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制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4739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轧制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制模具。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有轧制平模具(连续形成有切削部、精加工部和退让部)以及其他的轧制模具,利用轧制模具夹持大致圆筒形状的被轧制部件(工件),一边使该被轧制部件旋转一边对其施加压力,由此塑性加工蜗杆或螺杆的齿形(螺纹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然而,轧制品的齿面粗糙度会对动作声音、对象部件的由磨损引起的寿命、或者电力消耗等带来影响,因此当然优选使齿面粗糙度尽可能小(平滑)。并且,一般地,在蜗杆部或螺杆部与未形成蜗杆部或螺杆部的大致圆筒部之间的边界部分会存在形成有正规的齿形(螺纹牙)的部分和齿形或齿距不同的所谓的不完全螺纹(齿形)部,在该部分同样优选使齿面粗糙度尽可能小(平滑)。但是,当在不平滑的状态下进行轧制加工时,存在产生损伤或毛刺等的情况。例如,预先借助螺纹切削加工或粗轧制加工等预加工形成一定程度的齿形而形成预加工完毕工件,在对该预加工完毕工件实施精加工的所谓的精轧制加工的情况下,由于目的是得到抛光(burnishing)效果(使表面平滑),因此通常压溃量(压入量)为大约几微米(μ m)。但是,受到在轧制加工中产生的工件的朝向轴向的移动(运动)或机械刚性的影响,存在设于模具的侧端部的倒角部的边缘(齿顶的角部)切入工件而在工件的端部的齿面产生损伤的情况。并且,当进行直接在并未实施上述预加工的纯(無垢)的工件形成齿形的所谓的纯轧制的情况下,通过利用切削部进行的加工,在工件的两端部产生轴向的伸长,成为在轧制加工中暂时与模具的轧制齿型不干涉的状态。虽然此后该工件的端部由于运动的关系而在精加工部处再次被模具夹持,但是,在产生了伸长的端部处,齿距和齿厚与模具的轧制齿型不一致,因此会产生毛刺或振摆。[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137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尽可能地抑制被轧制部件与模具的轧制齿型之间的干涉、能够防止在被轧制部件的齿面产生损伤和毛刺等的实用性极其优异的轧制模具。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主旨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轧制模具,其通过使轧制齿型2与被轧制部件1的外周面抵接而使该外周面塑性变形,从而轧制期望的齿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轧制齿型2的至少一侧端部设有用于缓和该轧制齿型与所述被轧制部件1之间的干涉的干涉缓和部R, 在该干涉缓和部R处的各个齿部3的齿厚T形成为在预定的高度位置处比中央部的齿部的
齿厚薄。
并且,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涉及的轧制模具形成为,在第一方面所记载的轧制模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齿型2的至少一侧端部的各个齿部3相对于与所述轧制模具的基准面或者基准线平行的直线以预定的倒角角度被倒角。并且,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涉及的轧制模具形成为,在第二方面所记载的轧制模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角度设定成20° 60°。并且,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涉及的轧制模具形成为,在第三方面所记载的轧制模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缓和部R构成为使所述轧制齿型2的齿根6的侧端部位8朝向外侧以预定角度向下倾斜,由此缓和所述轧制齿型2与所述被轧制部件1之间的干涉。并且,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涉及的轧制模具形成为,在第四方面所记载的轧制模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根6的侧端部位8的倾斜角度设定成相对于与所述轧制模具的基准面或者基准线平行的直线的角度大于0°且在60°以内的角度。