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编程装置及控制指令生成方法

文档序号:3073578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自动编程装置及控制指令生成方法
【专利摘要】为了生成以尽可能减少无用加工的状态进行加工的控制指令,在自动编程装置中,加工工序数据生成/编辑部根据从外部输入的加工形状(第1加工形状),分别生成每个加工工序的加工形状(第2加工形状),刀具/加工次序/刀具方向编辑部(4)接收加工工序的执行顺序的输入,加工工序调整部对于第2加工形状中的刀具方向相同的多个加工形状,将该多个加工形状中的一个加工形状变形为能够按照所述输入的执行顺序执行加工(步骤S1722),并且,从由于该一个加工形状的变形而重复的其他加工形状中删除该重复的部分(步骤S1724),并生成第3加工形状,控制指令生成部基于第3加工形状和所述输入的执行顺序,生成用于使工作机械动作的控制指令。
【专利说明】自动编程装置及控制指令生成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生成使工作机械动作的控制指令的自动编程装置及控制指令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当前存在下述自动编程装置,其基于包含有加工形状、加工方法、使用刀具、加工条件等的记述的加工工序数据,生成控制指令(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
[0003]特别是根据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技术,将加工形状的加工类型分类为槽、侧表面槽、侧表面以及型腔。而且,将槽及侧表面槽划分为侧表面部和底表面部,均设为轮廓部。对于侧表面,其在粗加工和精加工中的区域划分方法不同。即,将作为粗加工对象的侧表面划分为上表面部和底表面部,将作为精加工对象的侧表面划分为侧表面部和底表面部。而且,将侧表面加工的底表面部划分为轮廓部和区域部。而对于型腔,仅在精加工处理时划分为侧表面部和底表面部。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2606460号公报
[0005]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8-149431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62-2951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根据上述专利文献3的技术,除了孔以外的加工形状被划分为与粗加工、精加工的特性匹配的最终的简单形状。根据形状种类和精加工程度或表面状态,例如如果是型腔加工,则加工工序被划分为粗加工形状、进行侧表面部精加工的侧表面精加工形状、以及底表面部的底表面精加工形状。在这里,存在下述问题,即,在带台阶的型腔形状的情况下,如果由作业者分别定义了第I级型腔加工和第2级型腔加工,则加工工序被划分为第I级的粗加工形状、侧表面精加工形状、底表面精加工形状、和第2级的粗加工形状、侧表面精加工形状、底表面精加工形状,但第I级的底表面精加工形状的一部分区域会通过第2级的粗加工而受到切削,因此,对该区域的精加工成为无用加工。
[0008]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生成以尽可能减少无用加工的状态进行加工的控制指令的自动编程装置及控制指令生成方法。
[0009]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加工形状生成部,其根据从外部输入的多个第I加工形状,分别生成每个加工工序的第2加工形状;加工次序编辑部,其接收所述加工工序的执行顺序的输入;加工形状调整部,其对于所述第2加工形状中的刀具方向相同的多个加工形状,将该多个加工形状中的一个加工形状变形为能够按照所述输入的执行顺序执行加工,并且,从由于该一个加工形状的变形而重复的其他加工形状中删除该重复的部分,并生成第3加工形状;以及控制指令生成部,其基于所述第3加工形状和所述输入的执行顺序,生成用于使工作机械动作的控制指令。[0010]发明的效果
[0011]本发明涉及的自动编程装置,将加工形状变形为能够执行由操作员输入的加工工序的顺序,并且,通过加工形状的变形,将该变形后的加工形状和在该变形后的加工形状之前加工的加工形状中重复的部分,从在该变形后的加工形状之前加工的加工形状中删除,因此,能够生成以尽可能减少无用加工的状态进行加工的控制指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说明自动编程装置的实施方式I的结构的图。
[0013]图2是说明实施方式I的自动编程装置的硬件结构例的图。
[0014]图3是说明实施方式I的控制指令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0015]图4 — I是加工件的俯视图。
[0016]图4 — 2是加工件的侧视图。
[0017]图5 — I是表示原料形状的斜视图。
[0018]图5 — 2是说明用于输入原料形状数据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019]图5 — 3是说明用于输入原料形状数据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020]图6 — I是说明步骤S305的动作的流程图。
[0021 ]图6 — 2是说明步骤S305的动作的流程图。
[0022]图7 — I是说明对第I级型腔的加工形状进行定义的情况的图。
[0023]图7 — 2是说明对第I级型腔的加工形状进行定义的情况的图。
[0024]图7 — 3是说明对第I级型腔的加工形状进行定义的情况的图。
[0025]图7 — 4是说明对第I级型腔的加工形状进行定义的情况的图。
[0026]图8 — I是说明对第I级型腔的加工形状进行定义的情况的图。
[0027]图8 — 2是说明对第I级型腔的加工形状进行定义的情况的图。
[0028]图9 一 I是说明加工原料形状和加工形状的位置关系的图。
[0029]图9 一 2是表示去除了型腔加工形状后的加工原料形状的图。
[0030]图10 — I是表示进一步追加第2级型腔时的情况的图。
[0031]图10 — 2是表示进一步追加第2级型腔时的情况的图。
[0032]图10 — 3是表示进一步追加第2级型腔时的情况的图。
[0033]图10 — 4是表示进一步追加第2级型腔时的情况的图。
[0034]图11 一 I是表示进一步追加第2级型腔时的情况的图。
[0035]图11 一 2是表示进一步追加第2级型腔时的情况的图。
[0036]图12 — I是表示进一步追加第2级型腔时的情况的图。
[0037]图12 — 2是表示进一步追加第2级型腔时的情况的图。
[0038]图13 — I是表示加工工序数据的生成情况的图。
[0039]图13 — 2是表示加工工序数据的生成情况的图。
[0040]图14 一 I是加工工序和使用刀具的列表的图。
[0041]图14 一 2是表示对顺序进行变更后的加工工序的列表的图。
[0042]图15是进一步详细说明加工工序的调整的流程图。
[0043]图16 — I是表示每个加工工序的加工形状的图。[0044]图16 — 2是表示每个加工工序的加工形状的图。
[0045]图16 — 3是表示每个加工工序的加工形状的图。
[0046]图16 — 4是表示每个加工工序的加工形状的图。
[0047]图16 — 5是表示每个加工工序的加工形状的图。
[0048]图16 — 6是表示每个加工工序的加工形状的图。
[0049]图17 — I是进一步详细说明步骤S1505的动作的流程图。
[0050]图17 — 2是进一步详细说明步骤S1506的动作的流程图。
[0051]图18 — I是说明型腔粗加工(第2级型腔)的加工形状的变形情况的图。
[0052]图18 — 2是说明型腔粗加工(第2级型腔)的加工形状的变形情况的图。
[0053]图18 — 3是说明型腔粗加工(第2级型腔)的加工形状的变形情况的图。
[0054]图19 一 I是说明对型腔壁精加工(第2级型腔)的加工形状进行变形的情况的图。
[0055]图19 一 2是说明对型腔壁精加工(第2级型腔)的加工形状进行变形的情况的图。
[0056]图19 一 3是说明对型腔壁精加工(第2级型腔)的加工形状进行变形的情况的图。
[0057]图20 — I是说明型腔底精加工(第I级型腔)的变形情况的图。
[0058]图20 — 2是说明型腔底精加工(第I级型腔)的变形情况的图。
[0059]图20 — 3是说明型腔底精加工(第I级型腔)的变形情况的图。
[0060]图20 — 4是说明型腔底精加工(第I级型腔)的变形情况的图。
[0061]图20 — 5是说明型腔底精加工(第I级型腔)的变形情况的图。
[0062]图20 — 6是说明型腔底精加工(第I级型腔)的变形情况的图。
[0063]图20 — 7是说明型腔底精加工(第I级型腔)的变形情况的图。
[0064]图21 — I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065]图21 — 2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066]图22 — I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067]图22 — 2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068]图23 — I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069]图23 — 2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070]图23 — 3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0071 ]图24 — I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072]图24 — 2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073]图24 — 3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074]图24 — 4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075]图24 — 5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076]图24 — 6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077]图25 — I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078]图25 — 2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079]图25 — 3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080]图25 — 4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0081 ]图25 — 5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082]图25 — 6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0083]图26 — I是说明加工件的图。
