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卡车车架总成装配工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车车架总成装配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卡车车架的装配大多采用自由铆接,即车架的纵梁和横梁在铆接时,没有辅助夹紧定位装置对纵梁和横梁进行加紧定位,车架总成的铆接装配质量完全依靠零件的加工质量来控制。零部件加工的质量高则车架总成的质量就好,反之零部件加工的质量低则车架总成的质量就差。当零部件,特别是纵梁与横梁端部定位面的加工质量低时,就很难保证在铆接时, 纵梁与横梁处于垂直位置,由于纵梁与横梁不能很好处于相互垂直的位置上,则车架总成在铆接装配后就会出现平行四边形问题。另外,由于在铆接的时候没有对纵梁进行夹紧,则在铆接后,会出现铆接变形回弹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车车架总成装配工装,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架总成铆接后出现的平行四边形问题及铆接变形回弹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车车架总成装配工装,包括长条形的底座,所述底座上沿其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有纵梁工艺孔定位单元和车架内外宽定位单元;所述纵梁工艺孔定位单元中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定位销,两个所述定位销同轴设置、且轴线水平并与待拼装车架的纵梁垂直;所述车架内外宽定位单元中具有两个相对设置、且相互平行并处于竖直位置的外宽定位面,两个所述外宽定位面之间设置有第一直线驱动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外宽定位面。优选地,所述车架内外宽定位单元与所述底座滑动配合,且滑动方向与底座的长
度方向一致。优选地,所述车架内外宽定位单元包括长条形的第一滑动座,所述第一滑动座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滑动座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外宽定位垫块,两个所述外宽定位垫块相对的侧面为所述外宽定位面;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固定于所述第一滑动座上;所述第一滑动座与所述底座滑动配合。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动座长度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另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座,所述第二滑动座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滑动座的长度方向一致;其中一个所述外宽定位垫块可拆卸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另一所述外宽定位垫块可拆卸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动座上。优选地,所述纵梁工艺孔定位单元包括长条形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长度方向2/5页
与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支撑座长度方向的两端均滑动设置有定位销安装座、且所述定位销安装座的滑动方向与所述支撑座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定位销插装于所述定位销安装座上。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动座上可拆卸固定安装有高度调节垫块,所述高度调节垫块设置于靠近所述外宽定位垫块位置处。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动座中转动装配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链轮或齿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链轮或所述齿轮,对应啮合的链条或齿条。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动座上还固定连接有第二直线驱动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与所述第二滑动座驱动配合。优选地,所述支撑座上还固定连接有第三直线驱动器,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器与所述定位销安装座驱动配合。优选地,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第二直线驱动器及第三直线驱动器分别为液压缸、 气压缸、电动推杆或丝杆传动机构中的任意一种。本实用新型的卡车车架总成装配工装,在车架总成进行铆接装配时,可以对纵梁进行精确的夹持定位,保证纵梁与横梁相互垂直,使得车架总成的铆接装配质量不再依赖零部件的加工质量来控制,避免了车架总成出现平行四边形问题。同时,由于在铆接过程中纵梁一直处于被夹持状态,可以有效控制铆接变形回弹。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卡车车架总成装配工装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视图;图3为图1的B向视图;图4为图1的局部放大视图I ;图5是图2的局部放大视图J ;图6为本实用新型卡车车架总成装配工装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C向视图。附图标记1-底座;4-纵梁工艺孔定位单元;7-滑槽定位座;10-顶丝;13-外宽定位垫块;16-驱动轴;19-支撑座;23-纵梁;
4
2-直线导轨; 3-车架内外宽定位单元
5-支脚;
6-第一滑动座;
8-滑槽; 11-固定座; 14-外宽定位面; 17-链轮; 20-定位销安装座; 26-第二滑动座。
