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道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5686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辊道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辊道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在线校正钢板位置的辊道 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需求的高强度、高压、耐候、耐蚀、抗裂等特殊 要求的管线、石油储罐、石油平台用钢等以宽厚板、中厚板为代表的钢铁产品已不能满足需 求。自2004年起,由我国引领,掀起全球第三次中厚板、宽厚板轧机的建设高潮,这次建设 热潮将主要满足我国下游行业对中厚板、宽厚板特殊需求的增长。为了生产高级别产品并获得良好的生产效率,在这些新建、改建的中厚板生产线 上普遍采取了控制轧制控制冷却技术、炉外精炼技术、装备热矫直机、超声波探伤装置、剪 切机等设备。其中双边剪是中厚板、宽厚板生产中保证钢板宽度符合生产要求、改善钢板边 部质量的重要装备,位于热处理工序之前、冷床冷却之后,用于切除不规则的边部,保证边 部质量同时把钢板切成规定的宽度和长度,以达到产品要求。随着市场对钢板产品质量要 求的提高,以及中厚板、宽厚板产品在使用中对板材宽度及边部质量的要求,双边剪在中厚 板、宽厚板生产线上的应用得到重视并快速发展。近几年,新建的生产线大都采用滚切式双 边剪,在剪切厚度和精度都比较理想的同时剪切效率也得到了保证。为了便于理解,现在将结合图1详细说明现有技术中在钢板被冷却之后进入双边 剪的操作步骤。钢板在冷床7中被冷却之后,通过运输辊道8被运输到切头剪9。钢板在切 头剪9进行切头之后被运输辊道8继续向前运输。沿着钢板的运输方向在切头剪9下游的 激光测长仪13测量钢板的长度,然后由切头剪9剪切预定的长度。被剪下的预定长度的钢 板被翻转传输台10运输到校正钢板位置的辊道12。安装在辊道12的运输路径上的激光测 长测宽仪14对钢板的长度和宽度进行测量,然后再利用双边剪11进行剪边。但是,钢板在进入双边剪11之前,由于钢板由冷床7运输至双边剪11的过程中钢 板在运输辊道8和/或辊道12上发生不规则位移,因此需要对钢板进行对中操作。操作时 钢板停留在双边剪11前方的辊道上,由推钢机将钢板推至辊道的具有挡板的一侧,激光指 示器以双边剪为基准向辊道上的钢板投射出两束平行的激光束,激光束之间的间距为所要 获得的钢板的宽度,操作台上的操作人员比照激光指示器照射的两束激光,通过调整磁铁 对中装置移动钢板位置使激光线都在钢板上,并且两条激光线与对应的钢板的边部的距离 大致相等。此过程需要专门的操作人员和设备完成,影响了剪切线产能的发挥并增加了现 场操作人员的作业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线校正钢板的辊道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钢板对中操作的辊道系统及其工作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 一种辊道系统,包括第一运输辊道,包括多个第一运输辊,在所述多个第一运输辊的端部一侧布置有多个固定立辊,所述多个固定立辊被竖直 地布置在与所述辊道系统的运输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并能够在竖直方向上旋转;第二运输辊 道,包括多个第二运输辊,在所述多个第二运输辊的与所述第一运输辊的相同的端部一侧 布置有多个可移动立辊,所述多个可移动立辊被竖直地布置在与所述辊道系统的运输方向 平行的方向上并能够在竖直方向上旋转,在相邻的两个第二运输辊之间设置有用于引导对 应的可移动立辊的运动的滑动导轨,滑动导轨的延伸方向基本上垂直于运输方向,其中,每 个第一运输辊相对于运输方向偏转第一角度地布置,每个固定立辊布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 运输辊之间,其中,每个第二运输辊相对于运输方向偏转第二角度地布置,每个可移动立辊 布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二运输辊之间,所述多个可移动立辊由至少一个推动杆连接为一体, 液压杆推动推动杆,以使可移动辊沿着滑动导轨运动。当所述固定立辊和所述可移动立辊相对于运输方向被布置在第一运输辊和第二 运输辊的右端一侧时,每个第一运输辊可相对于运输方向顺时针偏转第一角度地布置,每 个第二运输辊可相对于顺时针运输方向偏转第二角度地布置;当所述固定立辊和所述可移 动立辊相对于运输方向被布置在第一运输辊和第二运输辊的左端一侧时,每个第一运输辊 可相对于运输方向逆时针偏转第一角度地布置,每个第二运输辊可相对于逆时针运输方向 偏转第二角度地布置所述第一角度可在2度至8度的范围内,所述第二角度可在1度至5度的范围内。所述第一角度可为5度,所述第二角度可为3度。所述固定立辊的直径可为第一运输辊的直径的1/4至1倍,所述可移动立辊的直 径可为第二运输辊的直径的1/4至1倍。所述辊道系统还可包括沿着所述运输方向等间隔地布置的用于测量钢板的宽度 的多个激光测长测宽仪。每个推动杆可连接5至15个可移动立辊,每个推动杆可由1至3个液压杆推动。所述多个固定立辊的中心可与所述第一运输辊的所述一端的端表面的中心点布
