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打圆机自动推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圆机领域,尤其是一种打圆机自动推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卡箍生产过程中,材料需要经过送料、冲压、打圆等一系列加工生产后,才能成型为卡箍。半成品经过打圆机打圆成型后,将其从打圆机上取下,即为成品。由于成型卡箍是ー个圆环结构,其厚度很薄,因此使用夹持方法取下比较困难。根据调研,发现现在エ厂里通常采用人工卸料的方法,该方式虽被广泛使用,但是其在使用中存在以下缺陷1、工人的工作效率不稳定,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操作熟练程度、身体疲劳程度、情緒等;2、人工取出エ件存在安全隐患,由于エ件成型部分空间小,周围布有成型刀,因此取件过程中工人很容易受伤;3、卸料取件过程难度大、不易熟练掌握,工人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培训才可以上岗。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结构简单、设计科学、使用方便、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人安全的打圆机自动推料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打圆机自动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料圆盘、推料杆、旋转盘和气缸,气缸活塞杆的前端同轴安装一可旋转的旋转盘,该旋转盘上均布安装ー组推料杆,该组推料杆的前端均安装在推料圆盘上。而且,所述气缸活塞杆的前端同轴安装在ー螺纹连接套内,该螺纹连接套与旋转盘通过两个推力轴承连接。而且,所述的推料杆为两个,每个推料杆的后端均通过螺母固装在旋转盘上,每个推料杆的前端均与推料圆盘螺纹连接。而且,所述的推料杆插装在打圆机的芯轴内。而且,所述的推料圆盘位于芯轴与エ件之间。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I、本推料装置通过气缸带动推料圆盘做直线运动,即可将套装在芯轴上的卡箍成品推出,整个过程自动进行,不受人为因素影响,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一直保持较快的加エ速度和稳定的工作效率。2、本推料装置中的旋转盘通过两个推力轴承与螺纹连接套连接,这样可以很容易的实现芯轴在旋转时带动推杆,从而带动旋转盘绕螺纹连接套旋转,实现推出系统中推料圆盘的推出功能。3、安装了本自动推料装置的打圆机操作简单方便、容易掌握,既可以保障工人安全,克服传统人工卸料中工人容易受伤的缺陷,又能減少工人上岗前的培训时间。4、本推料装置采用推料圆盘推料,由于圆盘表面积大,因此エ件受カ均匀,不但不会将エ件推偏,而且还不会对エ件表面造成损伤。5、本实用新型是ー种设计巧妙、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的打圆机自动推料装置,安装本推料装置的打圆机具有自动卸料功能,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卡箍的自动化生产。
图I是打圆机的主视图;图2是图I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推料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叙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ー种打圆机自动推料装置,包括推料圆盘2、推料杆5、旋转盘7和气缸3,气缸安装在打圆机上,气缸活塞杆的前端同轴安装一个可以旋转的旋转盘,其具体安装方式为气缸活塞杆的前端同轴安装在一个螺纹连接套6内,该螺纹连接套与旋转盘通过两个推力轴承8连接安装,因此旋转盘既可以随气缸做直线往复运动,又可以绕活塞杆相对旋转。旋转盘上均布安装ー组推料杆,该推料杆通常为对称设置的两个,每个推料杆的后端均通过螺母固装在旋转盘上,每个推料杆的前端均与推料圆盘螺纹连接。上述推料杆均插装在打圆机I的芯轴4内,推料圆盘位于芯轴与エ件之间。
权利要求1.一种打圆机自动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料圆盘、推料杆、旋转盘和气缸,气缸活塞杆的前端同轴安装一可旋转的旋转盘,该旋转盘上均布安装一组推料杆,该组推料杆的前端均安装在推料圆盘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打圆机自动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活塞杆的前端同轴安装在一螺纹连接套内,该螺纹连接套与旋转盘通过两个推力轴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打圆机自动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料杆为两个,每个推料杆的后端均通过螺母固装在旋转盘上,每个推料杆的前端均与推料圆盘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打圆机自动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料杆插装在打圆机的芯轴内。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打圆机自动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料圆盘位于芯轴与工件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箍全自动打圆机自动推料装置,其包括推料圆盘、推料杆、旋转盘和气缸,气缸活塞杆的前端同轴安装一可旋转的旋转盘,旋转盘有两个压力轴承组成,能保证当旋转盘转动时气缸活塞杆不转。该旋转盘前均布安装一组推料杆,该组推料杆的前端均安装在推料圆盘上。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设计巧妙、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的打圆机自动推料装置,安装本推料装置的打圆机具有可靠的自动卸料功能,提高了卡箍成品卸料的可靠性,避免下一个工作循环工件的相互干涉现象,从而保证了卡箍的自动化生产。
文档编号B21C45/00GK202506689SQ201220105429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0日
发明者李亚, 李振亮, 许玮 申请人:天津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