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型簧片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6991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超薄型簧片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板式弹簧片冲压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薄型簧片成 型模具。该超薄型簧片配套应用于微型照相机的透镜驱动机构中。
背景技术
现有的超薄型簧片的整体呈薄片状。该簧片由呈环状的外廓与位于外廓内的呈环状 的内廓组成,外廓内壁与内廓外壁之间具有间距,该外廓边侧设置有左右电源引脚以用 作导电端子,该电源引脚与所述簧片平面呈垂直状态,该引脚与所述透镜驱动机构中的 线圈构成电气回路并产生电磁力,推动透镜在光轴方向上前后移动,该簧片产生的反作 用阻尼力可使所述透镜保持在一定的位置上,从而达到所述微型照相机自动对焦的目 的。
所述外廓与所述内廓之间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簧丝相连,该簧丝呈周向连接的"U" 字形盘绕布置。所述外廓呈正方形、所述内廓呈圆形,所述簧丝绕置在外廓的内边角上; 该簧丝通过"U"字形盘绕作用可提高所述簧片的抗变形与耐冲击性能。
目前,所述超薄型簧片多数采用化学蚀刻后再由独立模具模压折弯成型完成。然而, 该独立模具模压折弯成型过程中由于超薄尺寸以及内、外廓的簧丝连接的结构特点,该 簧片弹性变形大、整体刚性较差;并且所述电源引脚由所述独立模具折弯压制成型过程 中的受力点与变形控制难以保持一致,由此引起所述超薄型簧片的几何精度与形位公差 难以达到设计要求,从而造成产品合格率较低,又产品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提供一种可显著提高产品 合格率又可降低产品成本的超薄型簧片成型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超薄型簧片成型模具,包 括上模与下模,该下模与所述上模相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模设置为带多个上 芯与多个下芯的连体式上模与连体式下模;该上模与所述下模各设置有相互配置的并与 所述上芯与下芯的运动方向垂直的连体簧片支撑定位面;所述上芯的前垂直平面下端设置有与该上芯运动方向内倾的回弹角e ,所述上芯底面设置有与该上芯运动方向垂直的 回弹面;所述下芯的后垂直平面上端设置有与所述上芯运动方向外倾的预弯角a ;该下 芯后垂直平面与所述上芯前垂直平面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连体式上、下模具以及在上、下模芯上设置预弯角、回弹角与 回弹面的结构,可有效控制成型过程中簧片的几何精度与形位公差,从而可显著提升本 实用新型的加工对象即超薄型簧片的合格率,又可降低产品成本。
所述上芯的横断面可以设置为前后两侧带圆弧形的矩形断面;所述回弹角0与所述 回弹面设置在前侧的圆弧形断面处。该上芯的矩形断面是为了提高其自身的机械强度与 上芯运动的刚性,以减少长期工作中可能引起的变形,并确保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可靠性。
所述上芯与下芯可以各设置为4 8个。最佳各设置为5个。上芯与下芯设置数量 视所述上、下模的规格与尺寸以及产品加工精度而定。
所述回弹角e可以设置为2 8度。所述回弹角e最佳设置为4度。回弹角e设置
大小与本实用新型的加工对象一簧片的尺寸与厚度及其结构形式密切相关,针对该簧片 厚度与外廓尺寸设置为4度,可以达到理想的产品加工精度。
所述预弯角a可以设置为20 28度;预弯角a最佳设置为24 25度。该预弯角a 是为了确保本实用新型的加工对象即超薄型簧片成型后的质量。
所述预弯角的斜面可以设置有2 3个退刀槽。该退刀槽是使得下芯斜面与本实用 新型的加工对象即超薄型簧片的电源引脚之间具有良好的接触效果。
所述上、下模设置有用于切除框边的多个切口。该切口的作用是将带连接框的连体 的多个簧片形成多个独立的簧片。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连体式上、下模具以及设置预弯角a 、回弹角e与回弹面的结
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是可显著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加工对象即超薄型簧片的成型 过程中几何精度与形位公差,同时可实现上、下模具之间的多个加工对象即超薄型簧片 受力点与变形量保持一致,从而可大大提升产品的合格率,又可降低产品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芯结构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为图2的B向放大视图5为本实用新型下芯结构图; 图6为图5的C向放大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超薄型簧片的电源引脚成型过程示意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超薄型簧片电源引脚垂直成型后防止簧片回弹变形的回弹筋 结构图9为本实用新型带工艺连接面的多个连体簧片的电源引脚垂直成型后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超薄型簧片模压成形后的立体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至图10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超薄型簧片10由优质弹 簧钢片制作,它的厚度仅为O. 05毫米左右,环状外廓直径为09毫米左右,圆形内廓 直径为①7毫米左右;它又作为导电端子在其外廓边侧设置有同等厚度的左右电源引脚 3,如图l、 9、 IO所示;该电源引脚3与簧片平面4呈垂直状态,该引脚与透镜驱动机 构中的线圈构成电气回路并产生电磁力,推动透镜在光轴方向上前后移动,该簧片10 产生的反作用阻尼力可使透镜保持在一定的位置上,达到照相机自动对焦的目的;为此, 要确保该电源引脚3与簧片平面4的垂直度形位公差以及该电源引脚的几何精度要求至 关重要。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相互配置的连体式的上模l与下模2。该上、下模中分别设 置有5个上芯11与5个下芯21。该上芯11与下芯21用以模压电源引脚与簧片平面的 垂直度,并与其几何尺寸相对应。
