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体外壁上焊接钢板用工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4713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筒体外壁上焊接钢板用工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筒体外壁上焊接钢板用工装结构,包括筒体、预焊接钢板、工装板和工艺螺栓,所述工装板为一侧为圆弧面的钢板结构,该圆弧面的弧度与筒体的外径匹配,与圆弧面相邻的两面为工作面,两工作面之间的长度尺寸与两预焊接钢板之间的尺寸相同,工装板两端工作面上设有与预焊接钢板同心的螺纹孔,工装板与两预焊接钢板通过工艺螺栓固定。本实用新型无需特殊机械加工,且可一件多用,具有成本低、工期短、工件加工后变形小等优点。
【专利说明】筒体外壁上焊接钢板用工装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筒体外壁上焊接钢板用工装,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机械加工领域经常涉及筒体外壁上焊接钢板的结构,而且有些钢板之间公差要求高。这种筒体钢板在焊接过程中常常是定位难、公差难以保证、焊接无法完成等问题。传统的筒体外壁上工装板焊接是钳工事先在预焊接位置划好线,焊接工人按线焊接钢板,由于划线过程中公差难以保证,焊接过程中有变形,所以根本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成本低、安装拆卸方便的、实用性高的筒体外壁上焊接钢板用工装结构。
[0004]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筒体外壁上焊接钢板用工装结构,包括筒体、预焊接钢板、工装板和工艺螺栓,所述工装板为一侧为圆弧面的钢板结构,该圆弧面的弧度与筒体的外径匹配,与圆弧面相邻的两面为工作面,两工作面之间的长度尺寸与两预焊接钢板之间的尺寸相同,工装板两端工作面上设有与预焊接钢板同心的螺纹孔,工装板与两预焊接钢板通过工艺螺栓固定。
[0005]所述工装板两端的工作面为加工面。
[0006]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无需特殊机械加工,且可一件多用,具有成本低、工期短、工件加工后变形小等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中:I筒体、2预焊接钢板、3工装板、4工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描述。
[0010]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本实用新型包括筒体1、预焊接钢板2、工装板3和工艺螺栓4。
[0012]所述工装板3为一侧为圆弧面的钢板结构,该圆弧面的弧度与筒体I的外径匹配,公差要求参照预钢板之间的公差要求,并比预焊接钢板2之间的公差要求高一些;与圆弧面相邻的两面为工作面,两工作面之间的长度尺寸与两预焊接钢板2之间的尺寸相同,工装板3两端工作面上设有与预焊接钢板2同心的螺纹孔,工装板3与两预焊接钢板2通过工艺螺栓4固定。
[0013]所述工装板3两端的工作面为加工面。
[0014]本实用新型的制作方法和工作原理:
[0015]I )将钢板下料制作工装板:一侧为圆弧面,该圆弧面要求加工,其直径与筒体外径相同;工装板3上下两端工作面要求加工,长度尺寸和预焊接钢板2之间的尺寸相同、公差要求参照预焊接钢板2之间的公差要求,并比预焊接钢板2之间的公差要求高一些,工装板3上下两端工作面上钻有工艺孔,以便与预焊接钢板2连接,并且此工艺孔的轴、径向位置经计算与预焊接钢板2上的孔相一致;
[0016]2 )加工完成预焊接钢板2,将预焊接钢板2与工装板3通过工装板3上下两端工作面上的工艺孔用工艺螺栓4连接;
[0017]3 )将已经连接好的预焊接钢板2与工装板3的圆弧面靠在筒体I正确位置上,焊接预焊接钢板2,焊接完成后待工件彻底凉透后卸下工装板3与工艺螺栓4,完成焊接。
[0018]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而设计,无需特殊机械加工,且可一件多用,具有成本低、工期短、工件加工后变形小等优点。
[0019]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方案,只是举例说明,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等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筒体外壁上焊接钢板用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I)、预焊接钢板(2)、工装板(3)和工艺螺栓(4),所述工装板(3)的三面为相互垂直面,另外一面为圆弧面,该圆弧面的弧度与筒体(I )的外径匹配,与圆弧面相邻的两面为工作面,两工作面之间的长度尺寸与两预焊接钢板(2)之间的尺寸相同,工装板(3)两端工作面上设有与预焊接钢板(2 )同心的螺纹孔,工装板(3 )与两预焊接钢板(2 )通过工艺螺栓(4 )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外壁上焊接钢板用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板(3)两端的工作面为加工面。
【文档编号】B23K37/04GK203830974SQ201420110397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2日
【发明者】高小燕, 王东梁, 黄静 申请人:济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