[0084]图26 — 2是说明加工件的图。
[0085]图26 — 3是说明加工件的图。
[0086]图27 — I是表示原料形状的斜视图。
[0087]图27 — 2是说明用于输入原料形状数据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088]图27 — 3是说明用于输入原料形状数据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089]图28 — I是说明对第I型腔的加工形状进行定义的情况的图。
[0090]图28 — 2是说明对第I型腔的加工形状进行定义的情况的图。
[0091]图28 — 3是说明对第I型腔的加工形状进行定义的情况的图。
[0092]图28 — 4是说明对第I型腔的加工形状进行定义的情况的图。
[0093]图29 — I是说明对第I型腔的加工形状进行定义的情况的图。
[0094]图29 — 2是说明对第I型腔的加工形状进行定义的情况的图。
[0095]图30 — I是说明对第I型腔的加工形状进行定义的情况的图。
[0096]图30 — 2是说明对第I型腔的加工形状进行定义的情况的图。
[0097]图31 — I是表示进一步追加第2型腔的情况的图。
[0098]图31 — 2是表示进一步追加第2型腔的情况的图。
[0099]图31 — 3是表示进一步追加第2型腔的情况的图。
[0100]图31 — 4是表示进一步追加第2型腔的情况的图。
[0101]图32 — I是表示进一步追加第2型腔的情况的图。
[0102]图32 — 2是表示进一步追加第2型腔的情况的图。
[0103]图33 — I是表示进一步追加第2型腔的情况的图。
[0104]图33 — 2是表示进一步追加第2型腔的情况的图。
[0105]图34 — I是表示在第I型腔的壁表面追加简单孔的加工形状的情况的图。
[0106]图34 — 2是表示在第I型腔的壁表面追加简单孔的加工形状的情况的图。
[0107]图34 — 3是表示在第I型腔的壁表面追加简单孔的加工形状的情况的图。
[0108]图35 — I是表示在第I型腔的壁表面追加简单孔的加工形状的情况的图。
[0109]图35 — 2是表示在第I型腔的壁表面追加简单孔的加工形状的情况的图。
[0110]图36 — I是表示在第I型腔的壁表面追加简单孔的加工形状的情况的图。
[0111]图36 — 2是表示在第I型腔的壁表面追加简单孔的加工形状的情况的图。
[0112]图37 — I是表示加工工序数据的生成情况的图。
[0113]图37 — 2是表示加工工序数据的生成情况的图。
[0114]图38 — I是表示加工工序和加工刀具的列表的图。
[0115]图38 — 2是表示第I型腔的刀具方向的设定例的图。
[0116]图38 — 3是表示第2型腔的刀具方向的设定例的图。
[0117]图38 — 4是表示简单孔的刀具方向的设定例的图。
[0118]图39 — I是表示每个加工工序的加工形状的图。
[0119]图39 — 2是表示每个加工工序的加工形状的图。
[0120]图39 — 3是表示每个加工工序的加工形状的图。
[0121]图39 — 4是表示每个加工工序的加工形状的图。[0122]图39 — 5是表示每个加工工序的加工形状的图。
[0123]图40 — I是进一步详细说明步骤S1505中的动作的流程图。
[0124]图40 — 2是进一步详细说明步骤S1506的动作的流程图。
[0125]图41 一 I是说明对型腔粗加工(第2型腔)的加工形状进行变更的情况的图。
[0126]图41 一 2是说明对型腔粗加工(第2型腔)的加工形状进行变更的情况的图。
[0127]图41 一 3是说明对型腔粗加工(第2型腔)的加工形状进行变更的情况的图。
[0128]图42 — I是说明对简单孔钻孔的加工形状进行变更的情况的图。
[0129]图42 — 2是说明对简单孔钻孔的加工形状进行变更的情况的图。
[0130]图42 — 3是说明对简单孔钻孔的加工形状进行变更的情况的图。
[0131]图43是表示型腔底精加工(第I型腔)与简单孔钻孔及型腔粗加工(第2型腔)之间重复的图。
[0132]图44 一 I是表示型腔底精加工(第I型腔)的剖面形状的图。
[0133]图44 一 2是表示与型腔底精加工(第I型腔)重复的变形后的型腔粗加工(第2型腔)、变形后的壁精加工(第2型腔)以及变形后的简单孔钻孔的剖面形状的图。
[0134]图44 一 3是表示型腔底精加工(第I型腔)的变形后的加工形状的图。
[0135]图45 — I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136]图45 — 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137]图46 — I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138]图46 — 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139]图47 — I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140]图47 — 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141]图47 — 3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142]图48 — I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143]图48 — 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144]图48 — 3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145]图48 — 4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146]图48 — 5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147]图48 — 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148]图48 — 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149]图48 — 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150]图49 一 I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151]图49 一 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152]图49 一 3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153]图49 一 4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154]图49 一 5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155]图49 一 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156]图49 一 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
[0157]图49 一 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自动编程装置的输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
[0158]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涉及的自动编程装置及控制指令生成方法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并不由本实施方式限定。
[0159]实施方式I
[0160]图1是说明自动编程装置的实施方式I的结构的图。
[0161]如图所示,自动编程装置1000具有原料形状数据输入部1、加工形状数据输入部
2、加工工序数据生成/编辑部3、刀具/加工次序/刀具方向编辑部4、加工工序调整部5、加工原料形状生成部6、形状显示部7、程序构成要素一览显示部8、控制指令生成部9、原料形状数据存储部10、加工原料形状数据存储部11、加工形状数据存储部12、以及加工工序数据存储部13。
[0162]原料形状数据输入部I从外部输入对原料的形状(原料形状)进行定义的原料形状数据,将输入的原料形状数据分别存储在原料形状数据存储部10及加工原料形状数据存储部11中。原料形状由形状的种类、坐标位置、形状的尺寸等定义。
[0163]对通过加工而去除的部分的形状(加工形状)进行定义的加工形状数据,由加工形状数据输入部2从外部输入或参照在加工原料形状数据存储部11中存储的加工原料形状数据来决定,并将加工形状数据存储在加工形状数据存储部12中。加工形状由形状的种类、坐标位置、形状的尺寸等定义。
[0164]加工工序数据生成/编辑部3参照在原料形状数据存储部10中存储的原料形状数据、在加工形状数据存储部12中存储的加工形状数据等,生成加工形状、加工方法、使用刀具、加工条件等对加工工序进行定义的加工工序数据,并将生成的加工工序数据存储在加工工序数据存储部13中。另外,加工工序数据生成/编辑部3基于外部指示,对存储在加工工序数据存储部13中的加工工序数据进行修正,以修正后的加工工序数据对存储在加工工序数据存储部13中的加工工序数据进行更新。
[0165]刀具/加工次序/刀具方向编辑部4根据存储在加工工序数据存储部13中的加工工序数据,显示出表示与加工工序对应的使用刀具一览的列表,基于外部指示,进行加工工序的使用刀具的变更、加工工序的执行顺序、刀具方向的变更,以修正后的加工工序数据对存储在加工工序数据存储部13中的加工工序数据进行更新。刀具方向是指刀具的轴向中的加工时进给刀具的那个方向。
[0166]加工工序调整部5基于存储在加工形状数据存储部12中的加工形状数据和存储在加工工序数据存储部13中的加工工序数据,进行加工形状的变形,以尽可能减少无用加工。加工形状的变形是考虑加工工序的加工次序、加工工序的刀具方向和加工形状的位置关系而执行的。变形结果被反映在存储于加工工序数据存储部13中的加工工序数据中。
