可与不同规格 的其它元件25互换,其目的在于,克服排水孔5加工的高度调整上可能的尺寸限 制。
在迄今所述的第一实施例的情形中,当准备对工件2提供工具22以在离底壁 3给定距离处加工一个或多个排水孔5时,工具头6沿着平行于纵向轴线X的方向 (图1)朝向底壁3前进。在工具22朝向底壁3运动过程中的某一给定点处,探头元 件25将用搁置在该底壁3表面上的定位边缘26进入与工件2的底壁3接触的状态 (图2)。
一旦完成与工件2的底壁3的接触,工具头6沿同样的接近方向进一步前进通 过一短距离(图3)。因此,由于底壁3对抗前进工具头6的运动,所以,在该工具 头内诱发出縮回的运动。 一旦工具头6的运动停止,就将螺旋弹簧16压縮到一定 程度。在此情形中,工具头6的特殊结构保证可靠地识别工件2的底壁3所占据的 位置,这对每个排水孔5的加工提供了参考位置,从而不会损坏壁3的表面。
此后,使工具22围绕其纵向轴线Y转动,而工具头6横贯工件2的底壁3朝 向其中进行钻孔的横向加固肋4平移(图4)。
由于探头元件25可调整位置,所以,有利地是,当被工具头6接合时,工具 22可距离与定位边缘26相一致的平面,因此,距离一与工件2底壁3相一致的平 面,从而形成3mm或大约3mm的间隙。
为了确保探头元件25稳定地坐定在工件2的底壁3具有的表面上,工具头6 能够收缩某一距离,该距离大于借助于上述调整所获得的工具22和探头元件25 的定位边缘26之间间隙的距离。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工具头6能够收縮至少10mm。
为了确保探头元件25和工件2的底壁3之间有合适稳定的互相作用, 一旦这 些元件彼此接触(图2),工具头6就进一步前进(图3),直到达到大约5mm的收縮。 这将保证工件2的底壁3可靠地定位,因此工具22相对于壁正确地定位。
作为对图1至5所示和如上所述第一方案的一种替代方案,可根据图6至10 所示的第二方案来实施装置1。
在此实例中,传动部件7包括单一轴7f,其具有第一部分7a和第二部分7b, 第一部分7a借助于偶联器8可转动地连接到上述加工工具的驱动器上,而第二部分7b刚性地与远离连接器的第一部分7a的端部相关联。 轴7f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转动。
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比,传动部件7的两个部分7a和7b构造成一个部分,一 个相对于另一个没有轴向运动的自由度。因此,工具头6具有单一的和不变的纵向 尺寸。
为保持与传动部件7的结构相一致,工具头6具有单一的壳体结构28,该结 构的内部承载着具有转动自由度的轴7f,最好借助于对应的轴承7g进行支承。壳 体结构28借助于固定的附件11固定到加工工具的对应安装件(未示出)上。
以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传动部件7的第二部分7b终止在锥齿轮20 上,该锥齿轮20与附连在工具22上的另一锥齿轮21啮合,所述工具22较佳地是 铣刀23,工具22设计成刺穿至少一个横向加固肋4,因此,加工出对应的排水孔 5。利用由两个锥齿轮20和21形成的如此锥齿轮传动,这两个锥齿轮对应地与传 动部件7和工具22相关联,就如所述第一实施例那样,只要传动部件7在转动, 该工具就将围绕横向于轴的纵向轴线X的对应纵向轴线Y转动地被驱动。
在图6至10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情形中,探测工件2的底壁3的装置24包括 至少一个探头元件25,其围绕对应的枢转轴线Z直接铰接到工具头6上。较佳地, 如此的探测装置24包括两个探头元件25,它们与具有连接器8的端部相对地从工 具头6的端部突出出来,并在工具22的任一侧上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布置。
每个探头元件25在重合于相应枢转轴线Z的某一点处铰接到工具头6,并设 计成与碰撞元件29互相作用,该碰撞元件29位于远离工具头6的探头元件25的 一侧,当工具头处于提升的位置时,工具头上的该探头元件25开始搁置。每个探 头元件25因此围绕对应的枢转轴线Z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第一位 置时,探头元件搁置在对应的碰撞元件29,而在第二位置时,由于定位边缘26接 合工件2的底壁3,探头元件远离该碰撞元件29。
