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速器组装夹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差速器组装夹持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固定有上转动机构和下夹持机构,差速器总成的外齿部的左右两侧插套在上转动机构的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上的插槽中,差速器总成的外齿部的前侧或后侧压靠在上转动机构的弧形连接块上,下夹持机构的夹持块的顶端成型有的四个凸起部插套在差速器总成的底端壳体上成型有的四个缺口中,夹持块的顶端压靠在底端壳体上。它可以对差速器总成最后的敲打工序中自动翻转差速器总成,并夹持固定差速器总成,不让其晃动,保证敲打准确,其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组装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差速器组装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差速器安装【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差速器组装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差速器总成在螺栓拧紧安装完成后为了防止螺栓和螺母由于差速器运行而松动使螺栓和螺母分离从而使差速器损坏,一般在安装完螺栓后需要将螺栓的螺杆端部进行敲打而使其端部变形,从而使螺母不会从螺栓中掉落,然而,现有的这个安装工序,一般采用的是将拧好螺栓的差速器总成放在底面上,人工进行翻转,使差速器总成竖直放置,并手工抱紧差速器总成,使其不会移动,然后用锤子敲打螺栓的螺杆端部来使其变形,其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当手抱的不够紧时容易使差速器总成晃动而无法保证锤子能够敲打中螺栓的端部,甚至会敲打至手上,而使人受伤。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差速器组装夹持装置,它可以对差速器总成最后的敲打工序中自动翻转差速器总成,并夹持固定差速器总成,不让其晃动,保证敲打准确,其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组装效率。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0005]一种差速器组装夹持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固定有上转动机构和下夹持机构;
[0006]机架由底部支架和底部支架的上支撑板上的两侧固定有的支撑梁组成,其中一侧的支撑梁的外侧固定有支撑板;
[0007]上转动机构结构为,两个支撑梁上相对应的分别固定有连接轴承,左限位块上成型有的左连接轴铰接在一侧的连接轴承上、右限位块上成型有的右连接轴铰接在另一侧的连接轴承上,右连接轴伸出连接轴承与支撑板上固定有的回转气缸的输出轴相连接,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的相对一侧壁上均成型有插槽,弧形连接块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的相对应的一端上;
[0008]下夹持机构结构为,底部支架的固定板上固定有推动气缸,推动气缸的推动杆上固定有矩形块,矩形块插套在底部支架上固定有的中间固定块的中部矩形孔中,矩形块的顶端固定有夹持块,夹持块插套在上支撑板上成型有的中心通孔中;
[0009]差速器总成的外齿部的左右两侧插套在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上的插槽中,差速器总成的外齿部的前侧或后侧压靠在弧形连接块上,夹持块的顶端成型有的四个凸起部插套在差速器总成的底端壳体上成型有的四个缺口中,夹持块的顶端压靠在底端壳体上。
[0010]所述底部支架结构为,四个支柱的上端固定在上支撑板的底面上,四个支柱上固定有连接梁,固定板固定在连接梁上,固定板上还固定有中间支撑架,中间支撑架上固定有中间固定块。[0011]所述夹持块为圆形筒块,其顶端面上成型有四个凸起部,四个凸起部以夹持块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均布。
[0012]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是: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它可以对差速器总成最后的敲打工序中自动翻转差速器总成,并夹持固定差速器总成,不让其晃动,保证敲打准确,其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组装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俯视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有差速器总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实施例,见如图1至3所示,一种差速器组装夹持装置,包括机架10,所述机架10上固定有上转动机构I和下夹持机构2 ;
[0018]机架10由底部支架101和底部支架101的上支撑板102上的两侧固定有的支撑梁103组成,其中一侧的支撑梁103的外侧固定有支撑板104 ;
[0019]上转动机构I结构为,两个支撑梁103上相对应的分别固定有连接轴承11,左限位块12上成型有的左连接轴121铰接在一侧的连接轴承11上、右限位块13上成型有的右连接轴131铰接在另一侧的连接轴承11上,右连接轴131伸出连接轴承11与支撑板104上固定有的回转气缸14的输出轴相连接,左限位块12和右限位块13的相对一侧壁上均成型有插槽15,弧形连接块1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限位块12和右限位块13的相对应的一端上;
