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翻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4377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向上翻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冲压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向上翻孔装置。
背景技术
向上翻孔这种工艺是零件冲压时经常遇到的一种结构,它在模具设计时有着很大的作用。鉴于此,在中国专利201020697759. 7中提到一种倒装式翻孔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含一固定的凹模,下模包含一凸模,凸模的底部设于一凸模固定板内,凸模的上部套设于一卸料橡皮内,卸料橡皮上方设有卸料板,且凸模与卸料橡皮之间还设有内芯,所述凸模顶端还设有与凹模配合的导向柱,虽然该倒装式翻孔模具加工零件的范围大,且能一定程度降低零件的废品率,但是其结构繁杂,模具耐用度低,生产成本高。 在另一中国专利201120111471. I中提到了一种新型冲孔翻孔模具机构,包括上模组和下模组;所述的上模组由上模板,冲孔固定板,压料板,弹簧,冲孔冲头,翻孔冲头组成;所述的下模组由下模板,下模座,翻孔凹模组成,虽然该冲孔翻孔模具机构一次完成了零件的冲孔和翻孔加工,一定程度降低了零件的加工成本,但是结构会繁杂,模具的稳定性差,加工质量和效率偏低。综上所述,有必要对现有翻孔装置进一步完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模具成本高、受力不均衡及稳定性差而影响加工成本和效率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能够有效节约模具空间、使模具尺寸紧凑结构简单且成本低、稳定性好、经久耐用的向上翻孔装置。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上述的向上翻孔装置,包括滑动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块座、设于滑块座内的导板和滑块;所述滑动机构还包括装设于所述滑块座上的滑块盖板;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块及驱动所述驱动块的驱动杆;所述驱动块与所述滑动机构的滑块滑动配合连接;所述向上翻孔装置还包括翻孔机构,所述翻孔机构套设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浮动块和凸模;所述浮动块与所述滑动机构的滑块滑动配合连接,所述浮动块通过所述滑块盖板限位;所述凸模固定在所述浮动块上。所述向上翻孔装置,其中所述滑块为关于所述驱动机构对称布设的一对,所述滑块具有自中部向两侧分别降低的斜面;所述驱动块压接在所述滑块的内侧;所述浮动块压接在所述滑块的外侧。所述向上翻孔装置,其中所述浮动块与所述滑块的接触面为斜面。所述向上翻孔装置,其中所述驱动块包括杆部和自杆部一端延伸的锥形压接部;所述滑块盖板端部固设有端板,所述端板套设在所述浮动块的外周;所述浮动块为台阶套筒结构,套设在所述驱动块外周,具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设有沉孔;所述的沉孔和端板之间压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向上翻孔装置,其中所述滑块座中部设有凹槽,所述导板对称设于所述滑块座的凹槽底部;所述滑块置于所述导板上。所述向上翻孔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杆通过固定板固定在顶端。所述向上翻孔装置,其中所述所述凸模顶部端面倾斜且外翻。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向上翻孔装置,由于驱动杆所利用的是翻孔的中间空洞位置,模具的结构不需要再向外加大,同时在使用时全部位于翻孔下方,进一步节约空间,使得该装置结构紧凑,成本得以降低;整个装置是在一个封闭式的箱式结构中,整体受力,所有应力内部抵消,所以平衡性好,稳定性高;且整个装置拆装便利,加工效率高,经久耐用;并可依照需要大小进行尺寸的变更,进行标准化生产,大大缩短模具的制造周期。
图I为本实用新型向上翻孔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向上翻孔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向上翻孔装置的左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向上翻孔装置的主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向上翻孔装置的俯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向上翻孔装置的滑动机构中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向上翻孔装置的翻孔机构中浮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I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向上翻孔装置,包括滑动机构I、驱动机构2、翻孔机构3、复位弹簧4、端板5和固定板6。滑动机构I包括滑块座11、导板12、滑块13和滑块盖板14 ;滑块座11大致为方体结构,其四角位置对称设有装配孔111,滑块座11中部设有方形凹槽112 ;导板12对称布置于滑块座11的方形凹槽111内,导板12的中部设有腔体121 ;滑块13为关于驱动机构2对称布设的一对,置于导板12正上方,滑块13的底面与导板12设有腔体121的一侧面相接;其中,滑块13具有自中部向两侧分别降低的外斜面131和内斜面132 ;滑块盖板14固定于滑块座11的上端面且将滑块13完全罩住,滑块盖板14的一组相对外侧壁呈直角的台阶状且在台阶面上对称设有装配孔141。驱动机构2包括驱动块21和驱动杆22 ;驱动块21包括杆部211和自杆部一端延伸的锥形压接部212,其中,锥形压接部212相对两侧面分别与滑动机构I中一对滑块13的内斜面132滑动连接。