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电极自动拧紧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墨电极自动拧紧装置,目的在于:采用机械液压缸动作拧紧石墨电极,减少工人的人工劳动强度,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支架和液压站,支架顶部设置有轴和双向油缸,轴固定在支架顶部,固定轴上设置有旋转套,旋转套能够在轴上水平转动,双向油缸通过油管连接液压站,双向油缸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双向油缸的油缸座和耳板,另一端为活塞杆,双向油缸的油缸座和耳板与旋转套固定连接,双向油缸的活塞杆连接有接头,接头上连接有挂钩,挂钩上连接有电极抱闸和夹头,所述的电极抱闸为圆形柔性钢圈,夹头夹持部位外形与石墨电极外形相匹配,电极抱闸和夹头能够夹紧石墨电极。
【专利说明】一种石墨电极自动拧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极拧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电极自动拧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我国石墨电极供货状态都是单根直径为200?600mm,长度为1800、2000、2200、2400mm,使用时根据其使用长度要求,需将几根电极通过连接头螺纹旋转连接,接长后使用,目前电极及连接头的旋转拧紧是通过电极连接专用扳手,人工手动完成,人工手动拧紧电极的拧紧力大小会波动,无法获得稳定并最佳的电极拧紧力,电极拧紧力过大,会使电极拧得过紧损伤电极连接螺纹,电极寿命下降,或者电极拧紧力过小,电极拧得松,电极连接处接触电阻大,通电后连接处发热,氧化,电极最后断裂的现象发生。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采用机械液压缸动作拧紧石墨电极,减少工人的人工劳动强度的石墨电极自动拧紧装置。
[0004]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支架和液压站,支架顶部设置有轴和双向油缸,轴固定在支架顶部,固定轴上设置有旋转套,旋转套能够在轴上水平转动,双向油缸通过油管连接液压站,双向油缸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双向油缸的油缸座和耳板,另一端为活塞杆,双向油缸的油缸座和耳板与旋转套固定连接,双向油缸的活塞杆连接有接头,接头上连接有挂钩,挂钩上连接有电极抱闸和夹头,所述的电极抱闸为圆形柔性钢圈,夹头夹持部位外形与石墨电极外形相匹配,电极抱闸和夹头能够夹紧石墨电极。
[0005]所述的电极抱闸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活页式关节,用于调整电极抱闸钢圈长度,使其与挂钩装配时,电极抱闸和夹头能够将石墨电极夹紧。
[0006]所述的电极抱闸一端通过销轴与挂钩连接,电极抱闸的另一端设置为钩形结构,并通过钩形结构与挂钩的侧边钩连接。
[0007]所述的电极抱闸上设置有操作手柄,便于操作电极抱闸夹紧石墨电极。
[0008]所述的电极抱闸夹持石墨电极的部位设置有增大摩擦力的刹车皮。
[0009]所述的刹车皮为石棉橡胶板材料。
[0010]所述的夹头夹持石墨电极的部位为圆弧状,与石墨电极外形相匹配。
[0011]所述的夹头的夹持石墨电极的部位设置为锯齿状。
[0012]所述的轴通过顶部套与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轴上固定设置有轴盖。
[0013]所述的双向油缸的耳板通过销轴与油缸座固定连接,销轴上设置有轴套。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油缸一端的底座与耳板固定在旋转套上,旋转套能够沿轴水平转动,双向油缸另一端的活塞杆连接接头、挂钩、夹头和电极抱闸,夹头和电极抱闸夹持石墨电极,整个电极夹持部分能够水平转动,使电极能够拧紧在电极接长装置上,双向油缸连接液压站,通过调整液压站压力,来调整双向液压缸收缩力,即调整电极拧紧力,能够获得最佳的电极拧紧力,并长期保持该最佳数值稳定不变,避免了人工手动拧紧电极的拧紧力大小波动,无法获得稳定并最佳的电极拧紧力,避免了因电极拧紧力大,电极拧得过紧损伤电极连接螺纹,电极寿命下降,或者电极拧紧力小,电极拧得松,电极连接处接触电阻大,通电后连接处发热,氧化,电极最后断裂的现象发生。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实现自动拧紧电极,还可获得最佳的电极拧紧力,并数值保持稳定,减少了工人的人工劳动强度。
