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闭口式三辊轴承轧机的中辊自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9192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闭口式三辊轴承轧机的中辊自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半闭ロ式三辊轴承轧机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ー种半闭ロ式三辊轴承轧机的中辊自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热轧带钢及热轧型钢由于在民用建筑、エ业建筑、桥梁建设、石油エ业、高层建筑、地下鉄路和矿山巷道及エ业钢结构件等领域表现出优良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钢及型钢的产量和质量需求与日俱增,对轧钢机有着更高的要求,在热轧窄带钢及中小型型钢生产线的粗轧机组中,普遍使用三辊轧机进行开坯轧制,在早期的轧钢生产线中,一般采用三辊胶木瓦式轧机,但这种轧机结构简单,使用夹布胶木滑动轴承,其刚度、強度低,轧机变形大,使得中间坯精度低,轧制能耗大,产能落后。随着现代轧钢エ艺对粗轧中间坯的精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对轧机产量的提高有越来越高的要 求,并且国家提出了节能减排的要求。目前,一般使用三辊轴承轧机来代替三辊胶木瓦轧机,应用轴承轧机可以提高中间坯精度,给后续精轧机组创造较好的开轧条件,还可以减小能耗,提高产能。但是,带来了如下两个问题ー是中间辊自定位的问题采用轴承轧机,轧辊受力后产生挠曲变形,而轴承限制了辊径处的变形,在辊径断面处产生相当大的应力,造成轧辊断裂或轴承烧毁,因此,应在中间辊处采用自定位结构,当轧辊受力变形时,两侧轴承座可以沿着弧形表面摆动,以补偿轧辊的挠曲变形,减小轧辊及轴承的应力。然而原有的一些结构存在明现缺陷,其可操作性差及受カ局部强度刚度弱,实践中反应效果不佳。ニ是采用轴承结构的辊系在换辊吋,由于取消了 H形框架而采用四块承压板来定位中间辊,在换辊时需要额外的用天车起吊四块承压板,原来三吊换辊,现在需要七吊才能换完辊,而且装辊时同样如此,使得换辊时间大大延长,降低了工作效率及生产率,増加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ー种操作性好且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的半闭ロ式三辊轴承轧机的中辊自定位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半闭ロ式三辊轴承轧机的中辊自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压板、承压板弧形垫、中辊弧形垫、机架弧形垫,承压板弧形垫固定在承压板上,中辊弧形垫固定在中辊轴承座上,承压板弧形垫与对应位置上的中辊弧形垫啮合,机架弧形垫固定于机架的凸台上并与对应位置上的中辊弧形垫啮

ロ ο进ー步,所述承压板共有四个;所述中辊弧形垫共有八个,在中辊操作侧轴承座上分布有四个,分别位于中辊操作侧轴承座上方的左右两侧和下方的左右两侧,在中辊传动侧轴承座上分布有四个,分别位于中辊传动侧轴承座上方的左右两侧和下方的左右两侧,承压板弧形垫与中辊操作侧轴承座上方的左右两侧和中辊传动侧上方的左右两侧的中辊弧形垫啮合。进ー步,所述承压板在竖直方向上两侧带有非贯通的盲槽,承压板上位于上辊操作侧轴承座端部的盲槽与上辊操作侧轴承座上设有的导向销对应,承压板上其余的盲槽与上辊轴承座上设有的导向板的凹槽相对应。进一歩,所述中辊弧形垫通过螺钉与中辊轴承座连接。进ー步,所述导向板通过螺钉与上辊轴承座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轴承座和承压板之间增加弧形垫板实现中辊的自动定位,安装过程简单易行,工作可靠;在上辊轴承座上增加导向板,当需要换辊时,用天车起吊机架盖,通过平衡装置带动上辊部件,上辊部件通过导向板顶住盲槽底部,从而实现上辊部件与承压板的同时起吊,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加工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半闭ロ式三辊轴承轧机自定位机构的主视图图2是中辊操作侧轴承座与中辊弧形垫的装配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机架与机架弧形垫的装配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上辊部件的俯视图图5是上辊部件传动侧的侧视图图中1、承压板;2、承压板弧形垫;3、中辊弧形垫;4、机架弧形垫;5、导向板;6、中辊操作侧轴承座;7、中辊传动侧轴承座;8、上辊操作侧轴承座;9、上辊传动侧轴承座;
