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涨铆一体化螺母及其组合、铆接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压涨铆一体化螺母,包括:具有下端面的螺母段、设于所述螺母段的下端面上的第一滚花段、设于所述第一滚花段上的第二滚花段,及形成于所述第一滚花段与所述第二滚花段之间的凹槽段。本发明还涉及上述压涨铆一体化螺母的组合及铆接工艺。本发明的压涨铆一体化螺母通过设置几段不同的结构,以改善铆接螺母和被铆接件之间的连接力,防止铆接螺母在受较大外力和转矩时,铆接螺母出现旋转和脱落现象,从而保证了安全可靠性能。此外,本发明的压涨铆一体化螺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利于大批量生产并推广应用到天线中。
【专利说明】压涨铆一体化螺母及其组合、铆接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压涨铆一体化螺母,还涉及该压涨铆一体化螺母的组合及该压涨铆一体化螺母的铆接工艺。
【【背景技术】】
[0002]在通信、汽车、航空等领域中,经常需要在被铆接件上铆接螺母。由于被铆接件基材材质较软,铆接螺母所承受的推拉力和转矩有限,在受到较大的推拉力或转矩时,压铆螺母、涨铆螺母容易出现旋转和脱落,或者使被铆接件变形等问题。
[0003]申请号为200420102955.X的实用新型专利中涉及一种反压铆螺母及其组合,用于实现设备与机架之间,机架与零件之间的电连接的良好的导电性和防腐蚀能力,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容易生锈或工艺复杂的问题。
[0004]申请号为200920133209.X的实用新型专利中涉及一种平板电视的壁挂镶嵌螺母,采用在螺母的外周缘固设一定位片,增大了螺母与后壳之间的连接力。
[0005]然而,以上两件专利中,并没有解决现有压铆螺母、涨铆螺母在受到较大的推拉力或转矩时,压铆螺母、涨铆螺母容易出现旋转和脱落的问题。
【
【发明内容】
】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承受较大推拉力或转矩的压涨铆螺母。
[0007]为实现该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压涨铆一体化螺母,包括:具有下端面的螺母段、设于所述螺母段的下端面上的第一滚花段、设于所述第一滚花段上的第二滚花段,及形成于所述第一滚花段与所述第二滚花段之间的凹槽段。
[0009]所述螺母段为圆螺母,其内螺纹为标准内螺纹;所述第一滚花段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锯齿形滚花;所述第二滚花段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条状滚花;所述凹槽段的形状
呈锥形。
[0010]所述螺母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滚花段的外径,第一滚花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滚花段的外径,第二滚花段的外径大于所述凹槽段的外径。
[0011]所述螺母段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滚花段,所述第二滚花段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凹槽段的轴向长度,所述凹槽段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滚花段的轴向长度。
[0012]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压涨铆一体化螺母的组合,包括上述的压涨铆一体化螺母、加强板和被铆接件,所述加强板和所述被铆接件均开设有铆接孔,所述压涨铆一体化螺母通过所述铆接孔先后压入加强板和被铆接件,该压涨铆一体化螺母的第二滚花段的外径小于加强板和被铆接件的铆接孔径,所述第一滚花段外径大于加强板和被铆接件的铆接孔径。
[0013]所述压涨铆一体化螺母的第一滚花段、凹槽段和第二滚花段三部分总轴向长度大于加强板和被铆接件的总厚度。
[0014]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压涨铆一体化螺母的铆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涨铆一体化螺母、加强板和被铆接件,所述加强板和被铆接件均开设有铆接孔;所述压涨铆一体化螺母的下端先后压入加强板和被铆接件,接着经过拉伸、涨压将位于所述压涨铆一体化螺母下端末端的第二滚花段反扣在被铆接件上。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压涨铆一体化螺母由于设置结构不同的第一滚花段、凹槽和第二滚花段,因而能够提高铆接扭矩和铆接强度。此外,本发明的压涨铆一体化螺母还具有结构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发明的压涨铆一体化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发明的压涨铆一体化螺母的组合的剖视图;
[0018]图3是本发明的压涨铆一体化螺母的组合的分解示意图;
[0019]图4a、4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压涨铆一体化螺母及组合铆接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描述,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发明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
[0021]如图1所述,本发明涉及一种压涨铆一体化螺母1,其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具体包括:
[0022]具有下端面112的螺母段11,用于与螺栓(未图示)互相连接紧固;设于所述螺母段11的下端面112上的第一滚花段12 ;设于第一滚花段12上的第二滚花段14 ;及形成于所述第一滚花段12与所述第二滚花段14之间的凹槽段13。
[0023]所述第一滚花段12与所述第二滚花段14用于保证一体化螺母I在拧紧时能达到足够的铆接扭矩;所述凹槽段13的凹槽用于收纳被挤压变形后的滚花材料,同时保证一体化螺母I在轴向的铆接强度。