[0015]进一步,电极抱闸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活页式关节,这样的设计便于调整钢圈长度,能够使电极抱闸和夹头将石墨电极夹紧,以适应不同型号的电极尺寸。
[0016]更进一步,电极抱闸通过钩形结构与挂钩连接,便于调整电极抱闸长度,以及夹紧力,方便操作,易于制造。
[0017]更进一步,通过设置在电极抱闸上的操作手柄,能够通过人工操作及时调整夹紧力,使电极抱闸能够将石墨电极夹持的更加牢靠,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0018]更进一步,通过设置刹车皮,增加电极抱闸与石墨电极之间的摩擦力,利用摩擦力带动石墨电极转动,将石墨电极拧紧在电极接长装置上,增加刹车皮使石墨电极在拧紧过程中不易打滑,提高了装置的操作稳定性。
[0019]进一步,夹头夹持部位设为与石墨电极外形相配的圆弧状,增加了夹持面积,增大了摩擦力,同时起到保护石墨电极的作用,夹持部位设为锯齿状,进一步增大了摩擦力,提高了运行的稳定性。
[0020]进一步,轴通过顶部套固定在支架上,使轴与支架固定为一体,提高了轴的强度,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通过轴盖进一步保护了轴。
[0021]进一步,耳板通过销轴与油缸座连接,固定可靠,方便操作,轴套提高了销轴的强度,提尚稳定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轴连接处的剖视图;
[0026]其中,I为电极抱闸、2为夹头、3为挂钩、4为接头、5为双向油缸、6为支架、7为液压站、8为底座、9为销轴、10为轴盖、11为轴、12为旋转套、13为顶部套、14为轴套、15为活页式关节、16为操作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8]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底座8,底座8上设置有支架6和液压站7,支架6顶部设置有轴11和双向油缸5,轴11固定在支架6顶部,轴11上设置有旋转套12,旋转套12能够在轴11上水平转动,双向油缸5通过油管连接液压站7,双向油缸5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双向油缸5的油缸座和耳板,另一端为活塞杆,双向油缸5的油缸座和耳板与旋转套12固定连接,双向油缸5的活塞杆连接有接头4,接头4上连接有挂钩3,挂钩3上连接有电极抱闸I和夹头2。
[0029]参见图3,电极抱闸I为一圆形柔性钢圈,电极抱闸I 一端通过销轴3与挂钩5连接,电极抱闸I的另一端设置为钩形结构,并通过钩形结构与挂钩5的侧边钩连接,夹头2夹持部位外形与石墨电极相匹配,夹头2夹持石墨电极的部位为圆弧状,与石墨电极外形相匹配,夹头2的夹持石墨电极的部位设置为锯齿状,电极抱闸I和夹头2配合能够夹紧石墨电极。电极抱闸I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活页式关节15,用于调整电极抱闸I钢圈长度,使其与挂钩5装配时,电极抱闸I和夹头2能够将石墨电极夹紧,电极抱闸I上设置有操作手柄16,便于操作电极抱闸I夹紧石墨电极。电极抱闸I夹持石墨电极的部位设置有增大摩擦力的刹车皮,刹车皮为石棉橡胶板材料。双向油缸5的耳板通过销轴9与油缸座固定连接,销轴9上设置有轴套14。
[0030]参见图4,轴11通过顶部套13与支架6的顶板固定连接,轴11上固定设置有轴盖10,轴盖10通过十字槽盘头螺钉固定在轴11上,轴11外设置有旋转套12,旋转套12能够在轴11上水平转动。
[0031]本装置由电极抱闸I和夹头2通过销轴和开口销固定在挂钩3上,挂钩3通过销轴连接接头4,接头4连接双向油缸5的活塞杆,双向油缸5的耳板通过销轴9连接油缸座,旋转套12设置在顶部套13上,轴11上设置有轴盖10,轴盖10通过十字槽盘头螺钉固定在轴11上,双向油缸5通过直通式高压软管连接液压站7,液压站7的启动及停止,双向油缸5的伸缩动作均由操作盒完成控制。