并且,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所涉及的轧制模具形成为,在第五方面所记载的轧制模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根6的侧端部位8的倾斜角度设定成与所述倒角角度相同或者比该倒角角度大的角度,并且设定成相对于与所述轧制模具的基准面或者基准线平行的直线的角度在60°以内的角度。并且,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所涉及的轧制模具形成为,在第四方面所记载的轧制模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齿型2的各个齿部3之间的齿槽5的形状为大致相同的形状。并且,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所涉及的轧制模具形成为,在第五方面所记载的轧制模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齿型2的各个齿部3之间的齿槽5的形状为大致相同的形状。并且,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所涉及的轧制模具形成为,在第六方面所记载的轧制模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齿型2的各个齿部3之间的齿槽5的形状为大致相同的形状。并且,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所涉及的轧制模具形成为,在第三方面所记载的轧制模具中,其特征在于,在与轧制方向正交的剖视图中,所述轧制齿型2的侧端部处的齿槽5的形状为与下述轨迹大致相同的形状,所述轨迹是使中央部的齿槽5的形状沿与轧制方向正交的方向平行移动而得到的轨迹。并且,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所涉及的轧制模具形成为,在第一方面 第十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记载的轧制模具中,其特征在于,该轧制模具是从轧制方向起始端侧开始依次连续地形成有切削部A、精加工部B以及退让部C的平模具X,所述干涉缓和部R至少设在所述精加工部B和退让部C。并且,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所涉及的轧制模具形成为,在第一方面 第十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记载的轧制模具中,其特征在于,该轧制模具是圆模具Y,所述干涉缓和部R 遍及圆模具Y的整周设置。并且,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所记载的轧制模具形成为,在第一方面 第十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记载的轧制模具中,其特征在于,该轧制模具是从轧制方向起始端侧开始依次连续地形成有切削部A、精加工部B以及退让部C的缺圆模具Q,所述干涉缓和部R至少设在所述精加工部B和退让部C。并且,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所涉及的轧制模具形成为,在第十一方面所记载的轧制模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缓和部R分别设在所述轧制齿型2的两侧端部。并且,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所涉及的轧制模具形成为,在第十二方面所记载的轧制模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缓和部R分别设在所述轧制齿型2的两侧端部。并且,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所涉及的轧制模具形成为,在第十三方面所记载的轧制模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缓和部R分别设在所述轧制齿型2的两侧端部。并且,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所涉及的轧制模具形成为,在第十四方面所记载的轧制模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模具用于形成蜗杆或者螺杆。