[0167]加工原料形状生成部6根据存储在原料形状数据存储部10中的原料形状数据和存储在加工形状数据存储部12中的加工形状数据,生成从原料形状中去除加工形状后的加工原料形状数据,将生成的加工原料形状数据存储在加工原料形状数据存储部11中。加工原料形状生成部6针对与加工原料形状对应而决定区域的尺寸的加工形状,决定出区域的尺寸,对加工形状数据进行修正,以修正后的加工形状数据对存储在加工形状数据存储部12中的加工形状数据进行更新。
[0168]形状显示部7基于从程序构成要素一览显示部8获得的显示对象数据,对存储在原料形状数据存储部10中的原料形状数据、存储在加工原料形状数据存储部11中的加工原料形状数据以及存储在加工形状数据存储部12中的加工形状数据进行合成并显示。
[0169]程序构成要素一览显示部8对存储在加工形状数据存储部12中的加工形状数据和存储在加工工序数据存储部13中的加工工序数据的一览、和用于选择原料形状及加工原料形状的项目进行显示,并根据外部指示决定显示对象,将显示对象信息发送至形状显示部7。
[0170]控制指令生成部9将存储在加工工序数据存储部13中的加工工序数据按照执行的次序读取,根据读取出的加工工序数据依次生成用于控制工作机械的控制指令。
[0171]此外,工作机械的驱动动力源(电动机等)由在数控装置的数值控制下生成的电流指令驱动。控制指令生成部9可以将电流指令作为控制指令进行输出,也可以将用于使数控装置生成电流指令的程序即加工程序的代码作为控制指令进行输出。
[0172]原料形状数据存储部10存储原料形状数据。加工原料形状数据存储部11存储加工原料形状数据。加工形状数据存储部12将加工形状数据,按照在生成加工原料形状时从原料形状去除的次序进行存储。加工工序数据存储部13将加工工序数据,按照在生成控制指令时的执行次序进行存储。
[0173]图2是说明实施方式I的自动编程装置1000的硬件结构例的图。如图所示,自动编程装置1000具有与通常的计算机相同的结构,具体而言,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 1001 >RAM (Random Access Memory) 1002>ROM (Read Only Memory) 1003、输入装置1004以及输出装置1005。CPU1001、RAM1002、R0M1003、输入装置1004及输出装置1005利
用总线相互连接。
[0174]输入装置1004由鼠标、键盘等构成,接收来自操作员的操作内容的输入、外部输入。所输入的内容被发送至CPU1001。输出装置1005由液晶显示器或CRT (Cathode RayTube)显示器等构成,输出用于供操作员进行操作输入或外部输入的显示画面。显示画面由CPU1001 生成。
[0175]R0M1003存储有用于生成控制指令的计算机程序即控制指令生成程序1006,其中,该控制指令用于以尽可能减少无用加工的状态进行加工。控制指令生成程序1006为包含上述各功能构成要素(原料形状数据输入部1、加工形状数据输入部2、加工工序数据生成/编辑部3、刀具/加工次序/刀具方向编辑部4、加工工序调整部5、加工原料形状生成部6、形状显示部7、程序构成要素一览显示部8、控制指令生成部9、原料形状数据存储部
10、加工原料形状数据存储部11、加工形状数据存储部12以及加工工序数据存储部13)的模块结构,由CPU1001读取后,在RAM1002中展开。CPU1001通过执行在RAM1002中展开的模块而实现各功能构成要素。CPU1001基于从输入装置1004输入的外部输入,生成控制指令,将生成的控制指令暂时存储在RAM1002中。存储在RAM1002中的控制指令被输出至未图示的工作机械或数控装置。
[0176]此外,原料形状数据存储部10、加工原料形状数据存储部11、加工形状数据存储部12、或加工工序数据存储部13也可以是在外部存储装置(未图示)中生成的。另外,CPU1001也可以将生成的控制指令向外部存储装置输出。另外,也可以使用实现数控装置的功能的计算机,实现自动编程装置1000。
[0177]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将控制指令生成程序1006存储在与互联网等网络连接的计算机上,通过经由网络下载而实现提供或发布。另外,存储控制指令生成程序1006的记录介质不仅限于R0M1003,也可以由⑶一 ROM等DISK、可装卸的闪存、或外部存储装置构成。
[0178]下面,对使用自动编程装置1000实现的控制指令生成方法进行说明。图3是说明实施方式I的控制指令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0179]如图所示,自动编程装置1000对进行程序输入这一主旨的操作员指示进行检查(步骤S301),在存在实施程序输入的指示的情况(步骤S301为“是”)下,进入步骤S302的处理,在没有实施程序输入的指示的情况(步骤S301为“否”)下,进入步骤S312的处理。
[0180]在步骤S302中自动编程装置1000对进行原料形状数据的输入这一主旨的操作员指示进行检查,在存在实施原料形状数据输入这一主旨的指示的情况(步骤S302为“是”)下,进入步骤S303的处理,在没有实施原料形状数据输入这一主旨的指示的情况(步骤S302为“否”)下,进入步骤S304的处理。
[0181]在步骤S303中,原料形状数据输入部I接收通过操作员从外部输入的原料形状数据,将接收到的原料形状数据存储在原料形状数据存储部10及加工原料形状数据存储部11中。在步骤S303的处理后,进入步骤S318的处理。
[0182]此外,形状显示部7将原料形状、加工形状、加工原料形状分别显示在输出装置1005上,如果这些形状中的任一个被更新或新输入,则对当前显示的形状进行显示更新(步骤S318 )。即,在步骤S303后,通过形状显示部7而将原料形状数据的记录内容显示在输出装置1005上。
[0183]在这里,举出加工件的一个例子,对原料形状数据的设定例进行说明。图4 一 I是作为例子举出的加工件的俯视图,图4 一 2是该加工件的侧视图。图5 — I是表不用于生成在图4 一 I及图4 一 2中示出的加工件的原料形状的斜视图,图5 — 2及图5 — 3是说明用于对该原料形状的原料形状数据进行输入的显示画面例的图。如图5 — I所示,该加工件的原料形状为长方体形状。如图5 — 2所示,原料形状数据设定所涉及的输入项目包括:用于对原料形状的位置进行指定的原料形状上的基准点的定义;原料形状上的基准点在工件坐标系上的位置(位置X、位置Y、位置Z);以及原料形状的X、Y及Z轴方向尺寸(长度X、长度Y、长度Z)。原料形状上的基准点是通过在图5 - 3所示的显示画面上,在X、Y及Z轴方向上分别选择原料形状范围内的最小、中心、最大中的某位置而指定的。根据图5 — 2所示的例子,作为基准点的定义,选择XC-YC-ZH (在X及Y轴方向上是范围的中心,在Z轴方向上是范围的最大值的点),长方体形状的垂直于Z轴且位于Z轴方向侧的面的中心点成为基准点,其与图4 一 I所示的加工件在纸面上的基准点一致。这是为了在步骤S305的处理中的加工形状数据输入时,同样地选择作为加工形状上的基准点,从而使得加工形状相对于原料形状的位置指定变得容易。通过图5 — 2所示的显示画面例的设定,从而如图5 -1所示,原料形状被设定为基准点与工件原点一致。另外,对原料形状的各表面赋予表示其为原料形状表面的属性信息(FW (I)?FW (6))。
[0184]在步骤S304中,自动编程装置1000对进行加工形状数据的输入这一主旨的操作员指示进行检查,在存在实施加工形状数据输入这一主旨的指示的情况(步骤S304为“是”)下,进入步骤S305的处理,在没有实施加工形状数据输入这一主旨的指示的情况(步骤S304为“否”)下,进入步骤S306的处理。
[0185]在步骤S305中,加工形状数据输入部2接收由操作员输入的加工形状数据,将接收到的加工形状数据存储在加工形状数据存储部12中。图6 — I及图6 — 2是说明步骤S305的动作的流程图。
[0186]如图6 — I所示,加工形状数据输入部2对追加新的加工形状这一主旨的操作员指示进行检查(步骤S601 ),在存在追加新的加工形状这一主旨的指示的情况(步骤S601为“是”)下,进入步骤S602的处理,在没有追加新的加工形状这一主旨的指示的情况(步骤S601为“否”)下,进入步骤S607的处理。
[0187]在步骤S602中,加工形状数据输入部2从操作员处接收所追加的加工形状的种类选择。通过选择加工形状的种类,显示与种类对应的定义数据的输入窗口,开始进行输入作业。
[0188]在步骤S602的处理之后,加工形状数据输入部2对结束数据输入或修正作业这一主旨的操作员指示进行检查(步骤S603),在存在该操作员指示的情况(步骤S603为“是”)下,进入步骤S608的处理,在没有该操作员指示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04的处理。
[0189]在步骤S604中,加工形状数据输入部2对当前的输入项目是否是加工形状上表面(加工形状的与Z轴垂直且位于Z轴方向侧的面)的Z位置的字段(Field)且为空白(没有输入值的状态)进行检查,在当前的输入项目是加工形状上表面Z位置且值为空白的情况(步骤S604为“是”)下,进入步骤S605的处理,在当前的输入项目不是加工形状上表面Z位置或值不是空白的情况(步骤S604为“否”)下,进入步骤S606的处理。
[0190]此外,加工形状数据输入部2可以将从外部输入的期望形状的平面(用于对加工形状进行定义的区域)在与该平面垂直的方向上扫掠(Swe印),将所得到的立体部分设为加工形状。扫掠(Swe印)是指使面在一定方向上扫过而变形为立体部分时的扫过动作。在这里,将用于对加工形状进行定义的区域的扫掠方向仅限定为Z轴方向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将用于对加工形状进行定义的区域在操作员期望的任意方向上扫掠。另外,用于对加工形状进行定义的区域并不限定于平面,也可以是例如曲面。此外,以下有时将用于对加工形状进行定义的区域记为加工区域。
[0191]在步骤S605中,加工形状数据输入部2实施加工形状上表面的Z轴位置计算、原料形状和加工形状之间或加工形状之间的依赖关系的设定。
[0192]图7 — 1、图7 — 2、图7 — 3、图7 — 4、图8 — I及图8 — 2是说明对图4 — I及
图4 一 2所示的加工件中的中央型腔部(第I级型腔)的加工形状进行定义的情况的图。图7 -1是表示用于对所述型腔部进行定义的加工区域的图,图7 — 2?图7 — 4是表示用于对该型腔部的加工形状进行定义的输入用显示画面例的图。如图7 — 2?图7 — 4所示,作为用于对加工形状进行定义的输入项目,显示有:用于对加工形状的位置进行指定的加工形状上的基准点选择;基准点在工件坐标系上的XY方向位置(位置X、位置Y);加工形状的X及Y轴方向的尺寸(长度X、长度Y);角部R的半径;加工形状的上表面Z位置(上表面Z);以及从加工形状的上表面至下表面(加工形状的与Z轴垂直且位于Z轴负方向侧的面)为止的距离(深度)。
[0193]基准点采用与原料形状数据输入时相同的设定方法,在这里,作为初始值,填入的是原料形状数据输入时的值。由此,通过在原料形状和加工形状中采用相同的基准点设定方法,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位置输入,在大多情况下,能够节省指定基准点的工作量。
[0194]在图7 — 2所示的显示画面上,针对决定加工形状的与Z轴垂直平面上的区域(图7 — I所示的形状)的位置及尺寸的项目,已进行了值的输入。在这里,在作为输入对象的输入项目移动至加工形状的上表面Z位置(上表面Z)时,由于值为空白,因此,通过步骤S605的处理,执行上表面Z位置的计算。