[0032]本实用新型装置包括电极抱闸1、夹头2、挂钩3、接头4、双向油缸5、轴11、旋转套
12、顶部套13、支架6、液压站7、底座8等。
[0033]底座8上设置有支架6和液压站7,支架6顶部设置有轴11和旋转套12,轴11与支架6的顶板和顶部套13焊接一体,顶部套13与油缸座焊接一体。双向油缸5、油缸座、耳板、旋转套12能够在轴11上水平转动,双向油缸5通过油管连接液压站7,双向油缸5的活塞杆通过螺纹连接接头4,接头4通过销轴连接挂钩3,挂钩3通过销轴连接用于夹持石墨电极的夹头2和电极抱闸I。夹头2和电极抱闸I根据电极直径设计,为增加摩擦力,夹头2与电极接触处为锯齿形,电极抱闸I内侧与电极接触部位设置有刹车皮,刹车皮为石棉橡胶板材料,外侧钢圈采用4?6mm薄钢板,中间部位设有活页式关节使电极抱闸I打开或夹持时方便人工操作,调整电极抱闸I与挂钩3装配,使电极抱闸I及夹头2将电极能抱紧。双向油缸5通过直通式高压软管连接液压站7,液压站7的启动、停止,以及双向油缸5的伸缩动作均由操作盒完成控制。
[0034]电极抱闸I为一圆形柔性钢圈,中间设有活页式关节15,制造时调整电极抱闸I的钢圈长度,使其与挂钩3装配时,电极抱闸I及夹头2将电极能抱紧。电极抱闸I 一端通过销轴3与挂钩5连接,另一端通过钩形结构与挂钩3的侧边钩连接,电极抱闸I上焊有人工操作手柄。
[0035]电极抱闸I由钢圈、刹车皮、筋板、挂板、铆钉、活页式关节等组成,电极抱闸I的钢圈采用4?6mm薄钢板制成,并设有活页式关节15,能够使电极抱闸I打开或夹持时方便人工操作。电极抱闸I夹持石墨电极的部位设置有增大摩擦力的刹车皮,刹车皮为石棉橡胶板材料。
[0036]夹头2夹持石墨电极的部位为与石墨电极外形相配的圆弧状,夹头2与电极接触处为锯齿形。
[0037]双向油缸5通过直通式高压软管连接液压站7,液压站7的启动及停止,双向油缸5的伸缩动作均由操作盒完成控制。
[0038]本装置采用一个安装在支架6上由电机,油泵,油箱及阀组等组成的液压站7作为动力源,通过电磁阀组控制双向油缸5的活塞杆的伸缩动作,拉紧或松开前端的电极抱闸1,实现电极与连接头螺纹旋转连接,多次拉紧或松开电极抱闸I及电极,动作至电极拧紧不再旋转,实现电极自动拧紧。
[0039]根据石墨电极直径本装置采用系列产品,常用石墨电极直径为:300mm、350mm、400mm、450mm、500mm、550mm、600mm等,其它大小直径均可增加。
[0040]双向油缸5的活塞杆长度及缸径,根据石墨电极技术参数:直径、规格、种类、接头拧紧力等,通过计算选取。液压缸活塞杆收缩力即电极拧紧力,可通过调整液压系统压力来调整,获得最佳的电极拧紧力。电极抱闸I内的刹车皮和钢板由铆钉铆接牢固,为增加摩擦力,与电极接触的刹车皮选用石棉橡胶板材料。
[0041]本实用新型操作过程:将需要接长的石墨电极吊至电极接长装置上方,与电极接长装置上已有的电极及接头对好位置,将本装置电极抱闸I打开,双向油缸5的活塞杆伸出,调整位置使电极抱闸I能将电极抱紧,并使双向油缸5、油缸座、耳板、旋转套12绕着轴11有约60度旋转角度。控制操作盒使双向油缸5的活塞杆进行收缩动作,活塞杆缩回,双向油缸5带动接头4、挂钩3、电极抱闸1、夹头2和电极旋转约60度,即一个动作过程电极旋转约60度,多次拉紧或松开电极抱闸I及双向油缸5活塞杆伸缩,电极多次旋转直至电极拧紧不再旋转,从而实现电极自动拧紧。
[0042]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油缸一端的底座与耳板固定在旋转套上,旋转套能够沿轴水平转动,双向油缸另一端的活塞杆连接接头、挂钩、夹头和电极抱闸,夹头和电极抱闸夹持石墨电极,整个电极夹持部分能够水平转动,使电极能够拧紧在电极接长装置上,双向油缸连接液压站,通过调整液压站压力,来调整双向液压缸收缩力,即调整电极拧紧力,能够获得最佳的电极拧紧力,并长期保持该最佳数值稳定不变,避免了人工手动拧紧电极的拧紧力大小波动,无法获得稳定并最佳的电极拧紧力,避免了因电极拧紧力大,电极拧得过紧损伤电极连接螺纹,电极寿命下降,或者电极拧紧力小,电极拧得松,电极连接处接触电阻大,通电后连接处发热,氧化,电极最后断裂的现象发生。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实现自动拧紧电极,还可获得最佳的电极拧紧力,并数值保持稳定,减少了工人的人工劳动强度。
【权利要求】
