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齿轮推刀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099520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齿轮推刀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齿轮推刀装置,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包括推刀Ⅰ和推刀Ⅱ,所述推刀Ⅰ由推刀主体、垫台组成,所述推刀主体位于垫台内孔中,待加工的内齿轮套装在垫台内推刀主体的导向部上,所述垫台内孔与内齿轮外圆配合间隙在0.005~0.010mm之间;所述推刀Ⅱ由推刀主体和垫台组成。本实用新型可加工模数为0.38mm、内齿轮齿数为45齿、长度为9.5mm的非标准内齿轮,其具有加工精度高、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内齿轮推刀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齿轮推刀装置,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模数为0.38mm、内齿轮齿数为45齿、长度为9.5mm的非标准微型减速器,根据齿轮计算公式计算出的内齿轮的最大齿根圆直径不足20mm,采用常规的内齿轮加工方法——插齿,无法加工出齿廓;如采用成型刀具拉齿的方法,根据内齿轮参数设计出的拉刀,由于外圆尺寸小,拉刀夹持部、导向部、主切削部及柄部的长度尺寸总和(总长)与拉刀直径的比值(长径比)会很大,整把拉刀细而长,强度大大降低的同时,给加工制造精度也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且模数是非标准的,因而价格很昂贵。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加工模数为
0.38mm、内齿轮齿数为45齿、长度为9.5mm的非标准内齿轮推刀。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齿轮推刀装置,包括推刀I和推刀II,所述推刀I由推刀主体、垫台组成,所述推刀主体位于垫台内孔中,待加工的内齿轮套装在垫台内推刀主体的导向部上,所述垫台内孔与内齿轮外圆配合间隙在0.005?0.0IOmm之间;所述推刀II由推刀主体和垫台组成。
[0006]所述推刀I的推刀主体由前夹持部、导向部、主切削部、后导部及后夹持部首尾相接而成。
[0007]所述推刀II的推刀主体由夹持部、导向部、前导部、主切削部、后导部及后夹持部首尾相接而成。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可加工模数为0.38mm、内齿轮齿数为45齿、长度为9.5mm的非标准内齿轮,先用推刀I进行加工后用推刀II,其加工的内齿轮具有精度高、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0009]【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推刀I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推刀II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前夹持部1、导向部2、主切削部3、后导部4、后夹持部5、内齿轮6、垫台7、夹持部8、导向部9、前导部10、主切削部11、后导部12及后夹持部13、内齿轮14、垫台15。
[0013]【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5]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齿轮推刀装置,包括推刀I和推刀II,所述推刀I由推刀主体、垫台7组成,所述推刀主体位于垫台7内孔中,待加工的内齿轮6套装在垫台7内推刀主体的导向部2上,所述垫台7内孔与内齿轮6外圆配合间隙在0.005?0.0lOmm之间;所述推刀II由推刀主体和垫台15组成。
[0016]所述推刀I的推刀主体由前夹持部1、导向部2、主切削部3、后导部4及后夹持部5首尾相接而成。在加工过程中,夹持部I和后夹持部5在加工过程中起到定位支承和基准作用;导向部2在推刀进行推齿加工前确保推刀与被加工内齿轮的同心度;主切削部3在导向部2的基础上加工出设计所要求的齿廓;后导部4修正主切削齿3加工完成后的尺寸微小回弹。
[0017]所述推刀II的推刀主体由夹持部8、导向部9、前导部10、主切削部11、后导部12及后夹持部13首尾相接而成。所述如导部10在导向部9确保冋心度、推刀I加工完内齿轮的基础上,因其切削量为0,齿形尺寸比推刀I主切削部3尺寸略小,在推刀II还未进行切削前,能与推刀I所加工的内齿轮的不完整齿廓有很好的配合和导向,确保推刀II能顺利在推刀I加工的齿廓基础上加工出设计所要求的最终齿廓。
【权利要求】
1.一种内齿轮推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推刀I和推刀II,所述推刀I由推刀主体、垫台(7)组成,所述推刀主体位于垫台(7)内孔中,待加工的内齿轮(6)套装在垫台(7)内推刀主体的导向部(2)上,所述垫台(7)内孔与内齿轮(6)外圆配合间隙在0.005?0.0lOmm之间;所述推刀II由推刀主体和垫台(15)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齿轮推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刀I的推刀主体由前夹持部(I)、导向部(2)、王切削部(3)、后导部(4)及后夹持部(5)首尾相接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齿轮推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刀II的推刀主体由夹持部(8)、导向部(9)、前导部(10)、主切削部(11)、后导部(12)及后夹持部(13)首尾相接而成。
【文档编号】B23F21/26GK203712013SQ201320613551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0日
【发明者】石正燕 申请人:中国振华集团久达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