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直机随动下模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校直机随动下模装置,以解决校直过程中钢管逆向弯曲,与下模的接触面上产生压痕,损伤钢管表面的问题。它包括上支座、下底座、缓冲垫板、缓冲垫板固定在所述上支座上,下底座中安装有自润滑轴承,上支座和下底座通过销轴联结。本实用新型由带有配重块和缓冲垫板的上支座与带有自润滑轴承的下底座组成校直机随动下模装置。在校直不锈钢等材料的钢管时,能够防止校直过程中下模损伤钢管表面,保证钢管的完好性和美观性。保证下模随着钢管的校直过程产生随动偏转,不再损伤钢管表面,满足钢管使用要求。
【专利说明】校直机随动下模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JCOE大直缝埋弧焊管生产行业中的关键设备校直机,具体涉及校直机的下模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不锈钢管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蚀性、低温强度和机械性能,广泛用于石油、化工、轻工、机械等工业输送管道及机械结构零件等。JCOE制管过程中有直缝焊接工序,焊后的钢管因焊接变形造成弯曲,需通过校直机校直保证钢管的直线度。
[0003]以往采用两个带斜度的组焊件作为下模,此结构的缺点是校直过程中钢管逆向弯曲,与下模的接触面上产生压痕,损伤钢管表面,无法校直不锈钢等表面要求较高的材料。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校直机随动下模装置,以解决校直过程中钢管逆向弯曲,与下模的接触面上产生压痕,损伤钢管表面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校直机随动下模装置,包括上支座、下底座、缓冲垫板、缓冲垫板固定在所述上支座上,下底座中安装有自润滑轴承,上支座和下底座通过销轴联结。
[0006]本实用新型由带有配重块和缓冲垫板的上支座与带有自润滑轴承的下底座组成校直机随动下模装置。
[0007]在校直不锈钢等材料的钢管时,能够防止校直过程中下模损伤钢管表面,保证钢管的完好性和美观性。保证下模随着钢管的校直过程产生随动偏转,不再损伤钢管表面,满足钢管使用要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一种校直机随动下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一种校直机随动下模装置的侧视剖视图;
[0010]图3是一种校直机随动下模装置校直过程示意图;
[0011]图4是图3的侧视图。
[0012]附图标记含义如下:被校直钢管1、随动下模装置2、工作台3上、上支座4、下底座5、配重块6、缓冲垫板7、自润滑轴承8、挡圈9、轴端挡板10、螺钉11、销轴12、导向平键13、偏转退让缺口 X。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一种校直机随动下模装置,包括上支座4、下底座5、缓冲垫板7、缓冲垫板7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上支座4上,下底座5中安装有自润滑轴承8,通过孔用挡圈9定位,上支座4和下底座5通过销轴12联结,销轴12由轴端挡板10和螺钉11固定于上支座上;通过计算,确定不同管径、不同壁厚钢管的最大挠度形变量,从而确定校直机随动下模装置的偏转量,在下底座5上远离配重块6端加工出偏转退让缺口 X,方便偏转。上支座4通过自润滑轴承8绕销轴12偏转,最大偏转量由下底座5上的偏转退让缺口确定。
[0015]上支座4内部焊接固定有配重块6。下底座5上通过螺钉固定有导向平键13。下底座通过导向平键定位在工作台上。
[0016]图3示出了一种校直机随动下模装置校直过程示意图,随动下模装置2共有两组,对称布置在工作台3上,被校直钢管I放置在随动下模装置2上。施加外力后,被校直钢管I向下弯曲,产生挠度变形,销轴12、轴端挡板10、螺钉11与上支座4 一起沿自润滑轴承8转动,随校直过程完成达到最大偏转量;在接触面上避免了压痕的产生。校直完成后,在配重块6的重力作用下,销轴12、轴端挡板10、螺钉11与上支座4 一起沿自润滑轴承8反向转动,恢复至初始位置,便于再次校直。
[001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启示下,作为机械领域的公知常识,还可以做出其它等同变型和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校直机随动下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座(4)、下底座(5)、缓冲垫板(7)、缓冲垫板(7)固定在所述上支座(4)上,下底座(5)中安装有自润滑轴承(8),上支座(4)和下底座(5 )通过销轴(12 )联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直机随动下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12)由轴端挡板(10)和螺钉(11)固定于上支座(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校直机随动下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4)内部固定有配重块(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校直机随动下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座(5)上固定有导向平键(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校直机随动下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下底座(5)上远离配重块(6 ) —端设有偏转退让缺口。
【文档编号】B21D3/00GK204262093SQ201420695681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9日
【发明者】康文卓, 刘永林, 王永利, 何应东, 郑永刚 申请人:天水锻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