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的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770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壳体的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壳体的冲压模具,将壳体坯体平放在模底块的上表面并定位,加热软化,上模向下冲压,冲头先驱动模底块向下运动,当模底块与模壁底板接触时,模底块与模壁块恰吻合拼接成完整凹模,冲头抵顶第一层和第二层继续向下运动,压缩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壳体坯体形成翘起的边缘,当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模壁底板推动模框架底板带动模框架块沿着竖向块向下运动,模框架块带动滑块依靠斜向块向下运动,同时滑块依靠斜向块向内的水平推力通过滑轨向内运动,当细颈部与滑块相对应时,滑块将壳体坯体翘起的边缘由端头和细颈部之间的台阶处抵顶进入细颈部处,形成反包边。本实用新型可顺畅高效实现壳体形成反包边,结构新颖合理,实用性强。
【专利说明】一种壳体的冲压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壳体的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0002]冲压模具的结构已为公知,如中国发明专利CN201110091962.9公开一种冲压模具,包括:底座、若干导杆、下模、上模、平台压头、顶板、连接块,导杆与下模设置在底座上,上模设置在下模上,上模与下模上分别设置有料腔,上模上还设置有料腔贯通的压头孔,顶板上设置有若干导杆孔,导杆上端设置在导杆孔内,连接块设置在顶板上部,平台压头设置在顶板下方且其外形与压头孔相匹配,顶板与平台压头之间依次设置有垫块及调整片。所述的顶板上的导杆孔内设置有导套,导杆上端设置在导套内。所述的连接块顶部呈T字型。该发明专利主要用于冲压平台,再如中国发明专利CN201310688874.6公开一种手机保护壳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依次包括上模座、上垫板、上夹板和脱料板;所述下模依次包括下模板、下垫板和下模座;所述脱料板上依次设置有冲孔模、折弯模、校平模和贴合模。所述冲孔模包括对应设置的冲子及落料孔。所述折弯模包括对应设置的折弯冲子及折弯斜块。所述校平模包括校平块。所述贴合模包括对应设置的压块和固定块。所述脱料板上设置有图案检测装置,所述图案检测装置包括图像拍摄装置及图像对比装置。该发明专利主要用于手机壳的冲压成型,以上两发明专利就像市场上常见的其他冲压模具一样,结构原理大致相同,所以能实现的功能和达到的效果也雷同,很难实现壳体边缘的反包边冲压成型,通常情况下都有经过另行加工或其他复杂的工序才能加工而成,工序繁琐,给人们带来诸多麻烦。
[0003]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通过冲压实现壳体产品形成反包边,冲压顺畅,效率高,结构新颖,紧凑合理,实用性强的壳体的冲压模具。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0006]—种壳体的冲压模具,包括处于上方的上模,和处于下方的下模;所述上模具有朝下的冲头,所述下模具有开口朝上的凹模;所述下模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所述凹模包括处于中部作为凹模槽底的模底块,和匹配围设于模底块外作为凹模槽壁的模壁块,所述模底块构成所述第一层,所述模壁块具有封挡在下端的模壁底板,所述模壁块和所述模壁底板构成所述第二层;所述模壁块外匹配围设有模框架块,所述模框架块具有封挡在下端的模框架底板,所述模框架块和所述模框架底板构成所述第三层;所述第四层为基板,所述基板对应所述模框架块设有多个向上立起的导向块,多个所述导向块沿着所述模框架块排布设置;所述导向块包括处于下部与所述基板连接的竖向块,和处于上部且沿垂直于所在处的所述模框架块延伸的方向向外倾斜的斜向块;所述模框架块形成有匹配活动套设于所述竖向块的竖向滑动口 ;所述模框架块上方设有多个围绕所述模壁块朝向壳体坯体翘起的边缘进行抵顶形成反包边的滑块,所述模框架块的上端面设有沿垂直于所在处的所述模框架块延伸的方向设置的滑轨,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相配合滑动连接,所述滑块形成有匹配活动套设于所述斜向块的斜向滑动口 ;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四层之间平衡张设有多根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活动贯穿所述第二层和第三层;所述第二层与所述第三层之间平衡张设有多根第二弹簧;所述第三层与所述第四层之间平衡张设有多根第三弹簧;所述第一层配设有第一上移高度限位装置,所述第二层配设有第二上移高度限位装置,所述第三层配设有第三上移高度限位装置;所述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配设有移动导向装置;
[0007]所述冲头包括外表面与所述凹模的内表面相匹配的端头,和处于端头上方的细颈部,所述端头与所述细颈部之间形成供所述滑块将壳体坯体的边缘顶入并形成反包边的台阶。
[0008]多根上述第一弹簧平衡张设于上述模底块与上述基板之间,所述第一弹簧活动贯穿上述模壁底板和模框架底板;多根上述第二弹簧平衡张设于所述模壁底板与所述模框架底板之间;多根上述第三弹簧平衡张设于所述模框架块与所述基板之间。
[0009]上述模底块的底部和上述基板的上表面分别形成有容置上述第一弹簧的上端和下端的凹槽;上述模壁底板的底部和上述模框架底板的上表面分别形成有容置上述第二弹簧的上端和下端的凹槽;上述模框架底板的底部和上述基板的上表面分别形成有容置上述第三弹簧的上端和下端的凹槽。
[0010]上述滑块包括沿上述模壁块的直线边缘排列的直线边缘滑块,和沿所述模壁块的弯角边缘排列的弯角边缘滑块;相邻的所述直线边缘滑块与弯角边缘滑块之间,以及相邻的弯角边缘滑块之间具有间隙,此间隙沿垂直于所在处的上述模框架块延伸的方向由外至内逐渐变窄。
[0011]上述第一上移高度限位装置为多个均匀分布的钉状限位杆,包括处于上部的第一钉杆部,和处于下部的第一钉帽部,所述第一钉杆部由下至上活动贯穿上述第二层,且上端与上述第一层底部连接,所述第一钉帽部卡于所述第二层的底部;上述第二上移高度限位装置为多个均匀分布的钉状限位杆,包括处于上部的第二钉杆部,和处于下部的第二钉帽部,所述第二钉杆部由下至上活动贯穿上述第三层,且上端与所述第二层底部连接,所述第二钉帽部卡于所述第三层的底部;上述第三上移高度限位装置为多个均匀分布的钉状限位杆,包括处于上部的第三钉杆部,和处于下部的第三钉帽部,所述第三钉杆部由下至上活动贯穿上述第四层,且上端与所述第三层底部连接,所述第三钉帽部卡于所述第四层的底部。
[0012]上述第一上移高度限位装置为第一钉杆部由下至上活动贯穿上述模壁底板,尖端与上述模底块底部螺接,第一钉帽部卡于所述模壁底板底部的螺钉,上述模框架底板、基板形成有供所述第一钉帽部活动穿过的第一通孔;上述第二上移高度限位装置为第二钉杆部由下至上活动贯穿上述模框架底板,尖端与上述模壁块底部螺接,第二钉帽部卡于所述模框架底板底部的螺钉,所述基板形成有供所述第二钉帽部活动穿过的第二通孔;上述第三上移高度限位装置为第三钉杆部由下至上活动贯穿上述基板,尖端与上述模框架块底部螺接,第三钉帽部卡于所述基板底部的螺钉。
[0013]上述移动导向装置为多个均匀分布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活动贯穿上述模壁底板和模框架底板,且上端与上述模底块的底部连接,所述模壁底板和模框架底板分别形成有供所述导向杆穿过的第一透孔和第二透孔,所述第一透孔设有匹配活动套于所述导向杆外的第一滑套,所述第二透孔设有匹配活动套于所述导向杆外的第二滑套。
[0014]上述滑块的抵顶端边缘形成由外向内逐渐变薄的楔形边缘,所述楔形边缘形成有多个围绕壳体坯体朝向内侧的缺口,此缺口内设置有抵顶壳体坯体边缘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为匹配活动设于所述缺口内的条形调整块,所述条形调整块形成有沿自身长度方向的条形透孔,所述条形调整块通过穿过所述条形透孔的螺栓锁在上述模框架块的上端面。
[0015]上述模框架底板的上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可拆装的调节垫板,所述调节垫板的下端容置于所述模框架底板形成的容置槽内,所述调节垫板通过螺栓锁在所述容置槽的槽底,且所述调节垫板位于上述第一弹簧处,并形成有供所述第一弹簧通过的通孔。
