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牵引杆的压装辅助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6553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车牵引杆的压装辅助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装辅助工具,尤其涉及一种铁路机车用中的机车牵引杆的 压装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牵引杆是连接转向架和车体的重要连接件,起着传递牵引力和制动力的作用,牵 引杆本身装配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车运行的机械性能。装配好的牵引杆包括牵引杆杆体, 牵引杆杆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竖直延伸的孔。橡胶关节包括圆柱形的中间部和上下两 个方形的端部,中间部的直径与牵引杆杆体两端的孔的内径过盈配合。当橡胶关节压装进 牵引杆后,中间部嵌入牵引杆杆体端部的孔中,一端的方形端部露在牵引杆杆体的上表面。目前,牵引杆的压装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定位。现有的技术中,牵引杆的压装 辅助工具主要包括底座、两个压头和两个销轴。其中,底座包括底板和两个支撑筒,两个支 撑筒分别设置在底板的两端上,支撑筒的底部与底板固定连接。压装牵引杆时,将底座放在 油压机的工作台上,将牵引杆放在底座上(牵引杆的两端架在两个支撑筒上,两端的两个 孔分别对准两个支撑筒的孔),然后在每个孔中分别放入一个橡胶关节,接着在每个橡胶关 节上端的方形端部上扣上一个压头,再将两个销轴分别水平地穿过压头及其内部的橡胶关 节,两个销轴均固定在一个压装板上,对该压装板施加压力,就可以进行压装了。现有的牵引杆的压装辅助工具存在以下缺陷随着工序的进行,工装慢慢磨损,销 轴与橡胶关节和压头之间的间隙会越来越大。在定位精度上很难得到保证,从而工件压装 后,其位置精度得不到保证。整个压装过程操作繁琐,安全系数不高。此外,还容易拉伤、刮 伤工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牵引杆的压装辅助工具,能够保证压 装的精度,方便压装操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机车牵引杆的压 装辅助工具,包括底座,包括底板;以及第一支撑筒和第二支撑筒,分别设置在底板两端 上,底部与底板固定连接,还包括第一活动心轴和第二活动心轴,分别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 第一支撑筒和第二支撑筒中,第一活动心轴和第二活动心轴分别包括第一定位部,包括下 段外圆柱面,该下段外圆柱面与支撑筒的内壁配合;第二定位部,包括直径小于下段外圆柱 面的上段外圆柱面,该上段外圆柱面与牵引杆杆体端部的牵引孔的内壁配合;以及第三定 位部,由顶部的关节定位孔形成,与橡胶关节的下连接头外壁配合。进一步地,该机车牵引杆的压装辅助工具还包括第一弹性装置,设置在第一支撑 筒中,并支撑在底板与第一活动心轴之间;第二弹性装置,设置在第二支撑筒中,并支撑在 底板与第二活动心轴之间。进一步地,该机车牵引杆的压装辅助工具第一活动心轴具有筒状结构,第一弹性装置套设在第一活动心轴的筒状结构中;第二活动心轴具有筒状结构,第二弹性装置套设 在第二活动心轴的筒状结构中。进一步地,该机车牵引杆的压装辅助工具第一活动心轴的第二定位部还包括位于 上段外圆柱面上方的外锥面;第二活动心轴的第二定位部还包括位于上段外圆柱面上方的 外锥面。进一步地,该机车牵引杆的压装辅助工具第一支撑筒的筒壁上设置有从外向内穿 设的第一定位螺钉,第一活动心轴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螺钉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槽, 第一定位槽沿纵向延伸;第二支撑筒的筒壁上设置有从外向内穿设的第二定位螺钉,第二 活动心轴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第二定位螺钉相配合的第二定位槽,第二定位槽沿纵向延伸。进一步地,该机车牵引杆的压装辅助工具还包括第一压头,具有开口向下的帽形 内腔,其下端面设置在第一橡胶关节的主体部的上端面上;第二压头,具有开口向下的帽形 内腔,其下端面设置在第二橡胶关节的主体部的上端面上。进一步地,该机车牵引杆的压装辅助工具还包括第一销轴,水平穿设在第一压头 和第一橡胶关节的上连接头上;第二销轴,水平穿设在第二压头和第二橡胶关节的上连接 头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机车牵引杆压装辅助工具中包括了两个活动心轴,分别可上下 移动地设置在底座的两个支撑筒中,该活动心轴的第一定位部限制了该活动心轴本身的倾 斜运动,第二定位部配合在牵引杆的一个牵引孔中,对牵引杆的放置进行导向,第三定位部 将橡胶关节的下接头固定,从而限制橡胶关节,阻止其倾斜运动,橡胶关节只能随该活动心 轴进行上下运动而不会倾斜。这样,就使得压装的精度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没有活动心轴的 方法大大提高,同时简化了压装操作。