并且,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所涉及的轧制模具形成为,在第十五方面所记载的轧制模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模具用于形成蜗杆或者螺杆。并且,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所涉及的轧制模具形成为,在第十六方面所记载的轧制模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模具用于形成蜗杆或者螺杆。由于本发明以上述方式构成,因此形成为能够尽可能地抑制被轧制部件与模具的轧制齿型之间的干涉、能够抑制在被轧制部件的齿面产生损伤和毛刺等的实用性极其优异的轧制模具。


图1是平模具的概要说明立体图。图2是使用平模具进行的轧制加工的概要说明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结构概要说明图。图4是本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概要说明剖视图。图5是本实施例的倒角部的放大概要说明图。图6是现有例的倒角部的放大概要说明图。图7是现有例的结构概要说明图。图8是本实施例的其他例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概要说明剖视图。图9是举例示出利用现有例进行精轧制加工时产生的被轧制部件的齿面的损伤 (a)和轧制齿型的侧端部处的齿部的缺损(b)的状态的照片。图10是举例示出利用现有例进行纯轧制时产生的毛刺(a)和在本实施例中毛刺被抑制的被轧制部件(b)的照片。图11是使用本实施例的其他例2所涉及的圆模具进行的轧制加工的概要说明图。图12是使用本实施例的其他例3所涉及的缺圆模具进行的轧制加工的概要说明图。图13是对蜗杆轴的振摆测定进行说明的示意图。标号说明1 被轧制部件;2 轧制齿型;3 齿部;5 齿槽;6 齿根;8 侧端部位;A 切削部; B 精加工部;C 退让部;Q 缺圆模具;R 干涉缓和部;T 齿厚;X 平模具;Y 圆模具。
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附图示出本发明的作用而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简单说明。当利用一对轧制模具夹持被轧制部件1进行轧制加工时,会在形成轧制齿型2而齿厚T薄的侧端部的齿部3和被轧制部件1的与该齿部3啮合的部位之间产生间隙G,轧制齿型2的侧端部与被轧制部件1之间的干涉缓和。由此,在进行精轧制加工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在被轧制部件1的齿面产生损伤,并且,在进行纯轧制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在被轧制部件1 的端部产生毛刺,进一步,还能够抑制被轧制部件1的振摆。[实施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是通过使轧制齿型2与被轧制部件1的外周面抵接而使该外周面塑性变形从而轧制期望的齿形的轧制模具,在所述轧制齿型2的至少一侧端部设有干涉缓和部R, 在该干涉缓和部R处的各个齿部3的齿厚T形成为在预定的高度位置比中央部的齿部的齿厚薄,以缓和轧制齿型2与被轧制部件1之间的干涉。此处,上述的“侧端部”或者“中央部”表示与轧制方向(被轧制部件的滚动方向) 正交的方向(被轧制部件的轴向)上的位置,以下也同样(另外,通常平模具的外形多形成为轧制方向的长度比与轧制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长,也将轧制方向称为长度方向)。本实施例是如图1所示的平模具X,如图2所示,将被轧制部件1夹在相对于被轧制部件1以预定的间隔对置配置的一对平模具X的对置面之间,一边使被轧制部件1旋转一边对其施加压力而形成蜗杆或者螺杆的齿形F(螺纹牙)。另外,虽然在图2中记载为使图2中右侧的模具固定、使左侧的模具移动而进行轧制,但是,当然只要各个模具彼此反向地相对移动即可。 具体地说,对于平模具X,未设有该轧制齿型2的底面9被设定为模具基准面,在与该底面9相反一侧的上表面具有轧制齿型2,该轧制齿型2是以预定间隔以相对于轧制方向倾斜的状态并列设置多条齿部3而构成的,该平模具X(的中央部)的轧制齿型2从轧制方向起始端侧开始依次连续设置有相对于轧制方向的倾斜角度彼此不同的切削部A、精加工部B以及退让部C。上述轧制齿型2通过对预先进行外形加工而形成为预定的尺寸的模具母材进行磨削加工而形成。精加工部B沿着在轧制方向上与所述底面9 (模具基准面)平行的面,切削部A沿着越朝向轧制方向起始端侧越朝底面侧倾斜的面,退让部C沿着越朝向轧制方向终端侧越朝底面侧倾斜的面。