置在同一竖直面上。该辊道系统可被布置在双边剪的前方。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辊道系统的工作方法,所述工作方法包括如下 步骤利用第一运输辊道运输钢板,并利用固定立辊将钢板调整为钢板的纵向与运输方向 平行;测量钢板的宽度的平均值;利用第二运输辊道运输钢板;计算钢板的宽度方向的中 心线与双边剪的对中中心的延长线之间的距离;利用液压杆推动推动杆,以使可移动立辊 在滑动轨道上移动所述距离,以实现钢板的对中。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利用激光测长测宽仪测量钢板的宽度。根据本发明的辊道系统可使钢板在辊道上的运输过程中在线完成位置校正,避免 钢板在运输上发生不规则位移。该辊道系统的工作方法减少了生产线上对中钢板时所花费 的时间,有利于充分发挥双边剪的工作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辊道系统通过在线校正钢板位置而有利于实现自动化,减少 了人员劳动量并且可简化现场操作台的布置。根据本发明的在线校正钢板位置的辊道系统 的结构简单、可靠,有利于维护。而且,本发明中所涉及的激光测长仪、激光测长测宽仪可由 生产线上的已有装备来分享数据,而不需要再另外设置,从而可提高设备效能、减少设备投资。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 楚,其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剪切钢板的生产线装备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线校正钢板位置的辊道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有固定立辊的第一运输辊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有可移动立辊的第二运输辊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固定立辊与第一运输辊道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移动立辊与第二运输辊道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本实用新型中位于固定立辊处的运输辊的旋转 角度放大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1、第一运输辊;Γ、第二运输辊;2、固定立辊;2'、可移动立辊;3、推进杆;4、滑 动导轨;5、液压杆;6、支架;7、冷床;8、运输辊道;9、切头剪;10、翻转传输台;11、双边剪; 12、辊道;13、激光测长仪;14、激光测长测宽仪;15、第一运输辊道;16、第二运输辊道,17、 双边剪对中中心线;18、双边剪对中中心线的延长线;19、钢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将以图1中示出的生产线布置为基础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在线校正钢板 位置的辊道系统。也就是说,本发明的改进之处主要针对位于双边剪11上游的辊道系统。如图2-6所示,在线校正钢板位置的辊道系统包括第一运输辊道15,包括多个第 一运输辊1,所述第一运输辊1沿着辊道系统的运输方向位于切头剪9的下游,并朝着钢板 的运输方向运输钢板;第二运输辊道16,包括多个第二运输辊Γ,所述第二运输辊Γ将 由第一运输辊道15运输的钢板19朝着双边剪11运输。第一运输辊道15的端部一侧设置有多个固定立辊2,每个固定立辊2竖直地安装 在相邻的两个第一运输辊1之间,并由支架6支撑,以使得每个固定立辊2能够绕着其轴线 竖直地旋转。,所述多个固定立辊2可布置在与所述运输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方向上。优选 地,固定立辊2的轴线在第一运输辊道15的侧边线上,也就是说,所述多个固定立辊2的中 心的连线与所述多个第一运输辊1在靠近固定立辊2 —侧的端表面的中心的连线重合。或 者说,所述多个固定立辊2的中心与第一运输辊的所述一侧的端表面的中心点布置在同一 竖直面上,如图7所示。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立辊2被设置于此,但固定立辊2的位置 可根据需要进行改变。在第二运输辊道16的同一侧设置有多个可移动立辊2'。每个可移动立辊2'与 固定立辊2—样竖直地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二运输辊1'之间。所述多个可移动立辊2' 同样应当被布置在与所述运输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方向上。