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贮油缸短管打扁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模具,特别是涉及ー种专门用于减振器贮油缸短管加工中的打扁模具。
背景技术:
一般车用减振器的贮油缸短管的 加工要经过外表打扁、两端车内止ロ等主要エ序。目前针对短管外表打扁没有专门的模具,往往在打扁后短管端部变形过大,在车内止ロ后造成其端ロ壁厚不均匀,无法满足后エ序的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贮油缸短管打扁模具,能有效防止短管端部变形,完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贮油缸短管打扁模具,包括底座、支承座、固定套、导向块、垫圈、支承芯棒、连接板和凸模块,所述支承座固定在底座上,支承座上水平开设通孔,支承芯棒插入该通孔中,端部通过垫圈与支承座固定,固定套套接在支承芯棒外,固定套内壁与支承芯棒外壁之间有间隙,支承座顶部设置导向块,导向块上有导向孔,导向孔正上方对应有凸模块,凸模块通过连接板与油压机连接。进ー步,所述固定套为一端有凸缘的圆筒,凸缘上关于圆筒中心对称设置ー对长条形开ロ。装配时,在长条形开ロ处采用螺钉将固定套固定在支承座上。当待加工短管中心与支承芯棒中心高度不一致时,上下移动固定套,使得待加工短管顺利固定在固定套与支承芯棒之间。目前,短管在经过打扁エ序后,都需要经过端ロ整形才能进行内止ロ的加工,而且加工后端ロ壁厚不均匀严重,合格率相对很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打扁模具后,不需要在打扁エ序后进行端ロ整形就可以直接进行车内止ロ的エ序,从而节约了ー个エ序的时间,并且短管端ロ卡在固定套与支承芯棒之间,对短管变形起到了限制作用,从而控制变形在要求的范围内,在车内止ロ后端ロ壁厚均匀、合格率高,满足后エ序的使用要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有效防止短管在打扁エ序后端部变形过大,从而导致在车内止ロ后端ロ壁厚不均匀的现象发生。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固定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不,一种忙油缸短管打扁模具,包括底座I、支承座2、固定套5、导向块4、垫圈3、支承芯棒6、连接板9和凸模块8,所述支承座2固定在底座I上,支承座2上水平开设通孔,支承芯棒6插入该通孔中,端部通过螺钉连接垫圈3,垫圈3与支承座2外壁紧贴,从而将支承芯棒6与支承座2固定,固定套5套接在支承芯棒6タト,固定套5内壁与支承芯棒6外壁之间有间隙,支承座2顶部设置导向块4,导向块4上有导向孔,导向孔正上方对应有凸模块8,凸模块8通过连接板9与油压机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套5为一端有凸缘的圆筒,凸缘上关于圆筒中心对称设置一对长条形开ロ 51。 装配时,在长条形开ロ 51处采用螺钉将固定套5固定在支承座2上。当待加工短管7中心与支承芯棒6中心高度不一致时,上下移动固定套5,使得待加工短管7顺利固定在固定套5与支承芯棒6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首先,将待加工短管7插入支承芯棒6,其端部插入固定套5与支承芯棒6之间;加工吋,凸模块8在油压机的带动下通过导向块4上的导向孔到达待加工短管7表面进行打扁加工;打扁加工完成后,凸模块8随油压机上行而提起,最后取出短管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贮油缸短管打扁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承座、固定套、导向块、垫圈、支承芯棒、连接板和凸模块,所述支承座固定在底座上,支承座上水平开设通孔,支承芯棒插入该通孔中,端部通过垫圈与支承座固定,固定套套接在支承芯棒外,固定套内壁与支承芯棒外壁之间有间隙,支承座顶部设置导向块,导向块上有导向孔,导向孔正上方对应有凸模块,凸模块通过连接板与油压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贮油缸短管打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为一端有凸缘的圆筒,凸缘上关于圆筒中心对称设置一对长条形开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贮油缸短管打扁模具,包括底座、支承座、固定套、导向块、垫圈、支承芯棒、连接板和凸模块,所述支承座固定在底座上,支承座上水平开设通孔,支承芯棒插入该通孔中,端部通过垫圈与支承座固定,固定套套接在支承芯棒外,固定套内壁与支承芯棒外壁之间有间隙,支承座顶部设置导向块,导向块上有导向孔,导向孔正上方对应有凸模块,凸模块通过连接板与油压机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有效防止短管在打扁工序后端部变形过大,从而导致在车内止口后端口壁厚不均匀的现象发生。
文档编号B21D37/10GK202377379SQ20112052127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4日
发明者刘长贵, 梁宏 申请人: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