因此,对置配置的一对平模具X彼此朝相反方向相对移动,由此,间隔在切削部A、 精加工部B以及退让部C处不同(具体地说为间隔在精加工部B处最窄),一边使由这一对平模具X夹持的被轧制部件1旋转一边对其施加压力,从而形成蜗杆或者螺杆的齿形F (螺纹牙)。在本实施例中,齿部3的形状形成为越朝向齿顶侧厚度(齿厚T)越小的截面大致梯形状或者截面大致三角形状,齿槽5的形状与齿部3的形状相反,形成为越朝向齿根侧宽度越小的截面大致梯形状或者截面大致三角形状。齿根的角部形成为向齿部3侧凸出的截面大致圆弧形状(圆角形状)。并且,如图3所示,在平模具X的两侧端部(与轧制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端部)设有各个齿部3相对于轧制齿型2的上表面以预定的倒角角度α 60° )被倒角而成的倒角部4。该倒角部4是为了抑制模具侧端部的齿部3的缺损而设置的。如果倒角角度α小于20°则倒角的距离变长,被轧制部件1的不完全螺纹(齿形)部区域变长,因此是不实用的,如果倒角角度α超过60°则模具的齿部3变得过薄而容易缺损,因此不是优选的。一般采用30°、45°、60°。在本实施例中倒角角度α设定为30°。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倒角部4是在以预定角度磨削形成切削部A、精加工部B以及退让部C并形成齿槽 5(齿部3)之前的模具母材上使用普通的公知的平面磨床而形成的。然而,以往的平模具X’在上表面以预定间隔以相对于轧制方向倾斜的状态同样地并列设置有多条齿部3’,如图6、7所示,在侧端部设有各个齿部3’相对于轧制齿型2’的上表面以预定的倒角角度α ’被倒角而成的倒角部4’。在形成为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在倒角部4’中,由于齿部3’的上部局部被除去,因此能够抑制模具侧端部位8,的齿部3’的缺损,但是,虽然被轧制部件的齿形与齿部3’之间的抵接面积减少,但在抵接部分处无间隙地密接(齿厚Τ’在侧端部位8’也与中央部相同),因此,如在上述背景技术的结构中说明了的那样,倒角部4’的边缘(齿顶的角部)比较容易与被轧制部件的齿形的齿面干涉而产生损伤或毛刺。图中标号5’为齿槽,6’为齿根,7’为齿顶。对于该点,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通过使轧制齿型2的齿根6的两侧端部位8相对于与轧制齿型2的上表面(或者是模具的底面9 (模具基准面))平行的直线朝向外侧以预定角度向下倾斜,从而倒角部4处的各个齿部3的齿厚T在预定的高度位置(从齿顶到齿根的齿高区域内的预定位置、例如直线D)比中央部的齿厚薄,在轧制齿型2的齿部3与被轧制部件1的齿形F之间设置间隙G (图4),倒角部4即便受到被轧制部件1的运动或机械刚性的影响也尽可能地不与被轧制部件1的齿形F接触,从而构成用于缓和该齿部3与被轧制部件1之间的干涉的干涉缓和部R。具体地说,轧制齿型2的齿槽5沿着这样的方向形成相对于与轧制齿型2的上表面(或者是模具的底面9 (模具基准面))平行的直线越朝向与轧制方向正交的外侧越以预定角度朝底面侧倾斜的方向,从而将朝底面侧倾斜称为向下倾斜。即,仅通过使轧制齿型2的倒角部4处的齿根6以预定角度倾斜,就能够解决在以往的倒角部4’产生的伴随着与被轧制部件1的接触而带来的问题。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干涉缓和部R遍及平模具X的全长设置,但是,由于在切削部 A中难以产生损伤或毛刺的问题,因此只要至少在精加工部B和退让部C设置干涉缓和部R 就能够获得充分的效果。并且,齿根6的两侧端部位8的倾斜角度β设定成相对于与模具9的底面(模具基准面)平行的直线(在本实施例中是形成轧制齿型2而与精加工部B的中央部的齿顶7 平行的直线)成大于0°且在60°以内的角度。通过赋予倾斜角度,预定的高度位置处的齿厚T变薄,槽宽变大(被轧制部件1与倒角部4的齿部3之间的间隙G变大)。具体地说,齿根6的两侧端部位8的倾斜角度β设定成与上述倒角角度α相同或者比该倒角角度α大的角度,并且,设定为相对于形成轧制齿型2而与精加工部B的中央部的齿顶7平行的直线的角度在60°以内的角度。如果超过60°则角度过大,模具的生产效率变差(磨削时间增大),因此不是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设定成与倒角角度α相同的角度β (30° )。并且,为了进一步防止对被轧制部件1的齿形F赋予损伤等的情况,轧制齿型2的齿部3的角部优选设定成以曲面顺畅地连接的形状。具体地说,本实施例具有轧制齿型2且具有干涉缓和部R,该轧制齿型2形成为 齿部3的形状形成为越朝向齿顶侧厚度(齿厚Τ)越小的截面大致梯形状或者截面大致三角形状,齿槽5的形状与齿部3的形状相反,形成为越朝向齿根侧宽度越小的截面大致梯形状或者截面大致三角形状,齿根的角部形成为朝齿部3侧凸出的截面大致圆弧形状(圆角形状),该干涉缓和部R能够仅通过使倒角部4的齿根6的两侧端部位8以预定角度倾斜而形成。