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锯切载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0674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锯切载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锯切载板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台、推板进板机、横向分切锯、第一输送机、纵向分切锯、转向输送台、第二输送机、第三输送机、端面铣槽机、叠料机、收板台;其中,所述横向分切锯相对于所述纵向分切锯垂直设置;所述纵向分切锯相对于所述叠料机平行设置;所述横向分切锯和/或所述纵向分切锯上设有一滑杆,至少一锯片通过滑动连接设于所述滑杆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锯切载板系统可同时获得多块且具有高精准度的锯切板材,实现全自动板材锯切;将自动化锯切与输送功能相结合,还可满足不同大小板材的锯切需求,从而能有效缩短工作时间和出错率,提高精准度和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据切载板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材的载板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化实现纵向、横向锯切后运输板材的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锯切是对板材加工的第一道下料工序,锯切类电动工具在装饰、家具工程中使用范围较广,可广泛用于木材、石材、塑料、金属材料等板材的加工,其中,锯切类电动设备可粗略分为三类:锯、切割和剪断。随着板式家具、建筑装修等行业的发展,为了满足不同板材的需求,对板材锯切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现有的锯切设备存在着技术落后、自动化程度低、出材率低、精度低等问题。
[0003]目前国内板材锯切与运输过程中,为了获得所需大小的棒材,需要人工不断转换板材方向,从而实现纵横向的锯切;由于人工操作误差较大,现有的板材锯切方法只能实现3层以下的板材切割。上述的人工操作,加大了工作量,增加了工作时间和出错率,降低了生产效率。
[0004]如专利CN103143899A中公开了一种底板锯边、砂光、开槽、倒角的自动生产工艺,所述专利中将原料板经进料输送机、自动送板机、链条输送机送入纵向锯切机后,再经自动送板平台进入横锯倒角机横向锯切倒角,上述的专利中从纵向机台无法自动转换至横向机台,需要人为进行操作,使其成本和不稳定性大大增加,其所述设备还需要占用大量的厂房空间;
[0005]又如专利CN102873718A中提供了一种板材双向锯边装置,其具体包括几台本体和控制单元,其中,基体本体包括换向台、夹送机构、推送机构和锯切机构,所述夹送机构、推送机构和锯切机构均设置于换向台的侧部,上述的专利中公开的锯切设备虽然可实现纵横锯切,但是由于设备大小受限,无法满足不同大小板材的锯切。
[0006]可见,现有技术中还未有将自动化锯切与输送相结合的设备或装置被公开。
实用新型内容
[0007]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自动化锯切载板系统,所述的自动化载板系统可以省工省时,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效率。
[000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锯切载板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台、横向分切锯、纵向分切锯、转向输送台、叠料机、收板台;其中,
[0009]所述横向分切锯相对于所述纵向分切锯垂直设置;所述纵向分切锯相对于所述叠料机平行设置;
[0010]所述横向分切锯和/或所述纵向分切锯上设有一滑杆,至少一锯片通过滑动连接设于所述滑杆上。
[0011]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为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分切锯与所述纵向分切锯均设有进料端与出料端。
[0012]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为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锯切载板系统还包括推板进板机,其中,所述推板进板机设于所述进料台与所述横向分切锯之间。所需锯切的板材从叉车卸下后由所述进料台经所述推板进板剂送入所述进料台中。
[0013]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为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锯切载板系统还包括输送机,所述输送机用于连接所述横向分切锯与所述纵向分切锯、所述转向输送台与所述叠料机。
[0014]优选地,所述输送机可具体包括第一输送机、第二输送机;
[0015]其中,所述第一输送机设于所述横向分切锯与所述纵向分切锯之间,所述第一输送机相对于所述横向分切锯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输送机与所述纵向分切锯设置于同一水平线上。
[0016]所述第二输送机设于所述转向输送台与所述叠料机之间,所述第二输送机相对于所述转向输送台平行设置,用于输送由所述转向输送台输送的板材至所述叠料机中。
[001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输送机还可包括第三输送机,所述第三输送机设于所述第二输送台与所述叠料机之间,所述第三输送机用于将经所述第二输送机输送的板材送入所述叠料机中,可以延长进入所述叠料机前板材输送的路径。
[0018]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为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锯片的数量与设于所述滑杆的位置不受限制,可根据所需锯切的板材的大小进行调整。
