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气气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5463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集中供气气包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地面传递到高空集中供气的气 包。
背景技术
钢箱梁桥梁的桥面需要用气体保护法进行焊接,由于桥面离地面一般高9米多, 高度较高,如果把气体瓶子放在桥面供气不仅使桥面显着乱,更重要的是存在换气频率大, 使用不方便,费用过高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快速供气的集中供气气包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中供气气包装置,其特征在 于它由气瓶、集气包和分气包组成;气瓶瓶口设有气保增压阀,气保增压阀与集气包之间 通过输气管联接;集气包与分气包之间通过输气管联接;所述的分气包设有气保减压阀, 气保减压阀引出输气管与气保焊机联接。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集气包包括第一无缝钢管;第一无缝钢管的两端由封头板封 死,其中一端封头板上设有与第一无缝钢管联通的间阀与所述的分气包通过输气管联接; 第一无缝钢管侧向设有与其联通的间阀与所述的气瓶气保增压阀通过输气管联接;第一无 缝钢管由钢脚架支撑。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分气包包括第二无缝钢管;第二无缝钢管的两端由封头板封 死,其中一端封头板上设有与第二无缝钢管联通的间阀与所述的集气包通过输气管联接; 第二无缝钢管侧向设有与其联通的氧气阀门座,氧气阀门座上联接所述的气保减压阀,再 联接气保专用铜阀。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第二无缝钢管侧向设有把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集气包将瓶中的气体通过加压阀集中供到气包内,然 后通过管子输送到分气包,分气包将由集气包送过来的气体分别供到各个气包焊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方便快速供气;2、使用安全可靠;3、结构简单,便于 制造,且成本低;4、体积小重量轻,外形美观,操作简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由气瓶1、集气包和分气包组成。气瓶1瓶口设有气保增压阀9。集气包包括第一无缝钢管2-1 ;第一无缝钢管2-1的两端由封头板8封死,其中一
3端封头板上设有与第一无缝钢管2-1联通的间阀与所述的分气包通过输气管联接;第一无 缝钢管2-1侧向设有与其联通的闸阀6与所述的气瓶1气保增压阀9通过输气管11联接; 第一无缝钢管2-1由钢脚架10支撑。分气包包括第二无缝钢管2-2 ;第二无缝钢管2-2的两端由封头板8封死,其中一 端封头板上设有与第二无缝钢管2-2联通的间阀6与所述的集气包通过输气管11联接;第 二无缝钢管2-2侧向设有与其联通的氧气阀门座3,氧气阀门座3上联接所述的气保减压阀 5,再联接气保专用铜阀4 ;气保减压阀5引出输气管11与气保焊机联接。所述的第二无缝钢管2-2侧向还可以设有把手7。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气瓶1为多个,每个气瓶1对应集气包侧向的一个闸阀6,气 瓶的个数视具体情况而定;所述的输气管11为普通高压软管;无缝钢管为Φ219Χ8的无 缝钢管,封头板8为δ =10的钢板,钢脚架10由四根L60X5的角钢组成,把手7由Φ10 的钢筋制成。
权利要求一种集中供气气包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气瓶、集气包和分气包组成;气瓶瓶口设有气保增压阀,气保增压阀与集气包之间通过输气管联接;集气包与分气包之间通过输气管联接;所述的分气包设有气保减压阀,气保减压阀引出输气管与气保焊机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供气气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气包包括第一无 缝钢管;第一无缝钢管的两端由封头板封死,其中一端封头板上设有与第一无缝钢管联通 的闸阀与所述的分气包通过输气管联接;第一无缝钢管侧向设有与其联通的闸阀与所述的 气瓶气保增压阀通过输气管联接;第一无缝钢管由钢脚架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中供气气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气包包括第 二无缝钢管;第二无缝钢管的两端由封头板封死,其中一端封头板上设有与第二无缝钢管 联通的间阀与所述的集气包通过输气管联接;第二无缝钢管侧向设有与其联通的氧气阀门 座,氧气阀门座上联接所述的气保减压阀,再联接气保专用铜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中供气气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无缝钢管侧向 设有把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快速供气的集中供气气包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气瓶、集气包和分气包组成;气瓶瓶口设有气保增压阀,气保增压阀与集气包之间通过输气管联接;集气包与分气包之间通过输气管联接;所述的分气包设有气保减压阀,气保减压阀引出输气管与气保焊机联接。集气包将瓶中的气体通过加压阀集中供到气包内,然后通过管子输送到分气包,分气包将由集气包送过来的气体分别供到各个气包焊机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快速供气;使用安全可靠;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且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外形美观,操作简便。
文档编号B23K37/00GK201735968SQ201020275579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30日
发明者周千伍, 张凌, 李四建, 胡兆辉, 陈 胜 申请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