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开式机匣高效铣加工工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84959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开式机匣高效铣加工工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机匣加工技术,具体为一种对开式机匣高效铣加工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核心部件,而机匣整个发动机的基座,是航空发动机上的主要承力部件。航空发动机机匣多采用钛合金、高温合金等耐高温、难切削材料。目前,航空发动机对开式机匣外型面铣加工通常采用中、低速切削方式,切削速度和进给量较低,而切削深度较大,存在切削量大、切削力高、加工变形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航空发动机对开机匣的外形面铣加工存在切削量大、切削力高、加工变形大等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实现对开式机匣高质、高效加工的对开式机匣高效铣加工工艺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一种对开式机匣高效铣加工工艺方法,采用摆线铣削走刀路径,大切深、小切宽、快进给工艺参数,步骤为:

高效铣刀具路径规划;

采用大切深、小切宽、大进给速度方式,优化切削参数。

高效铣刀具路径规划包括:

选择螺旋线进刀、摆线开预加工槽的走刀路径;

选择摆线往复的的走刀路径;

摆线之间采用圆弧过渡,避免直角转弯。

所述优化切削参数为:

线速度,100~120m/min;

切深,25~30mm;

切宽,0.3~0.5mm;

进给量,500~800mm/min。

切深等于刀具刃长,切宽等于刀具直径的3%~5%。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及优点:

1.本发明方法在航空发动机对开机匣外型面铣加工中得到应用采用摆线走刀路径、大切深、小切宽、快进给的加工方法,利用刀具刃长的优势,高金属材料去除率,在对开机匣外型铣加工中应用,提高刀具利用率,降低刀具成本,在降低成本和提高加工效率方面,实现对开机匣的高效铣削,提高了加工效率。

2.本发明将高速铣加工原理应用到航空发动机对开式机匣外型面铣加工中,优化机匣走刀路径、切削参数,实现对开式机匣外型铣削优质高效加工,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在对开机匣加工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中摆线铣刀具路径轨迹图;

图2为应用本发明方法加工的对开式机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本发明一种对开式机匣高效铣加工工艺方法,采用摆线铣削走刀路径,步骤为:

高效铣刀具路径规划;

采用大切深、小切宽、快进给速度方式,优化切削参数。

高效铣刀具路径规划包括:

选择螺旋线进刀、摆线开预加工槽的走刀路径;

选择摆线往复的的走刀路径;

摆线之间采用圆弧过渡,避免直角转弯。

优化切削参数为包括:

线速度,100~120m/min;

切深,25~30mm;

切宽,0.3~0.5mm;

进给量,500~800mm/min。

本实施例中,摆线铣刀具路径如图1所示,采用大切深、小切宽、大进给速度,进行优化切削参数。切深等于刀具刃长,切宽等于刀具直径的3%~5%,通过现场切削试验,得到后机匣高效铣加工切削参数如下:

线速度:120m/min;

切深:30mm;

切宽:0.5mm;

进给量:800mm/min。

采用本发明方法加工的对开式机匣如图2所示。

本发明采用高速切削技术,具有切削力小、加工效率高等特点,在模具加工、飞机制造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开式机匣高效铣加工工艺方法,采用摆线铣削走刀路径,大切深、小切宽、快进给工艺参数,步骤为:高效铣刀具路径规划;采用大切深、小切宽、大进给速度方式,优化切削参数;高效铣刀具路径规划包括:选择螺旋线进刀、摆线开预加工槽的走刀路径;选择摆线往复的走刀路径;摆线之间采用圆弧过渡,避免直角转弯。本发明方法在航空发动机对开机匣外型面铣加工中得到应用采用摆线走刀路径、大切深、小切宽、快进给的加工方法,利用刀具刃长的优势,在对开机匣外型铣加工中应用,提高刀具利用率,在降低成本和提高加工效率方面,实现对开机匣的高效铣削,提高了加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生;李海泳;赵明;苗鸿志;李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24
技术公布日:2018.02.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