[0016]上述上模和下模具有防止上述冲头冲程过度的冲程限位装置,和对所述上模和下模进行冲压导向的冲压导向装置;所述冲程限位装置包括设于所述上模并朝下设置的上限位柱,和设于上述模框架块上端面并朝上设置与上限位柱相对应的下限位柱;所述冲压导向装置包括设于所述上模并朝下设置的冲压导向柱,和设于上述基板上表面并朝上设置与冲压导向柱相匹配的冲压导向套筒。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冲压模具,突破传统冲压模具的构造形式,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模底块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突出于与模壁块相接部位,近乎与模壁块的最上端齐平,并由第一上移高度限位装置限位,第二层和第三层分别由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向上支撑,并分别由第二上移高度限位装置和第三上移高度限位装置进行限位,将壳体坯体平放在模底块的上表面并定位,然后用加热板伸入上模和下模之间在壳体坯体上对壳体坯体进行加热直至软化,但不完全软化变形,然后启动上模向下运动对壳体坯体进行冲压,冲头首先与模底块接触并向下抵顶使模底块依靠移动导向装置向下运动,压缩第一弹簧,当模底块的底部与模壁底板接触时,模底块与模壁块恰吻合拼接成完整的凹模,此时冲头也与凹模吻合。冲头抵顶第一层和第二层继续向下运动,压缩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此过程中对壳体坯体进行冲压,壳体坯体逐渐形成定型的翘起边缘,当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模壁底板推动模框架底板带动模框架块沿着竖向块向下运动,模框架块带动滑块依靠斜向块向下运动,并压缩第三弹簧,同时滑块又依靠斜向块向内的水平推力通过滑轨向内运动,当细颈部与滑块的抵顶端相对应时,滑块将壳体坯体翘起的边缘由端头和细颈部之间的台阶处抵顶进入细颈部处,使壳体坯体翘起的边缘形成近乎水平的反包边,之后在第三弹簧的弹性作用下,第三层向上运动,模框架块带动滑块依靠斜向块向外的水平推力和滑轨向外退出,上模向上退出,在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并依靠各个上移高度限位装置,下模恢复初始状态,然后取下成型的壳体成品,继续进行进行冲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冲压模具可通过冲压实现壳体产品形成反包边,冲压顺畅,效率高,结构新颖,紧凑合理,实用性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开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下模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下模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下模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下模的第四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下模的平放壳体坯体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下模的被冲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实用新型合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为图10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2为壳体成品的截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
[0031]1-上模11-冲头
[0032]111-端头112-细颈部
[0033]2-下模21-凹模
[0034]211-模底块212-模壁块
[0035]2121-模壁底板22-模框架块
[0036]221-模框架底板2211-容置槽
[0037]23-基板231-导向块
[0038]2311-竖向块2312-斜向块
[0039]232-滑块2321-直线边缘滑块
[0040]2322-弯角边缘滑块2323-间隙