[0195]在该计算中,提取使加工形状的与Z轴垂直的平面上的区域形状,从在Z轴方向上与加工原料形状分离的位置向Z轴负方向进行了移动时,与加工原料形状最先接触时的Z位置,并设定为上表面Z位置的值(图7 — 3)。图8 — I表不在图7 — I中不出的加工区域与加工原料形状最先接触时的情况。图8 — I所示的加工区域81成为用于对加工形状进行定义的起点。
[0196]此时,提取出加工形状的与Z轴垂直的平面上的加工区域最先接触到的加工原料形状的表面,根据附属于表面的属性,识别是原料形状的表面还是某个加工形状的表面,设定下述关系,即,正在设定的加工形状依赖于识别出的原料形状或加工形状。图8 — 2表示设定了该型腔依赖于原料的FW (I)表面这样的关系的情况。
[0197]图7 — 4表示输入从加工形状的上表面至下表面为止的距离(深度)后的显示画面,此时,加工原料形状和加工形状的位置关系如图9一I所示。用细线示出的部分为加工原料形状,用粗线示出的部分为该型腔部的加工形状。
[0198]返回图6,在步骤S606中,针对在输入用显示画面上示出的当前输入项目,按照来自操作员的指示进行值的输入/修正。在步骤S606的处理之后,返回步骤S603的处理。
[0199]在步骤S607中,加工形状数据输入部2对进行已有加工形状数据的修正这一主旨的操作员指示进行检查,在存在进行修正这一主旨的指示的情况(步骤S607为“是”)下,进入步骤S603的处理,在没有进行修正这一主旨的指示的情况(步骤S607为“否”)下,结束加工形状数据的输入。
[0200]在步骤S608中,加工形状数据输入部2对输入用显示画面涉及的全部项目是否输入完成进行检查,在全部项目已输入完成的情况(步骤S608为“是”)下,进入步骤S609的处理,在存在未输入项目的情况(步骤S608为“否”)下,结束加工形状数据的输入。
[0201]在步骤S609中,加工形状数据输入部2检查是否存在依赖于输入对象加工形状的加工形状,在存在依赖于输入对象加工形状的加工形状的情况(步骤S609为“是”)下,进入步骤S610的处理,在不存在依赖于输入对象加工形状的加工形状的情况(步骤S609为“否”)下,进入步骤S611的处理。
[0202]在步骤S610中,加工形状数据输入部2执行对依赖于输入对象加工形状的加工形状进行更新的处理。具体而言,加工形状数据输入部2以输入对象加工形状为自变量,调用针对依赖于由自变量指定的加工形状的加工形状以递归方式实施位置更新的函数。
[0203]图6 — 2是进一步详细说明步骤S610的处理的流程图。如图所示,步骤S621?步骤S624的处理构成下述循环处理,即:逐一取出针对依赖于所指定的加工形状的加工形状以递归方式实施位置更新的函数中的依赖于所指定的加工形状的加工形状,执行位置更新。在步骤S622中,对应于依赖的加工形状的状态,重新计算所取出的加工形状的位置。在步骤S623中,将重新计算了加工位置的加工形状设为自变量,递归调用针对依赖的加工形状实施位置更新的函数。
[0204]在步骤S611中,加工原料形状生成部6根据原料形状数据和加工形状数据而生成加工原料形状数据,将所生成的加工原料形状数据存储在加工原料形状数据存储部11中。[0205]步骤S611的处理具体以下述方式实施。首先,加工原料形状生成部6将原料形状数据的复本设定为加工原料形状数据。然后,按顺序逐一取出加工形状,与此同时,在取出的加工形状是基于加工原料形状决定该加工形状的区域的情况下,基于加工原料形状确定该加工形状的区域,并从加工原料形状中去除区域已确定的加工形状,从而对加工原料形状数据进行更新。
[0206]图9 一 2是表示去除图9 -1的型腔加工形状后的加工原料形状的例子的图。针对加工原料形状的各表面附属表示是原料形状表面的属性或表示是型腔加工形状转印表面的属性。
[0207]图10 — 1、图 10 — 2、图 10 — 3、图 10 — 4、图 11 一 1、图 11 一 2、图 12 — I 及图
12 - 2是表示在第I级型腔的底表面进一步追加型腔部(第2级型腔)时的情况的图。
[0208]图10 — I示出用于对第2级型腔进行定义的加工区域。图10 — 2?图10 — 4是输入用显示画面的例子,其中,该输入用显示画面用于使用该加工区域对第2级型腔的加工形状进行定义,作为输入项目,包括:用于指定加工形状位置的加工形状上的基准点选择;基准点在工件坐标系上的XY方向位置(位置X、位置Y);加工形状的X及Y轴方向的尺寸(长度X、长度Y);角部R的半径;加工形状的上表面Z位置(上表面Z);以及从加工形状的上表面至下表面(加工形状的与Z轴垂直且位于Z轴负方向侧的面)为止的距离(深度)。
[0209]如图10 — 2所示,在将作为输入对象的输入项目移动至加工形状的上表面Z位置(上表面Z)时,由于值是空白的,因此通过步骤S605的处理,执行上表面Z位置的计算,计算得到的值如图10 - 3那样进行显示。
[0210]图11 一 I表示图10 -1的加工区域与加工原料形状最先接触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加工区域111位于第I级型腔的底表面。如图11 - 2所示,提取加工形状的与Z轴垂直的平面上的区域形状最先接触的加工原料形状的表面,根据附属于表面的属性,识别是原料形状的表面还是某个加工形状的表面,并设定下述关系,即,正在设定的加工形状依赖于识别出的原料形状或加工形状。
[0211]图10 — 4表示输入了从加工形状的上表面至下表面为止的距离(深度)的输入用显示画面,此时,加工原料形状和加工形状的位置关系如图12 -1所示。图12 — 2表示去除图12 -1所示的第2级型腔涉及的加工形状后的加工原料形状的例子。针对加工原料形状的各表面附属表示是原料形状表面的属性或表示是型腔加工形状转印表面的属性。
[0212]在上述的加工形状数据的输入中,只要给出加工区域的数据,就能够与加工形状的上表面Z位置一起,设定与原料形状及加工形状之间的依赖关系,因此,能够节省加工形状上表面Z位置输入的工作量,并且,不需要用于使加工形状修正联动的追加工作量,就能够进行加工形状的联动修正。
[0213]在步骤S305的处理之后进入S318的处理。
[0214]在步骤S306中,自动编程装置1000对实施加工工序输入这一主旨的操作员指示进行检查,在存在实施加工工序输入的指示的情况(步骤S306为“是”)下,进入步骤S307的处理,在没有实施加工工序输入的指示的情况(步骤S306为“否”)下,进入步骤S308的处理。
[0215]在步骤S307中,加工工序数据生成/编辑部3基于存储在加工形状数据存储部12中的加工形状数据,生成加工工序数据,将生成的加工工序数据存储在加工工序数据存储部13中。
[0216]图13 — I及图13 — 2是表示加工工序数据的生成情况的图。如图13 — 2所示,加工工序数据包含有加工形状、加工方法、使用刀具、加工条件等用于执行一部分加工的记述。图13 — I示出加工形状与所生成的加工工序的关系的例子。根据第I级型腔的加工形状,生成型腔粗加工、型腔壁精加工、及型腔底精加工的加工工序,根据第2级型腔的加工形状,生成型腔粗加工、型腔壁精加工、及型腔底精加工的加工工序。
[0217]在步骤S307的处理之后,进入步骤S318的处理。
[0218]在步骤S308中,自动编程装置1000对实施加工工序的使用刀具、执行次序、刀具方向的编辑这一主旨的操作员指示进行检查,在存在实施编辑这一主旨的操作员指示的情况(步骤S308为“是”)下,进入步骤S309的处理,在没有实施编辑这一主旨的操作员指示的情况(步骤S308为“否”)下,进入步骤S315的处理。
[0219]在步骤S309中,刀具/加工次序/刀具方向编辑部4基于存储在加工工序数据存储部13中的加工工序数据,按照加工工序的执行次序显示与加工工序对应的使用刀具的列表,基于来自操作员的指示,执行加工工序的使用刀具变更、加工工序的执行次序的变更。刀具/加工次序/刀具方向编辑部4将变更后的加工工序数据存储在加工工序数据存储部13中。
[0220]图14 一 I是表示加工工序和使用刀具的列表的图。本图中的加工工序的次序是根据图13 -1所示的加工形状生成了加工工序时的次序。在按照该顺序执行了加工工序的情况下,型腔粗加工(第I级型腔)?型腔底精加工(第2级型腔)为止需要进行6次刀具更换动作。因此,如图14 一 2所示,如果以使得使用相同刀具的工序集中在一起的方式对工序顺序进行变更,则能够以3次刀具更换动作进行加工,从而缩短加工时间。按照上述方式将刀具更换动作抑制为最小限度,对于缩短加工时间而言很重要,由于能够在图14 -1及图14 一 2所示的列表显示上进行该作业,从而包含使用刀具的变更在内,作业变得容易。
[0221]在步骤S309的处理之后,进入步骤S318的处理。
[0222]在步骤S310中,对执行加工工序调整这一主旨的操作员指示进行检查,在存在执行加工工序调整这一主旨的指示的情况(步骤S310为“是”)下,进入步骤S311的处理,在没有执行加工工序调整这一主旨的指示的情况(步骤S310为“否”)下,进入步骤S317的处理。
[0223]在步骤S311中,执行加工工序的调整。图15是进一步详细说明加工工序调整的流程图。
[0224]如图所示,步骤S1501?S1503的处理构成生成与所指定的加工工序对应的加工形状的循环处理。另外,步骤S1504?S1507的处理构成下述循环处理,即:获取依赖于所指定的加工工序的加工工序,根据依赖的加工工序的加工形状,对所指定的加工工序的加工形状逐一执行形状变形。
[0225]在步骤S1502中,加工工序调整部5根据存储在加工形状数据存储部12中的加工形状,提取与所指定的加工工序对应的加工形状,根据提取出的加工形状,生成与该所指定的加工工序对应的加工形状。
[0226]图16 — 1、图16 — 2、图16 — 3、图16 — 4、图16 — 5及图16 — 6是表示每个加
工工序的加工形状的图。从图9 一I的加工形状中去除壁精加工用壁余量以及底精加工用底余量后的用粗线表示的加工形状161,成为第I级型腔粗加工的加工形状(以下记为型腔粗加工(第I级型腔)161)。此外,用细线示出的形状162表示加工件的第I级型腔涉及的开口部的形状。另外,从图9 一 I的加工形状中提取出壁精加工后的用粗线示出的加工形状163,成为第I级型腔的壁精加工的加工形状(以下记为型腔壁精加工(第I级型腔)163)。另夕卜,从图9 -1的加工形状中提取出底精加工后的用粗线示出的加工形状164,成为第I级型腔的底精加工的加工形状(以下记为型腔底精加工(第I级型腔)164)。另外,从图12 -1的加工形状中去除壁精加工用的壁余量及底精加工用的底余量而得到的用粗线示出的加工形状165,成为第2级型腔粗加工的加工形状(以下记为型腔粗加工(第2级型腔)165)。此外,用细线示出的形状166表示加工件的第2级型腔涉及的开口部的形状。另外,从图
12-1的加工形状中提取壁精加工而得到的用粗线示出的加工形状167,成为第2级型腔的壁精加工的加工形状(以下记为型腔壁精加工(第2级型腔)167)。另外,从图12 — I的加工形状中提取底精加工而得到的用粗线示出的加工形状168,成为第2级型腔底精加工的加工形状(以下记为型腔底精加工(第2级型腔)168)。