[0019]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为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自动化锯切载板系统还包括端面铣槽机,所述端面铣槽机设于所述叠料机与所述第三输送机之间,用于对板材锯切端面进行铣槽操作。
[002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1]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自动化锯切载板系统可实现全自动板材锯切,将自动化锯切与输送功能相结合,可以满足不同大小板材的锯切需求,可以有效缩短工作时间和出错率,提高精准度,极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0022]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自动化锯切载板系统,设有横向分切锯与纵向分切锯,由于所述横向分切锯相对于所述纵向分切锯垂直设置,板材经所述横向分切锯分成至少两部分后,再经过所述第一输送机后,进入所述纵向分切锯,因此,在锯切与输送过程中,经所述横向分切锯锯切后的分出的多块板材,可以以稳定的间距与速度进入所述纵向分切锯中,从而获得精准度闻的银切板材;
[0023]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自动化锯切载板系统中设有叠料机,所述叠料机可以将经所述横向分切锯与所述纵向分切锯的后获得的板材,自动叠放整齐,从而使经所述叠料机叠放整齐后进入所述收板台的板材更利于加速包装盒运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自动载板输送系统的平面布置图;
[0025]附图标识说明:
[0026]1-进料(升降)台;2_推板进板机;3_横向分切锯;4_第一输送机;5_纵向分切锯;6-90°转向输送台;7_第二输送机;8_第三输送机;9_端面统槽机;10-叠料机;11_收板(升降)台;101-叉车进料;102-叉车出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和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28]实施例1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锯切载板系统,如图1中所示,具体包括进料(升降)台1、收板(升降)台11、横向分切锯3、纵向分切锯5、转向输送台6、叠料机10,其中,所述进料台1、所述横向分切锯3、所述纵向分切锯5、所述转向输送台6、所述叠料机10与所述收板台11依次连接;
[0030]所述横向分切锯3相对于所述纵向分切锯5垂直设置;所述纵向分切锯5相对于所述叠料机10平行设置;
[0031]所述横向分切锯3和所述纵向分切锯5上设有一滑杆(图中未示),至少一锯片(图中未示)通过滑动连接设于所述滑杆上。
[0032]其中,所述的进料(升降)台与收板(升降)台均为液压升降。
[0033]实施例2
[0034]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锯切载板系统,如图1中所示,具体包括进料(升降)台1、推板进板机2、收板(升降)台11、横向分切锯3、纵向分切锯5、转向输送台6、叠料机10,其中,所述进料台1、所述推板进板机2、所述横向分切锯3、所述纵向分切锯5、所述转向输送台6、所述叠料机10与所述收板台11依次连接;
[0035]所述推板进板机设于所述液压升降台与所述横向分切锯之间;
[0036]所述横向分切锯3相对于所述纵向分切锯5垂直设置;所述纵向分切锯5相对于所述叠料机10平行设置;
[0037]所述横向分切锯3和所述纵向分切锯5上设有一滑杆(图中未示),至少一锯片(图中未示)通过滑动连接设于所述滑杆上。
[0038]其中,所述的进料(升降)台与收板(升降)台均为液压升降。
[0039]实施例3
[0040]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锯切载板系统,如图1中所示,具体包括进料(升降)台1、收板(升降)台11、横向分切锯3、纵向分切锯5、转向输送台6、叠料机10,其中,所述进料台1、所述横向分切锯3、所述纵向分切锯5、所述转向输送台6、所述叠料机10与所述收板台11依次连接;
[0041]上述的锯切载板系统还包括输送机,所述输送机可分为第一输送机4、第二输送机7,其中:
[0042]所述第一输送机4设于所述横向分切锯3与所述纵向分切锯5之间,所述第一输送机4相对于所述横向分切锯3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输送机4与所述纵向分切锯5设置于同一水平线上,并相互连接设置;
[0043]所述第二输送机7设于所述转向输送台6与所述叠料机10之间,所述第二输送机7相对于所述转向输送台6平行设置,用于输送由所述转向输送台6输送的板材至所述叠料机10中。
[0044]所述横向分切锯3相对于所述纵向分切锯5垂直设置;所述纵向分切锯5相对于所述叠料机10平行设置;
[0045]所述横向分切锯3和所述纵向分切锯5上设有一滑杆(图中未示),至少一锯片(图中未示)通过滑动连接设于所述滑杆上。
[0046]其中,所述的进料(升降)台与收板(升降)台均为液压升降;所述转向输送台为90°转向输送台。
[0047]实施例4
[0048]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锯切载板系统,如图1中所示,具体包括进料(升降)台1、推板进板机2、横向分切锯3、第一输送机4、纵向分切锯5、90°转向输送台6、第二输送机7、第三输送机9、端面铣槽机9、叠料机10、收板(升降)台11。
[0049]其中,所述进料(升降)台1与所述推板进板机2连接后,而所述推板进板机2又与所述横向分切锯3的进料端;
[0050]所述第一输送机4垂直设置于所述横向分切锯3的出料端,所述第一输送机4与所述纵向分切锯5设置于同一水平线上,且所述第一输送机4与所述纵向分切锯5的进料端连接;