即,使用具有与和模具的轧制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中央部的齿槽5的形状大致相同形状的齿形的磨石形成轧制齿型2,在该轧制齿型2的两侧端部位8以将磨石比形成中央部的齿部3的情况更深地(朝模具的底面方向)按压而形成更深的齿槽5的方式进行磨削从而形成薄的齿部3,构成干涉缓和部R。因此,无需根据部位不同而更换磨石进行加工(仅变更以往的轧制齿型形成用程序即可),能够利用同一磨石形成各个齿部3 (齿槽幻。并且,在该情况下,上述轧制齿型2的各个齿部3之间的齿槽5的形状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形状(在不受齿顶的角部的形状影响的齿根侧的区域为相同形状)。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使倒角部4的齿根6的两侧端部位8倾斜预定角度而构成干涉缓和部8,但是,例如,如图8所图示的其他例1所示,也可以不使齿根6的两侧端部位8倾斜,而是通过将两侧端部的齿部3形成得比与模具的轧制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中央部薄来构成干涉缓和部R。在该情况下,不用更换磨石W(仅变更以往的轧制齿型形成用程序即可),只要在平模具X的两侧端部以比形成中央部的齿部3的情况下的间隔窄的间隔以使齿槽5的宽度变宽的方式进行磨削而形成薄的齿部3即可,在被轧制部件1与宽度变宽的齿槽5之间形成有间隙G(图8中标号I为被轧制部件1的假想线)。该构成干涉缓和部R的手段对于齿槽5的形状朝向齿根侧宽度并不怎么变小的齿形和截面大致矩形的齿形是有效的。在该情况下,在与轧制方向正交的剖视图中,轧制齿型2的两侧端部位8处的齿槽5的形状形成为和使中央部的齿槽5的形状沿与轧制方向正交的方向平行移动而得到的轨迹大致相同的形状(在不受齿顶的角部的形状的影响的齿根侧的区域为相同的形状)。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在轧制齿型2的两侧端部分别设置干涉缓和部R,但是,根据例如螺杆部短而不会勾挂于模具的两侧端部、不与一方的侧端部(倒角部4)干涉的螺杆等作为加工对象的被轧制部件1不同,也可以形成为不在两侧端设置干涉缓和部R而仅在一侧端部设置干涉缓和部R的结构。另外,本实施例是将本发明应用于平模具X的例子,但是,对于应用于如图11所图示的大致圆筒状的圆模具Y的其他例2也同样。圆模具Y的整周相当于平模具X的精加工部,具体地说,圆模具Y(的中央部)的轧制齿型2以沿着从旋转轴到齿顶的距离r恒定的周面的方式设置,干涉缓和部R遍及圆模具Y的整周设置。上述轧制齿型2通过对预先进行外形加工而形成为预定的尺寸的模具母材进行磨削加工形成。对于上述的平模具X的情况的说明也能够应用于圆模具Y。即,圆模具Y的旋转方向为轧制方向,只要以圆模具Y的旋转轴(基准线)L作为在平模具X中成为轧制齿型的倒角部(或者侧端部)处的齿根的倾斜角度的基准的底面9 (模具基准面)即可。在圆模具 Y中,与平模具X同样,在侧端部(旋转轴方向的两端部或者一端部)设有倒角部,但是,在该倒角部中,与本实施例同样使齿根的侧端部位倾斜。具体地说,在图11中,使轧制齿型2 的齿根6的两侧端部位8相对于与轧制齿型2的上表面(或者是圆模具Y的旋转轴(模具基准线L))平行的直线朝向外侧以预定角度向下倾斜,由此使倒角部4处的各个齿部的齿厚T在预定的高度位置(从齿顶到齿根的齿高区域内的预定位置、例如直线D)比中央部的齿厚薄。在图11中,右侧为固定模具,左侧为移动模具,标号Z举例示出工件支架。将被轧制部件1输送并设置在工件支架上,使左侧的移动模具朝右侧的固定模具侧接近移动,以使被轧制部件1的外周面塑性变形预定量的方式夹持被轧制部件1,在该状态下使一对圆模具Y旋转而进行轧制加工。并且,在应用于如图12所图示的大致圆筒状的圆模具的外周的一部分被切口的形状的所谓的缺圆模具Q的其他例3中也同样。对上述的平模具X的情况的说明也能够应用于缺圆模具Q。即,缺圆模具Q的旋转方向为轧制方向,只要以缺圆模具Q的旋转轴(基准线)L作为在平模具X中成为轧制齿型的倒角部(或者侧端部)处的齿根的倾斜角度的基准的底面9(模具基准面)即可。另外,缺圆模具Q(的中央部)的轧制齿型2从轧制方向起始端侧开始依次连续地设置有从旋转轴到齿顶的距离r(以下称为半径r)彼此不同的切削部A、精加工部B以及退让部C。上述轧制齿型2通过对预先进行外形加工而形成为预定的尺寸的模具母材进行磨削加工而形成。精加工部B沿着在轧制方向上半径r恒定的周面,切削部A沿着越朝向轧制方向起始端侧半径r越小的周面,退让部C沿着越朝向轧制方向终端侧半径r越小的周面。