9-腰型孔; 12、22、27_气压缸 15-高度调节垫块 18-手轮; 21-定位销;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卡车车架总成装配工装的实施例1,包括一个长条形的底座1,底座1设置成长条形是为了与卡车车架相对应。在底座1的顶部通过螺钉固定了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导轨2,直线导轨2的延伸方向与底座1的长度方向一致。四个车架内外宽定位单元3沿着底座1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且各车架内外宽定位单元3均通过直线导轨2与底座1实现滑动配合。为了保证各车架内外宽定位单元3在底座1上的滑动性能, 要求直线导轨2的直线度在Imm以内,两直线导轨2之间的平行度在Imm以内,车架内外宽定位单元3上与直线导轨顶面配合的滑动面的平面度在Imm以内。在底座1上还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了一个纵梁工艺孔定位单元4,该纵梁工艺孔定位单元4位于第一个车架内外宽定位单元与第二个车架内外宽定位单元之间。当然,此处车架内外宽定位单元3也可以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但是,当车架内外宽定位单元3与底座1固定后,由于最外侧的两个车架内外宽定位单元3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此时只能对同一长度的卡车车架进行铆接装配。而对于一个卡车生产企业来说,一般会同时生产多种车型,各车型的车架长度一般不同。为了铆接装配不同长度的车架,就需要多套不同长度的卡车车架总成装配工装,这样会增加生产成本,因此不建议采用将车架内外宽定位单元3固定于底座1上的技术方案。如图2所示,在底座1的下方螺接了高度可调的支脚5,通过调节各支脚5的长度来对底座1进行水平调节。车架内外宽定位单元3位于底座1的上方,其中车架内外宽定位单元3包括长条形的第一滑动座6,第一滑动座6的下方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了滑槽定位座 7,滑槽定位座7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滑槽8,滑槽8卡在相应的直线导轨2上,并可以沿着直线导轨2滑动。为了保证滑槽与直线导轨的配合精度,在滑槽定位座7上设置了如图4所示的腰型孔9,固定滑槽的螺栓穿过上述的腰型孔9,将滑槽与滑槽定位座7固定连接。在滑槽定位座7上还螺接有两个如图5所示的轴线水平的顶丝10,此处的两个顶丝10 —个顶在滑槽定位座7的左侧、另一个顶在滑槽定位座7的右侧。可以相应的旋紧或旋松此两顶丝,来对滑槽8的左右位置进行微调,使滑槽8与直线导轨2处于最佳的配合状态,使得滑动比较流畅。第一滑动座6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图2所示的固定座11。在两个固定座11之间设置了气压缸12,气压缸12固定在第一滑动座6上。当然此处可以采用液压缸、电动推杆或丝杆传动机构来代替气压缸12。每个固定座11上均通过图4所示的燕尾槽结构插装外宽定位垫块13,两外宽定位垫块13相对的侧面为外宽定位面14,两个外宽定位面14相互平行,并处于竖直位置。上述气压缸12的轴线垂直于外宽定位面14。在第一滑动座6上还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高度调节垫块15,且高度调节垫块15设置于靠近外宽定位垫块13位置处。为了便于驱动车架内外宽定位单元3沿直线导轨2滑动,在第一滑动座6中安装了图2所示的驱动轴16,驱动轴16的轴线与第一滑动座6的长度方向一致。在驱动轴16 的两端均固定安装了链轮17,在底座1上固定安装了与链轮配合的链条。驱动轴16的一端还固定安装了手轮18。通过转动手轮18,来使驱动轴16转动,驱动轴16带动链轮17转动。由于链条固定于底座1上,通过此处链轮17与链条构成的链传动机构,将手轮18的转动转换为车架内外宽定位单元3的平动。当然,此处也可以采用齿轮与齿条配合的传动机构,齿轮固定于驱动轴16上,齿条固定于底座1上。固定于底座1上的纵梁工艺孔定位单元4,如图3所示,包括长条形的支撑座19, 支撑座19的长度方向与底座1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在支撑座19长度方向的两端均滑动装配有定位销安装座20、且定位销安装座20的滑动方向与支撑座19的长度方向一致。两个定位销安装座20上均插装有定位销21,此两定位销21同轴相对设置,且其轴线处于水平状态并与待铆接装配的纵梁垂直。在支撑座19长度方向的两端,还分别固定安装了气压缸 22,此处的气压缸22驱动定位销安装座20沿支撑座19的长度方向滑动。当然此处可以采用液压缸、电动推杆或丝杆传动机构来代替气压缸22。该卡车车架总成装配工装在使用时,规定水平面内沿底座的长度方向为X方向、 与X方向垂直的方向为Y方向,竖直方向为Z方向。如图2、3所示,分别吊入待拼装的左右两条纵梁23,并且使定位销21相应的穿入到纵梁23是上的工艺孔定位中,实现X方向的定位,根据拼装车架的不同,可以相应的更换定位销21。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车架内外宽定位单元3中的气压缸12动作,使气压缸12分别推动左右两条纵梁23向对应的外宽定位垫块运动,并最终将左右两条纵梁23顶在相应的外宽定位垫块的侧面上,也就是顶在外宽定位面上,实现Y方向的定位。通过安装不同厚度的外宽定位垫块,来控制Y方向的宽度,适应对不同宽度车间的拼装。同时,根据所拼装车架的不同,相应的更换高度调节垫块15,来控制左右两条纵梁23在Z方向上的位置。在左右两条纵梁23定位加紧之后,便可以在左右两条纵梁23之间安放横梁进行铆接装配。由于在整个铆接装配状态中,左右两条纵梁23始终处于定位加紧状态,因此车架的铆接质量比较高,避免了出现铆接变形,也解决了车架铆接时的平行四边形问题。实施例2如图6、7所示,本实用新型卡车车架总成装配工装的实施例2,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仅在于,滑动装配于底座1上的车架内外宽定位单元3的不同。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滑动座6长度方向的一端固定安装固定座11、另一端滑动安装第二滑动座26。固定座11和第二滑动座26上均安装有外宽定位垫块。在第一滑动座6上还固定连接有一个气压缸27, 气压缸27驱动第二滑动座沈沿着第一滑动座6的长度方向滑动。当然此处可以采用液压缸、电动推杆或丝杆传动机构来代替气压缸22。此处设置第二滑动座沈的好处在于,通过气压缸22来驱动第二滑动座沈运动, 改变了两个外宽定位垫块之间的距离,同时,气压缸22的行程较长,则由其控制的距离就比较大,相应的其可以对不同宽度的车架进行定位。通过气压缸22进行较大距离的调节, 通过更换不同厚度的外宽定位垫块来进行宽度的微调,气压缸22与外宽定位垫块配合使用,提高了对不同宽度车架铆接装配时的适应性。