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立、卧式加工中心复合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卧式加工中心复合工作台,属于加工中心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行业,目前国内加工中心市场占主导地位的还是立式加工中心和卧式 加工中心,由于零件的日趋复杂多样性,这两大类机床的加工范围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有些零件一次性装夹后需要一个面或多个侧面的加工,这就必须要在第四轴转台上完 成;(2)有些零件需要能在工作台面较大的矩形工作台上加工;(3)有些大型零件同时需要 在上述工作台上进行加工。但现有的工作台形式无法同时满足这些零件的加工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卧式加工中心复合工作台,针对现有立式加工
中心和卧式加工中心工作台不能适应多个侧面的加工或需要较大的工作台加工的不足,通
过本实用新型替代目前立式加工中心和卧式加工中心的工作台结构形式,有利于提高生产
效率,减少零件的装夹次数,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扩大零件的加工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立、卧式加工中心复合工作
台,包括矩形工作台,其特征是,在矩形工作台的正中部设置圆形凹槽,圆形凹槽内设置分
度回转工作台机构和液压油缸系统;在矩形工作台的右中部加工一个安装孔,在安装孔内
设置蜗轮机构;在矩形工作台右中部的安装孔右侧再加工一个垂直于它的安装孔,在安装
孔内设置蜗杆机构;由伺服电机驱动的蜗杆机构将动力源传至蜗轮机构,蜗轮机构中的小
齿轮啮合分度回转工作台机构中的大齿轮,液压油缸系统控制分度回转工作台机构中的上
齿盘与固定在矩形工作台内的下齿盘啮合与脱开。 所述的分度回转工作台机构由分度回转工作台、上齿盘、连接盘、锁紧螺母、大齿 轮、推力球轴承、含油轴承组成;分度回转工作台、连接盘、上齿盘经由螺钉连接;大齿轮穿 过连接盘中心经由锁紧螺母将其锁紧、固定;推力球轴承和含油轴承实现大齿轮的旋转。 所述的蜗轮机构由小齿轮、蜗轮、深沟球轴承、双联角接触球轴承、轴承压盖、轴承 座组成;小齿轮和蜗轮经由螺钉连接,深沟球轴承、双联角接触球轴承实现小齿轮的旋转。 所述的蜗杆机构由轴、蜗杆、深沟球轴承、双联角接触球轴承、轴承压盖、锁紧螺 母、隔套、碟形弹簧、联轴器、伺服电机组成;轴和蜗杆经由平键连接,蜗杆左右两端分别装 有一个隔套及两组碟形弹簧,分别由深沟球轴承和双联角接触球轴承支撑,通过轴两端的
锁紧螺母实现蜗杆机构在矩形工作台安装孔内的固定;轴右端的联轴器与伺服电机联接。 所述的液压油缸系统由油缸、油缸盖、活塞组成;当活塞下油腔进入高压油时活塞 通过固定在其内孔中的推力球轴承及含油轴承支撑的分度回转工作台机构向上运动,再通 过蜗轮、蜗杆机构传递的动力源实现分度回转工作台机构的旋转;当活塞上油腔进入高压 油时活塞向下运动,使固定在分度回转工作台机构中的上齿盘和固定在矩形工作台内的下 齿盘啮合,实现分度回转工作台机构的精定位。[0009] 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矩形工作台结构的改进,将第四轴转台机构及矩形工作台相 结合,由分度回转工作台机构和辅助矩形工作台组成,分度回转工作台机构内有一对啮合 分度齿盘,平时工作台的抬起由一套液压油缸系统控制,此时上下齿盘脱开,然后通过伺服 电机带动一套蜗轮、蜗杆机构传动,将动力源传递到一对齿轮副,带动工作台的360度旋 转,等到工作台旋转到位,再由液压油缸系统控制其落下,上下齿盘拉紧,完成工作台的精 定位。本实用新型可以替代目前立式加工中心或卧式加工中心的工作台形式,不但可以提 高生产效率,而且减少了零件的装夹次数,提高了零件的加工精度,扩大了立式加工中心和 卧式加工中心对零件的加工范围,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体现了人性化设计,具有很强的实用 性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的A-A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B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1矩形工作台,2分度回转工作台,3管接头,4伺服电机,5蜗杆,6蜗轮,7小 齿轮,8大齿轮,9连接盘,10螺钉,11下齿盘,12上齿盘,13锁紧螺母,14油缸,15油缸盖, 16活塞,17推力球轴承,18含油轴承,19轴承座,20深沟球轴承,21轴,22碟型弹簧,23双 联角接触球轴承,24锁紧螺母,25锁紧螺母,26隔套,27轴承压盖,28联轴器,29双联角接 触球轴承,30深沟球轴承,31轴承压盖31。