因此,通过使对置配置的一对缺圆模具Q同步地旋转,从而间隔在切削部A、精加工部B以及退让部C处不同(具体地说为在精加工部B中间隔最窄),一边使由这一对缺圆模具Q夹持的被轧制部件1旋转一边对该被轧制部件1施加压力,从而形成蜗杆或者螺杆的齿形F(螺纹牙)。在缺圆模具Q中也与平模具X同样在侧端部(旋转轴方向的两端部或者一端部) 设有倒角部,但是,在该倒角部处也与本实施例同样使齿根的侧端部位倾斜。具体地说,在图12中,使轧制齿型2的齿根6的两侧端部位8相对于与轧制齿型2的上表面(或者是缺圆模具Q的旋转轴(模具基准线L))平行的直线朝向外侧以预定角度向下倾斜,由此使倒角部4处的各个齿部的齿厚T在预定的高度位置(从齿顶到齿根的齿高区域内的预定位置、例如直线D)比中央部的齿厚薄。在图12中举例示出以预定的间隔(以在轧制加工后被轧制部件1的外周面塑性变形预定量的方式设定的轴间距离)固定的一对缺圆模具Q和由未图示的中心件(center)支承的被轧制部件1。在以一对缺圆模具Q的缺口部P相面对的方式进行模具旋转方向的定位的状态下,将由未图示的中心件支承的被轧制部件1搬送并设置在由上述一对缺圆模具Q的缺口部P设置的空间内的预定的位置,使上述一对缺圆模具同步地旋转,以使被轧制部件1的外周面塑性变形预定量的方式进行轧制加工。由于本实施例以上述方式构成,因此,当利用一对轧制模具夹持被轧制部件1而进行轧制加工时,会在形成轧制齿型2的齿厚T薄的侧端部的齿部3和被轧制部件1的与该齿部3啮合的部位之间产生间隙G,相应地,轧制齿型2的侧端部与被轧制部件1之间的干涉缓和。因此,在进行精轧制加工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在被轧制部件1的齿面产生损伤,并且,在进行纯轧制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在被轧制部件1的端部产生毛刺,进一步,能够抑制被轧制部件1的振摆。具体地对蜗杆的轧制实验例进行说明。在进行精轧制加工的情况下,倒角部4与被轧制部件1之间的干涉缓和,由此,能够抑制如图9(a)那样的损伤和如图9(b)那样的轧制齿型的侧端部处的齿部的缺损,在进行纯轧制的情况下,不会产生如图10(a)那样的毛刺,如图10(b)所示能够抑制毛刺,进一步,例如能够使被轧制部件1(蜗杆轴)末端部处的振摆从0. 394mm降低至0. 133mm、降低66%,能够使蜗杆部的振摆从0. 225mm降低至 0. 027mm、降低88%。如在图13中示意性地示出的那样,该振摆的值是在如下的位置测定到的对作为被轧制部件1的圆筒形状的蜗杆轴2进行两点支承而作为基准,在该蜗杆轴的末端部(圆筒形状)和该蜗杆轴的中间部的轧制加工后的蜗杆部进行测定。

因此,本实施例能够尽可能地抑制被轧制部件与模具的轧制齿型之间的干涉、能够抑制在被轧制部件的齿面产生损伤和毛刺等,实用性极其优异。
权利要求
1.一种轧制模具,其通过使轧制齿型与被轧制部件的外周面抵接而使该外周面塑性变形,从而轧制期望的齿形,所述轧制模具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轧制齿型的至少一侧端部设有用于缓和该轧制齿型与所述被轧制部件之间的干涉的干涉缓和部(R),在该干涉缓和部(R)处的各个齿部的齿厚形成为在预定的高度位置处比中央部的齿部的齿厚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齿型的至少一侧端部的各个齿部相对于与所述轧制模具的基准面或者基准线平行的直线以预定的倒角角度被倒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轧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角度设定成20° 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轧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缓和部构成为使所述轧制齿型的齿根的侧端部位朝向外侧以预定角度向下倾斜,由此缓和所述轧制齿型与所述被轧制部件之间的干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轧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根的侧端部位的倾斜角度设定成相对于与所述轧制模具的基准面或者基准线平行的直线的角度大于0°且在60°以内的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轧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根的侧端部位的倾斜角度设定成与所述倒角角度相同或者比该倒角角度大的角度,并且设定成相对于与所述轧制模具的基准面或者基准线平行的直线的角度在60°以内的