[0227]在步骤S1505中,加工工序调整部5获取所指定的加工工序依赖的加工工序。在这里,所指定的加工工序依赖的加工工序是指,相对于该指定的加工工序,加工顺序在前,而且,在用于加工该指定的加工工序涉及的加工形状的刀具进入路径上,加工形状位于与所述指定的加工工序最接近位置的加工工序。即,对于所指定的加工工序涉及的加工形状,其在依赖于该加工工序涉及的加工形状的加工工序之前执行加工,而且,从依赖于所述加工工序的加工工序涉及的加工形状观察时,其位于刀具方向上。例如,型腔粗加工(第2级型腔)、型腔壁精加工(第2级型腔)均依赖于型腔粗加工(第I级型腔)。此外,刀具进入路径是指,从刀具开始移动至所述指定的加工工序涉及的加工形状的加工完成为止的刀具路径。因此,加工形状与所述指定的加工工序重复的加工工序,只要加工顺序在所述指定的加工工序之前,则也相当于该指定的加工工序依赖的加工工序。
[0228]图17 — I是进一步详细说明步骤S1505的动作的流程图。如图所示,首先,加工工序调整部5获取与所指定的加工工序相比,加工顺序在前的加工工序(步骤S1711)。然后,加工工序调整部5从所述获取的加工工序中提取位于用于实现所述指定的加工工序的刀具进入路径上的加工工序(步骤S1712)。在步骤S1712中,例如,加工工序调整部5也可以将所述指定的加工工序涉及的加工形状在相对于刀具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延长,提取加工形状与延长后的加工形状最先接触或最先重复的加工工序。
[0229]然后,加工工序调整部5在步骤S1713的处理中,判定所述提取出的加工工序与所述指定的加工工序之间是否加工工序接触或重复。加工工序调整部5在所述提取出的加工工序与所述指定的加工工序之间加工工序既不接触也不重复的情况(步骤S1713为“否”)下,进入步骤S1714的处理,在所述提取出的加工工序与所述指定的加工工序之间加工工序接触或重复的情况(步骤S1713为“是”)下,进入步骤S1715的处理。
[0230]在步骤S1714的处理中,加工工序调整部5从通过步骤S1712的处理提取出的加工工序中,提取在用于加工所述指定的加工工序涉及的加工形状的刀具进入路径上,加工形状位于与所述指定的加工工序最接近位置的加工工序。另外,在步骤S1715的处理中,力口工工序调整部5从通过步骤S1712的处理提取出的加工工序中,提取加工形状与所述指定的加工工序涉及的加工形状接触或重复的加工工序。通过步骤S1714或步骤S1715的处理而提取出的加工工序,是所述指定的加工工序依赖的加工工序。如果步骤S1714或步骤S1715的处理结束,则加工工序调整部5结束步骤S1505的动作。
[0231]在步骤S1506中,加工工序调整部5对所指定的加工工序的加工形状进行调整。图17 - 2是进一步详细说明步骤S1506的动作的流程图。
[0232]首先,加工工序调整部5对所指定的加工工序涉及的加工形状与该指定的加工工序依赖的加工工序涉及的加工形状是否接触进行检查(步骤S1721)。加工工序调整部5在所指定的加工工序涉及的加工形状没有与该指定的加工工序依赖的加工工序涉及的加工形状接触的情况(步骤S1721为“否”)下,进入步骤S1722的处理,在所指定的加工工序涉及的加工形状没有与该指定的加工工序依赖的加工工序涉及的加工形状接触的情况(步骤S1721为“是”),进入步骤S1723的处理。
[0233]加工工序调整部5在步骤S1722的处理中,直至所述指定的加工工序涉及的加工形状与依赖于所述指定的加工工序的加工工序涉及的加工形状接触为止,使所述指定的加工工序涉及的加工形状的形状向与刀具方向相反的方向扫掠、即延长。然后,转到步骤S1723的处理。
[0234]图18 — 1、图18 — 2以及图18 — 3是说明型腔粗加工(第2级型腔)的加工形状的变形情况的图。图18 — I是说明变形前的加工形状的斜视图,图18 — 2是说明变形前的加工形状的剖视图。另外,图18 — 3是说明变形后的加工形状的剖视图。如图18 — I及图18 — 2所示,型腔粗加工(第2级型腔)165没有与该型腔粗加工(第2级型腔)依赖的型腔粗加工(第I级型腔)161接触。因此,通过步骤S1722的处理,将型腔粗加工(第2级型腔)165的加工上表面,以与靠前的加工工序的型腔粗加工(第I级型腔)161的底表面接触的方式扫掠,对加工形状进行变形。即,型腔粗加工(第2级型腔)165变形为图18 — 3所示的型腔粗加工(第2级型腔)181。
[0235]图19 一 1、图19 一 2以及图19 一 3是说明对型腔壁精加工(第2级型腔)的加工形状进行变形的情况的图。图19 一 I是说明变形前的加工形状的斜视图,图19 一 2是说明变形前的加工形状的剖视图。另外,图19 —3是说明变形后的加工形状的剖视图。如图19 一 I及图19 一 2所示,型腔壁精加工(第2级型腔)167没有与该型腔壁精加工(第2级型腔)167依赖的型腔粗加工(第I级型腔)161接触。因此,通过步骤S1722的处理,将型腔壁精加工(第2级型腔)167的加工上表面,以与靠前的加工工序的型腔粗加工(第I级型腔)161的底表面接触的方式扫掠,对加工形状进行变形。即,型腔壁精加工(第2级型腔)167变形为图19 - 3所示的型腔壁精加工(第2级型腔)191。
[0236]在步骤S1723的处理中,加工工序调整部5对所指定的加工工序涉及的加工形状与该指定的加工工序依赖的加工工序涉及的加工形状是否重复进行检查(步骤S1723),在重复的情况(步骤S1723为“是”)下,进入步骤S1724的处理,在没有重复的情况(步骤S1723为“否”)下,结束步骤S1506的处理涉及的动作。
[0237]在步骤S1724的处理中,加工工序调整部5对所述指定的加工工序涉及的加工形状进行变形,以将重复部分去除。在步骤S1724的处理之后,结束步骤S1506的处理涉及的动作。
[0238]图 20 — 1、图 20 — 2、图 20 — 3、图 20 — 4、图 20 — 5、图 20 — 6 以及图 20 — 7
是说明型腔底精加工(第I级型腔)164的变形的情况的图。图20 — I是型腔底精加工(第I级型腔)164的俯视图,图20 — 2是型腔底精加工(第I级型腔)164的剖视图。图20 —3是变形后的型腔粗加工(第2级型腔)181的俯视图,图20 — 4是变形后的型腔粗加工(第2级型腔)181的剖视图。图20 — 5、图20 — 6、图20 — 7分别表示变形后的型腔底精加工(第I级型腔)201的俯视图、斜视图、剖视图。步骤S1722的处理中的变形后的型腔粗加工(第2级型腔)181由于该变形,其一部分与加工顺序在型腔粗加工(第2级型腔)181之后的工序即型腔底精加工(第I级型腔)164重复。因此,在步骤S1505的处理中,加工工序调整部5将型腔粗加工(第2级型腔)181作为型腔底精加工(第I级型腔)164依赖的加工工序而进行提取。然后,在步骤S1724的处理中,加工工序调整部5对型腔底精加工(第I级型腔)164的加工形状进行变形,以从型腔底精加工(第I级型腔)164的加工形状中去除与型腔粗加工(第2级型腔)181重复的部分。即,从型腔底精加工(第I级型腔)164中去除与型腔粗加工(第2级型腔)181重复的部分,变形为型腔底精加工(第I级型腔)201。
[0239]图 21 — 1、图 21 — 2、图 22 — 1、图 22 — 2、图 23 — 1、图 23 — 2、图 23 — 3、图
24— 1、图 24 — 2、图 24 — 3、图 24 — 4、图 24 — 5、图 24 — 6、图 25 — 1、图 25 — 2、图
25— 3、图25 — 4、图25 — 5以及图25 — 6是表示显示在自动编程装置1000的输出装置1005上的显示画面例的图。如图21 — I所示,显示画面由程序构成要素一览显示部8和形状显示部7构成。程序构成要素一览显示部8构成为能够分别选择原料形状、加工原料形状、加工形状、加工工序,形状显示部7三维显示与在程序构成要素一览显示部8中成为选择状态的要素(原料形状、加工原料形状、加工形状、加工工序)对应的形状。
[0240]在步骤S303的处理之后,如图21 — I所示,程序构成要素一览显示部8将“原料形状”设为选择状态而强调显示,形状显示部7显示对应的原料形状。
[0241]在步骤S305的处理之后,如图21 — 2所示,程序构成要素一览显示部8将属于输入/设定的加工形状的“型腔”设为选择状态而强调显示,形状显示部7将加工形状与加工原料形状一起显示。通过由形状显示部7将加工形状与加工原料形状一起显示,从而使得加工形状相对于加工原料形状的位置关系的确认变得容易,能够减轻操作员可靠地输入/设定加工形状的负担。此外,在仅希望确认加工原料形状的情况下,如图22 -1所示,在程序构成要素一览显示部8中选择“加工原料形状”,从而能够使形状显示部7显示希望的加工原料形状。
[0242]在步骤S307的处理之后,如图22 — 2所示,程序构成要素一览显示部8将与输入/设定的加工工序相关联的加工形状设为选择状态而强调显示,形状显示部7将相关联的加工形状与加工原料形状一起显示。
[0243]在即将进行步骤S309的处理时,如图23 — I所示,程序构成要素一览显示部8显示加工工序的一览,在执行步骤S309的处理之后,如图23 - 2所示,程序构成要素一览显示部8从图23 -1所示的状态对加工工序的次序进行变更并显示。如果操作员选择加工工序,则如图23 - 3所示,程序构成要素一览显示部8将所选择的加工工序设为选择状态而强调显示,形状显示部7将与所选择的加工工序相关联的加工形状和加工原料形状一起显示。通过由形状显示部7将与所选择的加工工序相关联的加工形状和加工原料形状一起显示,从而能够容易地按照加工的次序进行加工部位确认,减轻操作员用于可靠地设定加工次序的负担。
[0244]图24 — I?图24 — 6以及图25 — I?图25 — 6是说明在步骤S311的处理(即加工工序的调整)前后,加工形状所涉及的显示的差异的图。图24 — I?图24 — 6表示步骤S311的处理前的画面显示,图25 — I?图25 — 6表示步骤S311的处理后的画面显示。如果在步骤S311的处理前后对第I级型腔的型腔底精加工的加工形状的显示进行比较,则在步骤S311的处理前,设定为对于通过加工顺序在后的工序即第2级型腔粗加工及壁精加工涉及的加工而切削掉的中央部分也进行加工,而在步骤S311的处理后,该中央部分被从加工形状中删除。即,能够确认出变为无用加工减少的设定。此外,虽然难以从附图获知,但根据步骤S311的处理后的画面显示,第2级型腔粗加工及壁精加工的加工形状均向上方延伸,以使得各自的加工上表面与第I级型腔粗加工的加工形状接触。
[0245]返回图3,在步骤S312中,自动编程装置1000对执行所输入的程序这一主旨的操作员指示进行检查,在存在执行程序的指示的情况(步骤S312为“是”)下,进入步骤S314的处理,在没有执行程序的指示的情况(步骤S312为“否”)下,进入步骤S313的处理。
[0246]步骤S314?步骤S316的处理构成下述循环处理,即:控制指令生成部9逐一取出在加工工序数据存储部13中存储的加工工序数据,将取出的加工工序数据依次转换为控制指令。控制指令生成部9根据取出的加工工序数据而生成控制指令,将生成的控制指令输出至RAM1002 (步骤S315)。
[0247]在步骤S313中,自动编程装置1000对结束程序输入/执行操作这一主旨的操作员指示进行检查,在存在结束程序输入/执行操作这一主旨的指示的情况(步骤S313为“是”)下,结束自动编程装置1000的动作,在没有结束程序输入/执行操作这一主旨的指示的情况(步骤S313为“否”)下,进入步骤S301的处理。
[0248]在步骤S317中,自动编程装置1000对例如执行了选择与正在形状显示部7上显示的要素不同的要素的输入等对显示对象进行变更这一主旨的操作员指示进行检查,在存在对显示对象进行变更这一主旨的操作员指示的情况(步骤S317为“是”),进入步骤S318的处理,在没有对显示对象进行变更这一主旨的操作员指示的情况(步骤S317为“否”)下,进入步骤S301的处理。
