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2106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收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行业中的收线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收线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磁线和/或漆包线生产行业中,在拉丝车间,目前国内大多数中拉机普遍采用铁盘进行收线。中拉机采用铁盘进行收线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如下1、由于受中拉机收线设备的限制,铁盘容量比较小。2、使用铁盘收线时,收线装置为卧式,不方便装卸和搬运, 工人的劳动强度大。3、中拉机采用铁盘收线需及时调整排线,因设备等条件发生改变时产生的品质问题不易发觉。4、铁盘经过长期使用后,会发生变形、生锈等问题,更容易导致排线不良、辘底黑线等品质隐患的发生。为了增大收线容量、提高设备产能、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时间和人力、改善铜线的产品质量、杜绝铜线品质不良隐患的产生,人们迫切希望一种能克服上述不足之处的收线装置问世。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中拉机采用铁盘进行收线存在的铁盘容量比较小、不方便装卸和搬运、工人的劳动强度大、铁盘收线需及时调整排线、铜线的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等缺陷,提供一种收线装置,这种收线装置能增大收线容量、提高设备产能、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时间和人力、改善铜线品质、杜绝铜线品质不良隐患的产生;本实用新型的各部件经过打磨后再喷刷油漆,生产出的铜线不会造成擦伤, 且生产时段随时可以对铜线质量进行监控,杜绝铜线品质隐患的发生,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收线装置,包括底盘、内护围、外护围和挂方,内护围由内上圈、内下圈和多根内连接杆组成,多根内连接杆的上端分别与内上圈固连接在一起,多根内连接杆的下端分别与内下圈固连接在一起,内下圈与底盘固连接在一起,挂方的两端分别与内上圈固连接在一起;外护围由外上圈、外下圈和多根外连接杆组成,多根外连接杆的上端分别与外上圈固连接在一起,多根外连接杆的下端分别与外下圈固连接在一起,外下圈与底盘固连接在一起。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根外连接杆在外上圈和外下圈上分布对称或者分布均勻。多根内连接杆在内上圈和内下圈上分布对称或者分布均勻。内上圈的直径小于内下圈的直径,内连接杆上部呈折弯后向内上圈延伸的形状。在每两根内连接杆的折弯处之间设计有一支撑杆。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中拉机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收线有如下有益效果,1、 目前电磁线和/或漆包线生产行业上普遍采用的中拉机的收线铁盘为Φ630型号,装载铜线的最大容量约为500kg,而采用本实用新型收线的容量可以达到600kg,产能明显提高。 2、中拉机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收线,生产时只需将本实用新型正确送入收线机底部,勿需频繁地装卸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达到了既省时又省力的效果。3、生产出的铜线按照预定的轨迹落入收线机,不需要频繁地调整排线,排线不良的问题减少。4、本实用新型经过打磨后再喷刷油漆,生产出的铜线不会被本实用新型造成擦伤,且在生产时段随时可以对铜线质量进行监控,杜绝了铜线品质隐患的发生。5、中拉机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收线能提高劳动效率和成品线的质量,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
图1中M-M线剖后的结构示意俯视图;图3是
图1中的B向视图(箭头所示的方向);图4是
图1中的A向视图(箭头所示的方向);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状态下的第一步,空架状态,送入收线机底部前的状态;图6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状态下的第二步,在收线机底部的使用状态;图7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状态下的第三步,满料卸出状态。图中,1、底盘;2、内上圈;3、内连接杆;4、外上圈;5、外下圈;6、外连接杆;7、挂方;8、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
