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斜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7632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斜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斜铁,包括有砧铁连接件,在砧铁连接件头端焊接有1块斜铁件,砧铁连接件上还连接有手柄。使用时转动手柄,通过手柄带动整个斜铁转动,斜铁件转动过程中会抵住刀具,从而将刀具从锥套中抵出。使用过程中仅仅通过扭动力即可将刀具取出,不用花费很大的力气而且不会对刀具造成任何损伤。当刀具与锥孔配合较紧时,将手柄逆时针绕销轴转动90°,这时手柄对于斜铁件起到扶持作用,使用手锤打击砧铁连接件淬硬面时,由于有手柄的扶持作用,敲打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打击斜铁力不正确的情况出现,通过敲打力即可退出锥孔中的刀具。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安装、使用均比较方便,工作灵活性较高,实用性强,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
【专利说明】一种安全斜铁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斜铁,属于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机械加工行业中从机床主轴中退出锥柄刀具时均采用斜铁退出。但是退刀过程中经常出现与锥套配合的刀具出现难以退出或者无法取出的结果,有时候用力不当还会出现将斜铁打飞的情况,这是因为操作者打击力不正确,形成刀具安装贴合锥面不正常变形;操作者没有较好地使用工具,退刀力量歪斜等原因造成的。在锥孔中长期存在工作贴合面产生贴合力较大时,会需要拆卸力较大,在此情况下使用斜铁反复打击,还会造成与主轴锥孔配合的套筒扁尾变形墩粗,致使与锥套配合的刀具出现难以退出或者无法取出的结果。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斜铁,解决现有的斜铁在取出刀具过程中,难以取出或无法取出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安全斜铁,包括有砧铁连接件,在砧铁连接件头端焊接有I块斜铁件,砧铁连接件上还连接有手柄。
[0005]上述的安全斜铁,所述砧铁连接件与手柄通过销轴活动连接。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转动手柄,通过手柄带动整个斜铁转动,斜铁件转动过程中会抵住刀具,从而将刀具从锥套中抵出。使用过程中仅仅通过扭动力即可将刀具取出,不用花费很大的力气而且不会对刀具造成任何损伤。当刀具与锥孔配合较紧时,将手柄逆时针绕销轴转动90°,这时手柄对于斜铁件起到扶持作用,使用手锤打击砧铁连接件淬硬面时,由于有手柄的扶持作用,敲打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打击斜铁力不正确致使退刀力量歪斜的情况出现,通过敲打力即可退出锥孔中的刀具。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安装、使用均比较方便,工作灵活性较高,实用性强,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08]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09]附图标记:1_斜铁件,2-砧铁连接件,3-销轴,4_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001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安全斜铁,如附图1-2所示,包括有I块砧铁连接件2,在砧铁连接件2头端焊接有I块斜铁件I,砧铁连接件2上还连接有手柄4。砧铁连接件2与手柄4通过销轴3活动连接。
[0011]本实用新型制作时,取长方体方铁,钻制销轴孔,在长方体长度方向另一侧面铣出I个5?8mm的镶嵌槽缺口,并增加2mm X 2mm X 45°的焊接破口,放入斜铁件I,双面焊牢,在对面铣出如图所示的台阶槽,淬硬制成砧铁连接件2,安装安全斜铁的手柄4与销轴3,最后整体发蓝处理。
[0012]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把安全斜铁的斜铁件I插入主轴拆卸孔中,然后按顺时针方向迅速扳动手柄4,整个安全衔铁会随着手柄4的转动而转动,斜铁件I转动过程中会抵住刀具,从而将刀具从锥孔中退出;当反复扳动手柄4未能退出刀具时(刀具锥柄与主轴锥孔配合较紧时),可将手柄4逆时针绕销轴3转动90°,这时手柄4对于斜铁件I起到扶持作用,然后,使用手锤打击砧铁连接件2淬硬面,由于有手柄4的扶持作用,敲打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打击斜铁力不正确致使退刀力量歪斜的情况出现,通过敲打力即可退出锥孔中的刀具。在实际使用中,这种安全斜铁使用方便,实用性较强,工作灵活性较高。由于刀具与机床主轴配合锥面斜度设计合理,一般不需要较大的拆卸退刀力;退刀工序中,在机床上设有专门的主轴退刀长圆形退刀孔。正常情况下,从主轴锥孔中退出刀具时,斜铁的敲打力较小,不会对主轴精度产生影响。
【权利要求】
1.一种安全斜铁,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砧铁连接件(2),在砧铁连接件(2)头端焊接有I块斜铁件(I),砧铁连接件(2 )上还连接有手柄(4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斜铁,其特征在于:所述砧铁连接件(2)与手柄(4)通过销轴(3)活动连接。
【文档编号】B23Q11/00GK203622067SQ201320818361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3日
【发明者】邓小芳, 高锐 申请人:邓小芳, 高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