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式外连手紧带柄钻夹头其后壳体的改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8883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悬挂式外连手紧带柄钻夹头其后壳体的改进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在枪钻上使用的钻夹头,尤其是一种能适合于带钻具转换装置的枪钻上能悬挂供转换选择使用的钻夹头。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一种带钻具转换装置的充电枪钻或交流枪钻,需要既可在钻具转换装置上悬挂供转换选择使用,又希望价格低廉,结构牢固,使用方便的此类钻夹头,为适应市场需求,满足用户要求,必须探索一条工艺合理、制造方便,成本低廉的新路,虽然已申请了专利(ZL2011200289066),但还存在结构件太多,其中粉末冶金件成本高,连接牢度又不够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考虑到在不影响使用功能,夹紧牢度的可靠基础上采用增强尼龙整体制作方案,省去粉末冶金件合二为一,这样做既能满足定位锁定要求,又能保证扭转受力的要求。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前部设有三个斜孔,后部制有中央孔的夹头体,插入夹头体前部三个斜孔中的三个夹脚与夹脚上部螺纹配合的内锥螺母,套入夹头体前部将内锥螺母紧套并将内锥螺母嵌在夹头体的凹槽中的前壳体,前壳体后面套装有后壳体,后壳体由前挡圈挡住,前挡圈后面是后挡圈;前挡圈与后挡圈之间为钻柄,中央孔的端面制有“十”字缺口,可与枪钻主轴上的凸键相配合,夹头体后部制有外径与中央孔相通的通孔,其特征在于后壳体内孔制有半圆槽与锁定台阶,锁定台阶与夹头体后部的通孔内的钢珠组成锁定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改进后的后壳体内孔省去了原有的粉末冶金件,合二为一节约了制造成本,简化了制作工艺,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枪钻主轴的示意图。图3是
图1A-A的剖视图。图4是
图1B-B的剖视图。图中1.夹脚,2.夹头体,21 “十”字缺口,22.中央孔,23.钻柄,24.沉孔,25.通孔,3.内锥螺母,4.前壳体,5.后壳体,51.半圆槽,52.锁定台阶,6.弹簧,8.前挡圈,9.垫片,10.垫片,11.后挡圈,12.钢珠,14.平面轴承,15.钢珠,
具体实施方式
[0013]拆卸后挡圈11,钻柄23对准钻具转换装置上的悬挂孔并插入孔内,然后再装垫片和后挡圈11,于是钻夹头被悬挂在转换支架上供选择转换使用;当钻夹头的中央孔22对准套入枪钻主轴,并继续向里推进同时将后壳体扣动推移止终点,这时在后壳体5孔内的内孔壁面上锁定台阶52处于高位,也就是说设置在夹头体2后部通孔内的钢珠12上方留有空隙,当向里推进的枪钻主轴前端顶推裸露在中央孔22壁面的钢珠12,迫使钢珠孔向内移动进入上面的空隙位置,如继续向前推进同时放开手对后壳体的扣动推移,在弹簧6的作用下,后壳体恢复原位,带动锁定台阶的低位推挤空隙内的钢珠朝通孔内移动,当枪钻主轴推止终点与主轴上的凸键相配合的同时被推挤的钢珠便进入枪钻主轴的凹槽,钻夹头不能再轴向移动,即可被带动旋转、作业。后壳体的扣动推移不但起到钻夹头在枪钻王轴上的锁定和拆卸,它的扭转还能经沉孔内的钢珠15带动夹头体转动,设置在夹头体前部三个斜孔中的三个夹脚在后壳体扭转时在内锥螺母3的作用下,在斜孔中的三个夹脚同步作伸缩移动变为径向的收缩或松开,达到夹紧钻头等工具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悬挂式外连手紧带柄钻夹头其后壳体的改进,包括前部设有三个斜孔,后部制有中央孔的夹头体(2),插入夹头体前部三个斜孔中的三个夹脚(I)与夹脚上部螺纹配合的内锥螺母(3),套入夹头体前部将内锥螺母紧套并将内锥螺母嵌在夹头体的凹槽中的前壳体(4),前壳体后面套装有后壳体(5),后壳体由前挡圈(8)挡住,前挡圈后面是后挡圈(11),前挡圈与后挡圈之间为钻柄(23),中央孔的端面制有“十”字缺口(21),可与枪钻主轴上的凸键相配合,夹头体后部制有外径与中央孔相通的通孔,其特征在于,后壳体内孔制有半圆槽(51)与锁定台阶(52);锁定台阶与夹头体后部的通孔(25)内的钢珠(12)组成锁定机构。
专利摘要一种悬挂式外连手紧带柄钻夹头其后壳体的改进,包括前部设有三个斜孔,后部制有中央孔的夹头体,插入三个斜孔中的三个夹脚与夹脚上部螺纹配合的内锥螺母,套入夹头提三个斜孔中的三个夹脚与夹脚上部螺纹配合的内锥螺母嵌在夹头体凹槽中的前壳体,前壳体后面套装有后壳体,后壳体内孔固定有后壳体组件并由前挡圈挡住,前挡圈与后挡圈相隔距离是钻柄供在转换支架上调换使用,其特征在于后壳体内孔制有半圆槽与锁定台阶,锁定台阶以及夹头体后部通孔内的钢珠组成锁定机构。本实用新型改进后省去了原有的粉末冶金件,合二为一,节约制造成本简化了制作工艺,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B23B45/00GK202894430SQ20122034638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8日
发明者陈肇和 申请人:陈肇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