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片卡盘定心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膜片卡盘定心装置,包括夹具体、膜片、多个卡爪、多根顶杆、多个支承钉、齿轮工件,还包括预胀环,所述夹具体设置为圆形结构;所述膜片设置为圆形结构,膜片周边通过螺栓设置于夹具体正面;所述多个卡爪按同一圆周均匀设置在膜片上;所述多根顶杆均匀设置于膜片背部,用于推动膜片产生变形;所述多个支承钉按同一圆周均匀设置于多个卡爪形成的圆内;所述预胀环设置于多个支承钉上方,用于防止支承钉对齿轮工件的磨损。本发明提供的膜片卡盘定心装置,专门用于齿轮工件定心夹具,可以提供更高的定心精度;并可以对齿轮工件提供更大的夹紧力,且保护工件不易受损。
【专利说明】膜片卡盘定心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膜片卡盘定心装置,属于夹具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的弹性筒夹作为齿轮工件定心夹紧装置时,往往因为筒夹的变形不大,夹紧力不足,使得齿轮工件在加工时,发生位移,从而影响加工精度。
【发明内容】
[0003]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膜片卡盘定心装置。
[0004]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膜片卡盘定心装置,包括夹具体、膜片、多个卡爪、多根顶杆、多个支承钉、齿轮工件,还包括预胀环,所述夹具体设置为圆形结构;所述膜片设置为圆形结构,膜片周边通过螺栓设置于夹具体正面;所述多个卡爪按同一圆周均匀设置在膜片上;所述多根顶杆均匀设置于膜片背部,用于推动膜片产生变形;所述多个支承钉按同一圆周均匀设置于多个卡爪形成的圆内;所述预胀环设置于多个支承钉上方,用于防止支承钉对齿轮工件的磨损。
[0005]还包括滚柱保护器,所述滚柱保护器套接于齿轮工件的齿轮内,用于防止卡爪与齿轮工件的齿轮相接触。
[000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卡爪数量设置为六个。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承钉数量设置为三个。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膜片厚度设置为6mm ;所述膜片材质米用65Mn。
[0009]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膜片卡盘定心装置,专门用于齿轮工件定心夹具,可以提供更高的定心精度;并可以对齿轮工件提供更大的夹紧力,且保护工件不易受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A-A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12]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膜片卡盘定心装置,包括夹具体1、膜片2、多个卡爪3、多根顶杆4、多个支承钉5、齿轮工件6,还包括预胀环7,所述夹具体I设置为圆形结构;所述膜片2设置为圆形结构,膜片2周边通过螺栓设置于夹具体I正面;所述多个卡爪3按同一圆周均匀设置在膜片2上;所述多根顶杆4均匀设置于膜片2背部,用于推动膜片2产生变形;所述多个支承钉5按同一圆周均匀设置于多个卡爪3形成的圆内;所述预胀环7设置于多个支承钉5上方,用于防止支承钉5对齿轮工件6的磨损。
[0013]还包括滚柱保护器8,所述滚柱保护器8套接于齿轮工件6的齿轮内,用于防止卡爪3与齿轮工件6的齿轮相接触。
[00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卡爪3数量设置为六个。
[00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承钉5数量设置为三个。
[001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膜片2厚度设置为6mm ;所述膜片2材质采用65Mn。
[0017]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膜片卡盘定心装置,包括夹具体、膜片、多个卡爪、多根顶杆、多个支承钉、齿轮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胀环,所述夹具体设置为圆形结构;所述膜片设置为圆形结构,膜片周边通过螺栓设置于夹具体正面;所述多个卡爪按同一圆周均匀设置在膜片上;所述多根顶杆均匀设置于膜片背部,用于推动膜片产生变形;所述多个支承钉按同一圆周均匀设置于多个卡爪形成的圆内;所述预胀环设置于多个支承钉上方,用于防止支承钉对齿轮工件的磨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片卡盘定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滚柱保护器,所述滚柱保护器套接于齿轮工件的齿轮内,用于防止卡爪与齿轮工件的齿轮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膜片卡盘定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数量设置为六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膜片卡盘定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钉数量设置为三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膜片卡盘定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厚度设置为6mm 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膜片卡盘定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材质采用65Mn。
【文档编号】B23F23/06GK104001955SQ201410215260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1日
【发明者】杨俊民 申请人:苏州锟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