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芯头型材挤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9857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芯头型材挤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芯头型材挤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通过销钉和螺丝相互紧固连接,在上模进料端开设有若干分流孔,分流孔的两端设置有分流桥,在上模上位于分流孔的下端设有上焊合室,在上模下部中间设有一个大芯头,在下模上端设有下焊合室,所述下焊合室的形状与上焊合室相对应,在下模上还开设有成型孔,成型孔的下方设有出料口,所述分流孔截面为“T”字形状,并且在所述每个分流桥的下方各设置有一个小芯头,本实用新型结构改进合理,使产品成型更加稳定,同时大大减少了产品缺陷的出现,主要应用在铝型材挤压生产中。
【专利说明】一种多芯头型材挤压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是一种多芯头型材挤压模具。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铝型材生产实践中所用到的多芯头型材挤压模具的小芯头都设置在工头上,很容易受到铝合金的直冲作用而摆动,进而造成型材偏壁现象严重,对产品成型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多芯头型材挤压模具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性能稳定的多芯头型材挤压模具。
[0004]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一种多芯头型材挤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通过销钉和螺丝相互紧固连接,在上模进料端开设有若干分流孔,分流孔的两端设置有分流桥,在上模上位于分流孔的下端设有上焊合室,在上模下部中间设有一个大芯头,在下模上端设有下焊合室,所述下焊合室的形状与上焊合室相对应,在下模上还开设有成型孔,成型孔的下方设有出料口,所述分流孔截面为“T”字形状,并且在所述每个分流桥的下方各设置有一个小芯头。
[000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分流孔个数为4个。
[0006]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采用了上下焊合室的结构,提高了挤压时金属流入的压力,型材力学性能的到改善,挤压缺陷减少;由于小芯头是设置在分流桥的下端,使得小芯头避免受到压力直冲,不易摆动偏壁,产品挤出稳定;由于分流孔设计成“T”字形,有效避让了小芯头,使铝合金向两端边角流动更均匀,供铝更充分;本实用新型结构改进合理,使产品成型更加稳定,同时大大减少了产品缺陷的出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剖结构示意图;
[0008]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0009]图中:I—上模,2—分流孔,3—上焊合室,4一螺丝,5—下模,6—出料口,7—大芯头,8—成型孔,9 一下焊合室,10—销钉,11 一小芯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芯头型材挤压模具,包括上模I和下模5,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通过销钉9和螺丝4相互紧固连接,在上模进料端开设有若干分流孔2,分流孔的两端设置有分流桥,在上模上位于分流孔的下端设有上焊合室3,在上模下部中间设有一个大芯头7,在下模上端设有下焊合室9,所述下焊合室的形状与上焊合室相对应,在下模上还开设有成型孔8,成型孔的下方设有出料口 6,所述分流孔截面为“T”字形状,并且在所述每个分流桥的下方各设置有一个小芯头11。
[0011]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流孔2个数为4个。
[0012]本实施例中由于采用了上下焊合室的结构,提高了挤压时金属流入的压力,型材力学性能的到改善,挤压缺陷减少;由于小芯头是设置在分流桥的下端,使得小芯头避免受到压力直冲,不易摆动偏壁,产品挤出稳定;由于分流孔设计成“T”字形,有效避让了小芯头,使铝合金向两端边角流动更均匀,供铝更充分。
【权利要求】
1.一种多芯头型材挤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通过销钉和螺丝相互紧固连接,在上模进料端开设有若干分流孔,分流孔的两端设置有分流桥,在上模上位于分流孔的下端设有上焊合室,在上模下部中间设有一个大芯头,在下模上端设有下焊合室,所述下焊合室的形状与上焊合室相对应,在下模上还开设有成型孔,成型孔的下方设有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孔截面为“T”字形状,并且在所述每个分流桥的下方各设置有一个小芯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芯头型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孔个数为4个。
【文档编号】B21C25/02GK204052413SQ201420440064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6日
【发明者】黄名培 申请人:黄石市宏佳模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