[0041]2324-楔形边缘233-滑轨
[0042]24-第一弹簧25-第二弹簧
[0043]26-第三弹簧27-第一上移高度限位装置
[0044]271-第一钉杆部272-第一钉帽部
[0045]28-第二上移高度限位装置281-第二钉杆部
[0046]282-第二钉帽部29-第三上移高度限位装置
[0047]291-第三钉杆部292-第三钉帽部
[0048]20-移动导向装置201-第一滑套
[0049]202-第二滑套2A-定位装置
[0050]2A1-条形透孔2A2-螺栓
[0051]2B-调节垫板2B1-通孔
[0052]3-冲程限位装置31-上限位柱
[0053]32-下限位柱
[0054]4-冲压导向装置41-冲压导向柱
[0055]42-冲压导向套筒
[0056]5_壳体成品51-反包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57]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005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壳体的冲压模具,如图1-12所示,包括处于上方的上模1,和处于下方的下模2。
[0059]上模I具有朝下的冲头11,下模2具有开口朝上的凹模21,具体结构可为,凹模21的内表面覆设有软胶层,可防止凹模21刮伤壳体;下模2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凹模21包括处于中部作为凹模21槽底的模底块211,和匹配围设于模底块211外作为凹模21槽壁的模壁块212,模底块211构成所述第一层,模壁块212具有封挡在下端的模壁底板2121,模壁块212和模壁底板2121构成所述第二层;模壁块212外匹配围设有模框架块22,模框架块22具有封挡在下端的模框架底板221,模框架块22和模框架底板221构成所述第三层;所述第四层为基板23,基板23对应模框架块22设有多个向上立起的导向块231,多个导向块231沿着模框架块22排布设置;导向块231包括处于下部与基板23连接的竖向块2311,和处于上部且沿垂直于所在处的模框架块22延伸的方向向外倾斜的斜向块2312 ;模框架块22形成有匹配活动套设于竖向块2311的竖向滑动口 ;模框架块22上方设有多个围绕模壁块212朝向壳体坯体翘起的边缘进行抵顶形成反包边51的滑块232,模框架块22的上端面设有沿垂直于所在处的模框架块22延伸的方向设置的滑轨233,滑块232与滑轨233相配合滑动连接,具体是滑块232与滑轨233相嵌合在一起,滑轨233至少包括分处于两边且相互平行的边缘滑轨,和处于两边缘滑轨之间并与两边缘滑轨相互平行的中部滑轨,两边缘滑轨的上部沿着滑轨延伸方向形成有相向设置的条形凸缘,滑块232形成有活动嵌入两条形凸缘下方的条形匹配块,实现滑块232与滑轨233的嵌合,滑块不会向上脱离,模框架块22可带动滑块232上下运动,滑块232形成有匹配活动套设于斜向块2312的斜向滑动口 ;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四层之间平衡张设有多根第一弹簧24,第一弹簧24活动贯穿所述第二层和第三层;所述第二层与所述第三层之间平衡张设有多根第二弹簧25 ;所述第三层与所述第四层之间平衡张设有多根第三弹簧26。具体结构可为,第一弹簧24、第二弹簧25和第三弹簧26为螺旋弹簧,优选采用横截面为方形的弹簧钢丝,更加稳定;所述第一层配设有第一上移高度限位装置27,所述第二层配设有第二上移高度限位装置28,所述第三层配设有第三上移高度限位装置29 ;所述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配设有移动导向装置20。
[0060]冲头11包括外表面与凹模21的内表面相匹配的端头111,和处于端头111上方的细颈部112,端头111与细颈部112之间形成供滑块232将壳体坯体的边缘顶入并形成反包边51的台阶。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模底块211在第一弹簧24的弹力作用下突出于与模壁块212相接部位,近乎与模壁块212的最上端齐平,并由第一上移高度限位装置27限位,第二层和第三层分别由第二弹簧25和第三弹簧26向上支撑,并分别由第二上移高度限位装置28和第三上移高度限位装置29进行限位,将片状的壳体坯体平放在模底块211的上表面并定位,然后用加热板(图中未示出)伸入上模I和下模2之间在壳体坯体上对壳体坯体进行加热直至软化,但不完全软化变形,达到便于冲压的软化程度,然后启动上模I向下运动对壳体坯体进行冲压,冲头11首先与模底块211接触并向下抵顶使模底块211依靠移动导向装置20向下运动,压缩第一弹簧24,当模底块211的底部与模壁底板2121接触时,模底块211与模壁块212恰吻合拼接成完整的凹模21,此时冲头11也与凹模21吻合,此时壳体坯体的边缘已向上翘起。