[0020]下夹持机构2结构为,底部支架101的固定板105上固定有推动气缸21,推动气缸21的推动杆上固定有矩形块22,矩形块22插套在底部支架101上固定有的中间固定块106的中部矩形孔1061中,矩形块22的顶端固定有夹持块23,夹持块23插套在上支撑板102上成型有的中心通孔1021中;
[0021]差速器总成100的外齿部的左右两侧插套在左限位块12和右限位块13上的插槽15中,差速器总成100的外齿部的前侧或后侧压靠在弧形连接块16上,夹持块23的顶端成型有的四个凸起部231插套在差速器总成100的底端壳体20上成型有的四个缺口 201中,夹持块23的顶端压罪在底端壳体20上。
[0022]所述底部支架101结构为,四个支柱107的上端固定在上支撑板102的底面上,四个支柱107上固定有连接梁108,固定板105固定在连接梁108上,固定板105上还固定有中间支撑架109,中间支撑架109上固定有中间固定块106。
[0023]所述夹持块23为圆形筒块,其顶端面上成型有四个凸起部231,四个凸起部231以夹持块23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均布。
[0024]其中的回转气缸14是现有的市面上可以买到的成熟产品,而回转气缸14和推动气缸21均通过气动控制系统控制,此气动控制系统是现有的成熟技术,不再详细介绍。
[0025]工作原理:将差速器总成100沿着两个支撑梁103之间的上支撑板102移动至左限位块12和右限位块13中,使得差速器总成100的外齿部的左右两侧插套在左限位块12和右限位块13上的插槽15中,差速器总成100的外齿部的前侧或后侧压靠在弧形连接块16上,然后推动气缸21的推动杆向上移动,使得夹持块23的顶端成型有的四个凸起部231插套在差速器总成100的底端壳体20上成型有的四个缺口 201中,夹持块23的顶端压靠在底端壳体20上,完成夹持,由于推动气缸21的推动杆上固定有矩形块22,矩形块22插套在底部支架101上固定有的中间固定块106的中部矩形孔1061中,这保证了夹持块23在夹持时不会转动。
[0026]然后敲打差速器总成100上的一面的螺栓的螺杆端部,使得其变形而不会使螺母从螺栓中掉落。
[0027]然后推动气缸21的推动杆回位,再控制回转气缸14的输出轴进行180°转动,使差速器总成100进行翻转,然后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推动气缸21的推动杆再次上升,再次固定差速器总成100,进行另一面的敲打,全部完成后,再通过控制系统将推动气缸21的推动杆回位,然后移出差速器总成100,完成加工。
【权利要求】
1.一种差速器组装夹持装置,包括机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上固定有上转动机构(I)和下夹持机构(2); 机架(10)由底部支架(101)和底部支架(101)的上支撑板(102)上的两侧固定有的支撑梁(103)组成,其中一侧的支撑梁(103)的外侧固定有支撑板(104); 上转动机构(I)结构为,两个支撑梁(103 )上相对应的分别固定有连接轴承(11 ),左限位块(12)上成型有的左连接轴(121)铰接在一侧的连接轴承(11)上、右限位块(13)上成型有的右连接轴(131)铰接在另一侧的连接轴承(11)上,右连接轴(131)伸出连接轴承(11)与支撑板(104)上固定有的回转气缸(14)的输出轴相连接,左限位块(12)和右限位块(13)的相对一侧壁上均成型有插槽(15),弧形连接块(1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限位块(12)和右限位块(13)的相对应的一端上; 下夹持机构(2 )结构为,底部支架(101)的固定板(105 )上固定有推动气缸(21),推动气缸(21)的推动杆上固定有矩形块(22),矩形块(22)插套在底部支架(101)上固定有的中间固定块(106)的中部矩形孔(1061)中,矩形块(22)的顶端固定有夹持块(23),夹持块(23)插套在上支撑板(102)上成型有的中心通孔(1021)中; 差速器总成(100)的外齿部的左右两侧插套在左限位块(12)和右限位块(13)上的插槽(15)中,差速器总成(100)的外齿部的前侧或后侧压靠在弧形连接块(16)上,夹持块(23)的顶端成型有的四个凸起部(231)插套在差速器总成(100)的底端壳体(20)上成型有的四个缺口(201)中,夹持块(23)的顶端压靠在底端壳体(2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速器组装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架(101)结构为,四个支柱(107)的上端固定在上支撑板(102)的底面上,四个支柱(107)上固定有连接梁(108),固定板(105)固定在连接梁(108)上,固定板(105)上还固定有中间支撑架(109 ),中间支撑架(109 )上固定有中间固定块(106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速器组装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块(23)为圆形筒块,其顶端面上成型有四个凸起部(231),四个凸起部(231)以夹持块(23)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均布。
【文档编号】B23P21/00GK203751679SQ201420108557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1日
【发明者】何斌斌, 王浩, 吕利东, 甄一伟, 潘路峰 申请人:浙江中柴机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