[002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母段11为圆螺母,并且具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为标准内螺纹;所述第一滚花段12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锯齿形滚花;所述第二滚花段14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条状滚花;所述凹槽段13的形状呈锥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压涨铆一体化螺母还可以由其他金属材料制成。
[0025]优选地,所述螺母段11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滚花段12的外径,第一滚花段12的外径大于第二滚花段14的外径,第二滚花段的外径大于所述凹槽段13的外径。
[0026]优选地,所述螺母段11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滚花段14的轴向长度,所述第二滚花段14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凹槽段13的轴向长度,所述凹槽段13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滚花段12的轴向长度。 [0027]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还涉及上述压涨铆一体化螺母I的组合,包括压涨铆一体化螺母1、加强板2和被铆接件3。所述加强板2和所述被铆接件3上均开设有铆接孔(未标号),所述压涨铆一体化螺母1通过所述铆接孔(未标号)先后压入加强板2和被铆接件3,该压涨铆一体化螺母I的第二滚花段14的外径小于加强板2和反射板2的铆接孔(未标号)的孔径,所述第一滚花段12外径大于加强板2和反射板3的铆接孔的孔径。[0028]所述压涨铆一体化螺母I的第一滚花段12、凹槽段13和第二滚花段14三部分的总轴向长度大于加强板2和反射板3的总厚度。
[0029]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被铆接件3为反射板,其由铝基材制成;所述加强板2,也即垫板,用于增强压涨铆一体化螺母I铆入反射板3后的连接力。
[0030]如图4a和4b所示,本发明还涉及了上述压涨铆一体化螺母I的铆接工艺,为防止压涨铆一体化螺母I铆接时造成加强板2变形、铆接不牢固、加强板2与反射板3间结合不紧密等缺陷,不采用手工敲打的方式进行铆接,按如图4a — 4b所示铆接工艺进行。如图4a所示,先将一体化螺母1、加强板2放入复合模具的下模7中,然后放入反射板3,用复合模具的上模6将一体化螺母I和加强板2和反射板3三个零件铆接在一起,该压涨铆一体化螺母I被先后压入加强板2和反射板3上,所述压涨铆一体化螺母I的第一滚花段12的锯齿形滚花被挤入加强板2的铆接孔(未标号)和所述压涨铆一体化螺母I的凹槽段13的锥形凹槽的缝隙处,所述压涨铆一体化螺母I的第二滚花段14的条状滚花边缘挤入加强板2和反射板3的缝隙处。再按如图4b所示,用复合模具的芯模5将压涨铆一体化螺母I尾部涨开,经过芯模5的拉伸、涨压将第二滚花段14的条状滚花反扣在反射板3上,从而提高了所述压涨铆一体化螺母I承受推拉力和旋转力的能力。
[0031]虽然上面已经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或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压涨铆一体化螺母,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下端面的螺母段、设于所述螺母段的下端面上的第一滚花段、设于所述第一滚花段上的第二滚花段,及形成于所述第一滚花段与所述第二滚花段之间的凹槽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涨铆一体化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段为圆螺母段;所述第一滚花段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锯齿形滚花;所述凹槽段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为锥形;所述第二滚花段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条状滚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涨铆一体化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滚花段的外径,第一滚花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滚花段的外径,第二滚花段的外径大于所述凹槽段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涨铆一体化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段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滚花段的轴向长度,所述第二滚花段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凹槽段的轴向长度,所述凹槽段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滚花段的轴向长度。
5.一种压涨铆一体化螺母的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涨铆一体化螺母、加强板和被铆接件,所述加强板和所述被铆接件均开设有铆接孔,所述压涨铆一体化螺母通过所述铆接孔先后压入加强板和被铆接件,该压涨铆一体化螺母的第二滚花段的外径小于加强板和被铆接件的铆接孔径,所述第一滚花段外径大于加强板和被铆接件的铆接孔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涨铆一体化螺母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涨铆一体化螺母的第一滚花段、凹槽段和第二滚花段三部分总轴向长度大于加强板和被铆接件的总厚度。
7.—种压涨铆一体化螺母的铆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涨铆一体化螺母、加强板和被铆接件,所述加强板和被铆接件均开设有铆接孔;所述压涨铆一体化螺母的下端被先后压入加强板和被铆接件,接着经过拉伸、涨压将所述位于压涨铆一体化螺母下端的末端反扣在被铆接件上。
【文档编号】B21D39/00GK103742505SQ201310674294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1日
【发明者】范颂东, 段红彬, 冯涛 申请人: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