冲头11抵顶第一层和第二层继续向下运动,压缩第一弹簧24和第二弹簧25,此过程中对壳体坯体进行冲压,壳体坯体逐渐形成定型的翘起边缘,当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模壁底板2121推动模框架底板221带动模框架块22沿着竖向块2311向下运动,模框架块2311带动滑块232依靠斜向块2312向下运动,并压缩第三弹簧26,同时滑块232又依靠斜向块2312向内的水平推力通过滑轨233向内运动,当细颈部112与滑块232的抵顶端相对应时,滑块232将壳体坯体翘起的边缘由端头111和细颈部112之间的台阶处抵顶进入细颈部处,使壳体坯体翘起的边缘形成近乎水平的反包边51,之后在第三弹簧26的弹性作用下,第三层向上运动,模框架块22带动滑块232依靠斜向块2312向外的水平推力和滑轨233向外退出,上模I向上退出,在第一弹簧24、第二弹簧25和第三弹簧26的弹力作用下,并依靠第一上移高度限位装置27、第二上移高度限位装置28和第三上移高度限位装置29的高度限位,下模2恢复初始状态,然后从端头111上取下成型的壳体成品5,继续进行进行下一次冲压。
[0061]优选地,多根第一弹簧24平衡张设于模底块211与基板23之间,第一弹簧24活动贯穿模壁底板2121和模框架底板221 ;多根第二弹簧25平衡张设于模壁底板2121与模框架底板221之间;多根第三弹簧26平衡张设于模框架块22与基板23之间。具体结构可为十根第一弹簧24均匀分布在模底块211的下方;八根第二弹簧25均匀分布在模壁底板2121的下方,并与第一弹簧24相间隔设置,可稍靠近模壁块212的下方;十根第三弹簧26均匀分布在模框架底板221的下方,进一步可围设于第一弹簧24和第二弹簧25的外侧。各个弹簧的分布均衡合理,可对所支撑的相应部件进行高效的弹性作用。
[0062]为了增强各个弹簧的定位效果,提高工作性能,优选地,模底块211的底部和基板23的上表面分别形成有容置第一弹簧24的上端和下端的凹槽;模壁底板2121的底部和模框架底板221的上表面分别形成有容置第二弹簧25的上端和下端的凹槽;模框架底板221的底部和基板23的上表面分别形成有容置第三弹簧26的上端和下端的凹槽。当各个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凹槽还可容置整个相应的弹簧,使相应弹簧支撑的上下面稳定紧密接触。
[0063]为了具体实现整周的滑块232的内外滑动,优选地,滑块232包括沿模壁块212的直线边缘排列的直线边缘滑块2321,和沿模壁块212的弯角边缘排列的弯角边缘滑块2322 ;相邻的直线边缘滑块2321与弯角边缘滑块2322之间,以及相邻的弯角边缘滑块2322之间具有间隙2323,此间隙2323沿垂直于所在处的模框架块22延伸的方向由外至内逐渐变窄。此间隙2323可保证相应的滑块232之间不会相互干扰,内外滑动更加顺畅。而相邻的直线边缘滑块2321之间可不必存在间隙,如果有,优选为内外等宽的直线型间隙。
[0064]为了实现各个上移高度限位装置的具体结构,优选地,第一上移高度限位装置27为多个均匀分布的钉状限位杆,包括处于上部的第一钉杆部271,和处于下部的第一钉帽部272,第一钉杆部271由下至上活动贯穿上述第二层,且上端与上述第一层底部连接,第一钉帽部272卡于所述第二层的底部;第二上移高度限位装置28为多个均匀分布的钉状限位杆,包括处于上部的第二钉杆部281,和处于下部的第二钉帽部282,第二钉杆部281由下至上活动贯穿上述第三层,且上端与所述第二层底部连接,第二钉帽部282卡于所述第三层的底部;第三上移高度限位装置29为多个均匀分布的钉状限位杆,包括处于上部的第三钉杆部291,和处于下部的第三钉帽部292,第三钉杆部291由下至上活动贯穿上述第四层,且上端与所述第三层底部连接,第三钉帽部292卡于所述第四层的底部。即各层只能在相应的钉杆部长度范围内上下移动。