观察图6至9,从外形中观看,可见每个探头元件25呈大致倒置"L"形的轮 廓。具体来说,每个探头元件25具有第一部分25a和第二部分25b,第一部分的 一端铰接到工具头6,而另一端与第二部分25b相连,所述第二部分25b横向于最 好垂直于第一部分25a延伸。第一部分25a具有碰撞边缘25c,当探头元件25占 据第一位置时,该碰撞边缘布置成接合碰撞元件29,受力边缘25d面向与碰撞边 缘25c相对的方向。探头元件的定位边缘26由远离第一部分25a的第二部分25b
的端部提供。如图6至10所示,探测装置24包括容纳在工具头6内的用于每个探头元件 25的至少一个传感器30。每个传感器30可操作地与对应的探头元件25相关联, 并设计成在元件25的第二位置被探测时作出响应,将信号传递到工具头6的电子 控制单元,以中断工具头朝向工件2的运动。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每个传感器30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到电子控制单元的微动 开关31。
由于每个微动开关31直接安装在工具头6的壳体结构28内,所以,探测装置 还包括用于每个探头元件25的传动元件32,其插入和操作在该探头元件25和对 应微动开关31之间。
具体来说,每个传动元件32包括第一端32a和第二端32b,第一端32a定位 成与对应探头元件25的第一部分25a具有的受力边缘25d互相作用,而第二端32b 定位成在受力边缘25d作用下发生位移时接合对应的微动开关31 。
有利地是,每个传动元件32可调整其长度以便于对组成探测装置24的各种部 件的标定。
如图6至10所示,每个传动元件32延伸通过外壳33,该外壳基本上平行于 传动部件7的纵向轴线X延伸。容纳在每个外壳33内的还有对应的螺旋弹簧34, 其插入和操作在对应元件32和定位在元件32第二端32b处的定位台肩35之间。 当对应的探头元件25从第一位置位移到第二位置,提升对应的传动元件32和操作 对应的微动开关31时,螺旋弹簧33将被压縮。当工具头6移离工件2的底壁3, 而探头元件5通过重力从第二位置枢转到第一位置时,每个螺旋弹簧33将帮助对 应的传动元件32返回到其原先的位置。
如图6至9所示,当工具头6引向工件2底壁3时,每个探头元件25占据第 一位置,这就是说,使对应第一位置25a的碰撞边缘25c搁置在对应的碰撞元件 29上(图6)。当工具头6和相关的工具22变换为朝向工件2的底壁3时,每个探 头元件25进入与该底壁3接触(图7),这因此阻止元件25的前进运动。在此情形 中,工具头6和工具22都继续前进,而每个探头元件25被底壁3强制围绕对应的 枢转轴线Z向上摆动。单一探头元件25生成的角向运动将实现从第一位置到第二 位置的变换(图8),其中,第一部分25a的受力边缘25d接合对应的传动元件32并 提升它朝向相关的微动开关31。每个传动元件32压縮对应的螺旋弹簧33,继续向 上直到第二端32b操作微动开关31为止,据此微动开关31中断工具头6朝向工件 2底壁3的运动。一旦工具头6的下降运动停止,工具22就围绕其纵向轴线Y转动,而工具头 6朝向其中加工孔的横向加固肋4平移(图9)。
有利地是,为了简化涉及更换工具22和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所示装置1 的其它部件的操作,探头元件25与工具22相关联而形成借助于合适附件装置(未 示出,是传统的实施例)连接到工具头6的单一的工具组件。
如图1至10所示,工具22的铣刀23最好显现为一本体,本体呈两个截头锥 部分23a,其截面朝向本体中心部分23b加宽(较大的底部)而朝向两个相对端23c 变小(较小的底部)。
铣刀23也可如图11实例那样具有基本上球形几何形状的本体,尽管工具的转 动轴线Y呈倾斜定向,但本体也能平行于工件2的底壁3切割圆柱形孔。
或者,铣刀23也可具有基本上筒形几何形状的本体,的确也可具有即使工具 22围绕相对于该底壁倾斜的轴线Y转动进行加工也能确保平行于工件2的底壁3 加工圆柱形孔的任何其它类型的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1合适地克服了开端有关现有技术所描述的缺点。