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l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矩形工 作台l及分度回转工作台2。在矩形工作台1的正中部加工一个圆形凹槽,在凹槽内设置分 度回转工作台机构和液压油缸系统,其功能是实现回转工作台2的旋转运动和回转工作台 2的精定位;在矩形工作台1的右中部加工一个安装孔,在安装孔内设置蜗轮机构;在矩形 工作台l右中部的安装孔右侧再加工一个垂直于它的安装孔,在安装孔内设置蜗杆机构; 由伺服电机4驱动的蜗杆机构将动力源传至蜗轮机构,蜗轮机构中的小齿轮7与分度回转 工作台机构中的大齿轮8啮合,实现分度回转工作台2的旋转运动。液压油缸系统控制分 度回转工作台机构中的上齿盘12与固定在矩形工作台内的下齿盘11啮合与脱开,保证分 度回转工作台机构的精定位。本实施例中的分度回转工作台2为小400圆台,矩形工作台 1为800X360辅助矩形工作台。 如图2所示,分度回转工作台机构由分度回转工作台2、上齿盘12、连接盘9、锁紧 螺母13、大齿轮8、推力球轴承17、含油轴承18组成;分度回转工作台2、连接盘9、上齿盘 12经由螺钉10连接;大齿轮8穿过连接盘9中心经由锁紧螺母13将其锁紧、固定。推力 球轴承17和含油轴承18实现大齿轮8的旋转。 如图2所示,蜗轮机构由小齿轮7、蜗轮6、深沟球轴承30、双联角接触球轴承29、 轴承压盖31、轴承座19组成。小齿轮7和蜗轮6经由螺钉连接,深沟球轴承30、双联角接 触球轴承29实现小齿轮7的旋转。 如图3所示,蜗杆机构由轴21 、蜗杆5 、深沟球轴承20 、双联角接触球轴承23 、轴承压盖27、锁紧螺母24、锁紧螺母25、隔套26、碟形弹簧22、联轴器28、伺服电机4组成。轴 21和蜗杆5经由平键连接,蜗杆5左右两端分别装有一个隔套26及两组碟形弹簧22,分别 由深沟球轴承20和双联角接触球轴承23支撑,通过轴21两端的锁紧螺母24、25实现蜗杆 机构在矩形工作台l安装孔内的固定。轴21右端的联轴器28与伺服电机4联接。 如图2所示,液压油缸系统由油缸14、油缸盖15、活塞16组成。图1中的管接头 3与油缸14连接,当活塞16下油腔进入高压油时活塞16通过固定在其内孔中的推力球轴 承17及含油轴承18支撑的分度回转工作台机构向上运动,再通过蜗轮6、蜗杆机构传递的 动力源实现分度回转工作台机构的旋转;当活塞16上油腔进入高压油时活塞16向下运动, 使固定在分度回转工作台机构中的上齿盘12和固定在矩形工作台1内的下齿盘ll啮合, 实现分度回转工作台机构的精定位。
权利要求一种立、卧式加工中心复合工作台,包括矩形工作台,其特征是,在矩形工作台的正中部设置圆形凹槽,圆形凹槽内设置分度回转工作台机构和液压油缸系统;在矩形工作台的右中部加工一个安装孔,在安装孔内设置蜗轮机构;在矩形工作台右中部的安装孔右侧再加工一个垂直于它的安装孔,在安装孔内设置蜗杆机构;由伺服电机驱动的蜗杆机构将动力源传至蜗轮机构,蜗轮机构中的小齿轮啮合分度回转工作台机构中的大齿轮,液压油缸系统控制分度回转工作台机构中的上齿盘与固定在矩形工作台内的下齿盘啮合与脱开。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卧式加工中心复合工作台,其特征是,所述的分度回转工 作台机构由分度回转工作台、上齿盘、连接盘、锁紧螺母、大齿轮、推力球轴承、含油轴承组 成;分度回转工作台、连接盘、上齿盘经由螺钉连接;大齿轮穿过连接盘中心经由锁紧螺母 将其锁紧、固定;推力球轴承和含油轴承实现大齿轮的旋转。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卧式加工中心复合工作台,其特征是,所述的蜗轮机构由 小齿轮、蜗轮、深沟球轴承、双联角接触球轴承、轴承压盖、轴承座组成;小齿轮和蜗轮经由 螺钉连接,深沟球轴承、双联角接触球轴承实现小齿轮的旋转。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卧式加工中心复合工作台,其特征是,所述的蜗杆机构由 轴、蜗杆、深沟球轴承、双联角接触球轴承、轴承压盖、锁紧螺母、隔套、碟形弹簧、联轴器、伺 服电机组成;轴和蜗杆经由平键连接,蜗杆左右两端分别装有一个隔套及两组碟形弹簧,分 别由深沟球轴承和双联角接触球轴承支撑,通过轴两端的锁紧螺母实现蜗杆机构在矩形工 作台安装孔内的固定;轴右端的联轴器与伺服电机联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卧式加工中心复合工作台,其特征是,所述的液压油缸系 统由油缸、油缸盖、活塞组成;当活塞下油腔进入高压油时活塞通过固定在其内孔中的推力 球轴承及含油轴承支撑的分度回转工作台机构向上运动,再通过蜗轮、蜗杆机构传递的动 力源实现分度回转工作台机构的旋转;当活塞上油腔进入高压油时活塞向下运动,使固定 在分度回转工作台机构中的上齿盘和固定在矩形工作台内的下齿盘啮合,实现分度回转工 作台机构的精定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卧式加工中心复合工作台,属于加工中心机械技术领域,主要特点是由分度回转工作台机构和辅助矩形工作台组成,分度回转工作台机构内有一对啮合分度齿盘,平时工作台的抬起由一套液压油缸系统控制,此时上下齿盘脱开,然后通过伺服电机带动一套蜗轮、蜗杆机构传动,将动力源传递到一对齿轮副,带动工作台的360度旋转,等到工作台旋转到位,再由液压油缸系统控制其落下,上下齿盘拉紧,完成工作台的精定位,本实用新型可以替代目前立式加工中心或卧式加工中心的工作台形式,提高了零件的加工精度,扩大了立式加工中心和卧式加工中心对零件的加工范围,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体现了人性化设计,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B23P23/00GK201529901SQ20092004472
公开日2010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日
发明者孔庆善, 张海见, 雍元超 申请人:扬州力创机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