10、机架;11、导向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半闭ロ式三辊轴承轧机的中辊自定位结构,包括承压板I、承压板弧形垫2、中辊弧形垫3、机架弧形垫4,承压板弧形垫2固定在承压板I上,中辊弧形垫3通过螺钉固定在中辊操作侧轴承座6、中辊传动侧轴承座7上,承压板弧形垫2与对应位置上的中辊弧形垫3啮合,机架弧形垫4固定于机架10的凸台上并与对应位置上的中辊弧形垫3啮合。为了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的自定位效果,所述承压板I共有四个;所述中辊弧形垫3共有八个,在中辊操作侧轴承座6上分布有四个,分别位于中辊操作侧轴承座6上方的左右两侧和下方的左右两侧,在中辊传动侧轴承座7上分布有四个,分别位于中辊传动侧轴承座7上方的左右两侧和下方的左右两侧,承压板弧形垫2与中辊操作侧轴承座6上方的左右两侧和中辊传动侧轴承座7上方的左右两侧的中辊弧形垫3啮合。如图4、图5所示,所述承压板I在竖直方向上两侧带有非贯通的盲槽,承压板I上位于上辊操作侧轴承座8 —侧的端部的盲槽与上辊操作侧轴承座8上设有的导向销11对应,承压板I上其余的盲槽与上辊轴承座8、9上设有的导向板5的凹槽相对应。所述导向板(5)通过螺钉与上辊操作侧轴承座8、上辊传动侧轴承座9连接。本实例的工作过程在向机架装入上辊部件前,先在线下将四块承压板I沿着盲槽插入到导向板5与上辊操作侧轴承座8、上辊传动侧轴承座9之间或者导向销11与上辊操作侧轴承座8之间;当轧机正常工作时,上辊部件在盲槽的范围内上下移动,不会有任何干渉。当需要换辊时,用天车起吊机架盖,通过平衡装置带动上辊部件,上辊部件通过导向板顶住盲槽底部,从而一次在起吊上辊部件的同时将4块承压板I同时起吊,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将中辊部件由机架上方装入到机架内,让中辊弧形垫3与机架上相应位置的机架弧形垫4啮合,然后将上述带 有四块承压板I的上辊部件装入到机架上,将四块承压板I下方的承压板弧形垫2与相应位置上中辊弧形垫3配合,压紧,至此,实现中辊自动定位的功能,且能一次起吊上辊部件和四块承压板I。弧形垫可以在机床上精确加工,加工制造过程简单,容易实现,安装过程简单易行,且弧形垫板强度高,工作可靠。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工作可靠、安装简便等优点。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半闭口式三辊轴承轧机的中辊自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压板(I)、承压板弧形垫(2)、中辊弧形垫(3)、机架弧形垫(4),承压板弧形垫(2)固定在承压板(I)上,中辊弧形垫(3)固定在中辊轴承座(6、7)上,承压板弧形垫(2)与对应位置上的中辊弧形垫(3)啮合,机架弧形垫(4)固定于机架(10)的凸台上并与对应位置上的中辊弧形垫(3)啮入口 o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半闭口式三辊轴承轧机的中辊自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板(I)共有四个;所述中辊弧形垫(3)共有八个,在中辊操作侧轴承座(6)上分布有四个,分别位于中辊操作侧轴承座(6)上方的左右两侧和下方的左右两侧,在中辊传动侧轴承座(7)上分布有四个,分别位于中辊传动侧轴承座(7)上方的左右两侧和下方的左右两侧,承压板弧形垫(2)与中辊操作侧轴承座(6)上方的左右两侧和中辊传动侧轴承座(7)上方的左右两侧的中辊弧形垫(3)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半闭口式三辊轴承轧机的中辊自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板(I)在竖直方向上两侧带有非贯通的盲槽,承压板(I)上位于上辊操作侧轴承座(8) —侧的端部的盲槽与上辊操作侧轴承座(8)上设有的导向销(11)对应,承压板(I)上其余的盲槽与上辊轴承座(8、9)上设有的导向板(5)的凹槽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半闭口式三辊轴承轧机的中辊自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辊弧形垫(3)通过螺钉与中辊轴承座(6、7)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闭口式三辊轴承轧机的中辊自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5)通过螺钉与上辊轴承座(8、9)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半闭口式三辊轴承轧机的中辊自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压板、承压板弧形垫、中辊弧形垫、机架弧形垫,承压板弧形垫固定在承压板上,中辊弧形垫固定在中辊轴承座上,承压板弧形垫与对应位置上的中辊弧形垫啮合,机架弧形垫固定于机架的凸台上并与对应位置上的中辊弧形垫啮合。本实用新型在轴承座和承压板之间增加弧形垫板实现中辊的自动定位,安装过程简单易行,工作可靠;在上辊轴承座上增加导向板,当需要换辊时,用天车起吊机架盖,通过平衡装置带动上辊部件,上辊部件通过导向板顶住盲槽底部,从而实现上辊部件与承压板的同时起吊,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加工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文档编号B21B31/00GK202398614SQ20112035430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1日
发明者徐建东 申请人:天津市中重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