[0249]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其构成为,加工工序数据生成/编辑部3根据从外部输入的加工形状(第I加工形状),分别生成每个加工工序的加工形状(第2加工形状),刀具/加工次序/刀具方向编辑部4接收加工工序的执行顺序的输入,加工工序调整部5对于第2加工形状中的刀具方向相同的多个加工形状,将该多个加工形状中的一个加工形状变形为能够按照所述输入的执行顺序执行加工,并且,从由于该一个加工形状的变形而重复的其他加工形状中删除该重复的部分,生成第3加工形状,控制指令生成部9基于第3加工形状和所述输入的执行顺序,生成用于使工作机械动作的控制指令,因此,以能够执行由操作员输入的加工工序的顺序的方式对加工形状进行变形,并且,通过加工形状的变形,将该变形的加工形状和在该变形的加工形状之前加工的加工形状中重复的部分,从在该变形的加工形状之前加工的加工形状中删除,因此,能够生成以尽可能减少无用加工的状态进行加工的控制指令。
[0250]另外,其构成为,由加工工序数据生成/编辑部3生成的第2加工形状,包含通过粗加工而加工的加工形状、通过壁精加工而加工的加工形状以及通过底精加工而加工的加工形状。
[0251]另外,其构成为,所述一个加工形状是在所述其他加工形状涉及的加工工序之前执行的加工工序涉及的加工形状,从所述其他加工形状观察时位于刀具方向上,将所述一个加工形状变形为能够按照所述输入的执行顺序执行加工是指,将所述一个加工形状以贯穿所述其他加工形状的方式,向与刀具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因此,以能够执行由操作员输入的加工工序的顺序的方式对加工形状进行变形,并且,通过加工形状的变形,将该变形的加工形状和在该变形的加工形状之前加工的加工形状中重复的部分,从在该变形的加工形状之前加工的加工形状中删除,因此,能够生成以尽可能减少无用加工的状态进行加工的控制指令。
[0252]实施方式2
[0253]使用新的具体例,说明实施方式2的自动编程装置及控制指令生成方法。此外,实施方式2的自动编程装置的结构与使用图1及图2说明的实施方式I的结构大致相同,因此,在这里使用实施方式I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关于实施方式2的控制指令生成方法,使用图3、图6 — 1、图6 — 2以及图15的说明,省略重复的说明。
[0254]首先,使用图26 - 1、图26 — 3、图26 — 3、图27 — 1、图27 — 2以及图27 — 3,
对原料形状数据输入部I在步骤S303的处理中接收从外部输入的原料形状数据的动作进行说明。
[0255]图26 — I?图26 — 3是说明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加工件的图,图27 — I是表示用于生成图26 — I?图26 — 3所示的加工件的原料形状的斜视图,图27 — 2及图27 —3是说明用于输入该原料形状的原料形状数据的显示画面例的图。如图27 -1所示,该加工件的原料形状具有圆柱形状。如图27 — 2所示,原料形状数据的设定涉及的输入项目包括:用于指定原料形状位置的原料形状上的基准点位置;原料形状上的基准点在工件坐标系上的位置(位置X、位置Y、位置Z);以及原料形状的直径以及Z轴方向的尺寸(直径、长度Z)。原料形状上的基准点是通过在图27 — 3所示的显示画面上,在X、Y及Z轴方向上分别选择原料形状范围内的最小、中心、最大中的某位置而指定。根据图27 — 2所示的例子,作为基准点,选择XC-YC-ZH (在X及Y轴方向上是范围的中心,在Z轴方向上是范围的最大值的点),圆柱形状的与Z轴垂直且位于Z轴方向侧的面的中心点成为基准点,其与图26 —I?图26 — 3所示的纸面上的基准点一致。这是为了在步骤S305中的加工形状数据输入时,同样地选择作为加工形状上的基准点,从而使得加工形状相对于原料形状的位置指定变得容易。通过图27 — 2所示的显示画面例的设定,从而如图27 — I所示,原料形状设定为基准点与工件原点一致。另外,对原料形状的各表面赋予表示其为原料形状表面的属性信息(FW (I)?FW (3))。
[0256]下面,使用图28 — 1、图 28 — 2、图 28 — 3、图 28 — 4、图 29 — 1、图 29 — 2、图
30 -1以及图30 - 2,对加工形状数据输入部2在步骤S605的处理中,实施加工形状上表面的Z轴位置计算、和原料形状与加工形状之间或加工形状之间的依赖关系设定的动作进行说明。
[0257]图28 — I?图28 — 4、图29 — 1、图29 — 2、图30 — I以及图30 — 2是说明对
图26 — I?图26 — 3中示出的加工件端面的型腔部(第I型腔)的加工形状进行定义的情况的图。图28 — I是表示用于对所述型腔部进行定义的加工区域的图,图28 — 2?图28 - 4是表示用于对该型腔部的加工形状进行定义的输入用显示画面例的图。如图28 -2?图28 — 4所示,作为用于对该型腔部的加工形状进行定义的输入项目,包括:用于对加工形状的位置进行指定的加工形状上的基准点选择;基准点在工件坐标系上的XY方向位置(位置X、位置Y);加工形状的X及Y轴方向的尺寸(长度X、长度Y);角部R的半径;加工形状的上表面Z位置(上表面Z);以及从加工形状的上表面至下表面(加工形状的与Z轴垂直且位于Z轴负方向侧的面)为止的距离(深度)。基准点的设定方法与原料形状数据输入时相同,作为初始值,填入的是原料形状数据输入时的值。由此,通过在原料形状和加工形状中采用相同的基准点设定方法,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位置输入,在大多情况下,能够节省指定基准点的工作量。
[0258]在图28 — 2所示的显示画面上,输入有对加工形状的与Z轴垂直的平面上的加工区域(图29 -1中示出的加工区域291)的位置及尺寸进行定义的值。接着,操作员使作为输入对象的输入对象的输入项目移动至加工形状的上表面Z位置(上表面Z)时,由于值为空白,因此通过步骤S605的处理,执行上表面Z位置的计算。
[0259]在该计算中,提取在使加工区域从在Z轴方向上与加工原料形状分离的位置向Z轴负方向移动时,与加工原料形状最先接触时的加工区域的Z位置,设定为上表面Z位置的值(图28 — 3)。图29 — I是表示在图28 — I中示出的加工区域与加工原料形状最先接触时的情况的图。
[0260]此时,提取出加工形状的与Z轴垂直的平面上的区域形状最先接触的加工原料形状的表面,根据附属于表面的属性,识别是原料形状的表面还是某个加工形状的表面,设定下述关系,即,正在设定的加工形状依赖于识别出的原料形状或加工形状。图29 — 2表示设定了该型腔依赖于原料的FW (2)表面这样的关系的情况。
[0261]在图28 — 4中示出输入从加工形状的上表面至下表面为止的距离(深度)后的显示画面,此时,加工原料形状和加工形状的位置关系如图30 — I所示。用细线示出的部分为加工原料形状,用粗线示出的部分为该型腔部的加工形状。
[0262]接下来,具体说明步骤S611的加工原料形状生成部6的处理。图30 — 2是表示将图30 -1所示的型腔加工形状从加工原料形状中去除而生成的加工原料形状的例子的图。加工原料形状的各表面附属有表示是原料形状表面的属性或表示是型腔加工形状转印表面的属性。
[0263]图31 — 1、图 31 — 2、图 31 — 3、图 31 — 4、图 32 — 1、图 32 — 2、图 33 — I 以及
图33 — 2是表示在第I型腔的壁表面进一步追加型腔(第2型腔)的情况的图。
[0264]图31 — I是用于对第2型腔进行定义的加工区域。另外,图31 — 2?图32 — 4是用于对第2型腔的加工形状进行定义的输入用显示画面例。作为该显示画面的输入项目,包括:用于对加工形状的位置进行指定的加工形状上的基准点选择;基准点在工件坐标系上的XY方向位置(位置X、位置Y);加工形状的X及Y轴方向的尺寸(长度X、长度Y);角部R的半径;加工形状的上表面Z位置(上表面Z);以及从加工形状的上表面至下表面(加工形状的与Z轴垂直且位于Z轴负方向侧的面)为止的距离(深度)。
[0265]如图31 — 2所示,在使作为输入对象的输入项目移动至加工形状的上表面Z位置(上表面Z)时,由于值为空白,因此,通过步骤S605的处理而执行上表面Z位置的计算,计算得到的值如图31 - 3那样进行显示。
[0266]图32 — I表示图31 — I中示出的加工区域与加工原料形状最先接触时的情况。在步骤S605的处理中,提取加工形状的与Z轴垂直平面上的加工区域最先接触的加工原料形状的表面(区域321 ),根据附属于表面的属性,识别是原料形状的表面还是某个加工形状的表面,并设定下述关系,即,正在设定的加工形状依赖于识别出的原料形状或加工形状。图32 — 2表示设定了该型腔依赖于原料的FW (2)表面这样的关系的情况。
[0267]图31 — 4表示输入从加工形状的上表面至下表面的距离(深度)后的输入窗口,此时,加工原料形状和加工形状的位置关系如图33 -1所示。用粗线示出的加工形状331是该加工形状。图33 — 2中示出将图33 — I的第2型腔的加工形状去除后的加工原料形状的例子。加工原料形状的各表面附属有表示是原料形状表面的属性或表示是型腔加工形状转印表面的属性。
[0268]图 34 — 1、图 34 — 2、图 34 — 3、图 35 — 1、图 35 — 2、图 36 — I 以及图 36 — 2
是表示在第I型腔的壁表面追加简单孔的加工形状的情况的图。
[0269]图34 — I是在图34 — 2的输入用显示画面中设定的加工形状的与Z轴垂直平面上的加工区域。图34 — 3中自动设定有该显示画面的加工形状上表面的Z位置,基于图34 -1中示出的区域形状和图33 - 2中示出的加工原料形状,提取图35 — I中示出的位置(区域351)。另外,区域形状接触的表面是附属有表示是原料形状表面的属性的表面FW
(2),因此,如图35 - 2所示,在原料形状和简单孔的加工形状之间构筑依赖关系。
[0270]而且,在加工原料形状生成时,简单孔的加工形状是贯穿型,从而基于加工原料形状决定深度方向的区域,因此,如图36 — I所示,由加工原料形状生成部6自动决定贯穿加工原料形状的深度,并决定简单孔的加工形状361,其结果,得到图36 — 2所示的加工原料形状。
[0271]在上述加工形状数据的输入中,只要给出加工形状的与Z轴垂直平面上的区域形状的数据,就能够与加工形状的上表面Z位置一起,设定原料形状及加工形状之间的依赖关系,因此,能够节省加工形状的上表面Z位置输入的工作量,并且,不需要追加使加工形状修正联动的工作量,就能够进行加工形状的联动修正。
[0272]下面,具体说明加工工序数据生成/编辑部3在步骤S307的处理中,基于存储在加工形状数据存储部12中的加工形状数据,生成加工工序数据的动作。
[0273]图37 — I及图37 — 2是表示加工工序数据的生成情况的图。如图37 — 2所示,加工工序数据包含有加工形状、加工方法、使用刀具、加工条件等用于执行一部分加工的数据。图37 — I是表示加工形状与所生成的加工工序间关系的例子的图。如图所示,根据第I型腔的加工形状,生成型腔粗(第I型腔)加工、型腔壁精(第I型腔)加工及型腔底精(第I型腔)加工的加工工序,根据第2型腔的加工形状,也生成型腔粗(第2型腔)加工、壁精(第2型腔)加工及第2型腔底精加工的加工工序,根据简单孔的加工形状,生成简单孔点孔(spot)和简单孔钻孔(drill)的加工工序。