驱动杆22 —端向杆体外围水平延伸呈伞状结构,另一端呈杆体且顶接在驱动块21的杆部211上。翻孔机构3套设于驱动机构2上,包括浮动块31和凸模32 ;[0034]浮动块31为台阶套筒结构,套设在驱动块21外侧;浮动块31 —端收容于滑块盖板14内侧,另一端伸出滑块盖板14外侧;浮动块31内部设有通孔311,浮动块31的外侧壁弯折部设有对称沉孔312 ;通孔311与驱动块21相匹配,沉孔312与复位弹簧4匹配;其中,通孔311的底端孔口向内倾斜,恰与滑动机构I中滑块13的外斜面131匹配连接;浮动块31的外侧壁与滑动机构I中的滑块盖板14内侧壁滑动连接;凸模32套设于驱动机构2中的驱动块21和驱动杆22的外侧壁且与浮动块31固定,凸模32的中部设有贯通的模孔321,模孔321的一端孔口倾斜且外翻,模孔321内侧壁呈台阶状且台阶面上对称设有沉头孔322。复位弹簧4分别嵌在翻孔机构3中浮动块31外侧壁的对称装配孔32内。端板5套设于浮动块31的外侧壁且与滑块盖板14固定,端板5的中部设有通孔51,四角位置设有对称装配孔52,底侧面设有与复位弹簧4相匹配的凹槽53,通过凹槽53将复位弹簧4限定在浮动块31和端板5之间。 固定板6为对称的多面体结构,其中部设有与驱动机构2中驱动杆22呈伞状结构的一端相匹配的沉孔61,位于沉孔61外侧设有对称的两个装配孔62。工作过程本实用新型向上翻孔装置由上部的固定板6固定住驱动杆22,驱动杆22由上向下穿过需要翻的孔,顶住驱动块21向下运动,驱动块21的斜面推动滑块13向外移动,滑块13再通过斜面的力的传递使浮动块31向上运动同时压缩复位弹簧4,翻孔的凸模32固定在浮动块31上一起向上运动实现翻孔的功能。当翻孔结束时,驱动杆22向上运动此时由于驱动块21没有了下压力所以滑块13也没有向外的力,复位弹簧4压缩储存的压力释放致使浮动块31向下运动同时推动滑块13向内运动把驱动块21托起,回来初始位置。浮动块31上的凸模32脱离翻孔位置,完成整个工作过程。本实用新型的向上翻孔装置具有以下特点一、由于驱动杆所利用的是翻孔的中间空洞位置,使模具的结构不需要再向外加大,同时整个机构在使用时全部位于翻孔下方,从而节约了很大空间,使得该装置结构紧凑,成本得以降低;二、该装置在一个封闭式的箱式结构中,整体受力,所有的力都内部抵消了,所以平衡性好,稳定性高;三、可标准化生产,大大缩短模具的制造周期;可以依照需要大小进行尺寸的变更。四、该装置装配拆卸容易,经久耐用,加工效率高,效果好。
权利要求1.一种向上翻孔装置,包括滑动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块座、设于滑块座内的导板和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还包括装设于所述滑块座上的滑块盖板;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块及驱动所述驱动块的驱动杆;所述驱动块与所述滑动机构的滑块滑动配合连接; 所述向上翻孔装置还包括翻孔机构,所述翻孔机构套设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浮动块和凸模;所述浮动块与所述滑动机构的滑块滑动配合连接,所述浮动块通过所述滑块盖板限位;所述凸模固定在所述浮动块上。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向上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为关于所述驱动机构对称布设的一对,所述滑块具有自中部向两侧分别降低的斜面; 所述驱动块压接在所述滑块的内侧; 所述浮动块压接在所述滑块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向上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块与所述滑块的接触面为斜面。
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向上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块包括杆部和自杆部一端延伸的锥形压接部; 所述滑块盖板端部固设有端板,所述端板套设在所述浮动块的外周; 所述浮动块为台阶套筒结构,套设在所述驱动块外周,具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设有沉孔; 所述的沉孔和端板之间压设有复位弹簧。
5.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向上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座中部设有凹槽,所述导板对称设于所述滑块座的凹槽底部;所述滑块置于所述导板上。
6.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向上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通过固定板固定在顶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向上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顶部端面倾斜且外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向上翻孔装置,其包括滑动机构、驱动机构和翻孔机构,滑动机构包括滑块座、设于滑块座内的导板和滑块;滑动机构还包括装设于滑块座上的滑块盖板;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块及驱动该驱动块的驱动杆;驱动块与滑动机构的滑块滑动配合连接;翻孔机构套设于驱动机构,包括浮动块和凸模;浮动块与所述滑动机构的滑块滑动配合连接,通过滑块盖板限位;凸模固定在浮动块上。该装置结构简单紧凑,稳定性好,经久耐用,成本低,并可进行标准化生产,大大缩短模具的制造周期。
文档编号B21D37/10GK202539356SQ201220045379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3日
发明者付晓亮, 吕维柱, 高龙生 申请人:湖北十堰先锋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