上模1与下模2各设置有相互配置的连体簧片支撑定位面15;该支撑定位面15用 以支撑本实用新型的超薄型簧片的工艺连接面5;如图1、 9所示;该工艺连接面5将多 个超薄型簧片连接一体,其作用是为了加强簧片在模具成型过程的抗变形能力。
上芯11的前垂直平面12下端设置有与该上芯运动方向内倾的回弹角e ,该上芯 11底面设置有与该上芯运动方向垂直的回弹面13;如图2、 3所示。该回弹角e是为了 补偿簧片成型后的回弹变形,如图7、 8、 9所示;其中图7示出簧片成型过程在上芯11 上形成的少于90度夹角;图8示出簧片脱离上芯11后生成的卯度夹角,即保证电源 引脚3与簧片平面4的垂直度要求,以及由于回弹面13的作用而生成回弹筋6的状态。
图9示出带工艺连接面的5个连体簧片成型后的立体图,该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 成型的5个簧片及其电源引脚。
下芯21的后垂直平面22上端设置有与上芯运动方向外倾的预弯角a ;该下芯后垂 直平面22与上芯前垂直平面12相对应;如图5、 7所示。预弯角a是用以实现簧片在 本实用新型的模具中分两步成型,以确保簧片成型后的质量。上芯ii的横断面设置为前后两侧带圆弧形14的矩形断面;上芯的回弹角e与回弹
面13设置在该矩形断面的前侧圆弧形14处,参见图2、 3、 4所示。上芯的矩形断面是
为了提高其自身的机械强度与运动刚性,以确保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可靠性。
回弹角e设置大小与簧片的厚度、结构形式密切相关,本实用新型设置为4度左右。 预弯角a设置大小也与簧片的厚度、结构形式密切相关,本实用新型设置为24 25度。
预弯角的斜面23设置有2 3个退刀槽24,如图6所示;该退刀槽24是使得下芯 斜面23与本实用新型的加工对象一簧片的电源引脚3之间具有良好的接触效果。
本实用新型连体式上、下模具以及设置预弯角、回弹角与回弹面的结构,可确保有 效控制折弯压制成型过程中簧片的几何精度与形位公差,以及可实现受力点与变形量保 持一致,从而可显著提升产品的合格率又可降低产品成本。
图9示出本实用新型上、下模的5个上芯与下芯模压成带连接框17的5个簧片; 然后,通过上、下模的多个边切口 (图中未显示),将连接框17的连接边18切除,形 成5个独立的如图10所示的超薄型簧片。
权利要求1、一种超薄型簧片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与下模,该下模与所述上模相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模设置为带多个上芯(11)与多个下芯(21)的连体式的上模(1)与下模(2);该上模(1)与所述下模(2)各设置有相互配置的并与所述上芯(11)与所述下芯(21)的运动方向垂直的连体簧片支撑定位面(15);所述上芯(11)的前垂直平面(12)下端设置有与该上芯运动方向内倾的回弹角β,所述上芯(11)底面设置有与该上芯运动方向垂直的回弹面(13);所述下芯(21)的后垂直平面(22)上端设置有与所述上芯运动方向外倾的预弯角α;该下芯后垂直平面(22)与所述上芯前垂直平面(12)相对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簧片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芯(11)的横断面设置为前后两侧带圆弧形(14)的矩形断面;所述回弹角e与所述回弹面(13)设置在该圆弧形(14)断面前侧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簧片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芯(11)与所述下芯(21)各设置为4 8个。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薄型簧片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芯(11)与所述下芯(21)最佳各设置为5个。
5、 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超薄型簧片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角e设置为2 8度。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薄型簧片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角e最佳设置为4度。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簧片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弯角a设置 为20 28度。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薄型簧片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弯角a最佳 设置为24 25度。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薄型簧片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弯角的斜面 (23)设置有2 3个退刀槽(24)。
10、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超薄型簧片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模设置 有用于切除框边(18)的多个切口。
专利摘要一种超薄型簧片成型模具,包括带多个上、下芯的连体式上模与下模,它们各设置有相互配置的并与上、下芯运动方向垂直的连体簧片支撑定位面,上芯的前垂直平面下端设置有与运动方向内倾的回弹角β,上芯底面设置有与运动方向垂直的回弹面,下芯的后垂直平面上端设置有与运动方向外倾的预弯角α;下芯后垂直平面与上芯前垂直平面相对应,上芯的横断面设置为前后两侧带圆弧形的矩形断面;回弹角β与回弹面设置在该圆弧形断面处的前侧;本实用新型优点是可显著提高簧片折弯压制成型过程中的几何精度与形位公差,并可实现上、下模具之间的多个簧片受力点与变形量保持一致,从而可大大提升产品的合格率,又可降低产品成本。
文档编号B21D37/10GK201404996SQ20092012057
公开日2010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1日
发明者欧阳孟春, 邬才军 申请人:宁波成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