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多车型车架柔性翻转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6356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多车型车架柔性翻转夹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多车型车架柔性翻转夹具,属于工装机械化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主要有人工翻转、半自动翻转和单一品种车型的自动翻转。这一直是 生产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现有自动翻转夹具技术的主要缺陷在于可靠性差,同一条生产线生产多种车架 时,由于车架重心位置不同而使得翻转装置受力不平衡,出现翻转过程卡阻甚至损坏设 备的现象。无法可靠地完成自动翻转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多车型车架柔性翻转夹具,其实现了多车型车 架焊接过程的全自动化;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翻转角度准确、可靠;并且提高了翻转 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新型多车型车架柔性翻转夹具,由自动翻转 装置、自动随动翻转装置和翻转框架、顶紧机构、支撑装置、压紧装置组成,其特征在 于自动翻转装置由支架、翻转轴、支座、轴承及轴承座、驱动电机组成,其中支架上 固定连接有支座和轴承座,翻转轴一端通过支座和轴承座与驱动电机连接,另一端与翻 转框架连接;自动随动翻转装置由随动支架、随动旋转轴、随动支座、随动轴承座、止 退轮、随动轴承组成,其中随动支架上固定随动轴承座、随动支座和止退轮,随动旋转 轴与翻转框架连接;翻转框架上固定有顶紧机构和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均勻对称布置在 翻转框架上,支撑装置一端与翻转框架连接,另一端与车架横梁接触;顶紧机构左右交 叉布置在翻转框架上;其中顶紧机构由压头、顶紧支座、衬套、丝杠和限位螺母组成, 顶紧支座一端固定在翻转框架上,另一端设有衬套,衬套上连接有丝杠,丝杠的一端与 压头连接,另一端连接限位螺母。所述的自动随动翻转装置中的止退定位机构由止退轮、止退支座、止退销轴及 轴套组成,止退轮固定在随动旋转轴上,止退支座一端固定在自动随动翻转装置的随动 支架上,一端与止退销轴的轴套连接,轴套的一端固定在止退支座上,另一端与止退销 轴连接,止退销轴一端与轴套连接,另一端与止退轮连接。所述的压紧装置随机均勻布置在支撑装置上,压紧装置一端与支撑装置连接, 另一端与车架纵梁连接。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实用范围广,如车架的尺寸和重量均较大、焊接工艺复 杂等;实现了多车型车架焊接过程的全自动化;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翻转角度准确、 可靠;提高了翻转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很强的实用性。


图1为 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自动翻转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自动翻转装置翻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自动随动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自动随动翻转旋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自动随动翻转装置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自动随动翻转装置止退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顶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的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7所示,新型多车型车架柔性 翻转夹具,由自动翻转装置1、自动随动翻转装置2和翻转框架3、顶紧机构4、支撑装置 5、压紧装置6组成,其特征在于自动翻转装置1由支架1-1、翻转轴1-2、支座1-3、 轴承1-5及轴承座1-4、驱动电机1-6组成,其中支架1-1上固定连接有支座1-3和轴承 座1-4,翻转轴1-2 —端通过支座1-3和轴承座1-4与驱动电机1-6连接,另一端与翻转 框架3连接;自动随动翻转装置2由随动支架2-1、随动旋转轴2-2、随动支座2-3、随动 轴承座2-4、止退轮2-5、随动轴承2-6组成,其中随动支架2-1上固定随动轴承座2-4、 随动支座2-3和止退轮2-5,随动旋转轴2-2与翻转框架3连接;翻转框架3上固定有顶 紧机构4和支撑装置5,支撑装置5均勻对称布置在翻转框架3上,支撑装置5 —端与翻 转框架3连接,另一端与车架横梁接触;顶紧机构4左右交叉布置在翻转框架3上;其中 顶紧机构4由压头4-1、顶紧支座4-2、衬套4-3、丝杠4-4和限位螺母4-5组成,顶紧支 座4-2—端固定在翻转框架3上,另一端设有衬套4-3,衬套4-3上连接有丝杠4-4,丝 杠4-4的一端与压头4-1连接,另一端连接限位螺母4-5。所述的自动随动翻转装置2中的止退定位机构由止退轮2-5、止退支座、止退销 轴及轴套组成,止退轮2-5固定在随动旋转轴2-2上,止退支座一端固定在自动随动翻转 装置2的随动支架2-1上,一端与止退销轴的轴套连接,轴套的一端固定在止退支座上, 另一端与止退销轴连接,止退销轴一端与轴套连接,另一端与止退轮2-5连接。所述的压紧装置6如图9所示随机均勻布置在支撑装置5上,压紧装置6 —端与 支撑装置5连接,另一端与车架纵梁连接。