所述多个可移动立辊2'可由推进杆3 —体地支撑,而推进杆3由液压杆5支撑,从而可移动立辊2'能够绕着其轴线竖直地旋转,还能够沿着基本上垂直于运输方向的滑 动导轨4朝着第二运输辊道16的另一侧移动。优选地,可将5个至15个数量范围内的可 移动立辊2'连接到一个推进杆3,每个推进杆3可由至少一个液压杆推进,以构成一段带 有可移动立辊的运输辊道。优选地,每个推进杆3可由三个液压杆推进,以实现良好的平衡 推进的效果。第二运输辊道16可包括多段上述带有可移动立辊的运输辊道。优选地,第一 运输辊道15和第二运输辊道16的长度相同。为了方便使被运输的钢板保持与运输方向平行并靠近固定立辊2和可移动立辊 2',当固定立辊2相对于钢板的运输方向被设置在右侧时,第一运输辊1可被设计为相对 于钢板的运输方向顺时针旋转2度至8度(在附图7中由θ表示),第二运输辊1'可被 设计为相对于钢板的运输方向顺时针旋转1度至5度。优选地,如图7所示,第一运输辊1 可被设置为相对于钢板的运输方向顺时针旋转5度。优选地,第二运输辊1 ‘可被设置为相 对于钢板的运输方向顺时针旋转3度。这样,偏转地设置的运输辊1和1'将钢板朝着辊道 系统的设有固定立辊和可移动立辊的一侧运输,从而便于将钢板的方向校正为与运输方向 平行,这样可方便由激光测长测宽仪14对钢板进行尺寸测量、从而校正钢板的位置并操作 双头剪进行剪切。虽然本发明以运输辊1和Γ相对于钢板的运输方向顺时针偏转为例进行了描 述,但是显然运输辊1和1'也可相对于钢板的运输方向逆时针偏转,同时固定立辊2和可 移动立辊2'应当相对于运输方向被布置在所述辊道系统的左侧。为了保证可移动立辊2'能够在运输辊1'之间滑动,可移动立辊2'应当被间隙 地布置在相邻的运输辊1 ‘之间。此外,固定立辊2也可间隙地布置在相邻的运输辊1之 间。优选地,固定立辊2的直径为第一运输辊1的直径的1/4至1倍,可移动立辊2'的直 径为第二运输辊1 ‘的直径的1/4至1倍。如图1所示,激光测长测宽仪14位于双边剪11的前方,当钢板由切头剪9向双边 剪11运输时,多个激光测长测宽仪14在钢板长度方向上等间隔地测量钢板的宽度。优选 地,可设置3至50个激光测长测宽仪14,并将这些激光测长测宽仪所测量的宽度取平均值 作为钢板的宽度B。激光测长测宽仪14为钢铁生产企业常用的长度测量仪器,这里将省略 对其使用方法的详细描述。下面将参照图2以实现钢板在双头剪11的前方对中为示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 的实施例的在线校正钢板位置的辊道系统的工作方法。1、在钢板精轧后由切头剪9切头,然后根据激光测长仪13测量的长度L再次对钢 板进行切头,以得到预定长度L的钢板;2、通过翻转传输台将钢板运输到在线校正钢板位置的辊道系统上,并利用位于双 头剪11前方的激光测长测宽仪14在多个数量的点上等距离地测量钢板的宽度,并计算钢 板的宽度的平均值B;3、在钢板由在线校正钢板位置的辊道系统向双边剪11运输过程中,首先经过前 段固定立辊2的钢板运输辊道15,当钢板长度方向上由固定立辊2的钢板运输辊道完全进 入到带有可移动立辊2'的钢板运输辊道时,钢板沿运输辊道传输的同时,可将可移动立辊 2'朝着双边剪对中中心的延长线移动L1-B/2的距离,其中,Ll为双边剪对中中心的延长 线18与固定立辊的端表面中心的连线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以将钢板的纵向中心线与双边剪11的对中中心的延长线18重合;4、钢板进入双边剪工作位进行边部剪切;5、对下一块钢板执行上述步骤1-4依次完成在线校正钢板位置。虽然本发明以双头剪为例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在线校正钢板位置的辊道系 统及其工作方法,但是显然本发明的在线校正钢板位置的辊道系统可应用于任何需要将钢 板的位置进行对齐调整的生产工艺中。根据本发明的在线校正钢板位置的辊道系统可使钢板在辊道上的运输过程中在 线完成位置校正,避免钢板在运输上发生不规则位移。该辊道系统的工作方法减少了生产 线上对中钢板时所花费的时间,有利于充分发挥双边剪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在线校正钢板位置的辊道系统有利于实现自动化,减少了人 员劳动量并且可简化现场操作台的布置。根据本发明的在线校正钢板位置的辊道系统的结 构简单、可靠,有利于维护。而且,本发明中所涉及的激光测长仪、激光测长测宽仪可由生产 线上已有装备来分享数据,而不需要另外设置,从而可提高设备效能、减少设备投资。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和 修改。本说明书基于。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权利要求
