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凹型构件的锻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锻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凹型构件的锻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机车车辆的转向架中包括一类凹槽型结构的凹型构件,其结构特点为中间为不同形状的凹槽(半圆或方形等结构),两端凸出,中间部分的料较少。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直接模锻,即将待加工坯料放在模具上,通过锻造机加工成凹型构件。由于凹型构件的自身结构的原因,在通过锻造机对待加工坯料进行锻造时,容易出现型腔不易充满并且两端凸出部分缺料的现象,同时,材料浪费严重,导致现有技术中的凹型构件锻造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凹型构件的锻造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凹型构件锻造困难的缺陷,实现降低凹型构件的锻造难度。本发明提供一种凹型构件的锻造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两个凹型构件的形状,合为一个合锻件,计算材料重量,并用带锯机切割好待加工坯料;步骤2、对待加工坯料进行制坯处理;步骤3、模锻成型;步骤4、在切边压力机上切边、冲中间的孔;步骤5、在带锯机上将锻造成型的合锻件坯料切割为二,形成两个凹型构件。本发明提供的凹型构件的锻造方法,通过同时锻造加工两个凹型构件,可以有效的平衡锻造过程中坯料产生的错移力,有利于金属在行腔中流动,从而便于成型,减少出现型腔不易充满并且两端凸出部分缺料的现象,实现降低了凹型构件的锻造难度。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凹型构件的锻造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凹型构件的锻造方法实施例步骤4获得的坯料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凹型构件的锻造方法实施例步骤5获得的坯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发明凹型构件的锻造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凹型构件的锻造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两个凹型构件的形状,合为一个合锻件,计算材料重量,并用带锯机切割好待加工坯料。具体的,通过步骤1将切割出用于加工出两个凹型构件的待加工坯料。 步骤2、对待加工坯料进行制坯处理。步骤3、模锻成型。步骤4、在切边压力机上切边、冲中间的孔。具体的,如图2所示,待加工坯料在经过步骤1-步骤4的处理后,形成一个由第一凹型构件1和第二凹型构件2对接在一起的合锻件。由于同时加工两个凹型构件,可以有效的平衡锻造过程中坯料产生的错移力,有利于金属在行腔中流动,并且提高了凹型构件的锻造效率。步骤5、在带锯机上将锻造成型的合锻件切割为二,形成两个凹型构件。具体的,如图3所示,通过带锯机将步骤4加工完的合锻件进行切割,从而形成两个凹型构件,即第一凹型构件1和第二凹型构件2。本实施例凹型构件的锻造方法,通过同时锻造加工两个凹型构件,可以有效的平衡锻造过程中坯料产生的错移力,有利于金属在行腔中流动,从而便于成型,减少出现型腔不易充满并且两端凸出部分缺料的现象,实现降低了凹型构件的锻造难度。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凹型构件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根据两个凹型构件的形状,合为一个合锻件,计算材料重量,并用带锯机切割好待加工坯料;步骤2、对待加工坯料进行制坯处理; 步骤3、模锻成型;步骤4、在切边压力机上切边、冲中间的孔;步骤5、在带锯机上将锻造成型的合锻件切割为二,形成两个凹型构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凹型构件的锻造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两个凹型构件的形状,合为一个合锻件,计算材料重量,并用带锯机切割好待加工坯料;步骤2、对待加工坯料进行制坯;步骤3、模锻成型;步骤4、在切边压力机上切边、冲中间的孔;步骤5、在带锯机上将锻造成型的合锻件切割为二,形成两个凹型构件。通过同时锻造加工两个凹型构件,可以有效的平衡锻造过程中坯料产生的错移力,有利于金属在行腔中流动,从而便于成型,减少出现型腔不易充满并且两端凸出部分缺料的现象,实现降低了凹型构件的锻造难度。
文档编号B21J5/02GK102172753SQ20101061606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1日
发明者张艳萍 申请人:南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