[0274]下面,说明刀具/加工次序/刀具方向编辑部4在步骤S309的处理中的下述动作,即,根据存储在加工工序数据存储部13中的加工工序数据,按照加工工序的执行次序显示与加工工序对应的使用刀具的列表。
[0275]图38 — I是表示加工工序和加工刀具的列表的图。另外,图38 — 2、图38 — 3、图38 — 4分别是表示由操作员设定的第I型腔的刀具方向、第2型腔的刀具方向、简单孔的刀具方向的设定例的图。此外,各刀具方向以空心箭头示出。如上所述,能够以期望的方式设定刀具方向,因此,将位于纸面上方的加工形状的刀具方向设定为从纸面上方向下,将位于纸面下方的加工形状的刀具方向设定为从纸面下方向上,从而能够减小加工深度。另夕卜,能够避免刀具座(holder)干涉。而且,能够缩短刀具突出量,其结果,能够加快切削速度。
[0276]下面,说明加工工序调整部5在步骤S1502的处理中的下述动作,即,根据存储在加工形状数据存储部12中的加工形状,生成与所指定的加工工序数据对应的加工形状。
[0277]图39 — 1、图39 — 2、图39 — 3、图39 — 4以及图39 — 5是表示每个加工工序的加工形状的图。如图39 — I所示,从图30 -1所示的加工形状301中去除壁精加工用壁余量及底精加工用底余量后的、用粗线表示的加工形状391,成为型腔粗加工(第I型腔)的加工形状(以下记为型腔粗加工(第I型腔)391)。另外,如图39 - 2所示,从图30 — I所示的加工形状301中提取出壁精加工后的、用粗线表示的加工形状392,成为型腔壁精加工(第I型腔)的加工形状(以下记为型腔壁精加工(第I型腔)392)。另外,如图39 — 3所示,从图30 — I所示的加工形状301中提取出底精加工后的、用粗线表示的加工形状393,成为型腔底精加工(第I型腔)的加工形状(以下记为型腔底精加工(第I型腔)393)。另外,如图39 — 4所示,从图33 -1所示的加工形状331中去除壁精加工用壁余量及底精加工用底余量后的、用粗线表示的加工形状394,成为型腔粗加工(第2型腔)的加工形状(以下记为型腔粗加工(第2型腔)394)。另外,如图39 - 5所示,从图33 — I所示的加工形状331中提取出壁精加工后的、用粗线表示的加工形状395,成为型腔壁精加工(第2型腔)的加工形状(以下记为型腔壁精加工(第2型腔)395)。由于无法从图33 -1所示的加工形状331中提取底精加工,因此,没有型腔底精加工(第2型腔)的加工形状。
[0278]在步骤S1505的处理中,加工工序调整部5获取所指定的加工工序依赖的加工工序。在第2实施方式中,加工工序调整部5在从刀具方向与所述指定的加工工序相同的加工工序中,提取该指定的加工工序依赖的加工工序时,按照在第I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17 -1的流程图动作。而且,对于刀具方向与所述指定的加工工序不同的加工工序,提取加工形状与所述指定的加工工序涉及的加工形状的底表面部接触的加工工序、以及加工形状与所述指定的加工工序涉及的加工形状重复的加工工序,作为所述指定的加工工序依赖的加工工序。例如,型腔粗加工(第2型腔)394及壁精加工(第2型腔)395的底表面部与型腔底精加工(第I型腔)393接触,因此,型腔粗加工(第2型腔)394及壁精加工(第2型腔)395依赖于型腔底精加工(第I型腔)393。
[0279]图40 — I是进一步详细说明在从刀具方向与所述指定的加工工序不同的加工工序中,提取该指定的加工工序依赖的加工工序的情况下,步骤S1505的动作的流程图。
[0280]如图所示,加工工序调整部5提取加工形状与所指定的加工工序涉及的加工形状的底表面部接触或重复的加工工序(步骤S4011)。然后,结束步骤S1505的处理。
[0281]加工工序调整部5在步骤S1506的处理中,执行对所指定的加工工序的加工形状进行调整的动作。此外,在所述指定的加工工序的刀具方向与该指定的加工工序依赖的加工工序的刀具方向相同的情况下,加工工序调整部5通过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处理,使所述指定的加工工序涉及的加工形状变形。图40 — 2是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所述指定的加工工序的刀具方向与该指定的加工工序依赖的加工工序的刀具方向不同的情况下,步骤S1506的动作的流程图。
[0282]在步骤S4021中,加工工序调整部5对所指定的加工工序涉及的加工形状的底表面,是否与通过步骤S1505的处理提取出的、依赖于所述指定的加工工序的加工工序的加工形状接触进行检查,在接触的情况(步骤S4021为“是”)下,进入步骤S4022的处理,在不接触的情况(步骤S4021为“否”)下,进入步骤S4023的处理。
[0283]在步骤S4022中,加工工序调整部5将所指定的加工工序的加工形状的底表面部向刀具方向以预先确定的量进行扫掠、即延伸,对加工形状进行变形。在步骤S4022的处理之后,进入步骤S4023的处理。
[0284]图41 一 1、图41 一 2以及图41 一 3是说明对型腔粗加工(第2型腔)394的加工形状进行变形的情况的图。图41 一 I是说明变形前的加工形状的斜视图,图41 一 2是说明变形前的加工形状的剖视图。另外,图41— 3是说明变形后的加工形状的剖视图。如图41 一 I及图41 一 2所示,型腔粗加工(第2型腔)394与型腔底精加工(第I型腔)393干涉而接触。因此,通过步骤S4022的处理,将型腔底精加工(第I型腔)393的底表面部以向刀具方向延伸的方式扫掠,对加工形状进行变形。即,型腔粗加工(第2型腔)394变形为图41 一 3所示的加工形状411 (以下记为型腔粗加工(第2型腔)411)。
[0285]图42 — 1、图42 — 2以及图42 — 3是说明对简单孔钻孔的加工形状进行变形的情况的图。图42 — I是说明变形前的加工形状的斜视图,图42 — 2是说明变形前的加工形状的剖视图。另外,图42 — 3是说明变形后的加工形状的剖视图。如图42 -1及图42 —
2所示,简单孔钻孔的加工形状421 (以下记为简单孔钻孔421)与该简单孔钻孔421依赖的型腔底精加工(第I型腔)393接触。因此,通过步骤S4022的处理,将型腔底精加工(第I型腔)393的底表面部以向刀具方向延伸的方式扫掠,对加工形状进行变形。即,简单孔钻孔421变形为图42 - 3所示的加工形状422 (以下记为简单孔钻孔422)。
[0286]在步骤S4023中,加工工序调整部5对所指定的加工工序的加工形状是否与该指定的加工工序依赖的加工工序的加工形状重复进行检查。在不重复的情况(步骤S4023为“否”)下,步骤S1506的处理结束,在发生重复的情况(步骤S4023为“是”)下,进入步骤S4024的处理。
[0287]图43是表示型腔底精加工(第I型腔)393与简单孔钻孔422及型腔粗加工(第2型腔)411重复的图。
[0288]在步骤S4024中,加工工序调整部5生成以与刀具方向垂直的平面切割所指定的加工工序的加工形状得到的剖面形状,并求出其面积。然后,以与所指定的加工工序的刀具方向垂直的平面切割刀具方向不同的其他加工工序的重复的加工形状,得到剖面形状,并求出其面积。然后,判定刀具方向不同的其他加工工序的重复的剖面形状的面积相对于所指定的加工工序的剖面形状的面积的比例,是否超过预先确定的值。在所述比例超过预先确定的值的情况(步骤S4024为“是”)下,加工工序调整部5从所述指定的加工工序的加工形状中删除该重复的部位(步骤S4025),结束步骤S1506的处理。在所述比例没有超过预先确定的值的情况(步骤S4024为“否”)下,跳过步骤S4025的处理。
[0289]图44 一 I是表示步骤S4024的处理中,所指定的加工工序即型腔底精加工(第I型腔)393的剖面形状的图,图44 一 2是表示与该型腔底精加工(第I型腔)393重复的型腔粗加工(第2型腔)411、变形后的壁精加工(第2型腔)395、以及简单孔钻孔422的剖面形状的图。在各图中,用粗线示出剖面形状。另外,图44 一 3是表示型腔底精加工(第I型腔)393的变形后的加工形状(型腔底精加工(第I型腔)443)的图。在这里,将在步骤S4024的判定处理中用于进行比较的预先确定的值设为10%。如图所示,型腔底精加工(第I型腔)443具有将与型腔粗加工(第2型腔)411重复的部分去除后的形状。
[0290]图 45 — 1、图 45 — 2、图 46 — 1、图 46 — 2、图 47 — 1、图 47 — 2、图 47 — 3、图
48— 1、图 48 — 2、图 48 — 3、图 48 — 4、图 48 — 5、图 48 — 6、图 48 — 7、图 48 — 8、图
49— 1、图 49 — 2、图 49 — 3、图 49 — 4、图 49 — 5、图 49 — 6、图 49 — 7 以及图 49 — 8
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自动编程装置1000的输出装置1005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例的图。如图
45-1所示,显示画面由程序构成要素一览显示部8和形状显示部7构成,在形状显示部7上三维显示与在程序构成要素一览显示部8中成为选择状态的构成要素(原料形状、加工原料形状、加工形状、加工工序)对应的形状。
[0291]在步骤S303的处理之后,如图45 — I所示,程序构成要素一览显示部8将“原料形状”设为选择状态而强调显示,形状显示部7显示对应的原料形状。
[0292]在步骤S305的处理之后,如图45 — 2所示,程序构成要素一览显示部8将属于输入/设定的加工形状的“型腔(2)”设为选择状态而强调显示,形状显示部7将加工形状与加工原料形状一起显示。此外,型腔(2)是指第2型腔。以下,对于由程序构成要素一览显示部8显示输出的加工形状,分别在第I型腔涉及的加工形状的末尾标记“(1)”,在第2型腔涉及的加工形状的末尾标记“(2)”,进行区分。通过将加工形状与加工原料形状一起显示,从而使得加工形状相对于加工原料形状的位置关系确认变得容易,能够减轻操作员用于可靠地输入/设定加工形状的负担。此外,在希望仅对加工原料形状进行确认的情况下,如图
46一 I所示,能够通过在程序构成要素一览显示部8中选择“加工原料形状”,从而使形状显示部7显示希望的加工原料形状。
[0293]在步骤S307的处理之后,如图46 — 2所示,程序构成要素一览显示部8将与输入/设定的加工工序相关联的加工形状设为选择状态而强调显示,形状显示部7将相关联的加工形状与加工原料形状一起显示。
[0294]在步骤S309的处理之前,作为型腔粗加工(第I型腔)391、型腔壁精加工(第I型腔)392、型腔底精加工(第I型腔)393的刀具方向的初始值,设定(0.0,0.0,一 1.0),通过来自操作员的输入,如图47 -1的空心箭头所示,将刀具方向变更并设定为(1.0,0.0,0.0)。同样地,对于型腔粗加工(第2型腔)394、壁精加工(第2型腔)395、第2型腔底精加工的刀具方向,作为初始值设定为(一 1.0,0.0,0.0),如图47 - 2的空心箭头所示,被变更并设定为(1.0,0.0,0.0)。同样地,对于简单孔点孔及简单孔钻孔的刀具方向,作为初始值设定为(-1.0,0.0,0.0),如图47 — 3的空心箭头所示,被变更并设定为(1.0,0.0,0.0)。