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 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 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 中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机车牵引杆的压装辅助工具的剖视结构 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机车牵引杆的压装辅助工具中的活动心轴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活动心轴的外壁上的定位槽的示意图;图4是图2中的活动心轴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图1中的机车牵引杆的辅助压装工具中底座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 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0023]从图1中可以看到,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该机车牵引杆的压装辅 助工具包括底座5、第一压头11、第二压头12、第一销轴81以及第二销轴82。其中,该底座 5包括底板53以及第一支撑筒51和第二支撑筒52,第一支撑筒51和第二支撑筒52分别 设置在底板53两端上,底部与底板53固定连接,如图5所示;第一压头11具有开口向下的 帽形内腔,其下端面设置在第一橡胶关节61的主体部的上端面上;第二压头12与第一压头 11结构相同,其下端面设置在第二橡胶关节62的主体部的上端面上;另外,第一销轴81水 平穿设在第一压头11和第一橡胶关节61的上连接头上;第二销轴82水平穿设在第二压头 12和第二橡胶关节62的上连接头上。压装牵引杆时,将底座5放在油压机的工作台上,将牵引杆7放在底座上,然后在 两个牵引孔中分别放入第一橡胶关节61和第二橡胶关节62,接着在第一橡胶关节61上端 的方形端部上扣上第一压头11,在第二橡胶关节62上端的方形端部上扣上第二压头12,再 将第一销轴81和第二销轴81分别水平地穿过第一压头61和第二压头62及其内部的橡胶 关节,两个销轴均固定在一个压装板上,对该压装板施加压力,就可以进行压装了。参见图1,与现有技术中不同的是,在该机车牵引杆的压装辅助工具还包括第一活 动心轴21和第二活动心轴22,分别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撑筒51和第二支撑筒52 中。第一活动心轴21包括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和第三定位部。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 定位部包括下段外圆柱面,该下段外圆柱面与第一支撑筒51的内壁配合;第二定位部包括 直径小于下段外圆柱面的上段外圆柱面,该上段外圆柱面与牵引杆杆体7端部的第一牵引 孔71的内壁配合;第三定位部由活动心轴顶部的关节定位孔形成,与第一橡胶关节61的下 连接头外壁配合,从图4中可以看到该第三定位部。第二活动心轴22的结构与第一活动心 轴21的结构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可以理解,以第一活动心轴21的结构为例来分析该第一活动心轴21的第一定位 部与第一支撑筒51的内壁配合,从而该第一支撑筒51的内壁限制了第一活动心轴21本身 的倾斜运动,第二定位部配合在牵引杆7的第一牵引孔71中,第三定位部,也就是第一活动 心轴21顶部的关节定位孔将第一橡胶关节61的下接头固定,从而在进行压装工作时,第一 橡胶关节61只能随该第一活动心轴21进行上下运动而不会倾斜。这样,就使得压装的精 度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没有活动心轴的方法大大提高,同时简化了压装操作。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该机车牵引杆的压装辅助工具还包括,第一弹性装置31 和第二弹性装置32。其中,第一弹性装置31设置在第一支撑筒51中,并支撑在底板53与 第一活动心轴21之间;第二弹性装置32设置在第二支撑筒52中,并支撑在底板53与第二 活动心轴22之间。更优选地,可以从图1和图2中看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活动心轴21 和第二活动心轴22均具有筒状结构,第一弹性装置31套设在第一活动心轴21的筒状结构 中;第二弹性装置32套设在第二活动心轴22的筒状结构中。这两个弹性装置以简单的结构使得第一活动心轴21和第二活动心轴22能够分别 在第一支撑筒51和第二支撑筒52中上下移动。在进行压装工作之前,第一弹性装置31未 被压缩,从而将第一活动心轴21顶出,使其第二定位部超出第一支撑筒51的上表面,并配 合在牵引杆7的第一牵引孔71中。然后将第一橡胶关节61的下连接头插入第一活动心轴 21的第三定位部中,在进行压装工作时,第一橡胶关节61被压下,第一活动心轴21随着第 一橡胶关节61被压下,第一弹性装置31随之被压缩。第二弹性装置32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与第一弹性装置31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对于两个弹性装置的选择有下列要求第一,两个弹性装置不受压时应该分别高 出底座5的第一支撑筒51和第二支撑筒52的上表面,以起到对牵引杆7的导向作用,并够 能够分别使得第一橡胶关节61插入第一活动心轴21的第三定位部,第二橡胶关节62插入 第二活动心轴22的第三定位部,以起到定位作用。第二,还应确保压装的压力卸掉后,弹簧 装置的刚度不会将整个牵引杆顶起,而引起危险。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活动心轴21的第二定位部还包括位于上段外圆柱面 上方的外锥面;同样地,第二活动心轴22的第二定位部还包括位于上段外圆柱面上方的外 锥面。这两个外锥面更好地起到了分别对牵引杆7的第一牵引孔71和第二牵引孔72导向 的作用,使得将牵引杆7放在底座5上时,能够轻松地将其定位。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筒51的筒壁上设置有从外向内穿设的第一定位螺 钉41,第一活动心轴21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螺钉41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槽,该第一定 位槽如图2和图3所示,沿纵向延伸。