如图4所示,翻转框架3翻转,带动自动随动翻转装置2的随动翻转轴2-2旋 转,进而带动止退轮2-5旋转,通过随动支座2-3上的销轴,将止退轮2-5定位到一定角 度,完成车架的工艺操作。如图6所示随动翻转装置的支座由座2-3-1、销2-3-2、套 2-3-3组成;当翻转框架3翻转到一定角度后,通过销2-3-2将止退轮2_5定位到一定角 度,完成车架的工艺操作。如图8所示,顶紧机构4当车架的横梁和纵梁点焊完成后, 通过拧紧丝杠4-4,压头4-1将车架的横梁在水平方向顶紧、限位。如图9所示,支撑装 置5由钢板焊接而成,焊接完毕后的支撑装置5中间开有方孔,确保压紧装置6能够穿过 方孔,从而使压紧装置6与支撑装置5柔性连接。压紧装置6当车架的横梁固定在支撑装置5上,人工拧紧丝杠,通过压紧装置6和支撑装置5的连接,将车架的横梁在高度方 向拧紧定位。 翻转夹具复位摆正后,人工将车架纵梁、横梁及小件布置在翻转框架3上,通 过调整顶紧机构4、支撑装置5及压紧装置6的位置,将车架的散件夹紧定位,由操作工 人进行车架上端面的组焊,焊接完成后启动翻转装置,翻转框架3翻转到一定高度后, 点动自动随动翻转装置,当车架翻转到满足焊接工艺要求的角度后,翻转装置定位,进 行车架另一个端面的焊接,焊接完成后,启动翻转装置复位,翻转装置复位为后定位, 将组焊后的车架通过起升装置吊起,输送到下一个工位,完成不同车型车架的焊接过 程。如此往复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翻转夹具复位摆正后,人工将不同型号的车架横梁放置在翻转框架3上的支撑 装置5上,将车架的不同纵梁放置在横梁的不同位置上,对齐、放正。人工将压紧装置 6放置到翻转框架3上,一端与穿过支撑装置5的下部,压紧装置6上的压头6-2与车架 的横梁接触。人工拧紧压紧装置丝杠6-4,通过人工预紧,将车架横梁紧固在翻转框架3 上。人工点焊车架的横梁和纵梁的上端面,待上端面的横梁、纵梁全部点焊结束后,人 工拧紧顶紧机构4,将车架两侧的横梁顶紧、固定。启动翻转夹具的驱动装置,待车架 翻转至60度左右时,点动驱动电机,保证车架的翻转角度为60度时,将止退销轴通过止 退支座插入止退轮2-5上,从而保证翻转框架3在翻转至60度时固定,满足焊接工艺要 求,操作工人对车架的横梁和纵梁上端面实施满焊,焊缝的高度为连续8mm,待车架横 梁和纵梁焊接完成后,启动驱动装置,将翻转框架逆向旋转60度,重复上述操作,人工 将车架的横梁和纵梁下端面实施满焊。焊接完成后,启动翻转装置复位,翻转装置复位 为后定位,将组焊后的车架通过起升装置吊起,输送到下一个工位,完成不同车型车架 的焊接过程。如此往复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注压紧装置6的压紧位置应根据不同车架 选择不同的压紧位置。
权利要求
1.新型多车型车架柔性翻转夹具,由自动翻转装置、自动随动翻转装置和翻转框 架、顶紧机构、支撑装置、压紧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自动翻转装置由支架、翻转 轴、支座、轴承及轴承座、驱动电机组成,其中支架上固定连接有支座和轴承座,翻转 轴一端通过支座和轴承座与驱动电机连接,另一端与翻转框架连接;自动随动翻转装置 由随动支架、随动旋转轴、随动支座、随动轴承座、止退轮、随动轴承组成,其中随动 支架上固定随动轴承座、随动支座和止退轮,随动旋转轴与翻转框架连接;翻转框架上 固定有顶紧机构和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均勻对称布置在翻转框架上,支撑装置一端与翻 转框架连接,另一端与车架横梁接触;顶紧机构左右交叉布置在翻转框架上;其中顶 紧机构由压头、顶紧支座、衬套、丝杠和限位螺母组成,顶紧支座一端固定在翻转框架 上,另一端设有衬套,衬套上连接有丝杠,丝杠的一端与压头连接,另一端连接限位螺 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车型车架柔性翻转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随动 翻转装置中的止退定位机构由止退轮、止退支座、止退销轴及轴套组成,止退轮固定在 随动旋转轴上,止退支座一端固定在自动随动翻转装置的随动支架上,一端与止退销轴 的轴套连接,轴套的一端固定在止退支座上,另一端与止退销轴连接,止退销轴一端与 轴套连接,另一端与止退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车型车架柔性翻转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紧装置 随机均勻布置在支撑装置上,压紧装置一端与支撑装置连接,另一端与车架纵梁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多车型车架柔性翻转夹具,其特征在于自动翻转装置支架上固定连接有支座和轴承座,翻转轴一端通过支座和轴承座与驱动电机连接,另一端与翻转框架连接;自动随动翻转装置的随动支架上固定随动轴承座、随动支座和止退轮,随动旋转轴与翻转框架连接;翻转框架上固定有顶紧机构和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均匀对称布置在翻转框架上,支撑装置一端与翻转框架连接,另一端与车架横梁接触;顶紧机构左右交叉布置在翻转框架上;其中顶紧机构由压头、顶紧支座、衬套、丝杠和限位螺母组成,顶紧支座一端固定在翻转框架上,另一端设有衬套,衬套上连接有丝杠,丝杠的一端与压头连接,另一端连接限位螺母。其实现了多车型车架焊接过程的全自动化;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翻转角度准确、可靠;并且提高了翻转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文档编号B23K37/047GK102019529SQ201010582989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0日
发明者曹辉, 滕继东, 艾巍, 赵锐, 黄大巍 申请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