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轧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齿型的各个齿部之间的齿槽的形状为大致相同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轧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齿型的各个齿部之间的齿槽的形状为大致相同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轧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齿型的各个齿部之间的齿槽的形状为大致相同的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轧制模具,其特征在于,在与轧制方向正交的剖视图中,所述轧制齿型的侧端部处的齿槽的形状为与下述轨迹大致相同的形状,所述轨迹是使中央部的齿槽的形状沿与轧制方向正交的方向平行移动而得到的轨迹。
11.根据权利要求1 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轧制模具,其特征在于,该轧制模具是从轧制方向起始端侧开始依次连续地形成有切削部、精加工部以及退让部的平模具,所述干涉缓和部至少设在所述精加工部和退让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 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轧制模具,其特征在于,该轧制模具是圆模具,所述干涉缓和部遍及圆模具的整周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 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轧制模具,其特征在于,该轧制模具是从轧制方向起始端侧开始依次连续地形成有切削部、精加工部以及退让部的缺圆模具,所述干涉缓和部至少设在所述精加工部和退让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轧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缓和部(R)分别设在所述轧制齿型的两侧端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轧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缓和部(R)分别设在所述轧制齿型的两侧端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轧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缓和部(R)分别设在所述轧制齿型的两侧端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轧制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轧制模具用于形成蜗杆或者螺杆。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轧制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轧制模具用于形成蜗杆或者螺杆。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轧制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轧制模具用于形成蜗杆或者螺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轧制模具,其能够尽可能地抑制被轧制部件与模具的轧制齿型之间的干涉,能够防止在被轧制部件的齿面产生损伤和毛刺等,实用性极其优异。该轧制模具通过使轧制齿型(2)与被轧制部件(1)的外周面抵接而使该外周面塑性变形,从而轧制期望的齿形,其中,在所述轧制齿型(2)的至少一侧端部设有用于缓和该轧制齿型与所述被轧制部件(1)之间的干涉的干涉缓和部(R),在该干涉缓和部(R)处的各个齿部(3)的齿厚(T)形成为在预定的高度位置处比中央部的齿部的齿厚薄。
文档编号B21H5/00GK102161070SQ201010534119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2日
发明者小黑喜隆 申请人:佑能工具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