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带扇形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6294阅读:1721来源:国知局
料带扇形调整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组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成品料带的扇形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一种多层料带复合产品,至少由两种料带通过铆接等工艺组装而成,各料带上可能依需求设计特殊的图案。如图1所示,一种双料带复合产品是由连续的母带50及各端子61通过一铆钉铆接母带铆接孔511及对应的子带铆接孔611组装而成,端子61由子带60裁切而成。母带50及子带60在铆接之前均为直条形原料带。

一种传统的铆接组装方式是,采用裁切装置将子带60按特定的形状裁切成多个端子61,再分别用机械手臂转移各端子61至母带50,并利用铆接装置铆接端子61与母带50。另一种新型的可连续生产的子母带组装生产工艺,利用新型模具,如图2,可一次性完成子带60裁切成端子61,及端子61与母带50的铆接。子带60与母带50相向传输,在指定铆接工位处,子带60由上刀座与下刀座剪断成端子61,端子61向下运动完成与母带50铆接,铆接成的成品C再按母带50移动方向继续移动。

无论上述哪种铆接方式,直条形原料带(包括母带50及子带60),在铆接过程中,受铆接冲头对原料带应力的影响,铆接后的成品料带均有可能产生曲率呈扇形,如图1中C’所示,特别是在原料带有特殊图案设计或者铆接位置不位于原料带中心的情况下,这种扇形瑕疵特别明显。成品料带扇形瑕疵不但影响产品后续的顺送性,更会导致后续制程偏差,导致产品受损报废。一种改善方式是对成品料带进行扇形调整,根据扇形方向对成品料带打点调整(如图1中的d),使其恢复成直条形,如图1中C所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设计的一种简易的料带扇形调整装置,具有成品料带传输通道,包括:一插板;一活动基座,通过二支撑弹簧跨设于成品料带传输通道上,插板悬设于活动基座上方;一扇形调整零件,固定于活动基座下方,且位于活动基座与成品料带传输通道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扇形调整零件包括一本体部及一尖凸部,本体部用于连接活动基座,尖凸部用于对成品料带打点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扇形调整零件与活动基座为一体成型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扇形调整零件与活动基座通过螺丝、卡扣或磁吸方式实现相对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插板包括一板体及插脚,插脚是自板体向活动基座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插脚与支撑弹簧的位置纵向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原料传输通道,与成品料带传输通道平行,且位于活动基座上方对应于插脚之间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原料导料板,架设于活动基座之上,原料导料板设置有通孔,供插脚活动通过。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原料定位针,悬设于原料传输通道上方,用于纵向向下活动以实现原料的精确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成品料带定位针,设置于成品料带传输通道下方,用于纵向向上活动以实现成品料带的精确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延时定位装置,连接于原料定位针与成品料带定位针,用于在原料定位针完成原料的定位后,延时特定时间后完成成品料带定位针对成品料带的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冲床及一模具,插板安装在冲床的一冲子固定板上,原料定位针安装在冲床的一脱料板上,导料板及支撑弹簧安装于模具的下模。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料带扇形调整装置,根据成品料带的扇形情况,对铆接后的成品料带进行打点调整,使铆接后的成品料带恢复直条形状态,提高成品料带后续的顺送性,减小制程偏差,提高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双层料带铆接工艺示意图。

图2为一种新型子母带组装模具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料带扇形调整装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扇形调整零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料带扇形调整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先参照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料带扇形调整装置示意图。料带扇形调整装置3,具有成品料带传输通道700,用于传输成品料带C,料带扇形调整装置3还包括:一插板100;一活动基座200,通过二支撑弹簧300跨设于成品料带传输通道700上,插板100悬设于活动基座200上方;一扇形调整零件400,固定于活动基座200下方,且位于活动基座200与成品料带传输通道700之间。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料带扇形调整装置3是与一冲床(图未示)及一模具(图未示)配合使用,插板100安装在冲床的一冲子固定板上,并随冲床上下活动,而支撑弹簧300则安装于模具的下模;成品料带C’沿成品料带传输通道700传输,在完成一个铆接工序的同时或之后,插板100随冲床向下运动,冲压活动基座200,带动扇形调整零件400挤压成品料带C’,完成对成品料带C’的扇形调整,使其在受铆接应力之后保持直条形状态。

请再参照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扇形调整零件的放大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扇形调整零件400包括一本体部410及一尖凸部420,本体部410用于连接活动基座200,尖凸部420用于对成品料带C’打点调整。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扇形调整零件400与活动基座200可以为一体成型设计;对于不同的扇形调整需求,可以更换不同的活动基座200及扇形调整零件400构成的整体实现。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扇形调整零件400可以为单独的零部件,与活动基座200通过螺丝、卡扣或磁吸方式实现相对固定;对于不同的扇形调整需求,只需要更换不同的扇形调整零件400即可实现。

请再参照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料带扇形调整装置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扇形调整零件3’主体结构与图3实施例提供的扇形调整零件3相同,以下仅就差异点加以说明:料带扇形调整装置3’包括插板100’,插板100’包括一板体110及插脚120,插脚120是自板体110向活动基座200方向延伸。在一实施例中,插脚的数量为二个,且二个插脚120与二个支撑弹簧300的位置纵向对应。插脚120的设计相比于前一实施例中整片的插板100的设计而言,节省材料,并且插脚120之间的空间还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例如在一实施例中,一原料传输通道600,就可与成品料带传输通道700平行,设置于活动基座200之上,对应于二个插脚120之间的位置,实现如图2的铆接方案中所需要的原料带(例如母带60)与成品料带(例如成品料带C)平行传输的需求,使整个装置空间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实现设备的小型化。

在一实施例中,原料传输通道600可以是设置于一导料板500下方,导料板500用以保证原料在传输过程中不偏移、变形;在此方案中,导料板500架设于活动基座200之上,其上设置有纵向通孔510,是用以供插脚120活动通过。在一些实施例中,扇形调整装置3’还包括一原料定位针800,悬设于原料传输通道600的上方,用于纵向向下活动以实现原料的精确定位。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图2的铆接方案中,原料带(例如母带60)与成品料带(例如成品料带C)平行相向传输,当原料带传输到指定工位实现铆接的过程中,原料带与成品料带的相对位置是确定的,因而对原料带实现精确定位,即同步实现了成品料带的精确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一应用实施例中,扇形调整装置还包括一冲床(图未示)及一模具(图未示),插板100’安装在冲床的一冲子固定板上,原料定位针800安装在冲床的一脱料板(图未示)上,导料板500及支撑弹簧300安装于模具的下模。原料带沿原料传输通道600与成品料带C’以相同或相反方向传输,当原料的其中一段传送到指定工位时,原料定位针800随冲床下行插入原料带准确定位,而后,插脚120随冲床继续向下运动,穿过导料板500上的通孔510,冲压活动基座200,带动扇形调整零件400挤压成品料带C’,完成对成品料带C’的扇形调整,使其在受铆接应力之后保持直条形状态。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中,扇形调整装置还可以包括一成品料带定位针,设置于成品料带传输通道下方,用于纵向向上活动以实现成品料带的精确定位。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一延时定位装置,连接于原料定位针与成品料带定位针,用于在原料定位针完成原料的定位后,延时特定时间后完成成品料带定位针对成品料带的定位。此外,以上实施方式的组合或简单替换均可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料带扇形调整装置,根据成品料带的扇形情况,对铆接后的成品料带进行打点调整,使铆接后的成品料带恢复直条形状态,提高成品料带后续的顺送性,减小制程偏差,提高产品良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