首先且最重要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装置允许工具准确地相对于工件底 壁定位,而无需探测工件位置的复杂系统。事实上,本实用新型各种方案揭示了特 征为机械的或机电的工具定位系统,它们在构造和使用中都很简单。
由于这些系统的简单特性,装置在各种加工步骤过程中对工件所具有的底壁位 置的任何变化提供了高度的适应性。尤其是,由于工件所具有底壁的位置用一种装 置进行探测,该装置通过直接接触探头元件始终能够探测底壁的精确位置,所以, 工件可从加工工位中容易地移去以便经受其它类型的操作,不会不利地影响其它排 水孔的以后布置,因为这些排水孔以同样的精度在进行加工。
此外,利用上述的装置,加工排水孔的操作可以实现自动化,因为该装置的结 构布置允许铣刀到达紧靠底壁定位的横向加固构件的区域。
因此,可大大地加快加工过程,同时确保排水孔的圆柱形构造无缺点。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加工工件(2)、尤其是加工由原材料实心块制造的航空零件的装置(1),所述工件具有底壁(3)和至少一个横向于所述底壁(3)的加固壁(4),所述装置包括工具头(6),所述工具头装备有至少一个传动部件,所述传动部件可围绕对应的纵向轴线(X)被转动地驱动,所述传动部件具有可转动地连接到机器驱动器的第一部分(7a)和位于与所述第一部分(7a)相对的所述传动部件一端的第二部分(7b);至少一个工具(22),所述工具可围绕其纵向轴线(Y)与所述传动部件(7)同步转动,所述工具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传动部件(7)的所述第二部分(7b)并能刺穿所述横向加固壁(4);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22)的所述纵向轴线(Y)横向于所述传动部件(7)的所述纵向轴线(X)延伸,以使所述横向加固壁(4)能够邻近于所述底壁(3)被刺穿。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半直线(x)和半直线(y)之间形成的 夹角是钝角,所述半直线(x)与所述工具头(6)的所述轴线相一致且朝向所述工具头, 而所述半直线(y)与所述至少一个工具(22)的所述轴线(Y)相一致且朝向所述工具。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来探测所述工件(2)的所述 底壁(3)的探测装置(24),所述探测装置与所述工具头(6)相关联,并在所述工具头(6) 朝向所述工件接近运动过程中进行操作,所述探测装置(24)的功能是将所述工具(22) 定位在离所述底壁(3)的预定距离处。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测装置(24)包括至少一个探头 元件(25),所述探头元件与远离所述传动部件(7)的所述第一部分(7a)的一端相关联 并在该端处从所述工具头(6)伸出,并具有至少一个定位边缘(26),所述定位边缘(26) 设计成直接搁置在所述工件(2)的所述底壁(3)上,以将所述工具(22)保持在离所述底 壁(3)的规定距离处。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元件(25)可沿平行于所 述工具头(6)的所述纵向轴线的方向进行调整,以允许增加或减小所述工具(22)离所 述工件(2)的所述底壁(3)的距离。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元件(25)可与不同规格的其它探头元件(25)互换,以允许增加或减小所述工具(22)离所述工件(2)的所述底 壁(3)的距离。
7. 如权利要求4至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元件(25)固定到所 述工具头(6),使所述工具头(6)可沿平行于所述传动部件(7)的所述纵向轴线(X)的方 向縮回预定的距离,所述距离足以确保所述探头元件(25)稳定地坐在所述工件(2) 的所述底壁(3)上。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件(7)的所述第一部分 和所述第二部分(7a、 7b)彼此滑动地配合,并因此能在所述工具头(6)纵向地完全伸 出的第一位置和所述工具头(6)纵向地完全縮回的第二位置之间作相对运动。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头(6)装备有弹性返回装 置(16),所述弹性返回装置较佳地包括至少一个弹簧(17),所述弹簧插入和操作在 所述传动部件(7)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7a、 7b)之间,以偏置所述第二部 分(7b)朝向完全伸出的所述第一位置。