[005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卡车车架总成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条形的底座,所述底座上沿其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有纵梁工艺孔定位单元和车架内外宽定位单元;所述纵梁工艺孔定位单元中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定位销,两个所述定位销同轴设置、 且轴线水平并与待拼装车架的纵梁垂直;所述车架内外宽定位单元中具有两个相对设置、且相互平行并处于竖直位置的外宽定位面,两个所述外宽定位面之间设置有第一直线驱动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外宽定位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车车架总成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内外宽定位单元与所述底座滑动配合,且滑动方向与底座的长度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车车架总成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内外宽定位单元包括长条形的第一滑动座,所述第一滑动座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滑动座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外宽定位垫块,两个所述外宽定位垫块相对的侧面为所述外宽定位面;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固定于所述第一滑动座上;所述第一滑动座与所述底座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车车架总成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座长度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另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座,所述第二滑动座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滑动座的长度方向一致;其中一个所述外宽定位垫块可拆卸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另一所述外宽定位垫块可拆卸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动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卡车车架总成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工艺孔定位单元包括长条形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支 撑座长度方向的两端均滑动设置有定位销安装座、且所述定位销安装座的滑动方向与所述支撑座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定位销插装于所述定位销安装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车车架总成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座上可拆卸固定安装有高度调节垫块,所述高度调节垫块设置于靠近所述外宽定位垫块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车车架总成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座中转动装配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链轮或齿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链轮或所述齿轮,对应啮合的链条或齿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车车架总成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座上还固定连接有第二直线驱动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与所述第二滑动座驱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车车架总成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上还固定连接有第三直线驱动器,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器与所述定位销安装座驱动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卡车车架总成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第二直线驱动器及第三直线驱动器分别为液压缸、气压缸、电动推杆或丝杆传动机构中的任意一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卡车车架总成装配工装,包括长条形的底座,所述底座上沿其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有纵梁工艺孔定位单元和车架内外宽定位单元;所述纵梁工艺孔定位单元中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定位销,两个所述定位销同轴设置、且轴线水平并与待拼装车架的纵梁垂直;车架内外宽定位单元中具有两个相对设置,且相互平行并处于竖直位置的外宽定位面,两个所述外宽定位面之间设置有第一直线驱动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外宽定位面。该卡车车架总成装配工装,在车架总成进行铆接装配时,可以对纵梁进行精确的夹持定位,车架总成的铆接装配质量不再依赖零部件的加工质量来控制,避免了车架总成出现平行四边形问题及铆接变形回弹问题。
文档编号B21J15/42GK202028734SQ20112004161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8日
发明者丁文义, 叶航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