[0065]优选地,第一上移高度限位装置27为第一钉杆部271由下至上活动贯穿模壁底板2121,尖端与模底块211底部螺接,第一钉帽部272卡于模壁底板2121底部的螺钉,模框架底板221、基板23形成有供第一钉帽部272活动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二上移高度限位装置28为第二钉杆部281由下至上活动贯穿模框架底板221,尖端与模壁块212底部螺接,第二钉帽部282卡于模框架底板221底部的螺钉,基板23形成有供第二钉帽部282活动穿过的第二通孔;第三上移高度限位装置29为第三钉杆部291由下至上活动贯穿基板23,尖端与模框架块22底部螺接,第三钉帽部292卡于基板23底部的螺钉。各个螺钉可只在尖端处形成有螺纹。
[0066]优选地,移动导向装置20为多个均匀分布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活动贯穿模壁底板2121和模框架底板221,且上端与模底块211的底部连接,模壁底板2121和模框架底板221分别形成有供所述导向杆穿过的第一透孔和第二透孔,所述第一透孔设有匹配活动套于所述导向杆外的第一滑套201,所述第二透孔设有匹配活动套于所述导向杆外的第二滑套202。所述导向杆具体可通过将其上下贯穿的螺钉锁在模底块211的底部。
[0067]优选地,滑块232的抵顶端边缘形成由外向内逐渐变薄的楔形边缘2324,楔形边缘2324形成有多个围绕壳体坯体朝向内侧的缺口,此缺口内设置有抵顶壳体坯体边缘的定位装置2A,定位装置2A为匹配活动设于所述缺口内的条形调整块,条形调整块形式的定位装置2A形成有沿自身长度方向的条形透孔2A1,条形调整块形式的定位装置2A通过穿过条形透孔2A1的螺栓2A2锁在模框架块22的上端面。此定位装置2A围绕壳体坯体对壳体坯体的边缘进行抵顶定位,并可旋动螺栓2A2来进退调节条形调整块形式的定位装置2A,来适应不同尺寸、形状等的壳体坯体。
[0068]优选地,模框架底板221的上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可拆装的调节垫板2B,调节垫板2B的下端容置于模框架底板221形成的容置槽2211内,即调节垫板2B的厚度大于容置槽2211的深度,调节垫板2B通过螺栓锁在容置槽2211的槽底,且调节垫板2B位于第一弹簧24处,并形成有供第一弹簧24通过的通孔2B1。当相应层,尤其是第一层和第二层存在厚度加工误差,或长久使用后而不符合标准层厚等情况时,可通过更换适当厚度的调节垫板2B来进行补偿和修正,保证壳体产品的标准加工。具体结构可为,五个调节垫板2B均匀分布在模框架底板221的上表面,每个调节垫板2B分别套住两根第一弹簧24。
[0069]优选地,上模I和下模2具有防止冲头11冲程过度的冲程限位装置3,和对上模I和下模2进行冲压导向的冲压导向装置4 ;冲程限位装置3包括设于上模I并朝下设置的上限位柱31,和设于模框架块22上端面并朝上设置与上限位柱31相对应的下限位柱32 ;冲压导向装置4包括设于上模I并朝下设置的冲压导向柱41,和设于基板23上表面并朝上设置与冲压导向柱41相匹配的冲压导向套筒42。当上模I冲压到可实现冲压成型的相应位置时,上限位柱31与下限位柱32相抵顶在一起,可有效防止上模I冲程过度。而在冲压过程中,冲压导向柱41与冲压导向套筒42相配合对上模I的冲压行程进行导向,可实现精准的冲压。
[0070]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冲压模具,冲压导向套筒和冲压导向柱的具体形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上限位柱和下限位柱的具体形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调节垫板的具体形式、数量和分布形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楔形边缘的具体尺寸、倾斜角度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缺口的具体形状、尺寸、数量和分布形式等,以及条形调整块的具体形状、尺寸、数量和分布形式等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导向杆、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的具体形状、尺寸、数量和分布形式等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优选采用耐磨且摩擦系数小的材料;各个上移高度限位装置的具体形式也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滑块的数量和具体