同样地,第二支撑筒52的筒壁上设置有从外向内穿 设的第二定位螺钉42,第二活动心轴22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第二定位螺钉42相配合的第二 定位槽,第二定位槽也沿纵向延伸。第一定位螺钉41、第一定位槽以及第二定位螺钉42、第 二定位槽的设置限制住了第一活动心轴21和第二活动心轴22的旋转,使得该两个活动心 轴只能进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定位螺钉与定位槽之间的间隙配合的间隙量保证两个心轴 的平行度。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机车牵引杆的压装辅助工具,包括 底座(5),包括:底板(53);以及第一支撑筒(51)和第二支撑筒(52),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5 两端上,底部与所述底 板(53)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活动心轴和第二活动心轴(22),分别可上下移动地设置 在所述第一支撑筒(51)和所述第二支撑筒(5 中,所述第一活动心轴和第二活动心 轴02)分别包括第一定位部,包括下段外圆柱面,该下段外圆柱面与支撑筒的内壁配合; 第二定位部,包括直径小于所述下段外圆柱面的上段外圆柱面,该上段外圆柱面与牵 引杆杆体(7)端部的牵引孔的内壁配合;以及第三定位部,由顶部的关节定位孔形成,与橡胶关节的下连接头外壁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牵引杆的压装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弹性装置(31),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筒(51)中,并支撑在所述底板(5 与所述第一活动心轴之间;第二弹性装置(32),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筒(5 中,并支撑在所述底板(5 与所述第 二活动心轴0 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车牵引杆的压装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心轴具有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弹性装置(31)套设在所述第一活动 心轴的筒状结构中;所述第二活动心轴0 具有筒状结构,所述第二弹性装置(3 套设在所述第二活动 心轴02)的筒状结构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牵引杆的压装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心轴的第二定位部还包括位于所述上段外圆柱面上方的外锥面; 所述第二活动心轴0 的第二定位部还包括位于所述上段外圆柱面上方的外锥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牵引杆的压装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筒(51)的筒壁上设置有从外向内穿设的第一定位螺钉(41),所述第一 活动心轴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螺钉Gl)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 定位槽沿纵向延伸;所述第二支撑筒(5 的筒壁上设置有从外向内穿设的第二定位螺钉(42),所述第二 活动心轴0 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定位螺钉0 相配合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 定位槽沿纵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牵引杆的压装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压头(11),具有开口向下的帽形内腔,其下端面设置在第一橡胶关节(61)的主体 部的上端面上;第二压头(12),具有开口向下的帽形内腔,其下端面设置在第二橡胶关节(6 的主体 部的上端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车牵引杆的压装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销轴(81),水平穿设在所述第一压头(11)和所述第一橡胶关节(61)的上连接头上;第二销轴(81),水平穿设在所述第二压头(1 和所述第二橡胶关节(6 的上连接头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披露了一种机车牵引杆的压装辅助工具,包括第一活动心轴(21)和第二活动心轴(22),分别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底座(5)的第一支撑筒(51)和第二支撑筒(52)中,第一活动心轴(21)和第二活动心轴(22)分别包括第一定位部,包括下段外圆柱面,该下段外圆柱面与支撑筒的内壁配合;第二定位部,包括直径小于下段外圆柱面的上段外圆柱面,该上段外圆柱面与牵引杆杆体(7)端部的牵引孔的内壁配合;以及第三定位部,由顶部的关节定位孔形成,与橡胶关节的下连接头外壁配合。该机车牵引杆的压装辅助工具能够限制橡胶关节,阻止其倾斜运动,保证压装的精度,方便压装操作。
文档编号B23P19/027GK201881131SQ201020680970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3日
发明者朱树平 申请人: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