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导正面的炉中钎焊管路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导正面的炉中钎焊管路连接结构,包括:配合接口件孔和匹配钎焊件轴;所述配合接口件孔的内表面设置有多个导正面;匹配钎焊件轴插在配合接口件孔内,匹配钎焊件轴的外表面与导正面过盈配合。导正面在所述配合接口件孔的内表面上沿配合接口件孔的周向均匀分布。本实用新型中配合接口件孔的内表面内均匀设置多个导正面,使匹配钎焊件轴和配合接口件孔之间的间隙较小且可控,这使钎焊时钎料复合层熔融产生的金属液,在匹配钎焊件轴和配合接口件孔之间的钎焊面上在毛细作用下更顺畅地流淌填充进匹配钎焊件轴和配合接口件孔之间的间隙内,降低了钎焊焊缝的形成,提高焊接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
【专利说明】带有导正面的炉中钎焊管路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钎焊,具体地,涉及一种带有导正面的炉中钎焊管路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为保证热交换器的性能,防止冷媒泄漏,一般汽车空调系统热交换器的密封性能都会有严格的规定。现在常见的汽车热交换器芯体是由大量的零部件相互组装后,在炉中钎焊而成。这些零件组装后产生了数量庞大的联结缝隙。有些缝隙在焊接后形成了包容冷媒的空腔,这些缝隙需要保持完全焊合而使空腔密闭;有些缝隙在焊接后提供零件间良好的热交换效率和稳固的制件强度。
[0003]热交换器芯体在炉中钎焊时,零件之间的装配间隙由熔融的钎料金属因毛细作用而流动填充。钎料的填充效果直接影响焊接质量及密闭效果。而影响钎料流动填充效果的最关键的因素便是零件装配间隙的大小。小而均匀的间隙往往就意味着良好而稳定的钎焊质量以及良好的热交换效率。但做到这一点也往往同时意味着提高零件的配合精度和制造难度,进而直接推高了制造成本。
[0004]常规管路对接的钎焊结构如图1所示,为匹配钎焊件轴2插入配合接口件孔I。匹配钎焊件轴2的外表面和配合接口件孔I的内表面的接口周边间隙不均勻,如图5所示,且最大配合间隙3处和最小配合间隙4处的位置在产生中随机分布,方向不可控,且最大配合间隙3处和最小配合间隙4波动量大,易造成焊后泄漏。即便不泄漏的焊缝,因纵向焊接连接长度波动较大而连接强度不稳定,难以有效地保证钎焊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导正面的炉中钎焊管路连接结构。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的带有导正面的炉中钎焊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配合接口件孔和匹配钎焊件轴;
[0007]所述配合接口件孔的内表面设置有多个导正面;匹配钎焊件轴插在配合接口件孔内,匹配钎焊件轴的外表面与导正面过盈配合。
[0008]优选地,导正面在所述配合接口件孔的内表面上沿配合接口件孔的周向均匀分布。
[0009]优选地,所述导正面的数量为3个,匹配钎焊件轴内切于这3个导正面所划定的三角形内。
[0010]优选地,所述配合接口件孔和所述匹配钎焊件轴之间的配合横截面在水平方向,各个导正面的径向弦高相等。
[0011]优选地,所述配合接口件孔和所述匹配钎焊件轴之间的配合横截面在垂直方向,在导正面之间,设置在上面的导正面的径向弦高小于设置在下面的导正面的径向弦高。
[0012]优选地,所述径向弦高略大于配合接口件孔和匹配钎焊件轴间的间隙。
[0013]优选地,当匹配钎焊件轴插入配合接口件孔时,由三个导正面约束匹配钎焊件轴和配合接口件孔形成均匀的配合间隙。
[0014]优选地,配合接口件孔和匹配钎焊件轴之间形成均匀的周边配合间隙。
[0015]优选地,导正面与匹配钎焊件轴的接触面为平面。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7]本实用新型中配合接口件孔的内表面内均匀设置多个导正面,使匹配钎焊件轴和配合接口件孔之间的间隙较小且可控,这使钎焊时钎料复合层熔融产生的金属液,在匹配钎焊件轴和配合接口件孔之间的钎焊面上在毛细作用下更顺畅地流淌填充进匹配钎焊件轴和配合接口件孔之间的间隙内,降低了钎焊焊缝的形成,提高焊接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9]图1为常规管路对接的钎焊装配配合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带有三个导正面的钎焊装配的配合结构横截面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适用于管路配合的横截面呈铅锤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装配件局部装配图样例;
[0023]图5为改进前配合接口件孔和匹配钎焊件轴的配合状态示意图;
[0024]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改进后的配合接口件孔和匹配钎焊件轴的配合状态示意图
[0025]图中:
[0026]I为配合接口件孔;
[0027]2为匹配钎焊件轴;
[0028]3为最大配合间隙;
[0029]4为最小配合间隙;
[0030]5为导正面;
[0031]6为水室连接口内孔面;
[0032]7为颈套;
[0033]8为水室;
[0034]9为匹配钎焊件轴的外轮廓;
[0035]10为配合接口件孔的内轮廓。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7]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有一组导正面的炉中钎焊管路连接结构主要由配合接口件孔1、匹配钎焊件轴2以及若干导正面5配合组成,如图2所示。
[0038]将匹配钎焊件轴2插入配合接口件孔I的内侧,由一组三个导正面5导向,约束孔轴间形成均匀且可控的周边配合间隙。