[0295]图48 — I?图48 — 8以及图49 — I?图49 — 8,是说明在步骤S311的处理(即加工工序的调整)前后,加工形状涉及的显示的差异的图。图48 — I?图48 — 8分别表示步骤S311的处理前的画面显示,图49 一 I?图49 一 8分别表示步骤S311的处理后的画面显示。如图所示,通过步骤S311的处理,型腔粗加工(第2型腔)394、壁精加工(第2型腔)395、以及简单孔钻孔的加工形状分别向纸面上方延伸。而且,通过进行向纸面上方延伸的变形,从型腔底精加工(第I型腔)393的加工形状中删除下述部分,即:在型腔底精加工(第I型腔)393的加工形状的分别与型腔粗加工(第2型腔)394、壁精加工(第2型腔)395、以及简单孔钻孔重复而成为无用加工的部分中,发生大于或等于规定比例的无用加工的、分别与型腔粗加工(第2型腔)394及壁精加工(第2型腔)395重复的部分。即,可知成为减少无用加工的设定。
[0296]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其构成为,加工工序调整部5对于第2加工形状中刀具方向彼此不同的2个加工形状,在该2个加工形状中的一个加工形状的底表面部与另一个加工形状接触的情况下,使所述一个加工形状的底表面部向该一个加工形状的刀具方向延伸,并且,从由于该一个加工形状的变形而重复的另一个加工形状中,删除该重复的部分,并生成第3加工形状,因此,能够消除所述一个加工形状的底表面部的切削残留,并且,能够减少变形引起的无用加工。
[0297]另外,其构成为,第2加工形状包含通过粗加工而加工的加工形状、通过壁精加工而加工的加工形状、以及通过底精加工而加工的加工形状。
[0298]另外,其构成为,在所述一个加工形状的与刀具方向垂直的平面上,所述一个加工形状与所述另一个加工形状重复的部分,相对于所述另一个加工形状的比例大于规定值的情况下,加工工序调整部5将所述重复的部分从所述另一个加工形状中删除,在所述比例小于所述规定值的情况下,不删除所述重复的部分,因此,能够按照重复程度删除无用加工。
[0299]标号的说明
[0300]I 原料形状数据输入部
[0301]2 加工形状数据输入部
[0302]3 加工工序数据生成/编辑部
[0303]4 刀具/加工次序/刀具方向编辑部
[0304]5 加工工序调整部
[0305]6 加工原料形状生成部
[0306]7 形状显示部
[0307]8 程序构成要素一览显示部
[0308]9 控制指令生成部
[0309]10原料形状数据存储部
[0310]11加工原料形状数据存储部
[0311]12加工形状数据存储部
[0312]13加工工序数据存储部
[0313]81加工区域
[0314]161型腔粗加工(第I级型腔)
[0315]162 开口部
[0316]163型腔壁精加工(第I级型腔)
[0317]164、201型腔底精加工(第I级型腔)
[0318]165,181型腔粗加工(第2级型腔)
[0319]166 开口部
[0320]167、191型腔壁精加工(第2级型腔)
[0321 ] 168型腔底精加工(第2级型腔)
[0322]291加工区域
[0323]301加工形状[0324]321加工区域
[0325]331加工形状
[0326]351加工区域
[0327]361加工形状
[0328]391型腔粗加工(第I型腔)
[0329]392型腔壁精加工(第I型腔)
[0330]393型腔底精加工(第I型腔)[0331 ]394型腔粗加工(第2型腔)
[0332]395型腔壁精加工(第2型腔)
[0333]411加工形状
[0334]421、422简单孔钻孔
[0335]1000自动编程装置
[0336]1001 CPU
[0337]1002 RAM
[0338]1003 ROM
[0339]1004输入装置
[0340]1005输出装置
[0341]1006控制指令生成程序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编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加工形状生成部,其根据从外部输入的多个第I加工形状,分别生成每个加工工序的第2加工形状; 加工次序编辑部,其接收所述加工工序的执行顺序的输入; 加工形状调整部,其对于所述第2加工形状中的刀具方向相同的多个加工形状,将该多个加工形状中的一个加工形状变形为能够按照所述输入的执行顺序执行加工,并且,从由于该一个加工形状的变形而重复的其他加工形状中删除该重复的部分,并生成第3加工形状;以及 控制指令生成部,其基于所述第3加工形状和所述输入的执行顺序,生成用于使工作机械动作的控制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编程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加工形状生成部生成的所述每个加工工序的第2加工形状,包含通过粗加工而加工的加工形状、通过壁精加工而加工的加工形状、以及通过底精加工而加工的加工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编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个加工形状是在所述其他加工形状涉及的加工工序之前执行的加工工序涉及的加工形状,从所述其他加工形状观察时,位于刀具方向上, 将所述一个加工形状 变形为能够按照所述输入的执行顺序执行加工,是指以贯穿所述其他加工形状的方式,将所述一个加工形状向与刀具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
4.一种自动编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加工工序数据生成部,其根据从外部输入的多个第I加工形状,分别生成每个加工工序的第2加工形状; 加工形状调整部,其对于所述第2加工形状中的刀具方向彼此不同的2个加工形状,在该2个加工形状中的一个加工形状的底表面部与另一个加工形状接触的情况下,将所述一个加工形状的底表面部向该一个加工形状的刀具方向延伸,并且,从由于该一个加工形状的变形而重复的另一个加工形状中删除该重复的部分,并生成第3加工形状;以及 控制指令生成部,其基于所述第3加工形状,生成用于使工作机械动作的控制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编程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加工形状生成部生成的所述每个加工工序的第2加工形状,包含通过粗加工而加工的加工形状、通过壁精加工而加工的加工形状、以及通过底精加工而加工的加工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自动编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个加工形状的与刀具方向垂直的平面上,所述一个加工形状与所述另一个加工形状重复的部分,相对于所述另一个加工形状的比例大于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加工形状调整部将所述重复的部分从所述另一个加工形状中删除,在所述比例小于所述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加工形状调整部不删除所述重复的部分。
7.—种控制指令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工形状生成步骤,在该步骤中,根据从外部输入的多个第I加工形状,分别生成每个加工工序的第2加工形状; 加工次序编辑步骤,在该步骤中,接收所述加工工序的执行顺序的输入; 加工形状调整步骤,在该步骤中,对于所述第2加工形状中的刀具方向相同的多个加工形状,将该多个加工形状中的一个加工形状变形为能够按照所述输入的执行顺序执行加工,并且,从由于该一个加工形状的变形而重复的其他加工形状中删除该重复的部分,并生成第3加工形状;以及 控制指令步骤,在该步骤中,基于所述第3加工形状和所述输入的执行顺序,生成用于使工作机械动作的控制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指令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工形状生成步骤中生成的所述每个加工工序的第2加工形状,包含通过粗加工而加工的加工形状、通过壁精加工而加工的加工形状、以及通过底精加工而加工的加工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控制指令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个加工形状是在所述其他加工形状涉及的加工工序之前执行的加工工序涉及的加工形状,从所述其他加工形状观察时,位于刀具方向上, 将所述一个加工形状变形为能够按照所述输入的执行顺序执行加工,是指以贯穿所述其他加工形状的方式,将所述一个加工形状向与刀具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
10.一种控制指令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工形状生成步骤,在该步骤中,根据从外部输入的多个第I加工形状,分别生成每个加工工序的第2加工形状; 加工形状调整步骤,在该步骤中,对于所述第2加工形状中的刀具方向彼此不同的2个加工形状,在该2个加工形状中的一个加工形状的底表面部与另一个加工形状接触的情况下,将所述一个加工 形状的底表面部向该一个加工形状的刀具方向延伸,并且,从由于该一个加工形状的变形而重复的另一个加工形状中删除该重复的部分,并生成第3加工形状;以及 控制指令生成步骤,在该步骤中,基于所述第3加工形状,生成用于使工作机械动作的控制指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指令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工形状生成步骤中生成的所述每个加工工序的第2加工形状,包含通过粗加工而加工的加工形状、通过壁精加工而加工的加工形状、以及通过底精加工而加工的加工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控制指令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工形状调整步骤中,在所述一个加工形状的与刀具方向垂直的平面上,所述一个加工形状与所述另一个加工形状重复的部分相对于所述另一个加工形状的比例大于规定值的情况下,将所述重复的部分从所述另一个加工形状中删除,在所述比例小于所述规定值的情况下,不删除所述重复的部分。
【文档编号】B23Q15/00GK103620511SQ201180071818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3日
【发明者】松原晋, 入口健二, 藤野大助, 佐藤智典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