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制不锈钢固定爪的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2120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拉制不锈钢固定爪的夹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加工夹具,具体地指现场加工干熄炉砌筑用不锈钢固定爪的夹具。
背景技术
在干熄焦系统的一次除尘器砌筑及锅炉部位砌筑中需要用到不锈钢固定爪来固定浇注料。以往的固定爪采用3mm不锈钢钢丝制作,并运至现场由施工人员手工拉开至所需长度和间距。而现设计要求采用5mm不锈钢钢丝制作固定爪,生产厂家如果直接加工成所需长度和间距的不锈钢固定爪,则运输中由于固定爪的相互缠绕,到达施工现场后,解开这些缠绕住的固定爪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且在松解的过程中,一定数量的固定爪会变形而影响使用。因此运至现场后的固定爪均需在现场进行拉制,而施工人员人工拉制5_ 不锈钢固定爪十分困难且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长度和间距,这些都对干熄焦的固定爪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结合机械设备加工,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拉制不锈钢固定爪的夹具。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拉制不锈钢固定爪的夹具,包括有夹具本体、导绳环和挂钩,其中,夹具本体包括有支撑角钢,支撑角钢的一边制成矩形齿结构,并在该边排列设置有多个螺母,螺母中穿入配套的顶紧螺栓;支撑角钢两端焊有导绳环,支撑角钢的另一边背面焊有挂钩。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1、操作简单,省力;2、提高了不锈钢固定爪的加工速度,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3、制作简单,组成部分均为施工现场的钢材、螺栓、钢筋,取材方便、成本低廉。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实例立体图;图中1.支撑角钢;2.导绳环;3.挂钩;4.顶紧螺栓;5.螺母;6.固定桩一 ;7.拉制夹具一;8.导绳;9.拉制夹具二;10.固定桩二;11.不锈钢固定爪;12.卷扬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制干熄焦用不锈钢固定爪的夹具,其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夹具本体、导绳环2和挂钩3组成,其中夹具本体由支撑角钢1和螺母5焊接在一起,螺母5中穿入配套的顶紧螺栓4,用于夹紧不锈钢固定爪11的端头;支撑角钢1两端焊有导绳环2,用于套在作为轨道路径的导绳8上,使夹具本体能沿直线运动;支撑角钢1焊有挂钩 3,利于拉制机械对夹具本体的牵引。本实例中,支撑角钢1采用Z 80X8的角钢,其长度为 350mm,在角钢的底边均勻预留四个30mmX40mm的开口,以便不锈钢固定爪11在拉制过程中产生翘曲时不受支撑角钢1阻碍;导绳环2采用直径8mm的圆钢,加工为“U”字型;挂钩 3采用直径16mm圆钢。上述部件的技术参数及材质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变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制干熄焦用不锈钢固定爪的夹具,其在干熄焦系统的工程中拉制不锈钢固定爪时使用。使用时,如图2所示,固定桩一 6和固定桩二 10之间用导绳8相连;拉制夹具一 7 的导绳环2套在作为轨道路径的导绳8上;拉制夹具二 9与固定桩二 10固连;将未加工的不锈钢固定爪11的一端放入拉制夹具一 7的顶紧螺栓4的底部,用活扳手拧紧,固定住不锈钢固定爪11,另外一端则固定在拉制夹具二 9的顶紧螺栓4的底部,用活扳手拧紧,固定住不锈钢固定爪11 ;将卷扬机12的钢丝绳与拉制夹具一 7的挂钩3相连,启动卷扬机,根据图纸要求使不锈钢固定爪11拉制成型,再松开拉制夹具一 7、拉制夹具二 9的顶紧螺栓4, 即完成不锈钢固定爪11的拉制。所述固定桩一 6和固定桩二 10由钢管桩和间距支撑杆组成,钢管桩埋入地下。所述不锈钢固定爪是厂家采用弹簧机制作而成的类似弹簧形态的半成品。弹簧变形量可以根据设计和试验计算出的所需拉力来可选用合适的机械设备。应用效果在干熄焦系统的工程施工中,拉制不锈钢固定爪采用本实用新型后,提高了不锈钢固定爪的加工速度,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说明本实用新型方法的效果显著。以上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拉制不锈钢固定爪的夹具,主要由夹具本体、导绳环和挂钩组成,其中夹具本体包括有支撑角钢,支撑角钢的一边制成矩形齿结构,并在该边排列设置有多个螺母,螺母中穿入配套的顶紧螺栓;支撑角钢两端焊有导绳环,支撑角钢的另一边背面焊有挂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结合机械设备加工,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拉制不锈钢固定爪的夹具。包括有夹具本体、导绳环和挂钩,其中,夹具本体包括有支撑角钢,支撑角钢的一边制成矩形齿结构,并在该边排列设置有多个螺母,螺母中穿入配套的顶紧螺栓;支撑角钢两端焊有导绳环,支撑角钢的另一边背面焊有挂钩。此装置操作简单,省力,提高了不锈钢固定爪的加工速度,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B21F45/00GK202207763SQ20112022257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8日
发明者刘斌, 王俊东, 王晶琼 申请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