[0051]所述纵向分切锯6的出料端与所述90°转向输送台6连接,所述90°转向输送台6相对于所述第二输送机7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输送机7还与所述第三输送机8连接,而所述第三输送机8则与所述端面铣槽机9连接,所述端面铣槽机9与所述叠料机10连接,所述叠料机10最终与所述收板(升降)台11连接。
[0052]其中,所述第二输送机7、所述第三输送机8、所述端面铣槽机9、所述叠料机10与所述收板(升降)台11均设置于同一水平线上,且该水平线与所述第一输送机4、所述纵向分切锯5、所述90°转向输送台平行设置。
[0053]此外,所述横向分切锯3和所述纵向分切锯5上设有一滑杆(图中未示),有3个锯片(图中未示)通过滑动连接设于所述滑杆上。
[0054]所述的进料(升降)台与收板(升降)台均为液压升降
[0055]实施例5
[0056]运行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锯切载板系统,结合图1中所示,所述的步骤具体如下:
[0057]所需进行锯切的板材通过叉车运输至所述进料(升降)台1上,进行叉车进料操作;
[0058]放置在所述进料(升降)台1上的待锯切的板材经所述推板进板机2送入所述横向分切锯3中,所述的横向分切锯3中通过滑动连接设置在滑杆上的锯片数量为6个,可将所述待锯切的板材分锯成5部分,所述的分锯后的板材的横向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调整所述滑杆上锯片的间距进行调整。
[0059]经所述横向分切锯3而分锯为三部分的板材进入与所述横向分切锯3垂直设置的第一输送机4中,所述第一输送机4将所述板材送入所述纵向分切锯5中进行分锯,所述纵向分切锯5中的滑杆上设有3个锯片,所述的分锯后的板材的纵向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调整所述滑杆上锯片的间距进行调整。
[0060]经所述纵向分切锯6锯切后的板材进入所述90°转向输送台6上,将所述板材转向90°后,送入第二输送机7上。所述第二输送机7再将所述棒材送入第三输送机8中进行输送。
[0061]为了获得具有侧槽的板材,所述的板材在进入叠料机10前,还需经过端面铣槽机9,在板材侧端面进行铣槽。
[0062]经过所述端面铣槽机9处理后的板材进入所述叠料机10中,板材经过调整后,送入收板(升降)台11,经由叉车收料,将收板(升降)台上的板材成品运离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锯切载板系统。
[0063]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锯切载板系统,由于设有横向分切锯与纵向分切锯,且所述横向分切锯相对于所述纵向分切锯垂直设置,板材经所述横向分切锯分成至少两部分后,再经过所述第一输送机后,进入所述纵向分切锯,因此,在锯切与输送过程中,经所述横向分切锯锯切后的分出的多块板材,可以以稳定的间距与速度进入所述纵向分切锯中,即可获得多块且具有高精准度的锯切板材,实现全自动板材锯切,将自动化锯切与输送功能相结合,还可满足不同大小板材的锯切需求,从而能有效缩短工作时间和出错率,提高精准度和生产效率。
[006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锯切载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台、收板台、横向分切锯、纵向分切锯、转向输送台、叠料机;其中, 所述横向分切锯相对于所述纵向分切锯垂直设置;所述纵向分切锯相对于所述叠料机平行设置; 所述横向分切锯和/或所述纵向分切锯上设有一滑杆,至少一锯片通过滑动连接设于所述滑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锯切载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板进板机,其中,所述推板进板机设于所述进料台与所述横向分切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锯切载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机,所述输送机包括第一输送机、第二输送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锯切载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设于所述横向分切锯与所述纵向分切锯之间,所述第一输送机相对于所述横向分切锯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输送机与所述纵向分切锯设置于同一水平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锯切载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机设于所述转向输送台与所述叠料机之间,所述第二输送机相对于所述转向输送台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锯切载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还包括第三输送机,所述第三输送机设于所述第二输送台与所述叠料机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锯切载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锯切载板系统还包括端面铣槽机,所述端面铣槽机设于所述叠料机与所述第三输送机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锯切载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输送台为90度转向输送台。
【文档编号】B23D57/00GK204135679SQ201420458726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3日
【发明者】王雅萍 申请人:上海育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