1.一种石墨电极自动拧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8),底座(8)上设置有支架(6)和液压站(7),支架(6)顶部设置有轴(11)和双向油缸(5),轴(11)固定在支架(6)顶部,固定轴(11)上设置有旋转套(12),旋转套(12)能够在轴(11)上水平转动,双向油缸(5)通过油管连接液压站(7),双向油缸(5)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双向油缸(5)的油缸座和耳板,另一端为活塞杆,双向油缸(5)的油缸座和耳板与旋转套(12)固定连接,双向油缸(5)的活塞杆连接有接头(4),接头(4)上连接有挂钩(3),挂钩(3)上连接有电极抱闸(I)和夹头(2),所述的电极抱闸(I)为圆形柔性钢圈,夹头(2)夹持部位外形与石墨电极外形相匹配,电极抱闸⑴和夹头⑵能够夹紧石墨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电极自动拧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抱闸(I)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活页式关节(15),用于调整电极抱闸⑴钢圈长度,使其与挂钩(5)装配时,电极抱闸(I)和夹头(2)能够将石墨电极夹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石墨电极自动拧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抱闸(I) 一端通过销轴(3)与挂钩(5)连接,电极抱闸(I)的另一端设置为钩形结构,并通过钩形结构与挂钩(5)的侧边钩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石墨电极自动拧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抱闸(I)上设置有操作手柄(16),便于操作电极抱闸(I)夹紧石墨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石墨电极自动拧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抱闸(I)夹持石墨电极的部位设置有增大摩擦力的刹车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石墨电极自动拧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刹车皮为石棉橡胶板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电极自动拧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头(2)夹持石墨电极的部位为圆弧状,与石墨电极外形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石墨电极自动拧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头(2)的夹持石墨电极的部位设置为锯齿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电极自动拧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11)通过顶部套(13)与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轴(11)上固定设置有轴盖(1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电极自动拧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向油缸(5)的耳板通过销轴(9)与油缸座固定连接,销轴(9)上设置有轴套(14)。
【文档编号】B23P19/04GK204171657SQ201420606369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0日
【发明者】余永健, 李强 申请人:中国西电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