10.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元件(25)围绕对应 的枢转轴线(Z)铰接到所述工具头(6),并安装成与所述碰撞元件(29)相关联,所述 碰撞元件位于所述探头元件(25)远离所述工具头(6)的一侧上,用来将所述探头元件 (25)保持在预定的位置内。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元件(25)围绕对应的 枢转轴线(Z)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探头元件 (25)搁置在所述碰撞元件(29)上,而在所述第二位置中,当所述定位边缘(26)接合所 述工件(2)的所述底壁(3)时,所述探头元件(25)距离开所述碰撞元件(29)。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元件(25)具有基本上 倒置"L"形的轮廓,所述探头元件包括第一部分(25a),所述第一部分(25a)的一端铰接到所述工具头(6),具有碰撞边 缘(25c)和受力边缘(25d),所述碰撞边缘(25c)布置成在所述探头元件(25)占据所述 第一位置时与所述碰撞元件(29)互相作用,而所述受力边缘(25d)面向所述碰撞边缘 (25c)的相对方向;第二部分(25b),所述第二部分(25b)横向于最好垂直于所述第一部分(25a)的与 所述铰接端相对的端部延伸,所述第二部分(25b)的远离所述第一部分(25a)的端部 具有定位边缘(26),所述定位边缘设计成接合所述工件的所述底壁。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装置(24)包括至少一个传感器(30),所述传感器装入在所述工具头(6)内并可操作地与所述探头元件(25) 相关联,以探测所述探头元件的第二位置,并将信号传送到控制所述工具头(6)操 作的电子控制单元,这样,触发指令以中断所述工具头(6)朝向所述工件(2)的运动。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30)包括至少一个 微动开关(31),所述微动开关电气地连接到所述电子控制单元上。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装置(24)包括至少一 个传动元件(32),所述传动元件插入和操作在所述探头元件(25)和所述微动开关(31) 之间,所述传动元件的第一端(32a)定位成与由所述探头元件(25)的所述第一部分 (25a)具有的所述受力边缘(25d)互相作用,而所述传动元件的第二端(32b)定位成在 所述受力边缘(25d)作用下位移时接合所述微动开关(31)。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加工工件尤其是实心原材料块制造的航空零件的装置,该装置具有工具头(6),工具头(6)装备有围绕对应纵向轴线(X)转动的传动部件(7);以及通常为铣刀的工具(22),该工具连接到传动部件(7)并能刺穿横向肋(4)。工具(22)的纵向轴线(Y)倾斜于传动部件(7)的轴线(X)延伸,以使加固肋(4)可在紧靠工件(2)的底壁(3)的某点处被刺穿。该装置还包括探头机构(24),该探头机构与工具头(6)相关联,并设计成在工具(22)朝向加工位置移动过程中接合底壁(3),这样,可有效地控制工具头(6)的位置,并使工具在离底壁的选定距离处工作。
文档编号B23Q17/22GK201342505SQ20082020781
公开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30日
发明者M·佛拉里, R·莫赛利, S·佛莱蒂 申请人:Jobs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