[0039]其机理是:在配合接口件孔I内表面,由三个均匀分布的导正面形成三角形的内切圆被设计成略小于匹配钎焊件轴2,微量过盈使配合在装配过程中自动调整定心,从而使匹配钎焊件轴2的整个接触面周边的间隙较小且均匀可控,也使得使匹配钎焊件轴2和配合接口件孔I的接触点分布均匀。这使钎焊时钎料复合层熔融产生的金属液,在匹配钎焊件轴2和配合接口件孔I之间的钎焊面上在毛细作用下更顺畅地流淌填充进匹配钎焊件轴2和配合接口件孔I之间的间隙内。降低了钎焊焊缝的形成,提高焊接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亦有助于提闻热交换效率。
[0040]在图2中,配合接口件孔I的内表面内均匀设置的三个小线段,为导正面5。匹配钎焊件轴2的外表面内切于导正面5划定形成的三角形。
[0041]导正面5 —般很小,用以消除配合接口件孔I和所述匹配钎焊件轴2之间的装配间隙并形成小的过盈配合,起到导正定心作用。通常在圆柱形孔轴式配合中,在较容易加工的表面——如钣金成型的孔内,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一组三个导正面5。每组导正面5的径向弦高应一致,且径向弦高略大于配合接口件孔I和所述匹配钎焊件轴2之间配合间隙。配合接口件孔I和所述匹配钎焊件轴2之间形成的局部过盈量,以不大于钎料复合层厚度和不增加装配难度为目标,改进后的配合接口件孔和匹配钎焊件轴的配合状态如图6所示。
[0042]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各种炉中钎焊的管路对接。并可适当的根据具体情况而微调,以适用更广的范围。当配合接口件孔I和所述匹配钎焊件轴2之间的配合横截面在水平方向时,选择均匀分布且大小一致的导正面5,如图2所示。若配合接口件孔I和所述匹配钎焊件轴2之间的配合横截面在垂直方向时,考虑到焊接时熔融态钎料金属液的毛细现象受重力影响,优先向下流淌,可使设置在上面的导正面5的径向弦高小于设置在下面的导正面5的径向弦高,如图3所示,以减轻钎料填充的不均匀性。
[0043]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附加在钣金和挤压等模具成型且最终需要钎焊的表面上。用模具的成型镶块就可保证附加导正面的尺寸在批量生产时的稳定性,且一次性投资很小,在批量生产中的成本增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0044]图4为装配件局部装配图样例,由水室8与颈套9组成。
[0045]为便于理解,图4中左边一个连接处的颈套9去除,右边一个显示为安装状态。水室8为铝合金薄板冲压件,连接口为水室连接口内孔面6,均为钣金翻边挤压成型。每个水室连接口内孔面6带有一组均匀分布的导正面5。与之匹配的钎焊装配件即为颈套8。颈套7被装入水室8的孔内,颈套7的圆柱外表面与水室8的连接口内孔面配合,钎焊后在此钎料填充形成焊缝。
[0046]装配件样例选用装配配合面为带复合层的厚0.85mm的铝合金板材卷料。颈套7的外径为021.5mm,水室8的连接口内孔面6的直径021.62rara,颈套7的轴向钎焊配合长度为3mm。装配关系如图4所示。
[004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有导正面的炉中钎焊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配合接口件孔和匹配钎焊件轴; 所述配合接口件孔的内表面设置有多个导正面;匹配钎焊件轴插在配合接口件孔内,匹配钎焊件轴的外表面与导正面过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导正面的炉中钎焊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导正面在所述配合接口件孔的内表面上沿配合接口件孔的周向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导正面的炉中钎焊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正面的数量为3个,匹配钎焊件轴内切于这3个导正面所划定的三角形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导正面的炉中钎焊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接口件孔和所述匹配钎焊件轴之间的配合横截面在水平方向,各个导正面的径向弦高相坐寸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导正面的炉中钎焊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接口件孔和所述匹配钎焊件轴之间的配合横截面在垂直方向,在导正面之间,设置在上面的导正面的径向弦高小于设置在下面的导正面的径向弦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导正面的炉中钎焊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弦高略大于配合接口件孔和匹配钎焊件轴间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导正面的炉中钎焊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当匹配钎焊件轴插入配合接口件孔时,由三个导正面约束匹配钎焊件轴和配合接口件孔形成均匀的配合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导正面的炉中钎焊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配合接口件孔和匹配钎焊件轴之间形成均匀的周边配合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导正面的炉中钎焊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导正面与匹配钎焊件轴的接触面为平面。
【文档编号】B23K1/08GK203853641SQ201420055631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8日
【发明者】吴文兵, 范志宁 申请人:上海德尔福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