形式,以及每个滑块配设的导向块的数量均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端头和细颈部的具体形状、尺寸等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为螺旋弹簧,优选采用横截面为方形的弹簧钢丝,具体结构也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导向块的横截面优选为方形,具体数量及斜向块的倾斜角度等参数均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上下之间的距离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
[0071]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壳体的冲压模具,包括处于上方的上模,和处于下方的下模;所述上模具有朝下的冲头,所述下模具有开口朝上的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所述凹模包括处于中部作为凹模槽底的模底块,和匹配围设于模底块外作为凹模槽壁的模壁块,所述模底块构成所述第一层,所述模壁块具有封挡在下端的模壁底板,所述模壁块和所述模壁底板构成所述第二层;所述模壁块外匹配围设有模框架块,所述模框架块具有封挡在下端的模框架底板,所述模框架块和所述模框架底板构成所述第三层;所述第四层为基板,所述基板对应所述模框架块设有多个向上立起的导向块,多个所述导向块沿着所述模框架块排布设置;所述导向块包括处于下部与所述基板连接的竖向块,和处于上部且沿垂直于所在处的所述模框架块延伸的方向向外倾斜的斜向块;所述模框架块形成有匹配活动套设于所述竖向块的竖向滑动口 ;所述模框架块上方设有多个围绕所述模壁块朝向壳体坯体翘起的边缘进行抵顶形成反包边的滑块,所述模框架块的上端面设有沿垂直于所在处的所述模框架块延伸的方向设置的滑轨,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相配合滑动连接,所述滑块形成有匹配活动套设于所述斜向块的斜向滑动口 ;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四层之间平衡张设有多根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活动贯穿所述第二层和第三层;所述第二层与所述第三层之间平衡张设有多根第二弹簧;所述第三层与所述第四层之间平衡张设有多根第三弹簧;所述第一层配设有第一上移高度限位装置,所述第二层配设有第二上移高度限位装置,所述第三层配设有第三上移高度限位装置;所述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配设有移动导向装置; 所述冲头包括外表面与所述凹模的内表面相匹配的端头,和处于端头上方的细颈部,所述端头与所述细颈部之间形成供所述滑块将壳体坯体的边缘顶入并形成反包边的台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多根上述第一弹簧平衡张设于上述模底块与上述基板之间,所述第一弹簧活动贯穿上述模壁底板和模框架底板;多根上述第二弹簧平衡张设于所述模壁底板与所述模框架底板之间;多根上述第三弹簧平衡张设于所述模框架块与所述基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壳体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模底块的底部和上述基板的上表面分别形成有容置上述第一弹簧的上端和下端的凹槽;上述模壁底板的底部和上述模框架底板的上表面分别形成有容置上述第二弹簧的上端和下端的凹槽;上述模框架底板的底部和上述基板的上表面分别形成有容置上述第三弹簧的上端和下端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壳体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块包括沿上述模壁块的直线边缘排列的直线边缘滑块,和沿所述模壁块的弯角边缘排列的弯角边缘滑块;相邻的所述直线边缘滑块与弯角边缘滑块之间,以及相邻的弯角边缘滑块之间具有间隙,此间隙沿垂直于所在处的上述模框架块延伸的方向由外至内逐渐变窄。