1.一种辊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辊道系统包括第一运输辊道,包括多个第一运输辊,在所述多个第一运输辊的端部一侧布置有多个 固定立辊,所述多个固定立辊被竖直地布置在与所述辊道系统的运输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并 能够在竖直方向上旋转,第二运输辊道,包括多个第二运输辊,在所述多个第二运输辊的与所述第一运输辊的 相同的端部一侧布置有多个可移动立辊,所述多个可移动立辊被竖直地布置在与所述辊道 系统的运输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并能够在竖直方向上旋转,在相邻的两个第二运输辊之间设 置有用于引导对应的可移动立辊的运动的滑动导轨,滑动导轨的延伸方向基本上垂直于运 输方向,其中,每个第一运输辊相对于运输方向偏转第一角度地布置,每个固定立辊布置在相 邻的两个第一运输辊之间,其中,每个第二运输辊相对于运输方向偏转第二角度地布置,每个可移动立辊布置在 相邻的两个第二运输辊之间,所述多个可移动立辊由至少一个推动杆连接为一体,液压杆推动推动杆,以使可移动 辊沿着滑动导轨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固定立辊和所述可移动立辊相 对于运输方向被布置在第一运输辊和第二运输辊的右端一侧时,每个第一运输辊相对于运 输方向顺时针偏转第一角度地布置,每个第二运输辊相对于顺时针运输方向偏转第二角度 地布置;当所述固定立辊和所述可移动立辊相对于运输方向被布置在第一运输辊和第二运 输辊的左端一侧时,每个第一运输辊相对于运输方向逆时针偏转第一角度地布置,每个第 二运输辊相对于逆时针运输方向偏转第二角度地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在2度至8度的范围内, 所述第二角度在1度至5度的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为5度,所述第二角度为 3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线校正钢板位置的辊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立辊的 直径为第一运输辊的直径的1/4至1倍,所述可移动立辊的直径为第二运输辊的直径的1/4 至1倍。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道系统还包括沿着所述运输方 向等间隔地布置的用于测量钢板的宽度的多个激光测长测宽仪。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推动杆连接5至15个可移动立辊, 每个推动杆由1至3个液压杆推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固定立辊的中心与所述第一 运输辊的所述一端的端表面的中心点布置在同一竖直面上。
9.如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辊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被布置在双边剪 的前方。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辊道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第一运输辊道运输钢板,并利用固定立辊将钢板调整为钢板的纵向与运输方向平行;测量钢板的宽度的平均值; 利用第二运输辊道运输钢板;计算钢板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与双边剪的对中中心的延长线之间的距离; 利用液压杆推动推动杆,以使可移动立辊在滑动轨道上移动所述距离,以实现钢板的 对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辊道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利用激 光测长测宽仪测量钢板的宽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辊道系统及其工作方法,辊道系统包括第一运输辊道,包括多个第一运输辊,在多个第一运输辊的一侧布置有多个固定立辊,多个固定立辊被竖直地布置在与运输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第二运输辊道,包括多个第二运输辊,在第二运输辊的同一端部侧布置有多个可移动立辊,可移动立辊被竖直地布置在与辊道系统的运输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在第二运输辊之间设置有滑动导轨,其中,第一运输辊相对于运输方向偏转第一角度地布置,固定立辊布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运输辊之间,其中,第二运输辊相对于运输方向偏转第二角度地布置,可移动立辊布置在第二运输辊之间,多个可移动立辊由推动杆连接为一体,液压杆推动推动杆,以使可移动辊沿着滑动导轨运动。
文档编号B21D43/09GK102120246SQ20101056087
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6日
发明者孙会朝, 张冠峰, 许荣昌 申请人: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