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收线装置,包括底盘1、内护围、外护围和挂方7,挂方7主要是在该收线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起吊挂作用,内护围由内上圈2、内下圈和六根内连接杆3组成,六根内连接杆3的上端分别与内上圈2固连接在一起,六根内连接杆3的下端分别与内下圈固连接在一起,内下圈与底盘1固连接在一起,挂方7的两端分别与内上圈2固连接在一起,六根内连接杆3在内上圈2和内下圈上分布对称或者分布均勻,内上圈2的直径小于内下圈的直径,内连接杆3上部呈折弯后向内上圈2延伸的形状,在每两根内连接杆3的折弯处之间设计有一支撑杆8。支撑杆8起结构强化作用。外护围由外上圈4、外下圈5和十二根外连接杆6组成,十二根外连接杆6的上端分别与外上圈 4固连接在一起,十二根外连接杆6的下端分别与外下圈5固连接在一起,外下圈5与底盘 1固连接在一起,十二根外连接杆6在外上圈4和外下圈5上分布对称或者分布均勻。参见图5、图6和图7,图5是该收线装置在使用状态下的第一步,空架状态,送入收线机底部前的状态。图6是该收线装置在使用状态下的第二步,在收线机底部的使用状态。图7是该收线装置在使用状态下的第三步,满料卸出状态。生产流程按照图5、图6和图7所示的步骤进行操作首先是准备空的该收线装置待用,开机使用时,该收线装置必须要放置在收线机的正下方,经中拉收线机生产出的铜线均勻地落入该收线装置的内护围与外护围之间的空间内,由于该收线装置的尺寸是根据铜线落下时的形状和轨迹进行设计的,所以铜线在该收线装置的内护围与外护围之间也能够均勻的分布和排列。与此同时,在该收线装置顶端采用锥度平滑设计,使得所生产的铜线更能自由顺畅的滑落至该收线装置的内护围与外护围之间。该收线装置满料后及时的卸出即可。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但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的前提下,凡其类似的结构,例如一种收线装置,包括底盘、内护围、外护围和挂方,内护围由内上圈、内下圈和多根内连接杆组成,多根内连接杆的上端分别与内上圈固连接在一起,多根内连接杆的下端分别与内下圈固连接在一起,内下圈与底盘固连接在一起,挂方的两端分别与内上圈固连接在一起;外护围由外上圈、外下圈和多根外连接杆组成,多根外连接杆的上端分别与外上圈固连接在一起,多根外连接杆的下端分别与外下圈固连接在一起,外下圈与底盘固连接在一起等,这些特征都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收线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盘、内护围、外护围和挂方,内护围由内上圈、内下圈和多根内连接杆组成,多根内连接杆的上端分别与内上圈固连接在一起,多根内连接杆的下端分别与内下圈固连接在一起,内下圈与底盘固连接在一起,挂方的两端分别与内上圈固连接在一起;外护围由外上圈、外下圈和多根外连接杆组成,多根外连接杆的上端分别与外上圈固连接在一起,多根外连接杆的下端分别与外下圈固连接在一起,外下圈与底盘固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收线装置,其特征是多根外连接杆在外上圈和外下圈上分布对称或者分布均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收线装置,其特征是多根内连接杆在内上圈和内下圈上分布对称或者分布均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收线装置,其特征是内上圈的直径小于内下圈的直径,内连接杆上部呈折弯后向内上圈延伸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收线装置,其特征是在每两根内连接杆的折弯处之间设计有一支撑杆。
专利摘要一种收线装置,属于电线电缆的收线装置领域。现有的中拉机采用铁盘收线,铁盘容量较小、工人劳动强度大。本实用新型包括底盘、内护围、外护围和挂方,内护围由内上圈、内下圈和多根内连接杆组成,多根内连接杆的上端分别与内上圈固连接在一起,多根内连接杆的下端分别与内下圈固连接在一起,内下圈与底盘固连接在一起,挂方的两端分别与内上圈固连接在一起;外护围由外上圈、外下圈和多根外连接杆组成,多根外连接杆的上端分别与外上圈固连接在一起,多根外连接杆的下端分别与外下圈固连接在一起,外下圈与底盘固连接在一起。该收线装置用于与中拉机配合收线,能增大收线容量、提高设备产能;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时间和人力;改善铜线品质。
文档编号B21C47/02GK202185478SQ20112022205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8日
发明者袁锦标 申请人:东莞宇隆电工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