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壳体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上移高度限位装置为多个均匀分布的钉状限位杆,包括处于上部的第一钉杆部,和处于下部的第一钉帽部,所述第一钉杆部由下至上活动贯穿上述第二层,且上端与上述第一层底部连接,所述第一钉帽部卡于所述第二层的底部;上述第二上移高度限位装置为多个均匀分布的钉状限位杆,包括处于上部的第二钉杆部,和处于下部的第二钉帽部,所述第二钉杆部由下至上活动贯穿上述第三层,且上端与所述第二层底部连接,所述第二钉帽部卡于所述第三层的底部;上述第三上移高度限位装置为多个均匀分布的钉状限位杆,包括处于上部的第三钉杆部,和处于下部的第三钉帽部,所述第三钉杆部由下至上活动贯穿上述第四层,且上端与所述第三层底部连接,所述第三钉帽部卡于所述第四层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壳体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上移高度限位装置为第一钉杆部由下至上活动贯穿上述模壁底板,尖端与上述模底块底部螺接,第一钉帽部卡于所述模壁底板底部的螺钉,上述模框架底板、基板形成有供所述第一钉帽部活动穿过的第一通孔;上述第二上移高度限位装置为第二钉杆部由下至上活动贯穿上述模框架底板,尖端与上述模壁块底部螺接,第二钉帽部卡于所述模框架底板底部的螺钉,所述基板形成有供所述第二钉帽部活动穿过的第二通孔;上述第三上移高度限位装置为第三钉杆部由下至上活动贯穿上述基板,尖端与上述模框架块底部螺接,第三钉帽部卡于所述基板底部的螺钉。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壳体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导向装置为多个均匀分布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活动贯穿上述模壁底板和模框架底板,且上端与上述模底块的底部连接,所述模壁底板和模框架底板分别形成有供所述导向杆穿过的第一透孔和第二透孔,所述第一透孔设有匹配活动套于所述导向杆外的第一滑套,所述第二透孔设有匹配活动套于所述导向杆外的第二滑套。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壳体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块的抵顶端边缘形成由外向内逐渐变薄的楔形边缘,所述楔形边缘形成有多个围绕壳体坯体朝向内侧的缺口,此缺口内设置有抵顶壳体坯体边缘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为匹配活动设于所述缺口内的条形调整块,所述条形调整块形成有沿自身长度方向的条形透孔,所述条形调整块通过穿过所述条形透孔的螺栓锁在上述模框架块的上端面。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壳体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模框架底板的上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可拆装的调节垫板,所述调节垫板的下端容置于所述模框架底板形成的容置槽内,所述调节垫板通过螺栓锁在所述容置槽的槽底,且所述调节垫板位于上述第一弹簧处,并形成有供所述第一弹簧通过的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壳体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上模和下模具有防止上述冲头冲程过度的冲程限位装置,和对所述上模和下模进行冲压导向的冲压导向装置;所述冲程限位装置包括设于所述上模并朝下设置的上限位柱,和设于上述模框架块上端面并朝上设置与上限位柱相对应的下限位柱;所述冲压导向装置包括设于所述上模并朝下设置的冲压导向柱,和设于上述基板上表面并朝上设置与冲压导向柱相匹配的冲压导向套筒。
【文档编号】B21D37/12GK204182796SQ201420604668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0日
【发明者】钱建根, 李小育 申请人:福建省华科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